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探讨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和策略

来源:成才之路 作者:白玉
发布于:2020-04-15 共3204字

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论文精心编辑10篇之第四篇:探讨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和策略

  摘要:隔代教育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祖辈的溺爱和管理乏力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大量存在,隔代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紧迫境地。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隔代教育;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青少年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大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健康强国的重要内容。国际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概念不仅是强健的体魄,还包括精神心理层面的健康。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未来,也是国家文明素养提升的核心内容。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高速发展,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迁移加快,隔代教育在农村已经较为常见,加之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乏力,给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阻碍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隔代教育

  一、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笔者在任教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考察、访谈,对隔代教育下农村中小学生心理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就调查数据而言,隔代教育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说来,近三分之一的受调查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强迫倾向"而言,有32.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的学生面对没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仍无法克制去做的冲动,31%的学生则注意力涣散,精神无法长期集中。就"交往敏感倾向"而言,有36.2%的学生存在问题,其中,31.8%的学生感到交往自卑,无法应对正常的交往,32%的学生则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倾向严重,4%的学生有明显的交往障碍。就"心情抑郁"而言,有33.1%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心理孤独郁闷的占三分之一,心理无所适从、经常无精打采的有近10%,受访学生中有近4%的学生会经常哭泣。就"敌对情绪"而言,有近2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4.6%的学生易冲动,会无端地烦恼、生闷气,21%的学生甚至有暴力破坏倾向,17%的学生会偶尔会不受控制地发脾气。就"焦虑心理"来说,这是学生心理的重灾区,有近4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7%的学生会莫名其妙感到害怕,有32.8%的学生会突然感到紧张。就"与异性交往"而言,有19.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不到3%的学生与异性交往存在心理恐惧或者紧张,3.2%的学生拒绝与异性交往,80%的学生认为中小学异性交往是友情不是真正的爱情,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与异性交往,需要从心理和行为上进行引导。

  二、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隔代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孩子父母因为离异或者工作无法直接照顾孩子,把孩子的教育推给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而这些照顾孩子的老人成为照顾孩子的"现实父母".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生各种社会、心理问题的产生。面对孩子产生的各种问题,社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挖掘孩子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小学生的脑海中,加之社会交往的信息化和复杂化,深刻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家长工作节奏快,无形中给中小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如果这种紧张情绪得不到正确疏导,就会演变成焦虑,继而形成心理问题。

  其二,"应试教育"造成的压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大,尤其是中学生,面临中考,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很浓厚,更给学生心理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原因都给学生带来了精神上的不适应,一些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

  其三,基础教育中过分强调成绩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农村中小学还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而且受传统基础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根本没有心理健康观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隔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学校教育是开展隔代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径,那么,究竟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其一,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农村中小学生多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远离父母,心理问题凸显也是无法避免的。学校生活占据了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堂,能够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全面辅导为主,精准辅导为辅,二者可以同时推进。一方面要着重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开设专门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进行心理问题预警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如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情境问答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管是心理健康课还是多彩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别人、了解自己,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通过这些途径排解心中的孤独,让学生发泄心中的痛苦,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块垒。

  其二,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思想,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赞赏、多肯定、少批评,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心理健康养成的动力。所以,无论哪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明确每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使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综合素养教育转变。

  其三,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开始,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学习、交往,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咨询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电话咨询、上门咨询、跟踪咨询、信件咨询等。例如,期中考试前后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心理问题凸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挖掘深层次原因,让学生正确看待成败,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另外,教师还要将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告诉学生要合理发泄,如听听音乐,进而克服不良心理问题。

  其四,协同课外资源,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健康心理。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界公认的有效提升路径。中小学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关键,教师要有效开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感知、情感、意志的全面发展。

  总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民族复兴的伟业。对于隔代教育下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从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开展专业心理咨询、协同课内外资源等方面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相联系,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史小力,吴秀兰。中国式隔代教育利弊之辩[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
  [2]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04)。
  [3]许蓝予。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4]郭洁玉,陈超然,王子慧。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1)。
  [5]陈芸。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6]张苗苗,邓李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困境、原因及出路[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7)。
  [7]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路径[J].中国教师,2015(14)。
  [8]管相忠。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4(06)。

点击查看>>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学校
原文出处:白玉.隔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9(34):99-10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