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应用提肩顶胸法的疗效观察(2)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作者:柳小林
发布于:2017-06-28 共4728字
3结果

      本组病人431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
  
  VAS结果治疗前为(7.39±3.48)分,治疗后为(2.12±1.45)分,手法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4,P<0.001)。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度结果:治愈375例,治愈率87.01%;显效33例,显效率为7.66%;好转21例,好 转 率 为4.87%;无 效2例,无 效 率 为0.46%.
  
  4讨论

      目前针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方法繁多,大致分为手法治疗,药物外敷,针灸治疗,理疗(红外线,中频,磁疗等),以及椎板注射疗法等,但多数医务工作者选择用手法治疗的方式,广大的病患者也乐于接受手法治疗这种形式,其中原因主要是手法治疗疗效好[5],见效快,治疗过程简捷。

      运用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手法很多,比如俯卧位掌压复位法(又分为双掌叠加掌压法和双掌旋压掌压法)[4,6,7],仰卧压胸复位法或仰卧对冲复位法[8],坐位旋转复位法[4],夏氏背提法[6],坐位膝顶法[9],以及上述手法的变异手法[10].笔者在临床上常用俯卧位掌压复位法和坐位胸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坐位胸椎定点旋转复位法适合胸椎旋转变位的病人,后凸变位的患者需要用俯卧位掌压复位法来治疗,但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用这种方法难以复位,以及在没有诊断床或硬板床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手法治疗,所以笔者在坐位膝顶法的基础上创用了提肩顶胸法,从1990年开始运用至今,在基层巡回医疗和义诊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科学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笔者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用提肩顶胸法治疗431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用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疗效显着,2周内的临床治愈率达到87.01%,说明这一方法疗效确切可靠。

      胸椎小关节是由三组关节构成,包括胸椎关节突关节(或称为后关节),肋横突关节和肋骨小头关节。胸椎退行性改变以及急慢性损伤时,可导致胸椎小关节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由于胸椎小关节不仅是微动关节还是联动关节,脊柱关节的特点是不仅同一节段且相邻节段的关节也属于联动关节,所以胸椎小关节的这种微细解剖位置的变化可以是单个发生,也可以多个发生,临床上笔者称为单(多)个椎体位移,这种单(多)个椎体位移触诊检查时可发现棘突的后凸变位和旋转变位,这种变位的椎体我们称为患椎(现在有人称为责任椎)。胸椎椎体位移导致胸段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进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表现为背痛,其余表现为肋间神经痛,背部发凉或麻木,前胸痛,胸闷,气短,心悸,胃部不适等,其临床变现似乎涉及多个学科的问题,实际上是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究其原因,与胸段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有直接关系。
  
  胸脊神经(或称胸神经)共12对,由相应的胸段脊髓发出,出椎间孔后又分为前支,后支和脊膜支。脊膜支返回椎管支配脊膜,椎骨,椎骨韧带等,后支向后在背部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支配椎旁肌群的运动(包括多裂肌,回旋肌,胸棘肌,棘间肌,横突间肌,胸最长肌,胸髂肋肌等)和背部皮肤的感觉。前支比脊膜支和后支大,胸12对脊神经前支从1到第11支由后向前走行于肋骨间,称为肋间神经,第12对胸脊神经前支走行于12肋骨下,称肋下神经。上6对肋间神经只分布于胸壁,下6对肋间神经不仅分布于胸壁,还向下走行分布于腹壁。胸部交感神经干由胸交感神经节以节间支相连而成,由于第1胸神经节常与颈下神经节融合形成星状神经节,第12胸神经节有时与第1腰神经节合并,所以胸神经节大约为10~12个,其位置大致在肋骨小头的前方,胸椎椎体的侧面。胸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灰交通支)与胸神经相连,随胸神经的分支分布,随脊膜支返回椎管内分布于椎体,椎间韧带,脊髓被膜等,随胸神经的前支和后支,分布于胸壁和腹壁的血管,皮肤腺体等。从胸神经节发出内脏的分支分布于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心,心包,主动脉,食管等,其心支和肺支加入心丛和肺丛。当胸椎小关节错缝时,就可能刺激或压迫关节周围的胸脊神经及其分支,胸交感神经节,以及灰交通支或白交通支,因此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胸椎小关节紊乱本身就可导致其周围的关节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的损伤而出现背痛,胸神经后支的刺激或压迫出现背痛,或者背部麻木等表现。肋间神经受压或刺激,表现出肋间神经痛,其特点是沿肋间神经分布区,呈环形或半环形疼痛。当交感神经节及其分支受压时,表现出交感神经相应支配节段的内脏不适或病变,比如胸闷,气短,呃逆,胃痛,背部发凉,背部不出汗等临床表现。
  
  根据胸椎关节解剖结构,胸椎小关节紊乱或错缝,包括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肋椎关节错缝,肋横突关节错缝,以及肋胸关节错缝。那么为什么胸椎小关节会发生紊乱或错缝呢?我们知道脊柱是由内支架和外支架协调一致构成一个内外平衡系统,内支架主要是指脊柱骨结构及其关节和韧带,包括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间韧带等。当脊柱的退变出现椎间盘的老化(水分的丢失,间盘的突出等),关节周围韧带的弹性或韧性的退步,关节突关节的增生退变,意味着脊柱内支架或内平衡的功能的下降或退步,在此基础上,如果长期的搬抬拎提重物导致积累性损伤,或上述活动时不小心出现一过性的损伤,破坏了脊柱的内外平衡,导致胸椎的单(多)个椎体的位移,刺激或压迫了胸脊神经或胸交感神经,导致其支配的组织或器官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手法是治疗纠正脊柱小关节紊乱或错缝最有效的方法,胸椎也不例外。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方法很多,提肩顶胸法是在膝顶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经验创用的一个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方法。该方法经本组431例临床观察证明有显着疗效。此方法的特点是:提肩牵引力作用下的同时用术者的前胸顶患者的后背使移位的椎体复位,一牵,一顶,瞬间复位;对治疗的环境要求不高,有凳子时可选择坐位复位,无凳子时可选择站立复位。在俯卧位掌压或旋压复位遇到障碍或无法复位时,选用此法往往收到奇效,可在临床工作中选用此法,或作为其它方法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赵杨.李永峰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经验总结[J].中医中药杂志,2016,10(3):46.
[2] 周东辉.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J].中医正骨,2014,26(12):50-51.
[3] 高万露,汪小海.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研究的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2):144-146.
[4]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25.
[5] 刘晓东,祁卉卉.手法复位与理疗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1107-1108.
[6] 胡勇文,刘刚.清宫庭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10):58-59.
[7] 李志远,孙小慧,师彬.脊柱手法矫正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3):35-36.
[8] 陈天成,张少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2,33(7):927-929.
[9] 王泉巅,元效勤,秦雪飞,等.中药涂抹擦按复位法结合游走罐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J].四川中医,2016,34(1):178-179.
[10]刘仍军,李伟,付伟。“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J].中医正骨,2014,26(11):45-47

原文出处:柳小林. 提肩顶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31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06):73-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