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陶霞飞;霍超
发布于:2019-04-20 共5446字

  摘    要: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作用, 父母的教育又是家庭教育主导环节,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 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多样性、时间的长期性、模式的普遍性、方法的针对性、伦理的亲和性以及血缘关系等诸多原因导致孩子发展的不平衡性, 祖辈教育的缺陷延长孩子独立成长的时间。促进家庭教育合理的实施, 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增强, 让孩子有效适应社会变化, 提高个人能力,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 教育对话;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o-teenagers, and parent' education is the leading link of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family education, the diversity of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long-term feature of family education,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model, the pertinence of the method, the affinity of ethics and the blood relationship lead to the imbalance of the child's development, and the defect of the grandparents' education prolongs the time of the child's independence. Promoting the r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children's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their ability to explore, effective adaptability to social changes,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 family education;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dialogue;

  引言

  家庭教育, 就是通过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 对教育主体“知”“情”“意”“性”“行”各方面产生影响并使之完善发展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社会转型促进家庭教育的调整。

  一、家庭教育概述

  (一) 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 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按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知识与技能、智力与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活动[1]。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家庭教育是教育客体 (家长) 对教育主体 (孩子) 实施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 使其行为、思想达到某种社会的需求。即家长对子女传授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质、指导规范行为等。

  家庭教育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是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活动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可以看作是由教育活动或单独或先后衔接或横向呼应所构成的。孩子自出生开始, 在成长过程中受社会的影响, 并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人物相互影响, 逐渐长成社会人的过程。其中家庭影响是最深远、最长久的。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 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表现出父母的影子。因此, 家庭的长期影响, 将在某一层面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行为特征。

  (二)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教育主体健全、完善人格的教育, 因此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教育。不仅要在家庭教育中有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而且在家庭教育中还要进行情感教育。家庭教育影响着教育主体未来的发展, 因为家庭教育的上述特点, 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会询问自己的父母长辈, 通过父母长辈的回答调整自己的行为, 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借鉴这种方法, 最终形成固有模式, 即行为习惯。因此,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根本的、最深远的。

  二、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分析

  (一) 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主体开始, 新的家庭观念和对子女的教育模式正在冲击着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风格, 出现了全托模式、留守儿童、精英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变化无时不在体现着家庭教育的转变。现在都市的白领出现了丁克家庭,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家庭观念的变化。同时, 该地区由于农民工的外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留守儿童问题、隔代教育问题等, 由此所带来的自然是家庭教育变革。

  (二) 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

  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 依靠读书上学的道路走出大山是该地区孩子为数不多的选择。如何让孩子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得到帮助是现在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学而优则仕, 就是一个人读书方面要达到优秀才可以成为社会的人才, 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孩子在未来的发展走向, 因而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仍具有传统教育的影子。父权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广泛传播, 导致家庭教育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 按照父母的要求发展。在这种环境成长的教育主体对生活缺少主动探索精神, 完全照搬书上知识, 缺少社会阅历, 以书本知识武装大脑的同时忽视社会实践, 造就了“书呆子”;二是父母对子女放养,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 青少年自身阅历不足, 思维方式不全面, 普遍存在对社会的探索心理和追求个性的心理, 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蛊惑。

  (三) 教育转嫁问题

  现在的该地区有许多适龄学生辍学打工, 甚至少年犯的比例居高不下, 学校外围酒吧、游戏厅、网吧等场所青少年成了常客。家长在出事后指责学校的失职, 却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出现问题。学校虽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机构, 但学校的执行者仍是社会人, 校风、教学质量、教师、管理方式的不同都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存在某些不足, 所以社会教育辅导机构得以发展, 以盈利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 现行的教育培训中心往往只对学生的某一方面做出调整, 其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教育培训的趋利性对学生的学习只是在考试得分技巧方面进行革新, 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然而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发现, 他们对于学校、读书等字眼是很排斥的。读书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而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每天都有新奇的东西出现, 每天都有新的刺激等着他去做。从众心理、求异心理, 使他们厌倦了学校, 转而追求社会上所谓的刺激, 甚至吸毒犯罪。

  (四) 家庭教育失衡

  现在的该地区大多数家庭是由80后、90后组成的独生子女家庭, 新的经济环境带来的新思想和传统思想在现在的父母身上不能融合。老一代的教育观念和新一代的教育观念在现在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体现为激烈的冲突[2]。

  传统的家长制暴力教育、强迫教育仍然在家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主体对父母的绝对服从, 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教育主体的成长道路。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某一层面能够促进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 但是其扼杀了教育主体的创造活力与创新思维。成长中的孩子是一个活泼的群体, 本应该代表着一个国家、社会欣欣向荣的精神状态, 是一个活力、激情、创新的主体。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使得他们变得“少年老成”。儿童表现出成年人的老气横秋, 与其稚嫩的面庞格格不入。

  (五) 家庭教育中孩子自我内化问题

  家庭教育的内化即是孩子自身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 是孩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 经过社会实践, 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家庭地位、行为准则, 扮演合理的家庭角色。其主要表现在对爱情的理解, 作为一个性成熟且是一个社会化必要的过程, 青少年对此有着朦胧的认识, 对异性的好奇心使他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导致早恋[3]。早恋凸显孩子在某一层面渴望表现, 但却未得到心理、情感的排解。人生的重要分支点开始出现。家长由于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前期引导, 易导致后期的行为问题。

  (六) 隔代教育的问题

  隔代教育, 即父母由于工作原因, 与子女在地域上分隔两地。祖父母承担对教育主体的家庭教育责任。其教育者由于时代背景、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的影响, 对教育主体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发展现状有所差别。在农民工父母外出的时候, 子女的家庭教育由孩子的爷爷奶奶负责。

  1.感情多于理智

  老年人对孩子分外爱护, 加上怕孙辈出了差错, 难以向孩子的父母交代的心理负担, 往往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容易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表现为以孩子为中心,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无原则地赞赏孩子的行为, 使他们无法评判自身行为, 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从而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形成, 易养成刁钻蛮横、攻击性强的性格。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 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孩子的日常起居的过分保护上[3]。对孩子的限制较多, 使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的发展受到抑制, 阻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导致孩子任性、懦弱、没志气, 表现出在家里不可一世而出门胆小、神经质、依赖心强等性格特征[4]。

  2.祖辈的文化较低, 教育观念落后

  祖辈的年龄偏高, 而且祖辈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孩子的双亲, 加上知识断层, 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 (甚至文盲) 。同时, 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 由于身体、地域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 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陈旧, 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与孙辈接触时, 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生活方式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 以致增加孩子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另外, 祖辈教育观念落后还表现在教育方式的缺陷上。他们更多地认为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 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任务[5]。

  在实际的生活中, 很多的祖父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饮食和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上, 忽视了关心孩子的心理品质, 更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于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祖辈和孩子双亲容易产生较大的差异。

  三、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

  (一) 培养家长教育客体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老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养育者, 而且还应该是孩子的引导者。

  教育是由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因此, 这个影响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父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树立自己引导者的形象呢?

  1.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可以引导但是不可以代劳。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以急功近利, 杜绝对孩子的伤害行为。

  2.进行阶段管理, 将一个长期的目标转化成几个具体的阶段目标。

  适时调整教育方法, 根据孩子的上一阶段的行为调整下一阶段的教育方向。

  (二) 加强主客体之间的对话

  作为教育主体的孩子也是人, 他们并不是家长的跟班, 不是被教育的工具, 更不是家庭的皇帝、公主。他只是一个在家庭这个环境下扮演自己角色的人。

  父母由于在生活中对孩子缺乏交流, 孩子的诉求得不到实现和回应, 心中疑问得不到解答。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一个平等、理解、共享的关系, 父母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正确看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营造平等相处、平等交流的气氛, 疏通代际之间的感情隔阂, 平等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

  (三) 成立家庭教育培育机构

  孩子在生理、心理、物质、精神上均需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这是孩子的权利, 同时也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没有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教养责任。因此, 针对当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应该成立家庭教育机构 (家长学校) , 发挥教育机构专业人士的作用。从教育入手, 使家庭教育的学习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 从而强化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有效有度地对家长所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 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

  (四) 家庭教育应坚持适度原则

  教育家孔子说过:“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现在的家长往往是做到了有教无类, 但后一点却有所欠缺, 家长强调了教育对教育主体的重要性, 家长往往害怕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在不切实际中追求教育的高质量, 但却忽视了孩子的自身承受能力, 忽视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此, 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为其量身定做学习方案,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部各要素发挥协同作用, 使家庭教育具有良好功能。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五) 祖辈明确教育角色

  祖辈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教育中担负重要的角色, 现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就凸显了祖辈教育的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在教育角色中, 祖辈应当是一个观察者, 一个指向标。祖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替代不了父母在其心中的地位。祖辈的教育由于时代发展的限制也与社会的发展有所差异, 对于家教方面, 祖辈的溺爱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在家庭教育互动的过程中, 祖辈应该与孙辈保持适当的距离, 观察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适当提出改良建议, 促进家庭教育的有序进行。

  结束语

  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下, 我们应该转变家庭教育模式,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利用孩子自身对于世界的探索, 适时适度引导, 树立健康人格, 明确教育目标, 分阶段、分层次执行家庭教育。摆正祖父母地位, 增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意识。父母不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 更是孩子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在家庭教育中, 我们应当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合理的塑造,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的深化。现实与规划相结合, 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征, 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增强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而为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培养人才, 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高敏.城中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社工介入——以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吴豹.互联网对城市青少年交往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 2013.
  [4]于铭汇.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 2012.
  [5]王丽萍.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2.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陶霞飞,霍超.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研究——以重庆市某地区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3):67-6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