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宿城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与优化发展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1 共4004字
论文摘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4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体育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践十八大报告推进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的一种良好方式。“十一五”以来,“生态之城”宿迁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旅游业更是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主要指标均快速增长。然而,与发达的地方相比依然相距甚远。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乡村体育旅游正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乡村体育旅游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时代产物,有着丰富浓郁的文化内涵,同样也是一种社会消费活动。乡村体育旅游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进步、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宿迁市具有深厚的乡土体育文化,以及悠久的项王故里历史因此,应积极研究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这对推动宿迁市的乡村体育旅游、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宿城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劣势

  宿迁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宿迁坐下区的宿城,拥有宿北大战纪念馆、项王故里、菩提寺、宿城新区广场、市民公园、马陵公园、人民广场、三台山风景名胜区、骆马湖等风景名胜。这些旅游资源看似丰富,但能够凸显农家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却少之又少。虽然其中也有一些略带乡村旅游风味的农家乐,但规模小、层次低、吸引力差,难以体系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总体来说,宿城的旅游资源存在以下特点:

  2. 1 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但缺少特色品牌景点支撑

  宿城区是宿迁市重点旅游县(区) 之一,素有“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的美誉,各类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西楚霸王项羽的故居项王故里就坐落在宿城区。整个建筑群古朴浑厚,宏伟庄重,庭院中还有项羽亲手栽植的千年古槐。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极乐庵坐落于城区,自古就有“上有五台山、下有极乐庵”美誉,现存的大雄宝殿古风依然。古韵浓厚的类似建筑还有千年名刹真如禅寺以及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敕封显佑伯行宫。近代盛行的西式宗教建筑在宿城区也能瞥见一隅,青砖红瓦的耶稣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城区的其他风景名胜还有马陵公园、雪枫公园、水景公园等。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风光带有京杭大运河、古黄河和马陵河风光带。除了以上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古迹遗存也是宿城的一大特色。历史上从春秋至明清留下了4 座古城遗址,秦汉以来又留下了宏伟的古墓葬群,虽历经战乱水患破坏损伤不少,现在仍有极乐律院、孔庙、灶君庙、道生碱店、关坝台等一大批古建筑存在。

  虽然风景名胜、自然风光、建筑遗迹、纪念馆堂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乡村旅游景点却较为缺乏。除了利华农业生态园、古黄河农业园、绿港农业等少数主打乡村旅游的景点,几乎没有其他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宿迁“一湖两河,蓝天碧水,绿树成荫”的良好生态环境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以至于宿城区的乡村旅游建设步伐缓慢,成效不佳。

  2. 2 历史文化悠久,内涵深厚,但缺少与乡村体育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

  据文字考证,宿城区已有 3000 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宿城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有过无数名人义士。昔日有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民族英雄杨泗洪、乾隆老师徐用锡、社会活动家黄以霖、着名女诗人倪瑞璇、抗日英雄孙明瑾、解放战争名将朱瑞将军,现有中科院院士胡宁,航天人才潜成运,蛇医季德胜,水利专家吴康宁,烙书艺师李昕泽,书画篆刻家黄龙等。人才辈出自然带给了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祭灶、庙会、西楚文化节等习俗和节庆也充分展示了宿城的古韵遗风,然而,这些景点和古迹目前的开发和利用只限于简单的观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呈现其原始风貌,缺乏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比如刚刚落成的朱瑞将军纪念馆,灯光、音响等设备尚不够完善,其中的陈设和布置也较为原始。龙河镇的朱瑞将军故里,虽位于小城镇建设的中心地带,但未能充分利用靠近农村的优势,缺乏与周边农家游的协调与合作,未能将古文化展示与现代乡村体验旅游相结合。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宿城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与挖掘需要考虑的问题。

  2. 3 地方特色浓郁,民俗突出,但与外界互动联系不够

  宿城区具有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文化。地方戏曲方面,有琴书、大鼓、淮红戏和评词等; 民间艺术方面,有高跷、舞龙舞狮、旱船、花挑等; 民间习俗方面,红白喜事、生育庆寿等别有程式; 饮食文化方面,宿城区有煎饼、曲酒、腌制腊肉等,酒文化底蕴深厚,洋河蓝色经典蜚声省内外。但宿城区乡村旅游对这些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仍然不够深入,现有的许多节庆和活动品位相对不高,内容相对陈旧,未能充分考虑年轻人的喜好和现代社会的时尚,高品位、高质量、高吸引力的旅游精品缺乏。旅游景区(点) 的建设规模还远远不足,旅游活动的举办形式还较为单调和传统,缺乏创新性,旅游产品也仍然以简单的观光游览为主,休闲度假、养生健体、农家体验等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完善,尤其是缺乏高品位、主题化、综合配套完善的乡村旅游项目,游客互动参与的空间有限,深度体验的机会缺乏,难免使游客在宿城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经济辐射效应小。旅游产品的创新整合发展和升级换代需要全面加强,特别是要重视旅游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增加旅游活动的互动性,充分考虑主要消费群体的偏好,对其他旅游区的特色与长处进行借鉴和消化,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适当地去当地化,扩展和延伸宿城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2. 4 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欠缺,区域优势不明显

  宿迁市目前主要构建了以下几种体育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为宿迁市开展休闲型体育旅游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具体情况如表)[2]但是,从图表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就宿城区而言,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并不丰富,包含了“宿城区体育中心这一景区”的“全国小轮车分站赛”观光项目; 骆马湖景区的赛艇和环湖骑行观光和体验项目; 项王故里景区的举鼎、武术表演观光项目,以及射箭为主的体验项目。从项目的整体开发来看,内容开展较少,且缺少新意,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太平凡,无法对游客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参与体育旅游的欲望和冲动。

  论文摘要

  3 宿城区乡村体育旅游优化发展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它不仅包含经济的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护。乡村体育旅游本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村的一种实践方式,但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农村的实践,在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3. 1 注重顶层设计,促进生态体育旅游发展

  纵观当前,大多数城市发展旅游的一个弊病就是“先发展后治理”,宿城区要把处理好加快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置于首位,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原则,充分考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为短期的经济利益或是体育旅游企业的短期行为,牺牲体育旅游资源环境的长期发展为代价。因此,注重顶层设计,整体的规划,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加强规划管理,促进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这是保证生态体育旅游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首要策略。

  3. 2 深入挖掘和整合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历史资源优势旅游的实质是文化

  在宿城区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应深度地挖掘和整合宿城区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体育旅游文化的内涵,充分地提升体育旅游的文化层次,激发游客们对该地特色文化的兴趣,激发其旅游动机。值得关注的是,应该更加注重开发一些具有体育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有效地将自然环境、西楚文化和乡村民风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和发挥宿城区历史文化资源。

  3. 3 对接消费市场,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

  结合宿迁市的区位特点,利用沪宁杭为核心的长三角体育辐射圈和环太湖体育圈崛起的良好机遇,努力构建相应的体育带,扩张规模,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档次,并加强与宿迁市其他各地区乃至周边其他城市的合作,实现相关体育旅游产品的网络,优势互补,形成双赢的良性互动格局。

  3. 4 开发特色品牌项目,强化区域旅游优势

  对于一座旅游城市,“特色品牌”可以说就是一张很具说服力的名片。为强化宿迁市宿城区的体育旅游的区域优势,势必要积极打造一系列的颇具宿城区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例如引进国内外极具高水平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或是表演,整合宿城有利的现有体育资源,有效地进行体育旅游特色品牌项目的开发。

  3. 5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积极营销旅游产品

  乡村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此外,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推广专业性比较强,需要通晓体育、旅游、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宿迁市乡村体育旅游起步较晚,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推广匮乏,因此,宿迁应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一批高层次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让宿迁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特色亮点让大众所熟知。

  参考文献:
  [1] 云学容. 休闲体育的参与价值[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 :4 -5.
  [2] 徐咏.“多彩贵州”乡村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贵州社会科学,2010(5) :90 -93.
  [3] 王远恒,田标等. 发展生态和文化优势,振兴宿迁生态体育旅游[J]. 区域经济,2008.
  [4] 成英. 代价论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 .
  [5] 张现成,苏秀燕等. 新农村建设中开发乡村体育旅游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 :18 -19.
  [6] 余万斌. 低碳时代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3(2) :81 - 83.

相关标签:旅游资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