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视域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邵钰银
发布于:2020-05-28 共2778字

  摘    要: 当前的社会复杂多变,本应单纯的师生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师生关系作为高校内部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进步发展与教师的自我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教育逐步现代化的背景下,多种因素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间的平等沟通和互相尊重,也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引导和谐健康的导师制。

  关键词: 社会学; 师生关系; 高校;

  现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高等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逐渐走向大众化。当前社会推崇的市场经济和功利主义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影响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学校内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是教育基本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探讨如何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成因分析

  1. 师生平等沟通少

  中国人自古重视伦理教育,在传统文化里,“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观念根深蒂固。但一些教师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用分数及各种量化指标约束学生,却从未问过学生需要什么。这些行为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这种情况与当今时代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不相应的。近年来,出现了多起研究生因不满导师的压榨而跳楼自杀的事件,我们在惋惜悲痛之余也要深思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社会学视域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
 

  2. 师生互相信任程度降低

  由于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负面言论和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人品开始受到学生的质疑。一些老师打着给学生自由空间的幌子,与学生接触时间很短,更不要谈互相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不管不问,甚至放任自流。多个基于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是不充分的[1][2],学生经历千辛万苦考至导师门下,却得不到指导。一部分高校老师身兼数职,一方面要维持正常教学业务,另一方面也要处理繁杂的行政业务,势必要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应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学生会觉得导师的心思没有放在教学科研上。随着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当他们求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对教师的业务素养不满意时,师生之间就可能出现情感期待上的落差和心理上的代沟,互信程度下降。

  3. 就业压力影响了师生关系

  如今的社会环境复杂,就业压力巨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越来越明显。进入高等学府的第一天起,学生不得不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却对学术科研提不起兴趣,缺乏探索钻研的能力,缺少与老师之间专业知识的交流。有些研究生对导师的研究领域并不感兴趣,考研只是为了拿到学位,为自己增加竞争筹码与社会认可度。为了顺利毕业,不得不去应付完成各种论文和导师交办的任务,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未来会面临的巨大压力而受到了影响。

  二、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

  1. 平等沟通

  新时代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不平等走向平等,由对立走向平衡,师生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新时代多变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与老师都共同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3]杨滢曾对厦门大学的部分本科生就“大学生心中的理想教师”作了调查,同学们一致认为理想大学老师的第一要素是“学识渊博”。[4]大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也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精且专的科研技能只是一方面,做到关心学生、包容学生也是对导师们的要求。

  2. 尊重信任

  当代教育理念是:“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者,也要作为学生生活中的好伙伴,与学生一起学习、思考和交流,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对于学生来说,来自导师的信任与尊重十分重要,不仅限于学术指导,也包括生活。大多数学生为求学,远离父母与家人,老师应该成为学生身边可以依赖的长辈,帮助学生度过重要的学生时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主动向学生提供帮助;当学生犯下错误时,老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当学生需要作出重大决定,老师应给予学生建设性意见。同样,学生也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师长,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上,更要牢牢记在心中。学生应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培养信任感。换位思考是一个构建健康师生关系好方法,由于学生与老师的年龄、阅历、价值观及社会角色都不相同,如果双方都能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会理解对方、包容对方,从而加深相互的信任。

  3. 完善制度

  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许多大学从本科就开始设立这种制度。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导师忙于各种工作,无暇顾忌学生,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以笔者自身经历为例。本科时,只与导师见过四次面,分别是每学年的开学时,导师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也没有给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学习意见;因此完善“导师制”及其监督机制就迫在眉睫。完善的制度,可以明确学生和导师各自的责任,对双方起到监督约束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牛津大学成功的导师制度。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导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见一次面,导师会为学生安排下一周的学习计划,并共同讨论学习过的内容;二是导师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度大,而且要对阅读的文献进行思考与写作;三是导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并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高校应该完善对导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约束那些责任意识不强的老师,使他们养成指导学生的习惯;而且需要建立评价制度,对导师的指导情况科学地评价。

  4. 整顿风气

  谈起学术圈,人人都会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清新感觉;可是近年来学术圈丑闻层出不穷,其中有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导师压榨学生等令人寒心的真实事件。学术圈健康积极的风气,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社会进行引导和监督。发现学术不端的行为,就要严厉处罚,这样能使老师和学生都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科研。许多老师把申请项目基金的任务交给学生,占用学生的自由时间,这种情况如果没有监督的机制,只会愈演愈烈。目前,很多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论是学校学习科研方面,还是校园生活方面,发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给校长写信说明,且校长信箱承诺当天会对学生的反映给予回复。这样的制度既可以使校园风气逐渐走向正轨,把学校建设得更美好,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36.
  [2]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等.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6):51-54.
  [3] 中共十九大开幕***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EB/OL].(2017-10-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19563.htm.
  [4]杨滢.论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健康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考试,2019(4):66-71.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邵钰银.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J].现代交际,2020(08):164+1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