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中医骨伤科手法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22 共3709字
论文标题


  韦贵康(1939~),广西宾阳人.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正骨学院正骨专业.现任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兼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广西科协副主席.社会兼职有:广西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理事长,全国脊柱相关疾病研究会副理事长,澳大利亚自然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国际疼痛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德国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副主席,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中医骨伤科学会荣誉会长,《广西中医药》杂志名誉主编,《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韦贵康教授治学勤奋严谨,医术精湛,教学、科研及医疗多有建树.治疗骨科疾病经验丰富,尤擅以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与颈椎性血压异常,并且疗效显着.从医30余载,诊治病人数以万计,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先后开展了"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临床研究","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开放损伤感染创面的中药治疗","外伤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内骨折的记忆钉内固定","国外多功能外固定架的引进"等项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主编及参加编写的着作有《骨伤科简史与医籍选》、《筋伤学》、《脊柱相关疾病》、《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等15部,其中《筋伤学》为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招标教材,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厅级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2项,其中"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研究"于1990年通过技术鉴定,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3等奖."脊柱损伤性疾病整治手法研究与教学实践"获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多次应邀到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奥地利、美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学术演讲,深受欢迎.1994年及1996年先后两次在国内主持召开了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与会代表300余人次,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作为主导师招收了国外骨伤科硕士研究生14人.1996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骨伤科博士研究生1人.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荣获全国及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先进工作者等.

  中医骨伤科手法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手法治疗损伤,远在周代医学分科时,就出现了萌芽,隋唐时期已很盛行[1],到了清代,手法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医宗金鉴》集历代骨伤科手法之大成,承先启后总结出"正骨八法".

  近30年来在我国,各家手法虽各有同异,较有代表性的如天津八法、武汉八法、广州九法、韦氏十八法等[[2~5],但多以此"正骨八法"为基础;随着医学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骨伤科手法的发展,已经从一般的继承整理,深入到由手法基础理论研究、诊断治疗、作用机理探讨及实验研究等多方面、多学科组成的系统性研究新格局,对骨伤科疾病的诊治,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多数医家,将骨伤科手法按其作用,一般分为正骨手法、上骱手法(脱位复位)和理筋手法三大类.此分法既体现不同手法的功用,又显示出手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 正骨手法

  自50年代以来,各地中医骨伤科名家的手法经验得到了系统的继承和整理.影响较大的有北京刘寿山、杜自明,上海石筱山、魏指薪,吉林刘柏龄,天津苏绍三,福建林如高,河南郭维淮,湖北李同生等,其骨伤专着相继出版.尤其是60年代,尚天裕教授等在充分总结中医正骨经验,运用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等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研究,总结出新的正骨八法,由此中医骨伤科的手法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近代各有代表性的正骨手法对比见附表.

论文摘要

  由表中可见,正骨手法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衍化,概念更为明确,针对性更强,适应症更明确,日趋成熟.以岑泽波手法为例,拔伸用于纠正骨折重迭,折顶用于严重重迭,端提、捺正用于侧方移位,纵压用于检查横形骨折复位效果,屈伸用于关节附近骨折,分骨用于并列骨移位,旋转用于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回施用于背向移位.结合运用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放射影像学等,更深刻地揭示了骨折的病理机制,使许多复杂性骨折得到整复,如前臂双骨折、胫腓骨骨折、近关节部位骨折、关节内骨折、陈旧性骨折等.手法之中,"手摸心会"一法,是施行手法的前提,一些学者将其归为检查手法,在放射影像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受到重视,说明只有"知其体相,识其部位",才能保证手法复位成功.同时由于配合使用机械牵引装置和复位固定器具,从而使手法更省力,疗效更确切.

  2 上骱手法

  上骱手法即整复关节脱位的手法,与正骨手法乃一脉所生.手法复位治疗关节脱位,具有简便易行、损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刘寿山提、端、捺、正、屈、挺、扣、捏的上骱八法;张安桢、武春发将脱位复位手法归纳为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与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五法,用于常见的关节脱位,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对以往认为难治的脱位,如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陈旧性颞颌关节脱位、陈旧性髋关节脱位等,手法复位也获得了成功.如郭维淮对陈旧性髋、肩关节脱位利用杠杆原理,用辅助竹杆撬入法进行复位等,均收到较好疗效.故运用现代生物力学、解剖学对脱位手法进行研究改进,是整复关节脱位手法的发展趋势.

  3理筋手法

  理筋手法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其一,手法内容的扩充.各医家手法在《医宗金鉴》"推拿按摩"手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如杜自明的"按摩、弹筋拨络、理顺捏拿";郭维淮的"揉药法、理筋法、活筋法、通经络法"等四法十二则;魏指薪的十六种单式和十八种复式理筋手法;孙树椿的"伸屈、摇、戳"等二十种推拿基本手法等等.其二,手法适应症的扩大.手法治疗的适应症已从一般软组织损伤,扩大到与之相关的疾患,如脊柱相关疾病等,此外还对保健、康复、美容等领域的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70年代,冯天有在学习北京罗有明老人正骨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脊柱旋转复位法.此后,在各地学者的努力下,以治疗脊柱软组织损伤和脊柱相关疾病为主的整脊手法日益崛起,一些特殊的疾患如颈椎病、颈椎性血压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错缝,通过手法治疗,得到改善与治愈.其三,手法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手法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功效.从解剖学、生理病理学角度看,手法则通过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整复错位、消除狭窄等起作用.从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和放射影像学方面分析,手法可以纠正腰椎力学结构失衡[6].侯筱魁等[7]经实验研究指出,正确的手法,可调整神经根管容积,松动上、下关节突,使神经根管内容和小关节的粘连获得松解,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症状缓解;有报道认为手法对细胞膜ATP酶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细胞能量代谢状况[8];有的学者通过MRI对比发现腰椎旋转手法前、后间盘突出程度无显着差异[9];脊柱旋转手法使间盘压力发生改变,突出髓核变位或变形,从而使受压神经根减张[10].这些结果显示手法作用机理研究已向揭示其实质的方向发展.

  近30年来,中医骨伤科手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足.其一,手法适应症与禁忌症缺乏统一标准.由于适应症掌握不好及手法操作缺乏定量指标约束,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加重病情与出现并发症.有报道暴力拉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致马尾神经损伤截瘫;重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致肩关节脱位或肱骨近端骨折等[11~13].其二,手法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不够深入.由于受各种条件所限,研究多是通过间接手段如CT、MRI、SEP及血液生化等方法推测,尚难以直接揭示在手法作用下病变部位发生的改变及其机理,或在尸体上进行模拟试验,使研究结果与现实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距.

  中医骨伤科手法的发展,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①单一手法与综合性手法结合,从而扩大手法的适应范围.如由治疗骨折到关节内损伤,由治疗筋伤到筋骨错缝和相关内脏疾患等.②通过与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结合,对中医骨伤科手法深入研究.③在治疗方法上,结合牵引、器械、配合手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④对手法治疗制定定量指标及较严格的适应症诊断标准,使之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

  手法治疗属于自然疗法,其简便易行,副作用小,临床疗效好,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器械、电子产品等亦无法取代人手的灵巧性和敏感性,中医骨伤科手法,将继续存在并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刘柏龄.我国伤科手法治疗的渊源,发展及应用.新中医,1984,(3):4

  2 方先之,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29,4

  3 武汉医学院附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与关节损伤.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15~16

  4 岑泽波.中医伤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71~73

  5 韦贵康,陈小刚,黄有荣,等.脊柱损伤性疾病整治手法.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4):13

  6 赵平,冯天有.腰椎力学结构失衡与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中医正骨,1993,5(3):37

  7 侯筱魁,董凡,戴克戎,等.斜搬时腰椎后部结构的动态观察和生物力学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51

  8 朱舜丽,林邦和,马玉龙,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前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3):5

  9 张显崧,章莹,汪青春,等.腰椎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中医正骨,1993,5(3):5

  10 马 达,蒋位庄.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1994,7(5):7

  11 仲崇昆,黄勇,万连平.暴力拉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神经损伤截瘫2例.中医正骨,1994,6(2):32

  12 王常启.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造成肩关节脱位一例.中医正骨,1994,6(4):44

  13 蔡庆康.重手法推拿致肱骨近端骨折3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95,10(5):31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