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扶贫减贫中提升贵州软实力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来源:理论与当代 作者:王红霞
发布于:2021-07-23 共579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教育扶贫论文(热门推荐)
【第3篇】湖南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第4篇】精准扶贫下防止返贫对成人教育的战略研究
【第5篇】 扶贫减贫中提升贵州软实力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第6篇】“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教育扶贫论文第五篇:扶贫减贫中提升贵州软实力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贵州作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在扶贫减贫方面不仅取得了显着成效,而且还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特色“战法”,创造了脱贫攻坚“省级样板”。虽然脱贫攻坚即将初战告捷,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贵州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治理相对贫困,又要着力提升贵州软实力、提高贵州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扶贫减贫与提升贵州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当前,在扶贫减贫中提升贵州软实力还面临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不够优化、贫困地区科教水平仍较低、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受限、乡风文明建设基础较弱四大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探索提出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创新贫困地区人才发展战略、强化贫困地区政府服务职能、加快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切实提升贵州软实力建设水平,从而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扶贫减贫与提升贵州软实力的相互关系

  在如今信息化时代,树立好贵州良好形象,将贵州扶贫减贫中的典型经验总结好、提炼好并传播出去,有利于迅速提升贵州软实力;而贵州软实力增强是巩固扶贫减贫成果的重要体现,两者相互促进。

  (一)扶贫减贫与提升贵州软实力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扶贫减贫是以消除贫困、整体脱贫、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战略行动,是以人民为中心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扶贫减贫过程中,着力帮扶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强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可最终实现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小康。贵州软实力充分体现在特色文化感召力、教育科技水平、政府服务能力、乡风文明等四个方面,以满足贵州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价值标准,强化人们归属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扶贫减贫和提升贵州软实力,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

  (二)扶贫减贫的“贵州战法”是提升贵州软实力的重要驱动力

  扶贫减贫推进过程中的“贵州战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是提升贵州软实力最宝贵的财富,把这种无形的“软实力”财富转换成“可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力助推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好、传播好贵州在脱贫攻坚中的典型经验,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人才、企业入黔,并带来更多的国家政策红利,为市场经营主体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创业机会。同时,扶贫减贫中的特色“战法”撕掉了贵州千百年绝对贫困的标签,重塑了贵州良好形象,提高了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扶贫减贫的“贵州战法”是提升贵州软实力的重要驱动力。

  (三)扶贫减贫的“省级样板”是提升贵州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认为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做法为全国扶贫攻坚探索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的“贵州经验”,创造了精准扶贫“贵州模式”。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积极探索党建扶贫、生态扶贫、法治扶贫、金融扶贫、文军扶贫等扶贫路径,初步形成了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从多重维度丰富了贵州“软实力”的内涵,突出了贵州时代性,发出了贵州好声音。

  (四)贵州软实力增强是巩固扶贫减贫成果的重要体现

  大力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对外展现的主要是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而贵州扶贫减贫成果则彰显了我们的优势,总结提炼出贵州“三变”、精准识别“四看法”、塘约经验、晴隆模式、长顺做法、印江经验等许多特色“模式”,为世人展现了贵州人民穷则思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更好塑造了新时代的贵州形象。

  总之,随着贵州软实力的提升,不断增强了贵州人民脱贫攻坚的凝聚力,调动了在脱贫攻坚一线战斗人员的斗志。而扶贫减贫反过来也丰富了贵州软实力的内涵,为塑造贵州良好形象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对进一步提升贵州软实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扶贫减贫中提升贵州软实力的难点

  (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不够优化,软实力内驱力不强

  贵州虽然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但是缺乏对各种资源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已开发资源的整合优化,导致资源集聚辐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从文化资源挖掘上来看,贵州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然而文化资源禀赋的显着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未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符号和要素未深深地植入到生产生活中,也缺乏响亮的IP品牌。从开发建设来看,少数民族特色小城镇千城一面,甚至有个别小城镇丢失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真性。并且,由于缺乏深度挖掘提炼,文旅产品品质普遍不高,甚至为迎合市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另外,贵州文化与旅游尚未形成最契合的“引爆点”,单向发展仍然普遍,从而对提升贵州软实力的作用相对乏力。

  (二)贫困地区科教水平仍较低,软实力建设主体相对不足

  从贫困群众主体来说,由于农业产业发展有限,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贫困地区乡村普遍呈现“空心化”,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迫于生计选择外出务工,对其下一代的教育水平期盼也处于低层次认识;对于长期在家贫困群众来说,由于这部分人群主要是老年劳力、无劳力或丧失劳力人群,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学习技术动力不足,对长远发展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较落后,不愿尝试新鲜事物,或是对政府引导的产业抱着悲观心态,所以易导致产业扶贫陷入尴尬境地;对于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创业的农民群众来说,虽然在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技能,但面对当下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捕捉市场信息、生产经营和市场资本运作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于基层干部人员来说,由于群众主观能动性不强和政策操作性不灵活等客观原因,以及自身工作能力受限、不懂市场经营管理等主观因素,对项目推动感觉“力不从心”。综上所述,人才支撑不足会极大阻碍贫困地区软实力建设。

  (三)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受限,软实力提升的支持力不足

  虽然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但相关部门重在“任务分配”式执行,部门之间通力协作的程度还不够,对某些“边缘”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搁置”或“踢皮球”现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基层工作人员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时,既要面临自己无法左右的市场风险,还要面临部分惠民政策难以落地或不畅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地区的软实力建设。

  (四)乡风文明建设基础较弱,软实力提升环境支撑不足

  贵州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省份,既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地理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限制,对外交流受阻,目前有些地方农户仍然存在一些传统落后观念。比如,有些地方的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获得了安置房,但依然在老家摆酒席,这种行为使当地农户非常反感,甚感不平、怨声载道,并曲解精准扶贫本意;部分村庄卫生环境仍显脏乱,垃圾到处乱扔,几十米外就设有垃圾池,其偏偏要倒入小溪、沟渠;还有部分民风令人担忧,赌博、不良嗜好、迷信等恶习、陋习仍然顽固存在,甚至个别贫困户领着救济金参与赌博。因此,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是提升贵州软实力的一大“难点”。

  三、扶贫减贫中提升贵州软实力的对策

  在贵州大力推进决战脱贫攻坚进程中,扶贫减贫与提升贵州软实力的内涵极为丰富,探究其内在的逻辑顺序与必然联系,提出扶贫减贫中提升贵州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增强贵州特色文化感召力

  1. 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

  贵州是一个典型喀斯特地貌的高原山区,也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厚重的文化资源,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文化资源、酒文化和茶文化资源等。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一个素有“公园省”“文化千岛”等美称的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民族习俗、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民族村落等成为贵州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是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富矿”。要大力深入开发挖掘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感召力。

  2. 传承创新发展乡村优秀文化。

  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充分发挥贵州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打造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品牌,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传承发展乡村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加强文物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深度提炼古城、古镇、古村的建筑、信仰、民俗和艺术内涵,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效应。传承发展乡村生态文化,着力打造“生态文化”品牌,依托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传承发展乡村优秀文化。

  3. 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切实将贵州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通过关键领域深化改革,整合多方资源,围绕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以建设国内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升级版。不断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创新探索星级度假酒店、文化主题民宿、客栈群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利用传统村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服饰、建筑、饮食、礼仪、歌舞传承和保护为重点,积极推进民族村寨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按照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开创乡村文化旅游新局面。

  (二)完善贫困地区人才发展机制,增强贵州软实力建设成效

  1. 创新性地开展教育扶贫。

  着力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教育培训和留守儿童教育培养,组织实施各类教育扶贫行动计划。探索通过实施全教育周期、全教育维度、全共享式的“三位一体教育扶贫体系”来开展教育扶贫。进一步健全学生结对、活动互邀、家庭交流等互助交流机制,以达到开阔视野、培养乡村重教意识、提升家庭教育观念的目的。通过教师结对、物资捐赠和建立姊妹学校,进行师资培训、办学思想交流和校园文化建设交流等一系列教育联动,从根本上提高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2. 创新技能培训方式,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

  创新技能培训内容,按照实际需求开设课程,采取“菜单式”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开设农村电商运营课程、网络直播带货课程、中草药种植管理课程、专业养殖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等,提高当地农户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创新培训教育方式,积极实行理论专家与“土”专家相结合的培训师资,多采取现场教学。切实抓住东西部协助扶贫契机,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大力吸纳东部帮扶地区的优秀人才,搭建长期帮扶关系。另外,贫困地区可积极探索当地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学技术,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有限的状况下探索“公司办校”制,以减少教育成本开支,增强贫困户技能。

  3. 完善相应软环境,增强人才竞争力和吸引力。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基础,物质利益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人们工作的动力之一,对于多数人才来说,薪酬待遇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因此,应该把引进人才的薪酬激励与其劳动成果效益结合起来,给予引进人员一定的资源支配权,从而最大程度调动其积极性。抓好农村管理者队伍建设,配足配强乡镇、村级队伍,选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工作者,加强对公共服务单位管理者的在职培训,实现知识更新,提高基层管理者综合素质。完善和创新贫困地区人才发展战略,增强软实力建设的人员素质。

  (三)强化贫困地区政府服务职能,增强软实力建设的服务力

  1. 转变发展观念,协同推进软实力与硬实力建设。

  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协同推进地方软实力与硬实力建设。虽然提升软实力是一个艰辛且缓慢的过程,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软实力建设是航船之帆,是利在千秋万代的发展战略。当地政府要践行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以“GDP”论英雄,不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论政绩,着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质量与效益并存的长远发展路子。

  2. 着力提高基层政府服务水平与效率。

  加强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转变干部作风,强化其服务大局的意识。在推进扶贫项目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助与解决扶贫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大扶贫环境。在具体行政执行过程中,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人民期盼的新生活为目标,身体力行下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互通心声,并且要善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呼声。提高基层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文化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的难题,并随时跟踪和关注这些难题解决的程度和效率。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也就提升了当地的软实力建设水平。

  (四)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提升贵州软实力建设的保障力

  1. 着力增强农民“主人翁”主体认同感。

  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着力探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提倡生活化、可操作化、情景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着力加强把“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融入到农民生活实践中,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扶贫减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大力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贫困户干事创业,并给予多方面的奖励、激励政策。

  2.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

  着力探索文化有效供给方式,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坚持多样、品质、精准、特色的供给理念,以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文化惠民模式,提高文化服务的精准性,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3. 以文明家风为重点大力实施精神文明行动。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道德的力量,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建设文明家风,扎实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明素养。倡导健康生活,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讲究卫生、克服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尽享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力,滋养乡风文明,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当地软实力建设水平。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王红霞.提升贵州扶贫减贫软实力的难点与对策[J].理论与当代,2020(11):39-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