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中医骨伤科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理念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9 共2631字
论文摘要

  新一轮等级医院建设和评审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要求“以评促建”, 作为中医院骨伤科的一名医生应当认真和积极思考中医骨科如何发展。如何正确认识、继承、创新、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此作者就中医骨科的历史、文化、思想理念加以表述。
  
  1 中医骨伤科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中医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科学的历史 , 是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 , 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的历史。在原始氏族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 , 外用敷治创伤疾病。出现砭镰、骨刀用于切割。在夏、商时代 , 青铜器、酒开始用于治疗。
  
  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春秋战国 - 汉代形成骨伤科理论。《内经》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 ,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并阐发了:“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 , 形伤肿”等理论。《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
  
  外科手术的鼻祖华佗首创麻沸散、五禽戏。晋代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有显著提高 , 并成为独立的学科。葛洪著书《肘后千金方》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方法 ;并记载了骨折竹片夹板固定、开放性损伤早期处理及止血法。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 , 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骨折立即缝合和缝合技术。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要方》, 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予热敷热疗以助关节恢复 ;热敷、热疗治疗损伤瘀肿。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宋代《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类似同种异体植骨术。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经验 ;并提出麻药用量按患者年龄、体质而定;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指出髋关节是臼杵关节 ,并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明清时期 , 伤科专著涌现 , 名医辈出 , 多学派形成 ,《普济方折伤门》记录了 15世纪以前的正骨技术 , 薛己著《正体类要》重视脾胃与补气养血 , 是按八纲辨证论治的代表著作。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 , 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 , 内、外治法 , 方药记述最详 , 既有理论 , 尤重实践 , 图文并茂 , 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 , 并改革固定器械。胡廷光《伤科汇篡》阐述了各种损伤的证治、记载骨折、脱位、筋骨的检查、复位。解放后 , 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中医院和中医学院 , 成立了骨伤科研究所 , 系统整理了祖国医学的理伤手法 , 总结老中医的经验 , 改进固定方法和器械 , 以及加强对中草药研究 , 总结骨折治疗的理论——动静结合 , 筋骨并重 , 内外兼治 , 医患合作。现代 , 引进近代医学先进技术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 , 使诊断更精确。引进先进的麻醉技术、手术技术和器械 , 治疗了较多的疑难疾病 , 继续发扬了中医传统技术 , 中药的辨证论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
  
  2 中医骨伤科的文化
  
  中医药学是特指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发源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原汉族文化的医学体系。建立在虚数属性、象数逻辑之上的。中医骨伤科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密不可分 , 是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 , 具有朴素的丰富的哲学文化 , 是从表象到理论的概括与升华 , 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 , 对生命、生理、病机有着独特的诠释。对患者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中随时都体现着中医朴素的哲学理念 , 阴阳平衡、辩证、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和统一 ,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所以 , 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进行归纳和总结 , 从而指导骨伤科患者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科治疗、调养。达到筋强骨坚 , 天人合一 ,也就是健康人与自然相适应的最终目的。
  
  3 中医骨伤科的思想理念
  
  中医和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 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 与现代自然科学紧密结合 , 与现代骨科中的正确、科学理念相融合。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 主要是研究形体官窍中的皮、肉、筋、骨、脉, 涉及人体外在的皮肉、筋骨 ;内在的气血、经络、脏腑等。中医骨伤科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 由于限于古时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较为低下 , 手术器械和用物较为粗糙 , 在麻醉、出血、感染的控制和生命支持技术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制约了中医骨伤科技术理论的发展。现代中医骨科从传统的基本理论到伤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 愈后的认知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当代积极探讨中医伤科关于人体骨与运动的理论和治疗骨折固定和练功疗法的理论 ,加大对机能解剖学中人体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解剖研究。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为骨折的治疗原则 , 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机、不同的年龄段 , 病变的轻重缓急进行辨证施治 , 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哲学观点和核心理念 , 不管 AO、BO 和近年来提出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 CO 观点 , 筋骨并重强调在骨伤的诊断、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康复各个治疗阶段中都要注重人体中骨与软组织的关系 , 是微创与无创理念的精辟写照 ; 其对骨块的固定选择钉棒系统 , 各类钢板、髓内针、外固定架、克氏针结合石膏、小夹板等固定模式 , 让固定与功能锻炼达到一种平衡 , 体现了动静结合 ; 在目前恶劣的医疗环境下 , 医患合作更显得尤为紧迫。尤其要强调的是医学是对人体生命、生理、病理的综合认知 , 是一种哲学观 , 是方法论 , 对患者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只是在目前医疗技术 , 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方式 , 它并非是西医所特有。
  
  总之 , 中医是一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古典哲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生命科学和方法论 , 主要是学习和把握中医的辩证观 , 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 , 我们应当继承和理解中医理论 , 博采众家之长 , 进行总结归纳 , 结合现代科技 , 吸收现代医学知识 , 挖掘中医骨伤科诊治规律与特点 ,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以及扩展中医药特色 , 在临床中加以实践 , 补其不足 , 发挥优势 , 推动中医药创新。
  
  参考文献。
  [1]施杞.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 
  [2]李水贤.中西医比较与中医现代化思路.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11-13.
  [3]于文娟,许海生,陈利国.中医理论现代化途径的探索.陕西中医,2006,27(3):325-3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