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制约国内民营银行成长的因素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2 共472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民营银行发展困境探析
【第一章】 制约国内民营银行成长的因素研究绪论
【第二章】发展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相关国家与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其经验借鉴
【第五章】促进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
【总结/参考文献】中国民营银行建设问题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对整体经济的贡献持续上升,民营经济中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特别在我国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更是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贡献颇多,带动了当地科技发展及就业等。然而,民营经济高速发展、创新,我国金融领域的民营化却相对滞后,民间资本由于没有足够的引导和规范,长期游离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我国现阶段极富创新性的民营经济与改革相对缓慢的金融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 1993 年樊纲教授提出应该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自 1996 年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之后,尽管出现了一部分地方性民营银行,但我国的民营银行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八大之后,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开始慢慢提速,而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就是银行业的改革,设立民营银行,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013 年 11 月 15 日,党的十八届三中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去年上半年,银监会批准首批 5 家民营银行试点,7 月 25 日和 9 月 29 日,5 家民营银行正式获准筹建;2015 年 1 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式获批开业。议论已久的民营银行终于迎来了发展契机,然而社会各界对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前景的态度却是喜忧参半,民营银行发展也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
  
  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是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打破目前国有银行高度垄断、所有制较为单一的金融结构,让民间资本从地下走到地上,逐渐“阳光化”.然而民营银行的发展存在其先天的不足,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研究民营银行在我国发展的策略以及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影响,国外没有关于民营银行的定义。本部分设计的国外民营银行研究,更多地是指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小型银行所进行的研究。
  
  David Holland、Don Inscoe、Ross Waldrop、William Kuta(1999),Robert Deyoung、Williame Hunter、Eregory Fudell(2004)等着眼于历史分析,对中小城市中商业银行的发展进行专题式探讨。从历史数据入手,对美国的社区银行进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分析,重点讨论了社区银行在大型银行“围剿”和“扩张”
  
  下的生长环境。该研究认为,社区银行虽然在覆盖范围、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劣势,但在生产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特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深受特定客户的信赖。与大银行比较而言,社区银行在对辐射范围内的小企业融资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①另有学者认为,在市场环境中,保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型银行,对促进金融主体类型的多元化,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具有重大意义。大型银行体量巨大、组织架构繁多,员工队伍庞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存在效率低下、市场嗅觉不够敏锐的问题。
  
  不少学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搜集整理具有代表性和相当市场影响的中小银行数据建模分析,得出“银行的经营效率随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下降”的结论。学者Bassett、Akhigbe 等也有类似观点,即对当地中小型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指标量化研究,通过对比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认为中小型银行比大银行的经营效率更高。
  
  Michael Mazu(2007)在《Community Banks Win in Customer Satisfaction》中,进行了一项涉及 2863 个客户的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金融消费者对社区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较之大型金融机构更高。对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社区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之所以获得客户认可,重要原因在于该等银行秉承服务差异化的战略,因其特别的服务质量与诚实守信的经营方式而受到客户青睐。经由该调查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社区银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设立相应分支机构,提供具有特色且质量优良的服务,借以恰当地吸引客户,增强客户黏性,在特定的营业领域与大银行展开有力竞争。
  
  Bemanke(2008)对美国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详尽调查。调查显示,在 2005年,全美有 96%的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了包括信用证承兑、信用贷款等在内的金融服务,这一比例较之 1998 年的 92%有所上升。在上述比例中,有 36%的小企业获得该等服务的途径是通过社区银行。在大型银行的网点优势、资金优势、客户数量优势的挤压下,美国社区银行在传统贷款等业务领域的劣势明显,通过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增加金融服务种类等方式扬长避短,成为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1.2.2 国内文献综述
  
  伴随着对市场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和经济实践的发展,国内对民营银行的学术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逐步显现。1993 年,樊纲教授在国内较早地提出必须重视民营金融机构在金融改革整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议在条件成熟时设立民营银行,这一观点随即在理论实务界引起巨大反响;1999 年王志东也刊文呼吁设立民营银行,在其文章中,结合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背景,具体而微地阐发了及时设立民营银行的重大实践意义,并对相关实践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可惜的是,这些文章当时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
  
  概而言之,目前国内有关民营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
  
  (1)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问题
  
  在有关民营银行发展路径的讨论中,主要分为“增量发展”和“存量发展”两大类别。
  
  巴曙松、徐滇庆等主张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应采取“增量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在注册资本金放松行业准入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让资金实力雄厚、公司治理方式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创办银行,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徐滇庆(2001)等则选择将国有银行体制弊端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通过与其他成熟领域进行对比,认为现有银行体系存在较多的不足,突出表现为市场活力不够。他们认为“存量发展”模式有以下缺点:其一,存量改造的方式,其本质是惧怕风险;其二,存量改造方式延续的是仍然一种“搭配销售”策略,不能在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做出根本区分,导致良莠不齐;其三,存量改造不能产生真正的民营银行,在利用民间资本的效率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对金融改革的推动效果十分有限。
  
  李程(2005)等认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应选择“存量”改造模式,而不是首选新建银行的模式。孙鹏主张充分考虑银行业风险,认为现有银行体系对民营资本的吸纳方式应采用产权改造的方式,因为降低行业准入标准会引发政治风险,甚至可能会带来国有银行体系风险的集中爆发。李国峰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银行业的现状出发,认为采用改组方式将城市、农村信用社改造为民营银行是可以行得通的:
  
  首先,目前我国银行业经营机构众且相互替代性高,经济效益水平低下,只有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才能带动银行业发展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其次,“增量发展”模式有利于降低成本,效益最大化。
  
  (2)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方面
  
  刘献文(2005)认为民营银行多元化且明晰的产权由于产权清晰可以较好降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风险,进而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任鹏(2007)等研究发现良好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关系有利于银行股东价值的目标最大化。通过对中国民生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民营银行现阶段的股权结构非常集中,流动性不强,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较大,公司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同时,熊鹏、任荣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规范性和完善性对民营银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民间资本控制的角度来看,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不同于国有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又与其他民营企业不一样。
  
  (3)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
  
  不少学者对民营银行市场作用的分析集中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将民营银行归结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社区银行。
  
  云青认为对我国民营银行的研究,必须首先解决其市场定位问题,而市场地位战略的确立,又必须将同行业竞争对象的经营战略作为考虑因素。在目前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向大中城市集中发展的背景下,民营银行作为银行市场的“新近加入者”,为了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并避免恶性竞争,应突出为企业提供社区服务在其竞争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如此一来,民营银行便可实现与国有银行在不同市场层次、市场类型上的运作,既开拓了市场、又发挥了自身优势,与大中型银行相互补充,有效地培育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章建伟、卢亚娟(2006)等人从我国银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市场结构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市场发展中的难题,认为单纯的依靠现有银行的业务改革,无法完全改善当前结构。而大力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引入竞争力量,带来“鲶鱼效应”,激发市场活力。他们同时认为,民营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存量”和“增量”的良好关系,必须优化民营银行的资本结构,加强市场准入退出规则建设,完善相关市场监管,有效把控发展民营银行的市场风险。
  
  张裕、王子山(2007)认为目前银行竞争市场环境发育仍然不够完善、金融监管水平有待提升,为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有必要做出一些针对性安排。这包括:市场定位应更集中于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个性化、符合实际的服务;严格控制自身资本数量;为避免民营银行被个别大股东操纵而造成公司决策体制僵化,应竭力构建多个持股量近似、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独大的股权结构;而且,其董事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也要考虑金融监管部门的意见。
  
  孙世重(2007)认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壮大,能够推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对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最终仍要取决于市场竞争的表现,由市场决定其去留。民营银行不仅已具备了发展壮大的客观条件,而且在不久的未来,必然会成长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众多市场主体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政府部门应在政策制定、市场环境维护等方面做好准备,推动民营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1.3 研究框架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和研究特色与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为民营银行概述,首先对民营银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介绍了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以及发展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最后,还对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包括新设立的几家民营银行的发展,以及之前民营银行发展的成功案例,总结出了现阶段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特征。之后通过深入剖析,分别从制度、政策、市场环境方面等归纳出了目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相关国家与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其经验借鉴。分别介绍了美国、德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民营银行发展状况,并分析总结出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第五章为促进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对策。根据现阶段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相关对策建议。
  
  第六章为总结,对前文的论述作简要概括,梳理整篇论文观点。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之处
  
  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民营银行的研究发现,以往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套用理论对民营银行发展进行概括性描述,但真正对针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具体措施分析的较少。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成功案例,在当前我国十八大后进入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已出台及拟出台的关于民营银行的相关制度及政策,明确提出了我国稳定发展民营银行的具体措施,更具时效性以及针对性。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由于学识及分析能力的欠缺,本文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
  
  我国民营银行起步较晚,可供分析的民营银行也比较少,资料不够充分,不能很好的以动态的形式反映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状况。同时本文的实证分析比较缺乏,很多数据之间的深层关联没有挖掘出来,还有待改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