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阻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因素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30 共516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困境探析 
【第一章】阻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因素研究导论 
【第二章】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国际经验分析 
【第四章】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分析 
【第五章】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途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首先,利率是资本金价格的一种外在表现方法,其本身也是有价格的,它的价格形成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市场中资本的投入、运动和退出。因此,它也是符合市场规律,反映市场中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矛盾的统一体,本应该属于市场自发调节的产物。当前的市场化改革,就是“呼吁”利率回归市场,逐步减弱国家金融部门及其机构对利率阀值的操控,而相关金融机构所获得对利率的自主定价,也必须是建立在比较自由开放的市场上的。其次,随着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新型产品的利率定价也应该以市场基础利率为参照物,以期最为广泛的满足不同消费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的效用需求。最后,国家对经济的间接干预,需要通过中间“介质”进行疏导,利率作为连接整个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枢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利率的市场化,成功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增强市场活跃度,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 20 世纪后 30 年里,全球许多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有的能够顺利完成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有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一些国家则并没有那么幸运,因为不当的措施导致以失败告终,阻滞整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难以把控的矛盾,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状况及改革措施的不同导致了改革效果天壤之别。顺利化解改革中出现的矛盾,把定改革方向,平稳推进改革进程是打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针对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及地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对比共同点及差异之处,总结挖掘出改革的启示、规律及其普遍矛盾,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利率市场化的内涵界定

  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表现形式就是利率。利率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票据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贴现与再贴现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等等。所有这些利率构成了庞大的利率体系。而市场化指的是,政府逐渐减弱对市场的严格管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所谓的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利率水平在形成过程中,由市场根据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自发调节而形成,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上,进行静态和动态的调整。静态调整指的是,发挥利率在市场上资金配置的作用。动态调整指的是,利率在市场中,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形成,并且因政府放松管制,使市场化利率的比重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

  三、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

  (一)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文献综述

  上个世纪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稳定本国市场,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的控制,尤其是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这些管制在当时对于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经济恢复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看,金融经济管制已经不能适应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

  在早期麦金农(1970)的研究中,他首先发现,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金融抑制的现象,而且程度比较深。也正是政府对于利率严格的管制,使得实际利率过低,从而造成低储蓄水平和高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反而又加重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由此,麦金农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就在同时期,与“金融抑制理论”相对应的“金融深化理论”备受关注。爱德华。肖(1970)曾对“金融深化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述,他认为金融抑制是人为的降低利率,其结果可能会造成金融资产总量的减少,降低私人储蓄,使得金融市场萎缩,而地下金融市场膨胀的现象,如此,更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所以,要求金融深化,消除金融抑制,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

  但是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麦金农和肖在强调“金融抑制理论”时,忽视了制度对经济的绩效影响。Demirgu‐Kunt(2002)和 Laeven(2002)就制度对经济的作用进行研究指出,产权与金融发展存在正相关性。如果产权受不到保护,就会阻碍金融的发展。La  Porta(2000)和 Shleifer(2000)在研究制度与法律对金融发展影响时发现,法律起源的不同导致各国金融发展的异同。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于金融抑制与金融自由化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曾对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不可能是简单一蹴而就的。

  Hellman(1994)和 Gibson(1994)就曾指出,在取消金融抑制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盲目,应当充分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以及金融制度的调节方式。

  很多学者和专家已经在理论层面上揭示了利率管制的局限性,通过实际经济的发展也验证了金融管制对当代经济起到的阻碍作用。因此,在 20 世纪末,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

  首先在发达地区,例如美国和日本等,都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市场化改革,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众多改革的国家中,美国成为发达国家中改革成功的典范,其改革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也应当看到,美国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在当时迫切的情况下进行的。刘金钵(2003)在对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的研究中指出,1929 年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改变以往金融制度非管制型政策,为了整顿金融市场,颁布了 Q 条例,这在当时恢复经济来说,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到了 60 年代,各种弊端逐渐凸显,干扰了正常的生产和经济运行,于是在 1980 年国会通过法案,解除了国家对存款机构的管制与货币制度的严格限制。同时,陈蓓君和胡海欧(2007)也更加详细的分析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提出美国的市场化改革是渐进式的。

  在发达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台湾在经济面临管制局限时,台湾政府在地区宏观经济总体稳定的情况下,适当地放松对金融管制,较好的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一些国家,由于贸然采取不当的措施,并没有取得成功。孔丽娜(2011)和郑新(2011)在对拉美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分析中发现,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这些国家,在国内经济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改革,贸然激进式的措施导致改革的失败,造成国内经济环境更加恶化。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文献综述

  面对全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我国也对市场化改革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黄达(2002)认为,利率市场化就是指,把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定价,但是并没有否认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当由直接控制变为间接调整。李扬(2007)也同时指出,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并不是调节利率的高低变化,而是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市场自由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发挥资金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使利率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吸取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的。肖欣荣(2011)和伍永刚(2011)以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为研究范本,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对中国利率市场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他们认为,利率市场化在短期内,会减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但长期来看这个影响较小。同时还指出利率市场化可以显着扩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另外,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也会变的更高,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会变的更加激烈。

  在不断的研究和摸索中,我国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考虑到智利、阿根廷以及乌拉圭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市场化改革需要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孙敏(2004)在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中提出,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基本稳定,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而目前,我国稳健的金融体制适合进行市场化改革。从 1996 年改革开始,到贷款利率的放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过一些问题。盛朝阵(2010)在对中国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时,探讨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而对于出现的多样性问题。许多学者和专家也有深入研究并且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周小川(2011)提出,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高,金融体制仍然完善,应当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虽然目前为止,对于全球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针对具体的改革过程分析,对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和整合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并试图在研究思考中,得出一些经验启示,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基本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分析不同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从而得出启发性的思维。

  第二章,通过分析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得出金融约束虽然在特定的时期对一国或者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稳定保障的作用,但是长久来看,金融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所以在 20 世纪的后 50 年中,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选取美国、台湾以及智利三个国家或地区做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对这三者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改革进程以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美国和台湾成功完成演变的经验,同时也分析出智利政府失败的原因。

  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下一章即将分析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有帮助。在文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也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演变进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期探索和初次尝试。通过分析我国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和存贷款利率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发现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演变路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对策。最终,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完成大部分,但是存款利率没有放松管制。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在今后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二)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是采用了历史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在第三章,以美国、台湾和智利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对美国、台湾以及智利这三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历史归纳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纵观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演变过程的步伐。分别对其改革历史进行回顾和概述,分析其利率市场化路径演变的背景,宏观经济环境等。然后,通过对比美国、台湾和智利利率市场化演变进程中选择的突破口、改革的步骤、以及速度和取得的改革结果。分析得出它们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惨遭失败的教训。

  在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整理、搜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6资料,经济数据,从历史的角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详细回顾、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演变路径,然后分别对比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以及存贷款利率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从对比分析过程中发现,我国利率市场化演变路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面对的阻碍,然后分别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最后,通过全文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我国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历史归纳以及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进行横纵对比分析。不仅详细纵览了美国、台湾、智利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对这三个国家有了较全局的了解,而且对照不同国家和地区改革的方式、路径和结局,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帮助,避免再走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岔路。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改革背景和基础,所以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也不例外,在参考别国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应当立足本国实际,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演变路径的特色,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对于今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从本文选题上看,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结构上看,本文内容安排合理紧凑,逻辑性较强,层次分明。

  (二)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只选取了有限的几个典型国家或者地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即美国、台湾和智利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虽然选取的这些国家属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但是不能代表全部,进而没有完全从整体上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在分析过程中,资料搜索和数据收集方面不够全面,有所欠缺。理论分析上不够鞭辟入里,缺乏经验,这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提高和改进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