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动态效应

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作者:夏赞才;胡粤
发布于:2014-06-23 共7666字

  原标题: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的动态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7~2011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在考虑国内旅游发展内生性的情况下,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的动态效应。以国民经济增长率为关键性波动因素,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为控制性波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发展具有动态持续性,当期国内旅游发展变动趋势受到上一期国内旅游发展演变机制的影响;(2)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具有稳健的显着正向影响效应;(3)通货膨胀率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发挥动态促进作用;(4)滞后一期的失业率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稳健的显着负相关,且失业率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呈现动态吸收作用;(5)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显着负相关。
  
  关键词:国内旅游;宏观经济波动;系统广义矩估计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伴随旅游产业黄金时代的到来,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国内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宏观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处在宏观经济环境下,作为众多产业部门中的一部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同样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国内旅游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关系。已有的文献中,国内旅游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较为丰富,而基于国内旅游发展的角度,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的文献较少,因此,系统分析宏观经济对国内旅游影响的动态效应、深入探讨哪些宏观经济波动因素是影响国内旅游发展的核心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的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梁艺桦、杨新军等(2006)将旅游发展影响因子分为资源因子与需求因子两个方面,认为报刊杂志出版量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而运输工具拥有量与旅游业发展关联度较小。陈佳平(2007)从区域整合的主、客观因素两方面研究了这两者对我国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余凤龙(2008)通过比较国内外制度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说明了制度因素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常胜(2008)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交通运输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给出了在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时应注意环境保护等相关建议。方相林等(2010)基于1999~2008年数据,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突发事件、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影响显著。

  对于旅游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主要针对入境旅游与目的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Ongan和Demiroz(2005)得出了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 Granger 原因。

  Chi-Ok(2005)采用二向量自回归法(VAR)对韩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扩张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韩国旅游业的发展与该国经济扩张并无长期均衡关系。Brida(2008)等验证了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Lee(2008)的研究中得到目的地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结论。国内学者的相关量化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旅游发展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联关系,一类则采用计量方法研究旅游发展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武春友等(2009)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国内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国际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王维国等(2009)运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可变参数模型估计并计算得到中国旅游边际消费倾向、狭义中国旅游收入乘数和广义中国旅游收入乘数,通过分析得出了可变参数模型适合用来测度中国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和旅游收入乘数,以及旅游对中国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等重要结论。

  吴利(2010)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验证了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关联性,提出了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投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增长。乔宁宁(2013)通过建立VAR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宏观经济波动因素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

  以上文献说明,国内外关于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二是研究旅游发展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从研究方法上,较少从动态演变的角度考虑宏观经济波动对旅游发展的动态效应,从研究内容上,对宏观经济的界定往往采用国民经济增长值,较少将宏观经济波动深化为多因素的联合作用,较少系统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旅游发展的动态效应。基于此,本文利用系统GMM估计法,在考虑国内旅游发展内生性的情况下,以国民经济增长率为关键性宏观经济波动因素,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为控制性宏观经济波动因素,系统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的动态效应。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1.变量选取

  在开放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4个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是衡量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减最终会体现到经济增长的变化上来,因此,本文选取国民经济增长率(rgd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解释变量。同时,由于增加就业和稳定物价同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选取失业率(ur)和通货膨胀率(ir)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波动的两个控制变量。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国内的旅游发展,因此,未考虑国际收支平衡因素,取而代之采用城乡收入差距(gap)作为第三个控制变量。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样本值是比值而非百分比值,为消除异方差问题,对其取对数得到lngap,其他回归变量均是百分比值,不再进行对数化处理(见表1)。

  论文摘要

  本文的样本选自1997~201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由于西藏自治区的部分数据缺失,因此排除在样本之外。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其中GDP以1997年为基期,各年的GDP都转化成1997年价格水平下的实际GDP。

  2.模型设定

  为了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本文以国内旅游发展(tdr)为因变量。

  考虑到旅游发展除了受当期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外,也必然受过去旅游发展水平的持续影响。为了反映并控制这种跨期的持续影响,本文将国内旅游发展的一阶滞后项引入到解释变量中,以充分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信息对当期的影响。以国民经济增长率(rgdp)为表征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解释变量,并加入通货膨胀率(ir)、失业率(ur)、城乡收入差距(lngap)等模型控制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基于宏观经济的动态性,即宏观经济波动是一个复杂的缓慢动态调整过程,过去的宏观经济波动值可能会影响当期国内旅游发展,故在关键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中加入各自的一阶滞后项。模型设定具体如下:

  论文摘要

  为了同时检验宏观经济波动中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动态演变,本文在公式(1)中引入了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各控制变量的交叉项,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各控制变量平方的交叉项,模型设定如下:

  公式(2)检验通货膨胀率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动态促进作用。

  论文摘要

  公式(3)检验失业率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动态吸收作用。

  论文摘要

  公式(4)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动态吸收作用。

  论文摘要

  三、实证分析

  1.实证方法

  由于式(1)解释变量中包含了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可能存在因变量到解释变量的反向关系,使得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OLS估计结果会导致偏差,因此采用Arellano and Bond(1991)和Arellano and Bovver(1995)提出的广义矩阵法(GMM),广义矩估计法的优点在于使用前期的解释变量和滞后的被解释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同时通过差分或使用工具变量控制住未观察到的个体效应。

  Blundell and Bond(1997)认为,如果解释变量在时间上持续性较强,差分估计方程中这些滞后的水平变量就成为弱化工具变量,从而导致估计的有偏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估计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将差分估计和水平估计统一纳入一个系统进行估计,对式(1)进行差分,并增加一组滞后的差分变量作为水平方程相应变量的工具变量,从而同时利用差分和水平方程中的信息,提高估计结果的有效性。

  2.变量统计描述

  本文列出各变量的统计结果,观察各变量均值,发现所有变量的均值都为正值,说明各变量所表征的宏观经济波动因素都呈现整体增长趋势,这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相符;此外,观察各变量标准差发现,tdr、rgdp、ir的标准差较小,ur、gap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前3个变量的波动幅度较小,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而后两个变量的波动幅度较大,说明为各地区各时期的波动变化差异较大(见表2)。

  论文摘要

  3.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在对设定的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之前进行面板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LLC(Levin-Lin-Chu)、Fisher-ADF和Fisher-PP等方法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表3中的结果显示,变量tdr、rgdp、ir、ur、gap均为1阶单整,由于模型中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间可能存在面板协整关系,故在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面板协整检验。本文运用Pedroni和Kao方法进行面板协整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所选取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协整关系。

  4.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式(1)进行估计,采用AR检验判断系统广义矩阵的一致性,并运用Sargan过度识别检验验证工具变量联合有效性。AR检验允许残差项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但不允许存在二阶序列相关,Sargan检验的原假设为工具变量联合有效,即检验值大于0.1即说明工具变量联合有效。所有模型的AR检验结果均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符合系统广义矩阵的一致性要求。Sargan检验统计结果均大于0.1,说明模型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宏观经济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的估计结果见表4和表5。表4的1~6模型考察在加入不同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波动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控制变量及其滞后项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表5考察国民经济增长率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如何受其他宏观经济波动因素的制约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波动因素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动态效应。具体估计结果分析如下:

  (1)模型1~6均以国内旅游发展滞后项和国民经济增长率为关键解释变量,分别加入不同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比较发现所有模型国内旅游发展滞后项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国内旅游发展具有动态持续性,当期国内旅游发展变动趋势受到上一期国内旅游发展演变机制的影响。

  此外,国民经济增长率在各模型中也得到1%水平上高度显著的结果,说明其表征的宏观经济因素与国内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即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

  (2)除了模型统计上的显著性,通过观察各宏观经济波动因素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系统广义矩估计量有助于深入了解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模型1中以国内发展滞后项、国民经济增长率为关键解释变量,国民经济增长率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回归系数为0.056,即当年国民经济每增长1%,国内旅游发展将增加0.056%。模型2中加入国民经济增长率滞后项,发现国民经济增长率滞后期对国内旅游发展产生显著负向效应,理解为滞后期国民经济增长率过高会对当期的国民经济增长造成压力,从而负向影响当期国内旅游发展。综合当期和滞后期的回归系数认为,当期的回归系数0.084大于滞后期的回归系数绝对值0.059,即国民经济增长率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当期为主,并呈现明显的正效应。

  (3)模型3加入通货膨胀率及其滞后项作为控制变量,结果显示国内旅游发展滞后项及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依然稳健。此外,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当期值和滞后期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内旅游发展具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推测这是由通货膨胀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模型7将对这种推测进行验证。模型4以失业率及其滞后项作为控制变量,结果显示失业率的当期值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滞后期值与国内旅游发展产生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当年的失业率每下降1%,未来1年的国内旅游发展将增长0.005%。模型5以对数化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滞后项作为控制变量,结果显示当期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显著负向相关性,滞后期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即当年城乡收入差距每上升1%,当年国内旅游发展将减少0.201%,未来一年国内旅游发展将增加0.028%。进一步观察回归系数发现,当期值的回归系数0.201明显大于滞后期回归系数0.028,说明当期值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滞后期的影响程度,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显著负相关。

  (4)模型6中将全部控制变量放入模型中,结合模型3~模型5的控制变量回归估计值判断各控制变量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

  通过显著性检验可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显著性表现稳健,没有随着控制变量的改变浮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性随着控制变量的变化明显浮动,故判断3个控制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这种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各控制变量与国内旅游发展的相关关系,但这种相互作用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上表现不明显,而城乡收入差距受到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国内旅游发展之间的负向相关性消失,理解为城乡收入差距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其与国内旅游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5)表5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加入哪个宏观经济波动因素,国民经济增长率对国内旅游发展的显著正向关系依然稳健。

  模型7是国民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与国内旅游发展相互影响的估计结果,国民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交互项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依赖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呈现出正的调节作用,理解为动态促进作用。然而,通货膨胀率的调节作用存在一个门槛值,即这种调节作用类似于一个倒U型结构,通过两个交互项的结果可以计算得知这个门槛值等于0.0699,即只有通货膨胀率低于0.0699,其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才呈现动态促进作用。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均值为0.0197,低于门槛值,但是样本中的通货膨胀率最大值为0.1010,意味着要想使通货膨胀率发挥动态促进作用,部分高通货膨胀率地区必须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模型8是国民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与国内旅游发展相互影响的估计结果,国民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交互项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依赖于失业率,失业率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呈现负的调节作用,理解为动态吸收作用。这种调节作用类似于一个正U型结构,存在一个门槛值,计算得到门槛值等于6.1333。我国失业率均值为3.5663,远低于门槛值,说明我国失业率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能够发挥动态吸收作用,即失业率会通过吸收国内旅游发展的红利来降低。

  模型9是国民经济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旅游发展相互影响的估计结果,交互项不存在相关性,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受到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其他控制变量的相关性较强,与国内旅游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理解为城乡收入差距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强,弱化了其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1997~201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系统GMM方法,以国民经济增长率为关键性宏观经济波动因素,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为控制性宏观经济波动因素,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动态效应。得到的结论主要有:

  (1)国内旅游发展自身具有动态持续性,当期国内旅游发展变动趋势受到上一期国内旅游发展演变机制的影响;(2)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性变量,国民经济增长率不受其他控制变量的干扰,对国内旅游发展具有稳健的显著正向影响效应;(3)通货膨胀率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作用显著,且这种作用类似于一个倒U型结构,存在0.0699的门槛值,只有当通货膨胀率低于门槛值时,其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才能发挥动态促进作用,即只有当一个国家(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低于6.99%时,国内旅游发展才能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而增长;(4)滞后一期的失业率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稳健的显著负相关,其他控制变量无法改变这种显著负相关性。同时,失业率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呈现正U型结构的作用,存在6.1333的门槛值,只有当失业率低于门槛值时,其在宏观经济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中才能呈现动态吸收作用,即只有当一个国家(地区)失业率低于6.1333%时,国内旅游发展的增长才能有效降低失业率;(5)城乡收入差距当期值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显著负相关,而滞后期值与国内旅游发展呈现显著正相关,通过观察回归系数发现,当期值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滞后期的影响程度,因此判断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旅游发展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1)旅游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不是无条件的增长,在考虑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制定旅游发展政策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状况,充分重视宏观经济波动与国内旅游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2)合理范围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国内旅游发展,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对国内旅游发展有抑制作用。政府须时时监控通货膨胀水平,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控制过高的通货膨胀率;(3)国内旅游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率,但这种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如果失业率本身超过了合理区间,则国内旅游发展有效降低失业率的作用会消失。政府将降低失业率寄希望于国内旅游发展时,须事先明确一个国家(地区)当前的失业率水平,以避免盲目依靠发展旅游业降低失业率。

  参考文献:

  [1]柳思维,吴忠才.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25(9):60~64.
  [2]王维国,徐勇.中国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9):1~8.
  [3]吴利.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4):136~140.
  [4]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人文地理,2006,(2):34.
  [5]陈佳平.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与整合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8):30.
  [6]余凤龙,陆林.制度对旅游发展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学刊,2008,23(9);90~96.
  [7]常胜.我国旅游业与交通网络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3):62.
  [8]方相林,张晓燕.基于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经济地理,2010,(5):3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