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教育扶贫论文(热门推荐)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7-23 共8703字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越来越注重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教育扶贫政策也应运而生。作为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教育扶贫政策在推动群众脱贫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但同时这一政策的推进也面临着一定的执行困境。为了解决教育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更好地助力经济落后地区的脱贫工作,就必须对教育扶贫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文中是教育扶贫论文6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教育扶贫论文第一篇: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乡村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的思政课程,该课程紧密联系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意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学习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提高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政治意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作为与时代政治经济变化密切相关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能仅仅教授高校大学生书本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发展能力。当下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接近尾声,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到了一个重要时期,乡村精准扶贫任务十分艰巨紧迫,高校思政教育应以此为立足点,带领高校大学生进行乡村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乡村脱贫当然可以依靠政府进行经济扶贫,然而就长远来看,更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由此拉动乡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笔者在参与2020年度杭州市社科常规性规划课题(M20JC044)课题时,参阅了由桂拉旦、张伟强、刘少和三人合力编着的《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一书,该书充分体现了乡村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性。该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论述充分严谨,层次分明有序,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兼备,以乡村旅游社区建设、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策略、乡村振兴计划与案例实施三部分为主要内容,每个部分又作了具体的章节划分,将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联系研究。该书首先以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营造为第一部分,第一章使用刘少和引评,后面八章选取了八篇不同研究人员所作的关于乡村旅游与社区建设的文章,大部分研究文章以乡村旅游具体案例为分析对象,从乡村社区的规划、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乡村旅游民宿建制的角度对乡村旅游建设进行说明。第二个内容部分以桂拉旦引评为开头,后面则选取五篇关于精准扶贫机制与脱贫攻坚战的研究文章,用具体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说明精准扶贫机制与脱贫攻坚战的具体内容。最后一个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与案例实践,以张伟强引评开头,选取十篇相关研究文章,以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其中所涉及的案例不仅仅只是我国的乡村振兴计划的案例,也有其他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案例。该部分以乡村振兴计划为出发点,主要通过乡村旅游业项目、乡村遗产基地、乡村农业与生态等实际案例对乡村振兴做出一定的建议。

  该书从乡村经济整体发展入手,从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三方面做出具体的安排论述。通过研读此书,笔者对我国乡村生产力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明白,落实精准扶贫要利用乡村自身的经济价值,以此提高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艰巨的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计划,作为高等院校的知识分子,高校大学生进行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大多数思政教育相关课程以理论为主,实践性不突出,关于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进行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定期进行乡村实地考察与访问。落实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是“精准”,精确到具体的扶贫户,准确对其进行经济支援,做到扶贫精准,补贴精准,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扶贫,切忌纸上谈兵。高校大学生进行精准扶贫实践探索首先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扶贫乡村地区进行下乡考察访问,了解该乡村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和具体村户的家庭情况,对其做好家庭人口数量、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调研记录。

  其次,积极参与乡村产业规划项目。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单方面依靠政府的扶贫,更关键是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保障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稳定。高校大学生进行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活动可以参与到乡村经济产业的项目中,如在旅游业中,了解当地景点的设置,充当导游,宣传乡村旅游景点。在农产品产业中,了解农产品的生产与制作,帮助当地居民进行品牌成立、宣传与销售。

  最后,定制扶贫地区义务支教计划。打赢脱贫攻坚战从长远来看,最根本是提高乡村的就业率,这需要依靠提升乡村文化水平,提高乡村学子的学历优势,使得乡村教育具备城市教育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扶贫地区支教也是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的有效计划,高校思政教育课可以适当制定相应的支教活动,引导大学生去扶贫地区支教。

  尽管已经到了收官时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救济项目、决胜脱贫攻坚战以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在往后仍然十分重要。在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现阶段,乡村振兴计划仍然会继续执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密切关注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结合课程理论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探索,做好思政教育课的实践性探究,多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探索。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学习思政教育应知行合一,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的变化,胸怀为国奋斗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育扶贫论文第二篇:新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痛点与策略

  摘要: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新担当。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在属性作用、兼容性和适应性等层面存在着良好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职业教育和精准扶贫的政策红利下,职业院校应克服精准扶贫的痛点难点,释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动能,通过对贫困群体在技能技术、精神层面、就业创业能力的精准“扶智”和“扶志”,助力贫困群体的精准脱贫,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积贫返贫。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人才培养;

  Abstract: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new role for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There is a good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erms of attribute function,compatibility and adaptability.With the policy piden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overcome the pain and difficult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nd release the new momentum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Through the precise "promoting the wisdom" and "promoting the will" of the skills,technical and employment capabilities fo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it helps to get rid of poverty,and effectively prevent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nd return of poverty.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战略性部署和新举措,精准聚焦全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多方位、多渠道实施精准施策扶贫。教育精准扶贫是使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能够有效避免贫困群体的积贫和返贫,改变先前的“输血式”扶贫,聚焦“造血式”扶智与扶贫,通过精准治愚和精准扶智,促进贫困人口在知识、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限制因素,实现脱贫致富[1,2]。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类型教育,对学习者的基础教育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可利用较短的培训和实践周期,实现学习者对基本劳动职业基本技能的快速掌握,面向普通职业技能工作者的适应性较强、覆盖面较广,这些特点都很好地契合了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3]。在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16万人的基础和经验上,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将继续扩招157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性红利进一步得到释放[4],这也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一步创造了良好充分的有利条件。

  1 新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

  党中央、国务院从宏观顶层设计角度出发,陆续部署了一系列周详的扶贫和脱贫举措,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卓有成效的重大胜利。近些年,我国贫困人口、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总数大幅减少[5,6],分别从2012年的9 899万人、832个和10.2%减少至2019年的551万人、52个和0.6%[7]。

  1.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属性作用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是对贫困人口在技能和精神层面的能力扶贫,是改变贫困群体积贫返贫的治本之策。精准扶贫的要义在于因地制宜、因才施策,改变传统“输血式”的外源式扶贫,转向触发贫困群体内在脱贫能力。职业教育注重贫困群体内在职业能力的培训与教育,通过贫困群体的精准治愚、精准扶智,提升贫困群体的个人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从精神素质、技术能力层面上实现对贫困群体的扶智,拓宽贫困群体的脱贫致富之路,提升贫困群体的个人成就感和幸福获得感,从而实现精准脱贫致富。

  1.2 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良好兼容性

  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不少贫困人口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因此,精准扶贫必须精准定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贫困群体也将主要聚焦在适龄劳动人口和潜在劳动人口,他们大多属于青少年至青年人等适龄劳动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接受到教育,他们是贫困群体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可以带动其他年龄段贫困群体的脱贫。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使贫困群体兼顾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能够很好契合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群的教育培训需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1.3 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深层适应性

  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具有深层适应性。一方面,贫困群体大多属于适龄劳动人口,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对技术技能的学习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学有一技之长,掌握某一行业的专业技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渠道和提升就业薪酬收入。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非常大,职业教育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供给来源。因此,将贫困群体纳入职业教育范畴,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深化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适应性和帮扶度,对职业院校、贫困群体以及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都是多方共赢的。

  综上可知,扶贫和脱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有别于传统扶贫方式,改变了原先以资源、资金为主的“大水漫灌式”的“输血式”扶贫,转向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主要贫困群体,根据贫困人口的地区差异性,以能力扶贫、技术扶贫为主要抓手,通过贫困人口个人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等能力的提升,激发贫困群体的内在潜能和自立自强特性,提升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通过“造血式”的精准扶贫,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痛点

  1)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支撑度不足。

  首先,据相关报道[8],以2019年为例,我国2019年度全国初中毕业生共有14 540 936人,升学主要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升学到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57.73%,初中总体升学率为85.62%,这就意味着有14.38%(约209万)的初中生未进入升学阶段,再加上高中毕业生未进入升学阶段的人数,初高中毕业生未继续深造而直接进入社会的人数将更多。虽然2019年和2020年我国高职院校分别扩招了116万人和157万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积压了众多因贫辍学或未升学的社会贫困群体,这部分群体对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度很大,致使职业教育的政策性红利尚无法覆盖到所有的贫困群体。

  其次,我国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软硬件条件基础尚无法很好支撑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虽然我国不少职业院校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实训实习条件等软硬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职业教育也存在着地区院校发展不均衡、职教资源投入尚不足等问题[9],优质职业院校大多集中在城市,优质职教资源向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倾斜的力度过小,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学校规模、教职员工数量、实训培训硬件等教学培训条件要素方面基础仍较为薄弱,降低了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支撑力度。

  2)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供需脱节。

  首先,职业教育扶贫不是“输血式”扶贫,而是“授之以渔”的“造血式”扶贫[10]。一方面,不少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大多局限在在校应届生范畴,“走出去”办学或培训仍较少,或是流于形式,或是竞争力不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较少,职业院校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跟不上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办学形式的单一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精准扶贫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其次,职业院校对精准扶贫教育培训的精准度尚不足。大多职业院校针对贫困群体仍使用通用的课程体系、教材进行教育与培训,通俗易懂的教材、手册或活页较少,课程和培训的适用性不够强,这些都使得教育基础较差的贫困群体对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的接受度较低,教学培训质量不高,造成了职业院校的教育培训与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资源投入和协作度尚不足。

  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了职业院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等多个部门,只有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下,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协作性和资源尚不足。

  首先,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资源投入不足,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资金、师资资源和物资建设资源仍较为欠缺,优质师资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流动性不足,使贫困群体尚无法较好地实现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协作度尚不足,各部门之间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着职责不清或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各方资源的整合度较低,降低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增加了机构成本,使精准扶贫流于形式或受阻;此外,优质职业院校对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帮扶力度尚不足。

  3 新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

  1)释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动能。

  首先,对职业院校而言,需要提高对精准扶贫的认识,在精准扶贫的伟大战略举措中主动出击和主动作为,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服务产业经济等三者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契机,逐步构建和完善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职业教育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利用高职百万大扩招的政策性红利[11],将更多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倾斜,扩大贫困地区学生学习技能和继续学习的渠道,鼓励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参加扶贫工作。

  其次,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策略,使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关联性、个人职业技能提升对脱贫致富的重要性等理念深植于贫困地区群众心中,使贫困群体从思想上先脱贫。

  再次,将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书融入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使贫困群体通过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促进贫困群体职业技术技能的提升,通过扶智和扶志相结合的形式,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群体的返贫和积贫,切实实现贫困群体的脱贫。

  2)纵深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首先,在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新时代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必须契合精准扶贫的实际需求,深入摸底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区域贫困群体未脱贫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剖析教育因素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支撑点,凝练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针对贫困群体的教育水平现状和职业技能需求,制定适合贫困群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其次,根据贫困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特色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类型,紧密对接和深入融合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经济,利用特色产业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既可以为区域产业经济提供产业亟需紧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可以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加强与贫困地区企业的校企合作,将企业实践教学引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现代学徒制、“双元制”、“1+X”证书制度等教学模式改革[12,13,14],建立和完善厂中校、校中厂等形式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面向贫困群体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途径。

  再次,鼓励更多的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将短期集中技能培训和长期分散性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融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展职业教育项目和培训活动,开设个性化、特色化的培训项目和就业指导,多渠道、多方式满足贫困地区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体的职业技术技能。

  3)提升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衔接度。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要在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将职业教育政策红利与精准扶贫融合对接起来,积极搭建职业教育和精准扶贫的融合协作发展平台。

  首先,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助力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加强构建智慧教学模式,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培训APP软件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确保贫困群体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与培训,保障学习的持续性和成效性[15]。

  其次,为避免出现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之间的脱节现象,持续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力度和深度,搭建扶贫协作共同体平台,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贫困群体进行精准聚焦,对其学习状况进行建档立卡,实时跟踪教育和培训成效,贫困对象可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扶贫项目,职业院校根据大数据的实时分析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培训内容和项目,实现精准扶贫扶智,充分利用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协作共同体,凝聚职业教育合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纵深发展。

  4)聚力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质量。

  首先,在2020年高职院校继续扩招157万的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势必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更加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界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和权力,畅通精准扶贫办事渠道,简化精准扶贫手续,促进精准扶贫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动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

  其次,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扩招生源数量,将更多的扩招资源向贫困群体倾斜,针对贫困群体开设绿色通道,提高贫困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建立校-校帮扶机制,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流动,不断强化职业院校校际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协作。

  再次,挖掘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引导贫困地区企业、教育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加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形式,提高贫困群体的就业率,形成精准扶贫协调推进发展的生动局面。

  4 结语

  在我国脱贫攻坚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后,设立了五年过渡期。脱贫攻坚成果尚不稳固,已脱贫地区和家庭的经济支撑依然很脆弱,需要加以稳固。因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重要民生工作,是我国在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担当,也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和改革。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贵在扶智和扶志。在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利用职业教育政策红利,扩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力度,通过职业教育的“精准招生”和“精准资助”,助力职业教育的“精准培养”和“精准帮扶”,实现贫困群体的“精准就业”和“精准脱贫”。在我国新时代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必将有更大的新作为空间,高职院校的“技能扶贫”优势必将得到充分发挥,将进一步促进贫困群体在技能技术、精神层面、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的“精准扶智”和“精准扶志”,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返贫积贫,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11-27)[M]/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31 , 33-34.

  [2]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 5-6.

  [3]贺东建,王庆福新时代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 2020(8): 77-81.

  [4]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2020-05- -29)[2020-09-20].http : //www .gov cn/premier/2020-05/29/content_ 5516072.htm.

  [5]姚松,曹远航新时期中央政府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逻辑特征及未来走向: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 , 18(4): 73-80.

  [6]欧阳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心理维度及教育路径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4) : 62-66.

  [7]中国新闻网.一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减贫成绩单亮眼![EB/OL].(2020-10-17)[2020-10-20]1 http : //news. jxntv. cn/2020/1017/9477583.shtml.

  [8]腾讯网.中考录取率仅50%+禁止复读,近半数无缘高中的考生出路在何方?[EB/OL].[2020-10-20].https : //new. qq.com/rain/a/20210621A09RBK00.

  [9]郑小春,曾会华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关联、羁绊与出路[J].职教论坛, 2019(4) : 130-134.

  [10]梁宇坤,梁宁森.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表达、基本经验与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6): 54-58.

  [11]吴海勇职业教育大扩招:高职院校的新使命、新挑战和新作为[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5) : 88-93.

  [12]吴海勇.1+X证书制度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3): 10-15.

  [13]何茂昌“双元制”本土化模式中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 : 43-45.

  [14]吴海勇.1+X证书制度的新意蕴、新内涵和新实践[J]广 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1): 42-48.

  [15]李元爱.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测评与发展战略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1) : 34-3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