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的道德观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23 共371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道德观构建
  【引言】新时期我国人民群众道德观建设探析引言
  【第一章】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诸种道德观
  【第二章】道德观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历史根源分析
  【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观内涵、核心及原则
  【第四章】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
  【结语/参考文献】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的道德观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社会主义道德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刻阐述了道德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道德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进行剖析,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观的深化与发展。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国际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时期,这些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各种不良社会风气无孔不入,导致心理失衡、心存不满的社会现象比较严重。而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不良文化的大量涌入,也给造成了一些人的道德标准紊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道德系统建设十分紧迫,也考验着我国人民的精神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依靠建立、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需要完善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之相配套,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就是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行为道德标准。综上所述,基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安定,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因此,进一步对社会主义道德观深入研究,对提高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与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注 释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着选辑,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87.
  
  [2]费尔巴哈哲学着作选集(下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565.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着选辑,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03.
  
  [4](英)边沁。政府片论[M]沈叔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92.
  
  [5](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唐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
  
  [6](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唐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
  
  [7](美)杜威。哲学的改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93.
  
  [8](英)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11.
  
  [9](英)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17.
  
  [10](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0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5.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96.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着作选集(下册)[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约翰·密尔。论边沁与柯勒律治[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
  
  4.约翰·穆勒。功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杜威。哲学的改造[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8.杜威。道德学[M].北京:中华书局,1935.
  
  9.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休谟。道德、政治及文学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11.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2.尼采。道德的谱系[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4.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61.
  
  15.西方哲学原着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6.唐凯麟。西方伦理学流派概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7.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8.黄颂杰。西方哲学多维透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中共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001.
  
  22.史蒂文·卢克斯。马克思主义与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6.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79.
  
  期刊类:
  
  1.严缘华。共产主义道德是何时形成的[J].道德与文明,1984(6)。
  
  2.宋希仁。“道德”概念的历史回顾[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李莉。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中的历史境遇[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4.赵红。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现实再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2006(2)。
  
  5.张飞熊。休谟非理性道德论中的含义新探[J].社会科学论坛,2010(15)。
  
  6.邵永生。实用主义的道德选择及对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9(6)。
  
  7.徐大建。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实质及其缺陷[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2)。
  
  8.黄渭波。浅析西方功利主义道德目的论之合理限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9.何良安。论道德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J].伦理学研究,2007(1)。
  
  10.张之沧。马克思的道德观解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
  
  11.王建国。“八荣八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6(6)
  
  12.祁金利。从“为人民服务”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略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演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13.罗国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14.龙静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建设论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硕博论文类:
  
  1.赵婷。马克思主义社会道德观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2.王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刘丽。西方传统伦理-到的关系的演进逻辑与马克思的变革方式[D].辽宁:辽宁大学,2013.6.3.
  
  4.倪阳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德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外文类
  
  1. John,Nottingham .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 Russel,Bertrand .A History of Philosophy[M].George Allen & Unwin,1946.
  
  3. Windelband,Wilhelm .A History of Philosophy,2 voles[M].Harper,1958.
  
  4. Baier, Kurt. Justice and the Aim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J].Ethics. 99(1989)。
  
  5.Lukes,  Steven.  The  Singular  and  the  Plural:  On  the  Distinctive  Liberalism  of  IsaiahBerlin[J].Social Research 61 (3), (1994)。
  
  6. Pigou,A1C1,The Economics of Welfare[M].London:Macmillan,1952.
  
  7.  Judith  Thomson,  The  Trolley  Problem0,in  William  Parent  ed1,Right,Restitution,and  Risk,Cambridg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后 记

  
  时光荏苒,如白骏过隙,仿佛昨天才手捧通知书来到这里,今天却要收拾行囊挥手话别了。回眸昨日,老师恩难忘,同窗情难舍,这里的一切对于我都是那么难以割舍。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学,研究生三年,延安大学将我从一名稚嫩、懵懂的孩童,培养成了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硕士研究生。将来无论何时何处,“立身为公,学以致用”,是我要用一身践行的格言,它时刻提醒与督促着我成为一名正直、严谨,有文化、讲奉献的人!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冯晓峰教授,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彰显着一个学者高尚的风范,他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是一种对待知识、对学问的严谨与敬畏的态度。他是严师,更是慈父,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导师对我的教导、鼓舞和敦促使我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树立人生正确的航线。在我的硕士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导师不仅给予我了亲切的指导和学术上的帮助,还对文章的不足之处做了详尽的修改,这才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只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不辜负冯老师的期望,将这种对待事物一丝不苟的的态度坚持下来,做一个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平凡人。
  
  除此之外,我也要感谢政法学院张文生老师、高九江老师、杨亮才老师、谭虎娃老师,谢谢你们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面对今后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时,我会更有勇气和信心,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迎接一个个挑战。同时,我要对一起生活和学习过的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是你们的陪伴让我无畏研究生三年的酸甜苦辣,是你们的帮助让我学会了成长与坚强,谢谢你们。
  
  即将离开,我内心五味杂陈,学生证再旧,我也没有权利再继续拥有,可是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即使我们不能再一起学习与生活,师生与同窗的情谊我永生难忘。这里是我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的终点,却是我又一旅程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带着老师们给我们的勇气与力量,去实现那一真正属于我们的美好的未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