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应用提肩顶胸法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作者:柳小林
发布于:2017-06-28 共4728字

  [摘要] 目的:介绍提肩顶胸法整复手法并观察提肩顶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提肩顶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3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标准和临床表现改善度评价标准,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VAS评分为(7.43±2.47),治疗后VAS评分为(2.12±1.45),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度,治愈375例,治愈率87.01%;显效33例,显效率为7.66%;好转21例,好转率为4.87%;无效2例,无效率为0.46%.结论:提肩顶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显着,可作为胸椎小关节紊乱整复手法之一在临床选择使用。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提肩顶胸法;临床疗效。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段脊柱退变或损伤导致胸椎小关节正常空间位置的微细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中医俗称“筋出槽,骨错缝”.其临床表现的常见症状是背痛但还经常伴发或者单独出现肋间神经痛[1],前胸痛,甚至表现为胸闷憋气等情况,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多种手法治疗方法,以及许多康复理疗的治疗方法。各种手法治疗方法中,骨伤科同仁采用较多的方法是“俯卧位整复法”[2],包括“俯卧位直压整复法”和“俯卧位旋压整复法”.笔者从1988年开始在临床上运用俯卧位整复法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很好,但是一部分病程较长,胸段脊柱陈旧性病变,表现为急性发作或者慢性疼痛的患者,采用上述“俯卧位整复法”手法整复时无法复位,或者说手法整复无法完成从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后来笔者在“坐位膝顶法”基础上进行改进,总结出“提肩顶胸法”,自1990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这一方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尤其是难治型的患者,往往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特介绍给骨伤科同仁。为了更科学地评价该方法的疗效,笔者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用“提肩顶胸法”治疗431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31例病例为本院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75例,女性256例;年龄17~59岁,平均39.1岁;病程1h~18年,平均2.3个月。患椎部位:T23例,T35例,T459例,T5129例,T6113例,T7105例,T814例,T93例。
  
  1.2诊断标准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因为关节错缝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背痛,但胸闷气短,心悸以及胃痛都有可能出现,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如下的诊断标准笔者在临床应用30多年:
  
  1)胸段脊柱慢性损伤史或外伤史。
  
  2)多数病人主诉背痛,部分病人主诉前胸痛或者肋间神经痛,有些病人主诉胸闷气短,个别病人主诉背部麻木或发凉。
  
  3)脊柱触诊检查可发现单(多)个棘突后凸改变或棘突的旋转变位(即通常所说的棘突的偏歪),后凸或偏歪的棘突顶以及其上一个棘突间隙或下一个棘突间隙有压痛感,或者在患椎(偏歪或旋转的棘突所代表的同一个椎体,下同)椎旁有压痛,患椎侧方肌张力高,可触及肿胀僵硬的肌肉。
  
  4)影像学检查排除胸段脊柱其他器质性病变。
  
  2方法

      2.1治疗方法

      笔者在传统的膝顶复位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提肩顶胸法来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该手法的具体操作要领是:患者取坐位(靠背椅反向骑坐或普通凳子取坐位均可,我科专用复位椅更佳),术者坐其后,先用冯氏三指触诊法检查到错位的棘突[3],嘱患者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掌心抱头(后枕部),术者坐或站立患者身后,双手分别从患者左右腋下向前,然后从颈侧方向后十指交叉掌心反扣在患者颈项部,术者前胸紧贴在患者后背部,嘱患者放松,向上提肩把病人垂直向上提起同时前胸用力顶住患者后背患椎处,二者瞬间的合力促使变位椎体复位,往往可听到一声或多声“咔”的弹响声,表明手法复位成功。手法治疗1周1~2次,2周后评价临床治疗疗效。

      2.2疗效评价

      标准2.2.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VAS由一条长10cm的直线组成,起点标记为0,终点标记为10,“0”表示“正常无痛”,“10”表示“剧痛难以忍受”.患者在0110cm范围内挑选一点代表其疼痛的程度,挑选的标记点到0的距离代表该患者疼痛的轻重,距离越长代表疼痛的程度越重。
  
  2.2.2临床表现

      改善度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背痛,肋间神经痛,前胸痛等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相关临床症状消失。局部压痛,肌肉肿胀,僵硬等体征消失,胸椎棘突位置纠正。胸段脊柱功能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
  
  2)显效: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虽然有余留症状,但基本不影响生活及工作。
  
  3)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对生活及工作有一定程度影响。
  
  4)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影响生活及工作。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数据用x±s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原文出处:柳小林. 提肩顶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31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06):73-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