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两岸四地”最优货币区的完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5 共7113字
  8 本文的基本结论、主要创新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8.1 结论
  
  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两岸四地”同属一个中国,在文化、历史、民族传承上一脉相通,地域相连、地缘相亲,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内地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四地”贸易互动、人员往来频密,官方制度性安排协议(如 CEPA、ECFA)不断有新进展,为进一步的货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但在意识形态、法律制度框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方面差异也比较明显,加上政治方面的扰动及人民币本身的不可兑换等因素影响,“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也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2. “两岸四地”经济开放程度持续增强,金融一体化程度存在差异且在持续缩小。
  
  3.根据经济冲击对称性研究结果,结合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结果可知:人民币、港币、澳门币和新台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结构冲击响应路径的相似程度,可以判断当前“两岸四地”组建“最优货币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整体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4.通过货币锚效应模型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人民币已经由第一时期作为港币、新台币汇率组成中的第四权重货币,到第三时期分别成为第二权重货币和第三权重货币。实证结果表明,尽管港澳台三地没有宣布将人民币作为钉住货币,但事实上人民币已经成为港澳台三地货币汇率波动的“隐性锚”.
  
  5.尽管人民币在港澳台货币汇率波动中日益发挥重要影响,“人民币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现实制约因素也很多。从实际情况看,港澳台三地货币对美元高度依赖,“两岸四地”货币间汇率容易受到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影响,加剧了贸易风险。因此,“两岸四地”迫切需要建立汇率稳定协调机制、危机预警与风险救助机制以应对不确定的汇率风险乃至全球经济动荡。人民币当前币值整体相对稳定,推动港币、澳门币与新台币参考人民币汇率浮动,实行以人民币为主导的相对稳定的区域汇率制度,并组成对外汇率协同浮动的货币联盟,缓解外汇市场压力。
  
  6.内地与港澳台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循序渐进地克服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阻碍,以市场为导向,渐进地分阶段推进最优货币区建设。参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首先推动两岸四地实现自由贸易,发展“共同市场”,稳步推进货币合作,最终实现货币一体化。
  
  8.2 创新之处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研究内容上看,文章归纳相关理论、尝试梳理 “两岸四地”货币合作的理论框架,对“一国两制”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货币锚理论进行总结,探索研究最优货币区的内在理论机理。
  
  (2)从研究角度来看,文章没有规避当前内地与香港、台湾的政治阻碍,但也未拘泥于政治阻力及历史遗留问题,在全球货币金融合作向区域货币合作转变背景下,充分认识“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3)从检验工具选择来看,文章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以两个实证模型为工具、以国际货币合作实践为参考,运用单一性验证指标、SVAR 模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成本-收益分析框架、货币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两岸四地”货币合作进展进行了检验。
  
  (4)文章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货币锚效应模型分别引入对比变量,前者引入美国、日本作为比照,后者引入美元、日元、欧元、英镑和瑞士法郎等货币篮子作为比照,并结合最新的数据,研究结果更直观和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更能反映出当前格局下“两岸四地”货币联系的实际情况。
  
  8.3 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限于能力,文章尚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1.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
  
  文章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中心,在研究框架中增加了“一国两制”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货币锚理论,在理论框架搭建上尚有空间;

        2.进一步尝试实证工具
  
  其根据目前所收集的文献来看,关于最优货币区的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 VAR模型、SVAR 模型、协整检验、货币锚效应模型、OCA 指数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在模型效果上学术界各执一词,并没有明确的优劣指向,且限于研究主体存在差异,日后将跟踪在方法工具选择上做深入探讨与研究。
  
  3.持续关注“两岸四地”关系新进展
  
  国外虽然有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成功案例,如欧元区,但囿于“两岸四地”相互间特殊的历史纠葛、所处的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拥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打破“一国四币”的禁锢乃至实现货币统一尚需时日,且不能简单复制国外的做法,且随着四地关系的新变化新进展会衍生出更多的课题,本人也将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Alesina A., R.J. Barro and S. Tenreyro, Optimal Currency Areas[J]. NBER MacroeconomicAirnal, 2002.17:p. 301-356.
  
  [2]Bayoumi T,Eichengreen B.One money or many?Analyzing the prospects for monetaryunification in variousparts of the world. 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94.
  
  [3]Bayoumi, T. and P. Maucro. TheSuitability of ASEAN for a Regional Currency Arrangement[J].IMFWorking paper,WP1991162,1999,12.
  
  [4] Bayoumi, T. and Eichengreen, B. (1996) 'Operationalising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Paperpresented at the CEPR's conference on Regional Integration, La Coruna, Spain.
  
  [5]Beine, M. and F. Docquier. A Stochastic Model of an Optimum Currency Area[J].Open EconomicsReiew,1998,Vol.9.
  
  [6] B. Elchengreen, T. Bayoumi.Is Asia an Optimum Currency Area? Can It Become One? Regional, Global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Asian Monetary Relations CEPII/AMUE/KDI Conference on Exchange RatePolicies in Emerging Asian Countries, Seoul (1996)。
  
  [7] Blanchard O J, Quah 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 disturbances[J]. 1990.
  
  [8] Cohen, B. J.: Beyond EMU: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ility, in: B. Eichengreen & J. Frieden eds : thepolitical economy of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 Boulder, Westview.
  
  [9]Grubel,H.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vol.3,May.
  
  [10]Gruben, W.C.,J. Koo and E. Millis,How Much does International Trade Affect Business CycleSynchronization [J], Research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2002.
  
  [11]Kawai, Masahiro, “Optimum Currency Areas,” in Peter Newman, Murray Milgate, and JohnEatwell (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Vol. 3, London: Macmillan(1992):78–81.
  
  [12]Kenen, Peter B.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n Eclectic View. Monetary Problems of theInternational Economy. 1969.
  
  [13]Masson, P. R., and Mark P. Taylor(1993), “Policy Issues in the Operation of Currency Un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 McKinnon, R., 1963.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 717–725.
  
  [15]Melvin, M., 1985. The choice of an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17, 467–478.
  
  [16]Mongelli F P. What is 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Telling us About the Properties ofOptimum Currency Areas?*[J]. JCM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2005, 43(3): 607-635.
  
  [17] Mundell, R.A., 1961.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 657–665.Robert A Mundell.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The American Economist . 1961.
  
  [18]Neumeyer P A. Currencies and the allocation of risk: The welfare effects of a monetary un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88(1): 246-59.
  
  [19]Rose,A.K. and C. Engel, Currency Unions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 NBER Working Paper,2000(7872)。
  
  [20] Taguchi H.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Japanese yen[M]//Macroeconomic Linkage: Savings,Exchange Rates, and Capital Flows, NBER-EASE Volume 3.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335-357.
  
  [21]Tamin Bayoumi, Barry Eichengreen. Shocking Aspects of European Monetary Unification. NBERWorking Paper. No.3949 . 1992.
  
  [22]Tavlas G S. Optimum-Currency-Area Paradoxe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9, 17(3):536-551.
  
  [23]Vanthoor, W. F. V.: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since 1848: A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Brookfield,VT: Edward Edgar.
  
  [24]Williamson J. The case for a common basket peg for East Asian currencie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Exchange Rate Policies in Emerging Asian Countri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spects. 1996.
  
  [25]Williamson, John. 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 Past and Present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997.
  
  [26]Zhang, Zhaoyong, Kiyotaka Sato, and Michael McAleer. “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a structural VARapproach.”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64.3 (2004): 447-458.
  
  [27]程恩富,周肇光。关于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可能性探析[J].2002(11):58-62.
  
  [28]程传海。次区域货币一体化:东亚的机遇与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9]褚华。 人民币国际化特点和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2):42-44.
  
  [30]曹龙骐。人民币由区域化到国际化:理念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2-58.
  
  [31]陈淼鑫。最优货币理论及东亚单一货币区的构想[J].财经研究,2002(2): 20-25.
  
  [32]陈章喜。关于建立内地和香港最适度货币区的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民社会科学版),2004(4):32-34.

  [33]冯邦彦,徐风。货币发行局制度的宏观经济效应-以中国香港和阿根廷为分析个案[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45-52.
  
  [34]冯邦彦,邹小山。货币局制度货币风险与市场预期-兼谈香港的实践[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l):22-26.
  
  [35]范小云,邵新建。港元、人民币一体化研究 [J].世界经济,2009(3):3-13.
  
  [36]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1):46-64.
  
  [37]何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9(4):8-14.
  
  [38]何国华。西方货币国际化理论综述[J].经济评论,2007(4):156-1604.
  
  [39]黄梅波。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1(10):41-46.
  
  [40]何慧刚。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J].社会科学,2006(4):79-84.
  
  [41]何海军。“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洲区经济货币一体化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74-78.
  
  [42]黄俊。基于 VAR 模型的大中华最优货币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3]黄晓东。两岸四地建立中元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 OCA 指数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4):117-122.
  
  [44]黄燕君,赵生仙。港币一人民币一体化:顺序、模式和努力途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32-35[

        45]黄燕君,赵生仙。区域一体化理论发展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02(2):67-70.
  
  [46]李富有。平行货币:理论、功效及其在区域货币合作中的实践[J].金融研究,2005(1):65-73.
  
  [47]梁冠迟。人民币与港币一体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48]刘亮。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9]梁爽。港币与人民币实行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0]曹小衡,陈鹏。两岸金融合作的障碍、进展及前景[J]上海金融,2009(8):88-90.
  
  [51]郑航滨。ECFA 时期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策略讨论[J].亚太经济,2011(1):52-55[52]衣长军。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瓶颈与机制创新构想[J].经济纵横,2007(6):52-55.
  
  [53]李心丹,刘瑛,刘铁军。中国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研究--来自实证结果的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8-25.
  
  [54]刘洪钟,杨攻研“.欧元乐园”迷失与重建--兼论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J].当代亚太,2011(2):30-51.
  
  [55]刘明勋,曾庆宾。中元论--中国两岸四地实行统一货币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56]刘瑛。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人民币与港币关系研究[J].亚太经济,2004(4):9-11.
  
  [57]吴孟道,林建:两岸签订 ECFA 和金融 M0U 对台商融资的影响[J].综合竞争力,2010(1): 89-92.
  
  [58]李富有。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实践与亚洲的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41-148、60-65、142、 21-33、46、226-238.
  
  [59]李光辉。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基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思考[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60]李小兵。人民币与港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应用途径研究 [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61]李晓,丁一兵:亚洲的超越[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6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6-169.
  
  [63]彭小发,刘纪显,陈志英。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J].学术研究,2006(03):139-142

        [64] 沈国兵。论“中元”共同货币区的构想与实现路径[J].财经研究,2003(6):13-24

        [65]智佳佳。两岸金融一体化可行性及其路径分析[J]亚太经济,2010(2): 44-48.
  
  [66]孙景兵。欧元与中国货币一体化改革[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02):50-53

        [67]石建勋,官沁,李海英。人民币成为“两岸四地”主导货币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冲击对称视角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3(1):40-47.
  
  [68]石建勋,全淑琴,钟建飞。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视角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1(1):58-67.
  
  [69]施峰。单一货币:中国和平崛起新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4 (5)。
  
  [70]王鸣敏。人民币成为东亚区域关键货币的实证研究--基于货币竞争视角的考察[J]时代金融,2013(2)。
  
  [71]徐春祥。东亚贸易一体化--从区域化到区域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2]许少强。货币一体化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3]向松祚。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J].今日中国,2010,(8)。
  
  [74]杨权。两岸三地利率联系及其对货币统一的含义 [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42-53.
  
  [75]喻晓平。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及模式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76]元惠萍,陈浪南。海峡两岸货币一体化模式[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 (5): 35-39.
  
  [77]赵蓓文,黄烨着。货币一体化的形成条件。[J]世界经济研究,2000,(1)52-57.
  
  [78]张彩琴。两岸四地建立“人民币圈”的可行性及路径探索[J].世界经济研究,2013(8):23-28.
  
  [79]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亚洲金融一体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0]周立超。基于 OCA 指数化模型的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分析[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1]赵令彬。香港与内地的区域性经济合作[J].粤港澳价格,2002(07):13-15.
  
  [82]朱孟楠。“中元”货币区的可行性研究与现实思考[J]亚太经济,2005,(4)。
  
  [83]朱孟楠,陈硕。“中元区”的构建:现实可行性及前景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9-106.
  
  [84] 周念利。两岸四地构建中元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最优货币区“内生性假设”的实证检验[J].亚太经济,2007(5):94-97.
  
  [85] 曾庆宾,刘明勋。中华经济圈实行“中元”的可行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3):42-48.
  
  [86] 谌坤。海峡两岸货币领域的合作及其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6-9.
  
  [87] 张大威,谢宝剑。基于货币锚效应模型的“两岸四地”人民币区构建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8] 张幼文,徐明棋。强国经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与道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致谢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般转眼又是三年,仿佛 2012 年 9 月拖着行李箱入学的场景刚过去不久,就到了收拾行囊拖着行李箱离开的时刻。回首过往,在暨南园留下了无数的足迹与回忆,不舍的情愫伴随着硕士毕业论文地不断向前推进而愈发强烈,提笔至此,已浑然忘记历时半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思考、停滞、修改直至终稿完成过程中的苦涩。怀念、感恩、感谢,怀念初来时的爽朗笑声,感恩能够来到暨南园遇到人生中可贵的老师、同学、朋友。
  
  感谢研究生三年在生活、学业、学术研究上都给予莫大帮助的导师陈恩教授,感谢陈老师无私的付出、细致的关怀,感谢陈老师在选题探讨、资料搜集、行文思路、框架搭建、研究方法选择、修改定稿过程中地悉心指导。陈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丰富的阅历和可敬的品格,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和目标。
  
  感谢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的龚唯平老师、覃成林老师、代明老师、陈章喜老师、陈安平老师、程玉鸿老师、王鹏老师、钟韵老师和谢宝剑老师等多位老师在学业、学术研究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对知识的传播和传递将伴我一生。感谢陈小北老师、武莲梅老师、黄晴老师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谆谆教导和关怀。
  
  感谢 2012 级区域经济学全体同学三年来的陪伴、相随与共同成长。一路走来,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都是那么的快乐、幸福:2012 年 10 月 22 日我们举办了入学后的第一次茶话会、2012 年 11 月 11 日我们和研二的师兄师姐一起去金星农庄联谊,我们一起去澳门、一起羽毛球获得第二名、男篮获得第二名、女篮获得第一名……满满的回忆!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由衷支持与无限鼓励,感谢父母二十余载的养育、教诲、关爱,是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予我力量、在我最孤独的时候坚守在我身旁,感谢爱的力量!感谢老朋友、老同学的陪伴,让我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了家的感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