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途径

来源:农业经济 作者:蒙丽琴
发布于:2014-07-07 共3615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甚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俗文化更是积聚了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应该来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旅游业中的新兴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让二者处于一种相互促进的有益循环圈中,从而让乡村旅游增加自身的文化内蕴,又让民俗文化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更好的保存与发扬光大,这是一种非常独特且新颖的旅游发展模式。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现状

  1、发展背景

  乡村旅游的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历经百年的历史,而且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也配备了一定的乡村旅游服务模式与经营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它们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之上,更能够从战略性高度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它们都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乡村旅游大力的支持。而我国乡村旅游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以旅游业与绿色农业相结合的模式出现,让乡村居民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还提高了他们的精神层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探索出了一些较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旅游模式,为乡村旅游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发展现状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有着独特的旅游产品,比如说大山、河流等自然景观,还有当地淳朴的农村生活场景、文化遗产等历史珍宝以及远足等科普性体育活动。

  这些都属于乡村旅游特有的内容与资源。在我国,乡村旅游主要有几个较为出名的项目,比如说,北京郊区民俗村,其有效促进了北京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推动了当地山区的综合性开发与发展。此外,还有浙江宁波生态游以及四川成都“农家乐”,这些都极大的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因此,我国乡村旅游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比如说有生态休闲游、农业体验游以及特色文化游。其中的特色文化游就是旅游业提升自身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它是以乡村特色文化即民俗文化作为基底展开的一种旅游模式。

  三、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所谓民俗文化就是指我国农村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综合,具体包含了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多姿多彩的社会风尚。应该来说,民俗文化对于乡村旅游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旅游者往往可以在乡村体会到与自己日常生活不一样的旅游内容,尤其是体会其中的民俗事项与文化特色。从本质上来说,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结合的旅游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民俗旅游,它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境界,标志了人类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较高形态。因此,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这是因为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利于恢复失落的乡村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加速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同化,乡村传统文化会被扭曲与失真,乡村村民生活秩序被破坏等。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努力保持民俗文化的纯真性与地域性。

  四、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途径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其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和不断完善。加之民俗文化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属于一种不可再生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寻找到一种良性互动机制,扬长避短,积极发挥出二者之间的有利促进作用,规避或减少二者之间存在的负面效应,从而真正推动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那么,笔者认为,二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的具体建立途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深入研究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以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具有乡村自然性与地区文化性双重特性。其中的文化特性对于乡村旅游来说是一种灵魂性的元素,是旅游得以发展的依托,很多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就是来自于其文化的积淀与意义。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文化之于旅游是何其重要。当然,文化也可以通过旅游得以不断的传扬开来,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旅游也需要文化来提升自己的品位与市场优势。这么说来,旅游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乡村旅游产品显得更具有文化内蕴,从而大大提升其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正如一个学者所言,文化因素是旅游者真正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旅游文化体系,真正发挥出文化在旅游业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2、正确定位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民俗文化必然会遭遇城市文化的冲击,它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乡村生活与民俗习惯更多的暴露在城市旅游者视野与活动中,有可能会引起乡村民俗文化的遗失与破坏。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民俗文化,不至于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被城市文化所同化,而是与城市文化和谐相融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民俗文化处于劣势,而城市文化处于强势的地位,我们要改变农村居民对自身民俗文化的认识,不要过于贬低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性,盲目的认同城市文化,而是应该强化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配套机制,合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商业化与市场化,积极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质量控制机制与机构,营造整体的民俗文化氛围,培养并优化良风良民建设,提高乡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从而使得乡村旅游在保持民俗文化纯真与独特性的基础上,更好的改进自身的落后之处,吸收城市文化中的精华,做到二者兼容并蓄的发展局面。

  3、因地制宜的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要想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就需要提高我们对于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的认知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树立本地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增强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民俗文化进行现代化的加工和改造,从而使得乡村旅游在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集娱乐、教育、知识、参与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那么,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突出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使其成为一种围绕旅游活动汇聚成的全新的文化形态,体现了当地乡村居民对于过去和现在各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精神与创造成果,它应该具有地域上的独一无二性,才能够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保持原汁原味,还能够具有独特性,让不同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从而吸引不同文化需求的旅游者。

  4、强化政府监控力度,了解旅游者文化动机。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还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宏观作用。政府应该从宏观层面上发挥出调控和监管的作用,切实保障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为乡村旅游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机制。具体来说,政府应该立法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的范围与形式等,并通过财税等金融手段来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好的保护民俗文化的原始性,可以建立民俗文化村,编写民俗文化教材等,让政府发挥出乡村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的有效调控作用。此外,我们还要积极研究乡村旅游者的文化动机,从而让乡村旅游项目中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积极引导乡村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民俗文化,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够通过他们向外传播,这就减少了乡村旅游中民俗文化推广的成本费用,同时又在无形中发挥出了乡村旅游中民俗文化的旅游特色,从而为乡村旅游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民俗文化框架,即乡村风韵与民俗风情相融的旅游景观。

  五、结束语

  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民俗文化对于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注重民俗旅游的地域性、多样性、真实性,注重当地居民管理和社区参与,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真正让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让民俗文化的吸引力、震撼力、感召力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让乡村旅游中充实着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让乡村旅游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思考[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5(12):20-27.
  [2]张士闪.温情的钝剑:民俗文化在当代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9(2):76-85.
  [3]钟声宏.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0(1)1.
  [4]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3):6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