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洛克德育观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24 共8199字

  第三章 洛克德育观概述

  一、 洛克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 洛克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全书一半的内容都在论述道德教育,他认为,教育在培养人品德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和品格的塑造。所以道德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儿童品德,又要加强儿童礼仪、智慧等方面的教育。一般来说,他认为道德教育包括德行、礼仪、智慧和学问等各种美德。

  1. 德行。

  在洛克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他最注重的就是培养人的德行。洛克强调,在一个人的所有品行中,德行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外界的赞赏,被别人所喜爱,那么他就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德行,否则,他将永远都得不到幸福。[1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洛克对培养人德行的重视程度。他还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自己能得到幸福的同时,也会为别人带去快乐。相反,如果一个人缺少德行,他终究不会有大的发展,更不会有什么好的前程。洛克把德行看做是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或幸福关键,可见他已经把德行至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洛克在注重培养儿童德行的同时,也意识到培养儿童德行的不容易性。他认为,在教育上极其重要而又难于培养的品行就是儿童的德行,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儿童德行时要格外的用心。[13]

  洛克强调,除德行以外其他一切品行都可以放在第二位培养,德行必须是儿童最先具备的品行。他认为,一个不具备德行的儿童,即使掌握再多品行,对他来说也是无用的,不会对他今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家长和教师要把培养儿童德行放在第一位,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要流于表面的形式化教育,要真正把德行灌输到儿童的头脑中,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感受到德行带给他们的快乐。

  洛克认为,国家的兴衰与个人教育的好坏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家庭道德教育作为各种教育的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在儿童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家长要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培养儿童的自制力,使儿童能够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方式上,洛克指出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家长应坚持说理教育,并且说理的内容应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洛克极其重视儿童德行方面的培养,他认为,一个人一旦丢失了德行,他是很难再次恢复的,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儿童德行时要多放一些精力,同时也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2. 礼仪。

  洛克认为,"好的德行虽然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但是使它焕发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14]

  德行是第一种美德,那么礼仪就当之无愧是紧随德行之后的第二种美德。洛克强调,有礼仪的人会自觉的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礼仪的规范,会使自己的姿态、言谈、表情等都符合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在与他人交往时会察言观色,谦恭有礼,行为不拘谨也不突兀。中国是礼仪社会,所以家长从小就应教育儿童懂礼貌,要求儿童的行为举止符合礼仪的规范,这样儿童长大后就会自觉地用礼仪的规范来要求自己,从而把娴熟礼仪当作自己的处世真诀。

  懂得礼仪的人,也必定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洛克认为,有教养的人在行为上会得体大方、会对别人表示殷勤和尊重,因此,他既反对行为上忸怩羞怯,又反对轻狂放肆,吹毛求疵。洛克认为,有时教养往往被人忽视,可它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在于,真正的美德是一种精神财富,有教养的人会为这种美德增光添彩。

  相反,一个缺乏教养的人即使他拥有再多美德,也不会被美德的光辉所笼罩,最终也会成为美德的践踏者,而不会成为真正懂礼仪的人。所以,家长在教育儿童懂礼仪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养的重要性。礼仪教育作为构成洛克教育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洛克非常注重培养人的礼仪,他认为这是英国绅士必须具备的品质。洛克提出的礼仪包括三方面教育内容,分别是:礼仪修养、社交礼仪、礼仪文书。[15]

  其中,礼仪修养是一切礼仪的基础,他指一个人内在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外在所表现出的优雅举止两个方面;社交礼仪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社交过程中所表现的语言婉转、态度亲和、仪表端庄等品德;礼仪文书是要求绅士能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想法。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不仅对礼仪的内容、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还强调要避免儿童出现疏于礼仪的行为做法。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时,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一些不合乎礼仪的做法,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家长要给予正确引导,对症下药,争取及时把孩子拉回正确的轨道。针对这一点,洛克提出了几点礼仪教育的方法,他主张家长应尽早在儿童的心中培植温和、善良、爱好名誉等品性,让儿童从小就受到礼仪的净化,使儿童的行为举止符合礼仪的规范。同时,洛克强调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礼仪习惯则应依靠及早的练习,因为家长所谓的规则是教育不好儿童的,只有让儿童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但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过多,只有当一种习惯经过反复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方可培养另一种习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不可急于求成,要给予儿童温和的教导和体贴的照顾。

  3. 智慧和学问。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虽然洛克将智慧和学问的论述放在了德行和礼仪之后。但这并不代表智慧和学问不够重要,因为一个拥有德行和礼仪的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智慧和学问。智慧和学问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加睿智,在处理事务时更有远见。所以,洛克认为德行、礼仪、智慧和学问这三种美德对于儿童来说缺一不可。

  在这里洛克所论述的智慧和学问都是一种品质,具备这种品质的人会表现出精明能干,富有远见,并且这种品质还可以用作辅佐更重要的品质。一个具有智慧和学问的人,会在思想上更加积极活跃,对于外界一些新鲜事物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能够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从而增长才干。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洛克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为学生更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所以,洛克强调教育者的责任不应是把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教给儿童,而是应该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儿童对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发掘知识,最后儿童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洛克认为,在儿童尚未成熟的时期,家长要想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最重要的是让儿童远离一些浮躁和含有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16]

  家长要让儿童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心智放在有价值的事物上,要听从理性的正确指导,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培养儿童智慧上,洛克是坚决反对狡猾的,认为智慧不等于狡猾,有智慧的人在处事时会表现的更加睿智,相反,狡猾的人更容易投机取巧,所以做事很难达到目的。

  (二)洛克道德教育的原则

  1. 以理智克制欲望的原则。

  用理性克制欲望是洛克德行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他说:"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17]

  用理性克制欲望的这种能力是一个人未来生活幸福的真正基础,它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德行高低的重要指标,也可以成为我们当今道德教育所应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个人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使自己的行为听从理性的正确指导,那么他在处事上就会缺少原则,这样不利于他自身的发展。

  为了追求人生更大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摒弃眼前的利益得失,学会用理性来克制欲望。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父母对子女的娇惯溺爱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一些父母盲目地满足孩子一些不切实际的需求,对孩子的欲望不加克制,这完全弱化了孩子用理智克制欲望的能力,从而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只要他们有需求,父母都会予以满足。家长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误导,会助长他们无休止的欲望,所以这一现象着实令人堪忧。如果家长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避免过度放纵孩子的欲望,让孩子学会用理智克制欲望。

  洛克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避免过度放纵孩子的欲望,要教会孩子用理智克制欲望的能力。但是,洛克认为的克制欲望是要求儿童摒弃一些不正确、违反规则的欲望。他还强调,如果儿童能将欲望控制在理智约束范围内,对于一些合理的、正确的欲望儿童是可以追求的,因为追求欲望本来就是人的本性。[18]

  所以,家长对于儿童不合理的欲望应及时加以引导和克制,不能一味的纵容,要让儿童学会用理智来克制欲望。

  2. 及早管教与实践的原则。

  洛克认为,如果家长想要用心的管教孩子并把孩子教育好,那么他们就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早早进行教育。洛克指出:一些人在教养子女方面往往都会出现一个错误的教育现象,那就是在孩子及早教育方面没有及时充分的加以关注。他建议家长要坚持早期教育,认为儿童的各种良好教养和品德都是在及早管教与实践中形成的。在儿童早期成长最关键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及时进行管教,而是一味纵容孩子的欲望,此后,儿童的道德失范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也证实了这一现象,所以说洛克所提倡的及早管教与实践的原则是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规律的,对我国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

  洛克在及早教育儿童的问题上给家长提出一些忠告,他说,家长不能以爱的名义来溺爱孩子,溺爱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相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对于子女的行为过于放纵,当孩子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时,他们会自动的把这些行为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后就好了,但是真正地原因真的就是这样吗孩子小的时候养成的恶劣品质,长大后就真的能消失吗洛克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家长的溺爱放纵,没有对孩子进行及早教育,这样会破坏他们的本性。他还强调,孩子那些小时候积攒起来的恶习不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反而会更加变本加厉,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不能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理由,来助长孩子的恶习,而应该在坚持及早教育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

  洛克反对传统教育中让儿童铭记很多规则与教训的做法。他认为,对于一些规则和教训,儿童往往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一般都是听完之后就忘了,也不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能按照这些规则去行事了。洛克认为,家长如果想让儿童去做某件事,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让儿童反复实践。

  因为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家长知道,让孩子反复做的这件事,是否真正适合孩子去做,家长通过观察,从而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二是可以让儿童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洛克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家长要格外注重儿童道德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道德习惯一旦养成,是不需要借助任何东西,就可以自然的、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与此同时,洛克还认为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家长对儿童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应过多,要注意循序渐进。

  3. 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这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除此之外,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身上,也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差异。所以,洛克主张,家长在实施教育之前最好先了解儿童的天性使他倾向哪个方面,是强悍还是懦弱;是自信还是胆怯;是温和还是暴躁;是粗心还是严谨;是灵敏还是迟钝等等,人的这些本质是很难改变的,并且人与人之间在本质上的差异很大。洛克认为,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气质类型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我们说人如其面,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

  作为家长要及早发现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洛克认为,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要善于发现儿童在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特点,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当今我国提倡素质教育,所以注重因材施教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善于发现儿童闪光点,针对儿童的突出特点,教育者要及时捕捉,从而使其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反,对于一些心理发展水平比较缓慢的儿童,教育者也要给予积极的关注,要在他们身上寻找到不同的优势特征,促进其发展。总之,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同优势,从而使儿童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 洛克道德教育的方法

  在儿童的成长中,德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更是将德育至于前所未有的地位,总体看贯穿洛克德育思想的主线有两条:一是训练儿童以理性克制欲望,二是从小通过教育与实践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习惯。[19]

  围绕这两条主线,为了更好贯彻德育的基本原则,洛克提出了几种具体的教育方法。

  1. 说理教育与榜样示范。

  在论述怎样管教儿童的问题上,洛克提倡要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他认为"儿童一到懂话的时候,就懂得道理了。"[20]

  所以,家长要用说理的教育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但是,在说理时家长要注重儿童的理解力,运用儿童容易理解的语言方式进行教育并且态度要温和。如果儿童的某些行为违反了道德规范,家长在教育儿童时也应尽量用说理的教育方法,因为这样会使儿童在思想上更加信任父母,并且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合理的而且对自己是有益的、必要的。所以,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家长要让儿童真正感受到自己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从而内心受到触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说理教育的作用。洛克还强调家长在与儿童进行说理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使说理教育与榜样示范相结合,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洛克在提倡家长应进行说理教育的同时,又继续论述了榜样对儿童的巨大作用。

  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21]

  因为儿童是善于模仿的动物,他们的行为举止大多是通过模仿而来的,父母在教育儿童时一定要注意"你不愿意他效仿之事,你自己决不可当着他的面去做。"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树立起榜样形象,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设法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在家庭中树立典范,以使自身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

  榜样教育是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与传统的教条式的教育方式相比,榜样的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比任何规则和教条所起的作用都更为持久和深刻。

  榜样在人们心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无形的。这种无形的力量会推动着人们按照榜样的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说,在道德教育中榜样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德育应十分注重榜样教育在儿童德育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尚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初级阶段,这说明他们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发展水平上还不成熟,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就需要家长做好正确的榜样示范,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榜样的熏陶,从而能够按照榜样的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与此同时,洛克强调要注意使儿童免受周围一些人不良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同伴和仆人的不良影响。他主张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防止儿童因受到不良影响而导致缺失德行的恶劣品质。

  2. 宽严结合。

  在道德教育中,洛克主张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宽严结合,尽量把握好爱与畏这两把尺度。 父母在关心、疼爱子女的同时,也要做到对他们严格要求,唤起子女对家长的敬畏心理。洛克反对家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放纵溺爱,而到孩子成人后却疾言厉色的教育行为。他认为,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既不可管教太严,也不可管教太松。因为太严的教育方式容易压制孩子的个性,使孩子缺少创新性,相反,太松的管教方式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容易使孩子养成无法无天的性格特点,在行为上缺少规范性,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洛克强调,如果教育者能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中找到平衡点,使教育方式既不会压制儿童的个性,也不会养成儿童放荡不羁的性格,那么他就真正掌握教育的秘诀了。

  洛克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树立威信,因为儿童只有在敬畏家长的基础上才能成功地获取一些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宽严得当,张弛有度。如果家长一味地放宽对孩子的要求,那么家长在子女面前就很难树立起威信,这也不利于子女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养成。但是,这并不是说过严的教育方式就一定能使家长在子女面前树立威信。家长对子女要求严格,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可是家长一旦没有把握好严的尺度,就容易导致子女精神紧张,时间长还可能由于父母过严的管教方式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洛克主张教育要宽严得当,这就要求家长要恰当地掌握教育分寸。

  3. 奖惩得宜。

  洛克认为,在教育儿童时要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他反对利用物质诱惑儿童,用外部奖励去鼓励儿童学习或从事其他活动。因为,这样会使儿童产生不良的嗜欲,所以不应该以外部奖励作为奖励或惩罚儿童的标准。家长对于儿童一些不正当的嗜欲应当打消,而不应用满足别的嗜欲作补偿。洛克反对物质奖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反对一切奖励,他认为尊重、称誉、赞扬都是很好的奖励方法。家长要尽量在人多的地方当众赞扬儿童,从而使儿童因得到赞扬而感到被受尊重。他也强调,如果一个儿童爱好自己的名誉,那么这个儿童就会为了避免来自外界的羞辱,而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的规范,这时名誉对这个儿童就是最好的奖励。所以从论述中我们能够看出洛克重视精神奖励的程度超过物质奖励。

  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最不适用、最糟糕的教育方式,没有什么优点,也不会给儿童带来益处。[22]

  当儿童在受到成人教鞭压制的时候,会因为惧怕而假装顺从,可是一旦成人离开了,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也不会被处罚的时候,便会愈发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洛克强调家长应尽量少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日后成长为有德行、光明磊落的人。关于惩罚洛克也提出,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儿童,家长必须予以惩罚,并且惩罚方式要严格,惩罚要使儿童认识到自己不该犯错,并且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懊悔,这时惩罚才能停止。

  二、 洛克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整个 18 世纪,洛克的教育思想都被当作权威来引用,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很多独到见解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他反对家长对于子女过于溺爱,强调用理性来克制欲望;提倡教育应尽早进行,并且要循序渐进;提出教育要宽严结合,奖惩得宜等等,这些教育方法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洛克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教育思想上的一些主张无疑也存在着许多时代局限性,例如:他提倡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提倡教育为贵族子弟服务、轻视劳动人民等等,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洛克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途径问题上,洛克主张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这一思想在当时来说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思想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家庭教育其教育范围小、效率低,容易忽视竞争与创新的重要意义。洛克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保守的观念,这一点与他的哲学思想是无法分割的。洛克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这种哲学观在当时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他所主张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相比具有呆板、滞后等缺陷,具体表现为洛克过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轻视了学校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没能将二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洛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绅士"服务的,他强调"绅士"的贵族地位。洛克维护资产阶级发展需要,反对封建旧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的教育理论,这与当时的封建、宗教教育相比,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但是,洛克所提倡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发展需要服务的,为资产阶级贵族子弟所设计的,明显带有时代与阶级的烙印。

  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洛克作为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他非常轻视劳动人民。

  在他的书中也多次禁止绅士子弟接近"低贱的仆人"、反对绅士到普通学校与一般群众的"顽童为伍",说与他们接近,必受"恶习的熏染"、"学到许多不良的榜样"、"行为上变得粗野".他还要求绅士子弟驾驭"仆人",使仆人甘心地"屈服在主人脚下"听凭使唤。他甚至还主张在不得已而鞭笞子女时,要假借仆人之手,从而使子女迁怒于仆人,使父母自保威信。[23]

  在当今倡导人人平等的社会中,洛克的这些做法都明显存在着时代局限性,在教育作用的问题上,洛克反对当时封建贵族所提倡的遗产决定论,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对反对天赋观念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资产阶级要求的政治平等、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洛克过于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而忽略了遗传、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因此具有明显的教育万能论的理论倾向,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