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制度分析下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3 共3182字
摘要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社会型全能人才,探究如何改革,如何创建高校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高等院校寻求出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不难看出建立和完善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将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机制研究就其本质而言仍然属于组织制度层面的问题。故而,本文以制度分析为出发点,初步探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度分析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学中,制度是制度、规范和文化知识的结合,制度的特殊性不仅使制度分析理论成为了制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以制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认为,组织的制度化过程是组织的自然适应过程[1].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思想更新换代速度慢。

  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在制度分析的观点下,所谓的制度逻辑主要意味着控制特定领域中成员之间各种行为的信念系统,是组织内各成员之间不断磨合和妥协形成的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性文件,是集体行为的结果。学校教学思想或者教学方法的变革必然会导致制度逻辑的变革,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逻辑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得教育思想变革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制度逻辑的约束下,不再仅仅只是学校与制度逻辑之间一对一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校与社会其他各方之间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关系,那么,这就意味着学校如果对教学思想或者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行为一旦影响到制度逻辑就会被视为学校与组织中其他领域成员之间的单方面毁约行为,组织领域中的其他成员就会产生“免疫行为”.这种“免疫行为”会像一个巨大的铁笼将学校禁锢在其原有的位置。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应该只是某个部门或者社会群体的觉醒,应该是全体教育者的共同领悟。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使教学改革成为每一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的自觉自醒。

  2. 改革过于急功近利。

  为不断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 1997 年“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001 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这些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改革的进程,但是总体改革成效仍然不够显着[2].从制度分析视角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制度的制度环境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于急功近利。

  这种制度环境导致的高等职业院校改革过于急功近利主要表现在: 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成为了高校改革的直接动力。这种动力并非来自教育前线的第一动力,这种行政化的管理制度使得教学成果和教学政绩成为了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这种衡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同时也是在这种衡量标准的驱动作用下,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为了追求成果导致高等职业院校改革过于急功近利。现阶段,我国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都奉行“说过了,就是做过了; 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理念,但是这种改革教育理念却很难从实际意义上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此同时,实施教育者与办学者也在不断地接受着这种“改革”的“摧残”.因此,要想让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以此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长久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机制,确定办学者和教育者在教学体制中的主导地位。

  3. 人才培养计划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人才培养机制过于陈旧,缺乏创新主要是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模仿造成的。这种模仿在管理体制上主要表现为校内行政管理部门与各院系的行政管理制度几乎一样,这种相似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践行了韦伯的课层制,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对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种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的改革创新工作时经常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和制度,导致各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产生较为严重的趋同[3].

  工作模仿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教学设计上的模仿。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相对较短,不论是在教学经验还是办学方法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各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编制时有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个困难,大多数高校都会选择制度上的模仿,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相关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文对高职院校教育存在问题的浅析,从制度分析视角,笔者认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实现制度的转变,创建良好的大学文化。

  制度环境不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但却是人们在长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磨合、妥协而形成的约束人的行为,在这种影响下,人们不得不接受和履行相关的规范。针对上述所说的高职院校教学思想改革困难的问题,高校应该努力建设大学文化,主要因为大学文化不仅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成长,还影响着教学体制的改革。

  作为社会组织,大学的本质属性就是大学文化,其决定了大学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学习氛围。从大学文化层面讲,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组织性,该制度文化一旦被广大的师生接受就会成为约束学生行为,无需任何强制便能自觉遵守的影响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校训是鞭策和警示学生不断努力学习,争取为母校带来荣光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谋求自身的长久发展就必须强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文化共享的制度环境,形成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理念。

  2. 激励制度的有效建立。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有限资源的分配或者其他的奖励方式影响人的行为,该影响不会有任何的决定性作用,不过可以鼓励人们去做那些公众认为的积极实践。从激励制度分析,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就必须将高校管理工作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中心管理模式向制度保障性工作模式转变。制度保障模式理论认为,只有当相关措施变成了一项有效的制度,才会产生一种长久的效果[4].在制度保障模式下,制度改革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中心,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教学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教学工作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进入到了全面的大众的发展阶段,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专业划分和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增加,培养社会型的人才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高校管理制度必须不断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3. 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学工作制度。

  根据制度学理论,制度学派合法性主要强调该合法性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认可基础上的权威关系。教学制度的合法性主要指以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为基础建立的一切教育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规范。

  2011 年胡锦涛书记曾指出,21 世界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型人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提供合适和舒适的教学环境。

  三、结论。

  从制度分析视角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坚,曹刚。 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J]. 职业教育( 下旬刊) ,2014,( 11) : 3-5 +9.

  [2]尹明。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改革趋势探讨[J].现代营销( 下旬刊) ,2014,( 10) : 108.

  [3]王向东,冯军。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支撑条件的冷思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视角下的反思[J]. 辽宁教育研究,2006,( 9) : 26-28.

  [4]田玲。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变迁供给分析[J]. 价值工程,2014,( 2) : 211-2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