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宁德市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来源:教育评论 作者:叶祖庚;龚德标;韦剑文
发布于:2020-11-20 共5960字

  摘    要: 推进老年教育已成为我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被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相关部门应从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力度,健全保障机制、加强资源建设等方面推动老年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推进老年教育已成为我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被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老年教育机构逐步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办好老年大学,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首次明确了老年教育属于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各地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1]为贯彻落实《福建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进一步推动市域老年教育发展,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研组以宁德市为对象开展市域老年教育现状调研。

  一、老年教育现状调研

  调研对象为具有一般设区市特征的宁德市老年教育机构和相关人员。2018年末,宁德市户籍总人口353.78万人,常住人口291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0.32万,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0.73%。宁德市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学校)596所。
 

宁德市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调研组由宁德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市财政局、民政局、老龄办、老年大学、电大等单位人员参与。调研人员分两组,深入宁德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和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老年教育工作调研。调研组共深入9所老年大学、2个退教协、3所文技校、9所乡镇老年学校、5个社区老年教育点,召开27场座谈会,走访人员152人,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宁德市老年教育开展情况,同时发放调查表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宁德市各类老年教育培训场地面积57381平方米,其中自有33462平方米;工作管理人员38人,其中专职人员28人,聘用人员10人;各类老年教育专职教师92人,兼职老师1194人;老年教育开设各类课程447门,自编教材60本。总言之,老年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老年教育开展比较活跃,教育系统老年教育工作有序开展,行业协会积极介入老年教育,乡、村(社区)两级老年教育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一)老年大学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宁德市老年大学成立于1986年,县(市、区)老年大学大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18年底,宁德市老年大学学员共有1850人,各县(市、区)老年大学学员一般在400~1000人,福安市老年大学共有学员约1300人。

  一是领导机构健全有力。宁德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办学体制健全,老年大学一般由组织部长担任校长,老干局局长担任第一副校长,老干局副局长担任常务副校长,发改、财政、教育、民政等部门领导为校务委员会成员。

  二是办学场所基本适应老年教育活动开展。大部分县(市、区)老年大学有独立的固定办学场所,设施设备齐全,教室功能健全,基本满足现有学员的学习需求。如,宁德市老年大学现有展示厅、摄影棚、舞蹈、书画、古筝、电脑等30间教室,室内可同时容纳学员1200多人;福安市老年大学语音室、电脑室、书画室等教室均配置多媒体设备,古筝、电子琴、声乐专业教室具有隔音效果。

  三是课程形式较灵活多样,符合老年人的特点。老年大学开设课程内容涵盖文化类、体育类、艺术类(琴棋书画、摄影等)、保健类、职业技能类。宁德市老年大学开设美术、声乐、器乐、舞蹈、体育、卫生保健、语言文史、计算机等40门课程,满足老年学员健康养生、兴趣爱好等的学习要求。各地老年大学采取阶段性活动巩固、检阅课堂教学成效,如定期组织书法、摄影学员下乡为农民写春联、摄影等。

  四是兼职教师基本满足老年教育教学需要。各地老年大学与教育部门、相关行业交流沟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教学队伍,以中学教师、职能部门专家、退休人员等,如屏南县委书记、县长、分管领导坚持每学期为老年大学讲一次课,蕉城区经常邀请各部门领导到老年学校上课。

  五是教材乡土化特征明显。宁德市老年教育授课教师多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选定教材主题和内容,编写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乡土教材。寿宁县老年大学先后编写了《寿宁知县冯梦龙》《老年人医疗卫生保健》《趣味国学》《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寿宁》《中国梦系列讲座》等十几种教材,并汇集成《霞光集》正式出版。

  (二)乡村老年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乡、村(社区)两级经济加快发展,农村老人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区和重点集镇的党委、政府把老年教育摆上议程,在上级涉老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协会着手建立老年学校。但是,乡、村(社区)两级主要依靠上级“送学”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大部分流于形式,绝大部分老年学校以老年人读报为主要形式开展老年教育,偶尔结合体检开展一些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老年教育的大都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集镇规模比较大、当地单位退休人员比较多的地方,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保障有力。福鼎市太姥山镇历届领导都亲临老年学校讲课,每年都为老年学校解决部分办学经费。福安市阳春社区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兼主任、组长,聘请社区内威望高、知识渊博的在职和退休教师为成员。霞浦县三沙老年学校由副镇长担任名誉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来自中小学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他们热心于老年教育事业,工作热情高,影响力大。

  二是课程贴近老人实际,受到欢迎。常态性地开展授课,基本上每周都有上课,老年教育活动不断,学员一般保持一定的规模。福安市阳春社区采取多专业、多样化的教学思路,积极举办娱乐休闲、知识兴趣、管理服务、法治文明等培训,吸引广大老年人走进课堂。福鼎市太姥山老年学校采取“每月一大课”(理论认识课)、“每周一小课”(文体技能培训课)的课程设置模式。

  三是立足当地实际,教育与生活结合。福鼎市太姥山老年学校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制作秦屿人民抗倭视频。屏南县古厦老年学校寓教于乐,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方便生活。寿宁县南阳镇老年学校、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老年学校、平湖村老年学校也各具特色,有的挖掘乡土文化、孝文化,有的通过“共餐、共学、共伴”丰富老年教育内容。

  四是送课下乡,扩大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村级老年教育得到县(市、区)、乡镇老年学校大力支持。寿宁县老年教育全县铺开,县老教委组织“老年教育讲师团”,聘请有专长、热心老年教育事业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同志为讲师团成员,下乡巡回授课。福鼎太姥山镇开办24所村级老年学校,由镇老年学校安排教师深入各村授课。

  (三)行业老年教育有序开展

  一些行业的干部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老年教育需求比较迫切,长期组织开展文艺、体育等老年教育活动,如老体协主要开展退休人员体育活动。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均成立退休教师协会,开展退休教师教育活动,受到本系统教职工欢迎。退休教师协会都有固定的场所、组织机构,通过会员收费、财政预算、捐资等形式获取经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屏南寿星祝寿活动、霞浦歌咏活动、周宁文艺活动等,均办得有声有色。

  (四)养教结合处在初始阶段

  当前一些社会养老机构进驻闽东,为了完善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业化运作模式,结合老人养生、安全等开展讲座,但受限于老年人的行动不便等因素,参与人数有限。宁德市滨海·金泰园有固定场所,设置了电脑室、手工室、书法室、阅览室、电视室、舞蹈室、健身房等专门场所供老年人学习,宁德市老年大学在此开设分校。

  二、老年教育问题分析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但对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价值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没有看到老年教育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幸福,而是将老年教育看成一种负担,或者认为老年教育是一种给老年人的福利,而不是老年人应享有的受教育权利。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导致老年教育发展缓慢,老年学校流于形式,没有有效地运作起来,特别是乡、村(社区)两级的老年学校。

  二是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2018年底,宁德市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接受教育的学员为6.67万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1.47%。学位严重不足,如蕉城区老年大学仅能容纳400人,大量的退休干部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普通老百姓基本无缘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场所普遍比较狭小,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受教育权利。

  三是管理体制未理顺,多头管理,未形成合力。老年教育工作涉及教育、老干、民政、卫生、文化、人社等部门,各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开展工作、各自为政,缺乏牵头部门承担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职责,导致工作部署、资源使用等统筹协调不够,办学效益没有有效发挥。市、县两级老年大学由老干局主管,乡镇、村居两级的老年教育由老龄办主管,老年教育工作缺乏系统评估考核机制,没有纳入地方和部门绩效考核,成了“软任务”,无法促使地方领导重视老年教育。

  四是经费保障不力。政府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每年都有稳定的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非正规教育组织与终身教育的联系虽更紧密,但没有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2]县级老年大学教育经费按照生均200元纳入财政预算,授课酬金普遍较低,有的地方如柘荣县城北老年学校兼职教师参与老年教育授课没有报酬,这不利于开展高水平的老年教育工作。县、乡两级老年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县(市、区)教师授课报酬政策不明朗。宁德市多数老年大学(学校)经费不足,乡镇(街道)以及村居(社区)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非常有限,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安排老年教育经费,村级集体更无力拿出资金开展老年教育。

  五是管理队伍薄弱,缺少编制。老年教育机构普遍人员不足,即便是老年大学也存在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宁德市本级老年大学现有编制6人,除蕉城区老年大学有4个事业编制,其他县(市、区)老年大学均只有1~2个参公编制。各类社区、农村老年学校只有兼职管理人员,其精力投入少。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专门的老年教育架构,未设立老干局、老龄办等涉老组织机构,社区没有老年协会,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开展一些老年教育活动。

  六是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老年教育存在县域、城乡、行业发展不平衡。有的县(市、区)老年教育开展较好,如福安、寿宁、古田等;有的老年教育发展较慢,如福鼎、屏南等,或无固定场所,或需要借地方上课。不同老年群体之间受教育的需求发展不平衡,老年人因学历层次、工作背景等不同参与度也不同,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要求远比农村老年农民要来得迫切。

  三、老年教育发展建议

  (一)提高认识站位,改变思想观念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老年教育是提高百姓幸福度、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将老年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让民众意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老年教育知晓率和参与度,提升老年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应将老年教育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大教育”进行统筹,切实加强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形成推动老年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市、县、乡、村四级党政主要领导要统筹协调老年教育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组织实施。党委、政府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老年教育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机构、人员、经费等保障问题。市、县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应强化领导协调能力,每年研究一次老年教育工作。教育部门要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各成员单位要紧密协作,将老年教育作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切实抓好抓实。乡、村两级要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组织,成立乡镇社区老年教育校务委员会,并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此外,要对薄弱村送学上门,对人口聚集村定期开展保健、法律、政策等相关知识讲座。

  (三)健全保障机制,加强资源建设

  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将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老年教育经费投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经费投入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年教育,出台所得税减免等相关措施,保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专项基金和捐赠,发展老年教育。[3]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终身教育经费应提高到按辖区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纳入本级财政经费预算,各县(市、区)应提高对老年大学的生均经费拨付标准。市本级应根据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开展活动实际核拨专项经费,根据财力增强相应提高城乡社区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为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要保障教育场所。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和教育场地应列入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老年大学未建和建筑面积不足的地区应对老年大学进行改建、新建、扩建。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以发挥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新开发房地产楼盘应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确保新增的公共设施有老年教育活动场地保障。规划部门要严格把关,建设部门要督促到位,在新建楼盘竣工后将有关教育配套场所移交相关部门,让居民能够就地就近参与老年教育活动。

  三要强化师资力量。市、县两级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应广泛发动教育、卫生、科技等行业专家和学者利用自身学识、技能,为发展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服务。市、县两级组织应建立师资库,满足老年教育多样化、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教师供给。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相应课酬标准和工作量认定方案,报请当地人社部门批准,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兼任老年教育教师,并给予相应课酬;在评聘职称时,对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老年教育工作量给予认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具工作量认定证明,人社部门予以认定。

  四要吸纳社会资源。针对老年教育财力投入不足的现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社会资源,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系统的设施、设备等公共教育资源,使其服务于老年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主管部门必须建立机制,全天候向社会开放公共设施,让民众开展活动,减轻政府在老年教育队伍、场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人力财力负担。此外,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要对各地各部门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情况进行年度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推动老年教育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谢宇.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1):84.
  [2]朱芳毅.生态学视角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失衡与重构[J].教育评论,2019(07):32.
  [3]张少芳.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2019(08):44.

作者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宁德分校 福建省宁德市教育局职成高教科
原文出处:叶祖庚,龚德标,韦剑文,陈莹.市域老年教育现状调研及发展策略——基于宁德市老年教育调研报告的分析[J].教育评论,2020(10):44-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