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长安镇贫困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16 共6439字

  2.2 长安镇贫困原因分析。

  2.2.1 贫困的涵义。

  贫困总的定义为经济或者精神上的贫乏窘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但在学术角度来讲,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解释,因为在各个发展时期贫困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人们对贫困的描述也会不同[4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贫困的界定也在变化,就不同的地区而言,国外和国内对贫困的界定也是不径相同,但从旅游扶贫对目标地区所呈现的基本情况来谈,文章也只将从绝对和相对角度对贫困分类,进行定义:

  1)绝对贫困。

  绝对贫困又叫做生存贫困。是指在一个具体时代为背景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家庭借助其劳动所得或是其他合法所得的收益还是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绝对贫困做以解释:生产方面,生产劳动者缺乏再生产的物资基础,很难再维持自身简单再生产,他们只有减少生产;消费方面,人们难以满足生活必须的基本条件,如衣、食、住、行等方面所呈现的饥寒交迫的状态。按照国际用金钱衡量的标准来说,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为绝对贫困;但是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国情,所以评判的标准也不同。

  2)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和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而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高但是还足以维持生活的状态,但它所表现出收入等级的划分。它和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固定不变,它会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时代大背景变化,但它还是强调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在能维持基本生存之上而言的。

  2.2.2 贫困指标选取依据和构建。

  根据我国城镇贫困的特征,选取适合的指标来对一个区域的贫困原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42].本文依据我国城镇表现的贫困特征,来建立适合乡镇地区分析贫困原因的指标。一般意义而言,区域的发展是通过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与人类耦合在一起的系统,在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自然、经济、社会也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改变,这三种子系统也在不断影响着区域的发展特征及水平。因此,基于对这种系统关系的作用,也将从这三个子系统来分析贫困的成因,构建贫困成因指标体系。

  ①贫困的自然要素分析。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须条件,针对区域而言,自然要素所表现为地表、土壤、水域、气候、植被等。这些要素能被人类利用转化为财富则称为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资源被人类加工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在一定的时期内,如果合理使用则会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自然资源严重短缺或者枯竭,就会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贫困地区存在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贫困地区居民对资源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短缺;另一方面,是不能对自然资源的客观经济价值及时发现,因而不能合理使用,造成浪费。

  ②贫困的经济要素分析。

  经济是制约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贫困经济因素有很多,他们之间往往也是相互作用的,将着重从产业发展情况、资本形成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产业发展情况。农村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较少,但农业所带来的增值效率低,农民只能依靠务农来赚取收益。如果二三产业比重无法提高,农民的收益问题始终会受到影响。第二、资本形成不足。贫困地区资本投资不足是难点,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主导,进行招商引资;贫困地区财政收支能力也较弱,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资金积累不足,这也会影响贫困地区的发展。

  贫困的社会要素分析同经济要素一样,影响贫困的社会因素也有很多,这里主要从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第一,受教育水平低。导致贫困地区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就业能力差,生活水平低。第二,医疗保障不足。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享受不到就医的条件,这也阻碍了地区的发展。第三、制度短缺。在地区发展中,如果缺少正确的制度安排,会造成各种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和浪费,会使资本闲置、人力素质下降等,导致地区贫困加剧。

  介于我国还没有整套系统的导致贫困的指标体系,通过对贫困地区贫困特征的分析,和对目标地区数据的整理,建立以下指标体系来分析致贫的原因。

  2.2.3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在选取长安镇致贫指标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城镇贫困标准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的选择要以经济和统计理论为依据。

  第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主要考虑贫困指标的结构层次性和完整性,要求该贫困标准指标体系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衔接通畅。

  第三、针对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指标体系来测算贫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长安镇旅游扶贫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指标的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使指标反映长安镇贫困的现状。

  第四、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主要考虑资料的获取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贫困标准的可操作性,尽量选取比较容易获得,并且相对可靠的综合性指标。

  2.2.4 长安镇贫困原因的综合评价。

  贫困测量最多采用的方法为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本文就将取采取因子分析法全面、客观的对长安镇贫困成因进行分析。因子分析法是把多个指标用少量的几个因子去描述,呈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联系密切的几个因子就会被分在同一类,但可以反映这组数据表达的信息。因此,因子分析就是一种寻求共同因子的模型方法,分析出的几个主成分因子,可以以它们的分类来解释原变量,从而来分析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43].

  ①长安镇贫困分析的指标选取

  针对城镇贫困的特点,并考虑指标选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论文选取了以下指标对该镇致贫原因做以分析。

  选取长安镇 12 个村 2015 年的 7 个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农业产业建设数、乡镇企业数、高中学历以上人口数、农村医疗参保人数、人口总数、耕地面积数来对该地区的贫困状况进行分析。

  将以上数据输入到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一下各项结论。

  1)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每个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从初始相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产值建设(0.879)、高中以上人口数和农村医保人数(0.270)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且其对应的Sig 值也较小,都为(0.00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3)得到方差解释表。

  解释的总方差"给出了每个公共因子所解释的方差,以及方差解释的累积和,观察初始值特征下的两个"累积%"列,前两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以达到 80%以上,因而提取这两个公因子就能来解释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

  4)求得旋转前的各因子提取结果所示。

  5)旋转后的各因子提取结果。

  通过旋转前和旋转后各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发现,旋转后每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分配更清晰了,因而比为旋转时更容易了解各因子的意义。可以观察到,第 1 公因子更能代表农业产值建设、乡镇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耕地面积这 4 个变量因素;第2 个公因子更适合代表高中学历以上人口、人口总数和农村医保人数三个变量。

  进一步分析这两个变量的特点,可以把第一个公因子解释为经济发展因子,把第二个公因子解释为受教育程度因子。这样就可以利用新提取的两个潜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对长安镇贫困原因进行描述。

  6)求得各成分特征值得。

  F1=0.304*农民人均纯收入+0.330*农业产值建设数+0.284*乡镇企业数-0.056*高中教育以上人口数+0.084*农村医保人数+0.0138*耕地面积-0.175*人口总数;F2=-0.108*农民人均纯收入-0.119*农业产值建设数-0.026*乡镇企业数+0.412*高中教育以上人口数+0.200*农村医保人数+0.191*耕地面积+0.452*人口总数;2.2.5 因子分析的致贫结论。

  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长安镇贫困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①经济发展因素。

  基于对搜集整理分析的数据得出,长安镇居民收入是靠有限的自然资源即耕地来发展农业,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少,第三产业的比重更低。在这种产业结构完全失调的情况下,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旅游发展的乘数效益,可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实现增值,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同时旅游带动的经济增长可以减轻贫困程度,对脱贫致富有一定意义。

  ②受教育程度因素。

  知识经济的主体是人,人类社会的一切创造成果也都应归因于人的创造。正如西奥尔多。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所说:"贫困国家贫困是在于它没有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人力资源上,正是由于人的能力没和物质资本保持共同前进,从而使人的存在反而变成了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针对教育问题,旅游扶贫意义在于即能带动地区发展,又能带动当地居民对知识的获取。如果把人口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不仅能为旅游发展时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而且还能为下一的教育起到助推作用。"扶贫先扶智"旅游扶贫除了送来物质上的财富加快脱贫步伐,更重要的是它能带来了不同教育理念和思想。

  分析结果表明,长安镇总体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交通、通讯设施的落后致使农民的对外界的了解闭塞,使其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很多居民没有认识到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再者部分居民受教育年线短,地区的发展状况决定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参与旅游就业的竞争能力弱。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乡村居民通过旅游商品摆摊销售或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等形式维持生计。但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参与了旅游经营中,这时很多孩子们也不自觉的融入其中,家长就很容易注重经济增收,而忽视了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在旅游扶贫时要关注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教育和脱贫同时进行。

  2.3 PPT 战略思路。

  2.3.1 PPT 战略的核心问题。

  ①PPT 战略的目标地区。

  PPT 战略实施的目标应该是贫困地区,而且是具备旅游开发的贫困地区。对于贫困的涵义及衡量标准还存在很多争议,但无论何种学科何种研究学者怎样争论,贫困都是以一种朴素而客观的方式存在着。贫困首先是一种物质生活状态,但贫困同时又绝非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生活状态,它也是一种社会结构现象,通常意义上,我们习惯用"穷人"来代表贫困地区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姿态,这是带有一定歧视色彩的。相对于旅游扶贫来说,贫困地区怎样界定似乎不那么重要,地区是否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对贫困的人口更为重要[44].所以 PPT 战略适合的目标地区准确界定为:"经济欠发达,但能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地区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地区",基于国内外 PPT战略的案例总结,PPT 更适合小尺度区域范围的地区,就论文所选取的目标地区--长安镇,尺度范围小,适合实施 PPT 战略的标准,因而,对目标地区的准确选择有利于旅游扶贫开发的实施。

  ②PPT 战略的受益对象。

  PPT 战略旨在探讨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来消除贫困,核心是为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创造就业获利的机会,可以理解为有利于穷人的旅游,这和我国最早提出的旅游扶贫有着共同之处,但却在受益对象的确定上有着异同。PPT 是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旅游扶贫发展的受益对象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环境、社区等,但贫困人口利益的保证和发展的机会,是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

  就论文而言,旅游扶贫模式的建立是基于多方面受益体所构建的,每种模式都也不同的受益对象,不同的地区发展自导意义,但无论哪种模式,贫困人口的受益总是包含其中,这是围绕在PPT 战略思路而构建的。

  所以,无论是国内的旅游扶贫还是国外的PPT 战略,保障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受益是肯定的。但在现实扶贫开发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人口素质的低下、发展机遇的短缺等,都使得贫困人口很难在旅游发展中的获得收益。于是在受益对象确立后,要着重研究贫困人口如何的受益问题,因为他们的受益目的不仅局限于如何在短期内取得经济效益,还在于这种扶贫方式今后能带给他们何种发展方式和发展机遇。

  ③PPT 战略的目标和宗旨。

  旅游扶贫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以"扶贫"为宗旨,发展旅游业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它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以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以贫困人口的发展为核心的终极目标。在实施这一目标的同时,还要兼顾扶贫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因为,社会效益是给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经济效益从投资学的角度来讲,它是实现贫困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环境效益是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完善,这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角度利用来综合考虑,旨在使旅游扶贫开发中与自然生态环境良性互动。

  在实际旅游扶贫过程中,人类只会关注旅游带来的经济增收、地区发展,的确这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存在现状,但旅游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并不代表所有贫困人口能获得利益。因此,还是要遵循PPT 战略的目标宗旨,让旅游扶贫实现它的最初目的。

  2.3.2 PPT 战略对本文研究的认知。

  PPT 给我国旅游扶贫带来的最大启示其实并不在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上,而在于观念。因为要明白人的贫困才是最大的贫困,地区实现发展都是很主观的,但我国旅游扶贫的大部分研究和实践上却忽视了贫困人口这个最本质的问题,而只是一味的在区域上下功夫,对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余味无穷,对 PPT 的关注也是集中在具体的战略和措施上,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45].反观PPT,其研究的着重点始终不离贫困人口,所有工作也都是围绕"致力于使贫困人口获得脱贫的机会和能力"来开展,这恰恰能弥补我国旅游扶贫的不足之处。因此,在对 PPT 战略深入分析后,认识到长安镇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时,各受益体如何受益,特别是贫困人口如何受益是关键。

  此外,在构建长安镇旅游扶贫模式时除了要从分析致贫原因入手,还要注意与当地其他实情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或是促进、或是制约。这是有助于为建立一个以PPT 战略为指导的旅游扶贫模式和保障机制提供依据的条件,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旅游扶贫长效机制。因此,基于对 PPT 战略的认知,将从长安镇其他两个实情入手,来分析和旅游扶贫的关系。

  政策环境与旅游扶贫。

  2009 年,长安镇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重点镇,要把其打造为西北地区第一茶镇,和宜业园区,平利县政府抓住此机遇,坚持将茶饮产业与生态旅游相融合,把长安镇作为美丽乡村旅游集镇来规划和建设,围绕"一轴、两带、两大门户、三大片区"的空间来布局:"一轴"--以308 省道为中心的茶乡风情游赏轴;"两带"--石牛河茶史文化水景带、长安河茶园风貌体验带;"两大门户"--长安镇景区东、西两个入口;"三大片区"--西部茶文化观光区、中部茶养生休闲区、东部茶乡俗体验区[46].重点规划了41 个建设项目,围绕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建,通过三期五年的持续开发,到2016 年中旬,力把长安镇建设为茶文化博览园与4A 级茶乡风情游景区。同时,长安镇也为建立宜居城镇、县域副中心镇,夯实了各项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治理水域、防洪防汛、通讯通网;建设集镇中心广场、文体中心、社区医院;扩建人均绿化地面积、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这些政策为实现村庄秀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有积极作用,促进了长安镇旅游扶贫建设。

  茶饮龙头产业与旅游扶贫。

  据调查,长安镇现已有茶饮产业园 2 万亩,茶饮产业园区 6 个,千万元以上的茶饮龙头企业 5 家。这些茶叶园区一是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开展旅游观光,一是作为乡镇企业的产品获得经济效益。以当地成功示范的两家乡镇企业田珍茶厂、洪善存茶为代表,他们通过种植、生产、销售名茶走上了致富道路,不仅推动了全县优质名茶基地的建设,也带动了地区财政的增收,在开展旅游扶贫的当下,他们是起着"雁阵作用"的。同时,旅游扶贫也为这些龙头企业带来了机遇。

  这两个实情是长安镇区别与其他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关键,陕西省政府制定的政策是有助于长安镇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当地的茶饮龙头产业业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要素,它们的成长历程即和贫困人口怎样脱贫致富的渊源有关,又和当地的乡镇企业今后如何发展如何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也有着密切联系。既而在对旅游扶贫模式的建立上要充分考虑这两点实情,使旅游扶贫促使整个地区社会状态改变,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