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基于“点-轴”空间结构理论谈安福民俗旅游开发构想

来源:老区建设 作者:王吉隆
发布于:2014-05-12 共5432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旅游兴县”一词在江西各县的发展规划中屡见不鲜。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然而在县域的经济开发中仍处于“喊口号”的阶段。县作为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其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局,关系到城乡的协调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西拥有丰厚的赣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也应该成为盘活县域经济,提升文化品味的新助力。
  
  一、安福旅游开发的现状
  
  民间风俗,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具体符号,拥有强烈的地域性,往往代表着某个地域的文化品味。民俗旅游对于游客而言,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能充分吸引游客参与、观赏,以进一步满足游客体验和猎奇的心理。
  
  (一)安福“武功山”的旅游开发困局
  
  安福县位于江西省的中部偏西,境内拥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武功山,旅游资源可谓是得天独厚。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却是“大投入,低收益,再投入”,进入一个旅游开发怪圈,每到旺季只能被动的坐等游客,羡慕于萍乡武功山的游客接待人数。而武功山的权属争议使安福武功山旅游开发雪上加霜,萍乡芦溪县、宜春袁州区和安福县对武功山都拥有产权,本是一个景区,一分为三。萍乡通过大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便捷通达的交通和强势的宣传,更是率先占领了市场。“萍乡武功山”也就成为了萍乡独有的旅游名片,更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拥有绝对的市场辨识度。而失去“首发”优势的安福县,开始奋起直追,将旅游开发的着重点全部投入于武功山。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例如筹资4000万元,修建文家温泉-三天门旅游公路。然而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虽有不断资金投入,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与武功山相配套的旅游设施。加之安福武功山开发的旅游产品单一,只有武功山温泉、庙宇和风景观光之类产品。安福武功山开发,进入了一个不断投入,却游客甚少的尴尬境地。如何转变开发思路,利用有限的旅游资金,以获得合理的旅游收益?投入少,回报快的民俗旅游,是转变这一困境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二)独特的安福民俗旅游资源
  
  安福“县古长沙国,西荒接楚乡”,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所以其民俗带有强烈的楚文化色彩。尽管如此,安福又因特有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又形成了一些有别于外地的风俗人情。安福县的民俗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物质类的民俗:安福自古就特产丰富,盛产粮豆,培育出适合做火腿的安福米猪,有米果、豆鼓、法饼、米酒等地方佳味。安福火腿更有“媲美金华”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主食则是有“病八碗”美誉的稻米,即使有病的人,也能被美味所吸引豪吃八碗饭。更有的村落,有喝大碗养生茶的习俗,边喝边唱上一曲山歌,极具韵味。
  
  2.社会类的民俗:安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民俗活动,主要有灯彩、戏曲和山歌。安福舞龙灯表演常见于节日和庆祝典礼,在明天启二年,周廷鹗在《蜜湖周氏族谱·龙灯记》中记录安福境内的这一盛况:“笙歌涌沸之中,但见灯光灼烁,游龙蜿蜒,若火龙之飞天,似龙光射斗,炫耀夺目,有令人顾盼莫及者”.在近代流行和发展的剧种主要有:吉安戏、吉安采茶戏、赣西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湖南花鼓戏和平剧。
  
  尤其是吉安戏,是在安福流传数百年之久的剧种。吉安戏吸取了安福语言的特色,形成极具特色吉安戏声腔。清末民初吉安戏在安福达到了鼎盛,较为着名的有严田镇雅立村的“全和堂”、平都的“喜庆堂”等职业戏班的出现,在乡间的各种庙会就会邀请这些戏班进行表演。境内泸水河上上的排工山歌,更是因泸水河上排工的生活而作,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极具安福地方特色。
  
  3.精神类的民俗:安福的民间信仰有“樟”崇拜,孔庙祭祀和武功山朝香等活动。安福县,是江西樟树的主产地,人称“樟乡”.樟树在安福老表眼中,是救苦救难的更生女神,成了保佑地方人畜平安的“风龙神木”.安福人爱樟树,认为任何樟树都具有神力,是护一方水土的守护神。更有的村落,到每年过年,特点节日,会组织全村人祭祀古樟,全村老小,齐聚村庄中最古老樟下,点香、放炮、进行祷告。并请村中老人,祭唱祷词,企求古樟保佑村中一年合乐安康。村中老小,齐聚一堂,互道衷肠,一村合睦,真是热闹非凡。安福孔庙坐落于在县城,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府、州、县学建筑,是江西迄今古代文庙之最,在江南数省及海外也有一定影响。孔庙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其所具有的无以伦比的文化内涵,每年,县城家长都会带上读书的孩子,去孔庙拜孔圣人,捐助功德善款,以求孩子能有个好前途。武功山是安福县内的第一名山,也是湘赣边境着名佛教、道教圣地,信徒多选择前往武功山进行朝香。安福县及外县香客至武功山朝香,沿途鸣锣响鼓,以示致敬,避免干戈。武功山朝香可谓安福境内一大盛事,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二、安福民俗旅游开发构想
  
  (一)“点-轴”式旅游空间布局
  
  “点-轴”式的开发使旅游目的地进行联结,顺应了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需集聚成点,发挥集聚效益的客观需求。可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点和交通设施的轴形成最佳的空间组合。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认为“点-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空间结构,“点”首先是社会经济要素的集聚,换言之,点首先应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地方。民俗民俗旅游开发,首先应该寻找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且多样的区域,构建核心点。
  
  安福在开发民俗旅游,主要构建的旅游点应有:
  
  1.县城“孔庙”文化休闲旅游区:孔庙坐落于主县城,周边已初步形成文化用品商品街。安福孔庙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成为中国南方儒家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充满了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构建以“孔庙”为核心,集观光、休闲、消费的县城文化休闲旅游区。安福“孔庙”位于县城,特别是高考期间,家长带要参加考试的学子,前来上香,一时香火旺盛。可以适时组织大型“祭孔”庙会,配合祭孔表演,吸引游客来此观赏这一盛会。在孔庙周围鼓励文化产品类店铺的发展,如文房四宝、手工艺品等买旅游商品的店铺,形成文化用品商业区。并在县城构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住宿、饮食、娱乐休闲的需求。
  
  2.“泸水河”水上游乐旅游区:泸水河是安福最主要的河流,被安福人民亲切称之为“母亲河”.泸水河发源于江西境内最高山武功山脚,是赣江水系的重要河流。“渔舟唱晚”本是水乡能见的景致,但泸水河流经安福县城的10公里河段,也常见这一风景。安福县城平都镇罗家村、枫林村有人常年在泸水河打鱼,最多时每人每天能打上近10公斤。更有人订做了一叶小舟,隔三差五去撒网。古时就有排工,运输货物于江上,一曲曲排工号子道出其中酸甜苦辣。泸水河可适当开发水上游乐项目,例如竹排漂流、水上垂钓等水上游乐活动,闲暇之余,听一听排工山歌,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3.“樟”文化民俗旅游区:“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这就是樟乡江西安福的真实写照。樟树在安福随处可见,年代久远的樟树更是令人惊叹。安福县严田镇王家堂的一棵汉樟已有2000年历史,根底部虽然有腐洞,但依然枝繁叶茂。经庐山植物园树木专家实地测量考证,认为是现在已知的全国古樟王。可以参照国内外民俗村的建立,如深圳“中华锦绣园”、泰国的“东芭文化村”,建立独具安福特色的“樟文化民俗村”.可选泸水河附近的樟树大村,特别是拥有汉代古樟的严田镇,建立“樟树村落游”,定期举行祭樟的祭祀活动,突出樟树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以突显与其他地方不同性。在村落中,可建立“樟文化博物馆”,吸引游客参观,最终打造为“香樟圣地”的旅游目的地。自然,游客走进樟树村落,“农家乐”式的旅游活动不可或缺,可为游客提供安福独特的美食。泸水河两岸多为沙土,家家都有桔园,在柑桔成熟期,也可让游客摘桔、品桔,实地体验安福的民俗生活。
  
  4.“武功山”宗教休闲旅游区:做为宗教名山的武功山,不仅要以优美的风景取胜,还要深挖宗教旅游资源。吉安市将安福武功山纳入“三山一江”工程,将其定位为祈福文化中国福山,这一定义可谓富有远见。对于位于安福武功山金顶峰、钱山张的香炉峰这两大主峰,对位于其中的寺庙,进行修葺恢复,利用其佛教和道教胜地,吸引游客参与宗教旅游。也可将武功山朝香这一民俗活动做成一个外景表演性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有,吸引游客观赏并参与这一朝圣的宗教旅游活动。
  
  (二)以“泸水河”为通道的民俗旅游带
  
  “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通过以上对于民俗旅游点的构建,需要一条完整的线来进行串联。轴的选择也自然通过旅游交通设施来完成,安福县虽然构建了联系武功山和县城的交通公路,但耗时3个多小时,落后的陆路交通,明显已不合时宜,无法真正发挥轴的作用。本文认为安福县的泸水河可作为安福民俗旅游区的旅游通道,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完全覆盖安福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地带。泸水河发源于江西境内最高山武功山,是赣江水系的重要河流,流经安福县、吉安县11个乡镇,最后流入赣江。“武功山”宗教休闲旅游区为泸水河的源头,于严田镇汇聚,最后流经县城。严田镇正是拥有着名汉樟“八爪樟”、“五爪樟”等樟树汇集之地,这里是樟民俗信仰的典型区域。
  
  流经安福西乡片的泸水河,覆盖了安福整个民俗聚集地,勾联“武功山”宗教休闲旅游区和县城“孔庙”文化休闲旅游区,有利于民俗旅游“点”的聚集。(2)为安福主要的航道,联系县城和武功山。在古时,就是着名的河道,是安福主要的漕粮运输线,上通航自洋溪,下达吉安赣江。如今,因水土流失和建立小型的水利工程,使河道淤积,航道缩短。可对航道进行一定的疏通,开发泸水河水上游乐项目,最终成为主要水上交通干道。(3)节约旅途时间,欣赏沿路风景。改用泸水河水上交通,可节约旅游时间,缩短了各个旅游区域的之间的距离。泸水河开发程度较低,河水清澈,且能欣赏两岸美景。两岸有成千上百的香樟,简直就像一个个古樟博物馆,在两岸形成了一个百里古樟长廊。泸水河为轴,对于游客更具吸引力,也更能形成旅游区域带。
  
  (三)安福民俗旅游带的优化
  
  旅游区域的构建,首先应该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资源密集、开发程度较高的“点”,再开发旅游区域较弱的点,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繁荣。安福的民俗旅游带中的核心点是“武功山”旅游区和县城旅游区,两者旅游开发的条件相对成熟。通过这两个点的开发,辐射带动泸水河带其他旅游区域的发展,形成双核的旅游互动,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全面的发展。同时,利用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带动民俗旅游,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促进安福民俗旅游带的繁荣发展。
  
  旅游带的形成,还可以考虑建设安福民俗旅游主题园,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或安置于现有的旅游区域中。安福的民俗旅游主题园,应该是一大型的综合的民俗旅游基地,也是反映安福民间文化总貌的窗口。其内容包括市井民俗、农耕民俗、渔猎民俗等,内建街市、农村、渔户,也建祠堂、庙宇、游戏场等,集生活、生产、游乐为一体。民俗村有物品与礼俗的展示,又要设置一系列参与性项目,同时经常组织村内及村外的民俗活动,成为安福旅游文化的一个中心。选址可靠近县城,不仅与“孔庙”为中心的县城文化旅游区相呼应,又能形成县城新的购物休闲基地。
  
  “点-轴”系统中的“点”是各级中心地,轴线一般是指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附近有较强的社会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的地带。形成“泸水河”为轴,旅游资源密集地为中心的“点-轴”式的民俗旅游带,通过核心点的互动,辐射全域,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活跃,是合理和可开发的。
  
  三、协调竞合关系,提升文化品味
  
  安福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在安福,民俗旅游开发还只是一句空谈。因其周边的城市民俗旅游资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自身又对其特有的民俗旅游资源不够重视,更让其民俗旅游开发举步维艰。特别是武功山由安福、萍乡和宜春三方开发,安福开发脚步远远落后于萍乡,萍乡武功山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在明显劣势之下,应充分协调双方的竞合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开发,共同获益。合作开发明显优于现今的恶性竞争,通过协商开发武功山,明确各自地域占有范围。通过共同投资,共享利益的方式进行开发,将开发纳入统一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对于安福而言,经济基础和旅游资金投入相对薄弱,只有通过共同开发,才能获得长远收益。旅游业也是一个注重宣传、品牌的产业,在知名度不高,没有品牌效应的情况下,自然少有人问津,无法发挥其自身的旅游资源的经济效应。打破区域限制,将“萍乡武功山”或“安福武功山”的旅游名片,最终变成“江西武功山”.
  
  武功山作为民俗旅游带的关键核心“点”,可将其游客吸纳为安福民俗旅游的潜在客源。据相关报道,萍乡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就达10万人次。安福可以通过与萍乡的合作协议,将游客变成安福民俗旅游带的潜在客人,最终实现“游在武功,玩在泸水,住在县城”的构想。在游客游玩武功山时,积极对安福民俗旅游进行推介,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只有拥有源源不断客源的旅游区域,才能真正运营和发展,并最终带来县域经济的繁荣。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品味。通过开发民俗旅游,实际上对地方民俗是一种积极抢救和保护,客观上也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品味。安福应积极将民俗旅游带纳入吉安市的庐陵文化规划之中,通过市县的共建,最终升华其文化内涵。安福民俗旅游文化带,还需不断开展相关的旅游推介活动,开办相关的民俗观光节等有效的活动,形成特有的安福民俗文化名片。安福民俗旅游的开发应紧扣当地特色,在和谐的竞合关系中把握住先机,才能在比较中突出自己的优势,获得游客的青睐,真正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 
  [2]韩双斌,黄光文。论江西开展民俗旅游的可行性[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