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习近平群众观的来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5 共581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群众观的形成过程探究研究 
【导论】***群众观的内涵与特点研究导论 
【第一章】***群众观的来源 
【第二章】***群众观的内容 
【第三章】***群众观的特征 
【第四章】***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群众思想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一、***群众观的来源

  群众观是一个政党如何对待群众的观点总和,实质上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外在表现。个人或政党对待群众的态度及方法,归根到底反映的是他们自身的世界观,我们称之为群众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位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追求提纲挈领地展现了其对待群众态度和观点,这也是广大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具体来讲,就像***同志一直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现实意义的观点,其实质是要积极构建党和群众的联系,对我们具体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要点。中国共产党近期广泛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运动,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展开了充分讨论,强化了党和群众的和谐关系与亲密程度。习书记相关理论解析与指导和他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是符合中国共产党长久以来坚持的群众观点的,代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一)***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同志的群众观点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摘抄原有的理论,而是从众多着述中归纳总结,并经过自己思考理解再创造,并在其具体工作中反复验证的。执政党的思想是具体实践的导向,好的思想能促进行动朝好的方向发展,不好的思想却对行动产生负面影响。关于***同志群众观点的理论形成,首先是其在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之上,去伪存真,归纳整理,自成体系。闭门造车的结果往往就是出门车不合辙,异想天开式的“创造发明”,不善于接受前人的间接经验往往导致事倍功半,劳而无获。***群众观的形成首先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1.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群众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的系列报道和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实践跨度大。***同志崇尚学习,坚持学习,使得他对马列相关着作的学习时间跨度很大。在***同志年轻时代,他参加了当时的年轻人上山下乡运动中,曾经在梁家河村生活学习过一段时间。在系列报道中,当地百姓称,那时候虽然生活贫苦,社会思潮不稳,但***同志总是会坚持读书,不断学习,他当时就经常号召大家一起研读《资本论》和毛主席的着作。年轻时代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以前人优秀思想指导自己的成长,这对他树立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的世界观有重要帮助。***同志还在清华大学研读了自己的博士学位,在此阶段,他不仅系统学习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还接触许许多多专家学者,这都对他学习了解本初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很有帮助。二是内容涵盖广。***理论学习不局限,不设定许多门槛,而是广泛阅读,集百家之长。他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时,曾说过自己的学习观是“四处撒网,重点培养”的,广泛阅读,集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在***同志多次讲话中和他发表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引用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对于群众观点的论述,他还对毛泽东着述有相当了解,并利用邓小平等同志关于群众观点的论述来表达其群众观。三是领悟程度深。***同志的理论学习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而是深入思考,结合实际的学习过程。***同志谈到学习时,指出学习经典着作不是只简单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不能甘心做一个书呆子。学习过程不能只学习别人的观点,更应该注意在理论深度和思考方式上下功夫。马列主义博大精深,涉及面很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更有无数先贤做了很多研究,提出很多观点,对马列主义群众观点的学习更应注意从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学习其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

  2.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

  ***同志所倡导的群众路线是与中国现状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下的群众观点。中国共产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坚持群众路线,是因为群众路线在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时期都展现了它的合理性。群众路线扎根于共产党员的心中实在艰苦的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时中国共产党最强大的依靠和后盾,是广大劳苦大众的支持才保证了长期抗战的胜利。党员同志严格要求自己,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去,处处起到带头作用,吃苦耐劳,服务大众。这种双向的融合并经过艰难困苦建立起来牢固的党群关系,对包括***同志在内的现代共产党员有强烈的影响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长的早期, 就提出了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早期共产党员制定行为路线的方针。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着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群众路线在那时也得到了建立和发展。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最朴素最原始的群众观点,但也传达了党群众路线的中心思想。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社会贫穷落后,人民生活艰苦,紧紧依靠群众,相信民众有改天换日的力量,坚持群众路线成为必然选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大力发展我国经济,这也是群众观点在新时期的表现。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有更好的物资生活和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党在新时期发展经济,让人民满意。邓小平同志曾经在座谈会上警示共产党员,脱离群众,共产党的招牌就会被群众打倒。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大表“重要思想,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群众路线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新世纪的发展,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群众观点贯彻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是党的理论基础,各届政府对群众观点都有发展深化,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去,积累的大量经验、优秀观念是***群众观点的现实理论来源。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

  从目前的新闻报道和***的讲话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群众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第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触非常的早。根据延川人民的回忆,***初在梁家河插队时期,就带了满满一箱子的书籍,其中不乏古典名着。第二,他善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很多次在讲话中引用了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民群众的论述,他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中就引用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等名言以阐述党群关系的重要性。***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由此可见,***的群众观源于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汲取了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并赋予了新的理论内涵。

  (二)***群众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经验来源与具体实践,是社会人思想形成的基础,并检验思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同志在漫长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步养成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这些观点应用于具体工作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去伪存真,不断发展,才形成体系,指导工作。

  1.家庭因素的影响

  革命家习仲勋是***主席的父亲,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深知中国的革命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习仲勋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对自己的儿女也是如此,儿女的生活的任何支出均要记录在账本上,无论钱的多少,***幼年时穿的衣服还是他姐姐穿不了的。习仲勋不仅在金钱上严格要求儿女,而且在教育上亦是如此,对自己儿女不特殊照顾,让他们同其他普通人一样。习仲勋的女儿齐桥桥就读的学校的饮食和住宿环境很艰苦,而且离他们家仅一个公交站的距离,但是习仲勋去还是要求女儿和她的同学一样在学校吃饭和住宿,以便她能融入到同学们中去。当时习仲勋担任要职身为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的国务院副总理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且习姓在中国也很罕见,为了不使学校的领导和同学猜测习桥是他的女儿,也不想学校因为自己的原因对女儿特殊照顾,所以他故意让女儿随妻子姓,让女儿在学校将家庭背景从原来的革命”领导“更改为普通”职工“,直到现在女儿还是用齐桥桥这个姓名。习仲勋同志曾经说过:”要走群众路线,原因是中国革命的任何事情的开展都需要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

  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先讨论,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深入到普通大众当中,亲身去做调查分析,然后寻找困难所在,要和群众多多商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习仲勋曾经在解放战争中,以”联系广大群众“为关中革命地区的重点任务,党政府军队所有机关不仅要坚实本机关的基础,而且还要密切联系广大群众,所有领导干部均必须深入到普通大众当中,”不断地对所有群众开展政治方面的动员,使广大群众变成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1]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坚持”联系广大群众“.”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坚持深入并融入到农村的方针,使广大群众积极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依靠老百姓自己的长处与力量坚守用于防卫的根据地以及保护群众的粮食。习仲勋极其强调把共产党实事求是的路线与群众路线进行有效联系,在遵循深入老百姓路线的同时遵循实事求是的路线,保持先调查分析后解决问题的思路,以老百姓切实所想要的所需要的为工作的原点。习仲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简朴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并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群众“的种子,为他日后密切联系群众奠定了基础。

  2.知青时期的历练

  ***同志年轻的时候参加上山下乡,在基层的磨练对其群众观点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这段时期区别于更早时期的生活方式,使他有机会与最普通民众一起生活,接触现实社会,了解当时生活的艰苦。包括***在内的几个知青刚到梁家河村时,村民们怕他们适应不了当地艰苦的生活,就凑粮食给他们吃白面,而连自己的孩子都吃高粱面甚至糠。在日常劳作中,他们也尽力照应知青们。年轻***渐渐适应了当地生活,并投入进去,想办法谋出路,带领村民搞建设。六年后他们离开时,知青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如同亲人一样的感情。这种朴素的感情是建立在***同志和村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一起吃苦,一起奋斗的基础上,他切身体会了人民群众的艰苦,也知道他们对生活的要求。这种深厚感情不仅能培养他为人民服务的意志,也定然会帮助他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群众观点的真正内涵,对公职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做出深刻思考。

  ***同志和普通民众结下的感情,这对其群众观点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也是其群众观点得民心所向的原因。人民群众给予知青时期的***很多关怀,***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也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实事。据当地村民回忆,***当选村委书记,大刀阔斧的改革,力求摆脱梁家河村的贫苦面貌。他曾领导村民修建了拦河大坝用于蓄水灌溉,大面积集中种植经济作物,在当时极大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他年轻时的作为,就像他走向领导岗位后说的,党的工作要朝着造福人民的方向前进,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都应斩钉截铁的制止。知青时期以及在基层工作的年代里和基层人民培养起来的感情影响着它的施政理念,他在工作中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评判标准。

  ***同志曾多次强调,要爱护人民,真心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同志群众路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开展群众工作时要相信群众放在重要地位。这在他的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他心中他总是把人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他视人民群众为共产党员的衣食父母,是公职人员的主人,党员工作的教师,政府工作的评判人,这一系列的称谓表现了人民群众在他心中的地位,也传达了他对普通民众的深厚感情。其次,开展群众路线讨论,他多个场合下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做法,也符合现实的情况。把人民放到主体的位置上,肯定人民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我们政府的工作才能符合实际,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3.地方工作的经验积累

  ***同志从年轻起就担任公职,从最基层的村委书记做起,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职位又经过了很多变化,曾在县委、市委、地委等多个岗位磨练,后来又在福建、上海等地任省委书记,有着极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长期的公职岗位上,无论是各阶层官员的工作风气、处理群众事务的的态度,还是群众对政府官员的意见,他都积累了大量经验,也知道症结所在。对于自身工作,无论是基层岗位还是在中央工作,他都尽职尽责,不搞特殊化,与人民心连心,保持紧密联系。

  再好的理论只有实践才能成为现实,也只有实践才具有现实意义。在长时间的基层工作和不同岗位上的磨练,为***同志积累了大量管理办法和施政经验,这可以为其群众观的方法论提供充分依据。***同志在不同岗位上负责过不同任务,不论是管理、思想教育、发展经济甚至国防事务,他都积累了大量经验,而其中大部分工作是有群众参与的,这为他开展群众路线工作在方法上给予很多参考和指导。开展群众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调控好群众利益,这关系大群众工作的成与败。就此方面,***结合自己经验,做出了多条建议。首先,调控好普通民众对物资、精神追求的关系。习总书记提此一点,是因为部分地方官员只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物资生活水平,而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漠不关心,或只是应付差事。他还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在工作中要落实到位。其次,开展群众工作要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这对开展政府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有时候政府提出一项优秀政策,人民群众可能不能够及时了解,甚至出现反对的情况,但政府不能强行执行,也不能不闻不问,把好的政策搁浅,而应引导开化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脱离群众,不相信人民,政府的任何政策都得不到真正落实,成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另外,理清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政府官员眼光要长远,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就损害长期利益,更不能为了自己的职位提升就只做短期见效的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