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分析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来源:西部旅游 作者:拜晓华
发布于:2021-06-10 共33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旅游资源保护论文(热门范文6篇)
【第3篇】“盆景小镇+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第4篇】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趋势探讨
【第5篇】旅游管理信息化创新策略研究
【第6篇】 分析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旅游资源保护论文第六篇:分析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的主要方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保护意识指导下,生态旅游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分析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策略,旨在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契机,促进自然生态的保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发展;

  旅游业在高速发展与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然生态的破坏。生态旅游为传统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有利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较于传统旅游业,生态旅游更加强调旅游管理过程中的生态保护、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力图以旅游为突破点,深化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消除景区环境污染等现象,全面推进我国生态保护建设工作。

  一、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分析

  生态旅游是以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生态友好型人文体系。现阶段,由于人们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层次较浅,生态旅游的实际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一)自然生态资源规划有待完善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推动当地经济增长。近年来为迎合生态旅游发展浪潮,部分旅游景区在原有资源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改造,以此吸引旅游消费者。在此过程中它们造成了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二次破坏,不仅未起到生态保护的效果,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此外,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并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建设,存在开发不当、造成生态污染的情况。还有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处于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量旅游垃圾堆积,不仅污染了自然环境,而且未起到引导人们形成生态环保意识的作用。

  (二)住宿餐饮业的发展未注重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工作离不开经济效益目标,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旅游产业链上下游部分企业不加节制地发展,破坏了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影响了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印象,使生态旅游建设受限。从现阶段生态旅游产业链来看,生态保护问题集中在住宿餐饮业的经营建设上,如建筑的修建破坏了生态旅游环境,修建风格与当地生态资源不符等问题,阻碍了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生态旅游景区监管力度不足

  在生态旅游相关产业的经营管理中,常出现因监督不力造成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如西溪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理状况特殊的生态旅游景区,应持续进行生态保护,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1]。此外,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监督方式存在单一化的问题,生态旅游作为服务行业,应重视旅游者的反馈,但在生态旅游实际发展中,部分管理者有时会忽视旅游者的反馈。这些导致生态旅游景区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出现。

  (四)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

  当前生态旅游景区相关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居民,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多采取粗放型管理模式,无法实现高质量的生态旅游管理建设。此外由于传统旅游管理理念与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在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中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生态旅游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需要的时间较长,岗前培训、短期培训等方式的效果不佳,也导致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进程进一步放缓。

  二、生态旅游管理发展策略探讨

  要解决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建设,应从循环型景区构建、产业链管控、加强生态监督、专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入手。

  (一)循环型景区构建

  为给旅游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线路选择,丰富旅游形式,旅游管理者需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同时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始终将生态旅游作为建设重点,践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避免乱开发、乱建设等现象出现,应在旅游业实践经营过程中彰显“生态”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循环型生态旅游景区。从旅游消费者角度来看,循环型生态旅游景区更便于其感受自然风光,并使其在实际旅游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熏陶,主动地参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从另一角度,构建循环型生态旅游景区又能深化旅游层次,提升旅游消费者的生态旅游体验,促进旅游消费者环保意识与责任心的形成。在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时,需在不破坏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增设旅游消费者参与体验的环节,如设置采摘、垂钓等项目,吸引旅游消费者积极参与其中,拉近旅游消费者与大自然的距离,逐步引导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旅游业经营管理中,旅游垃圾会阻碍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生态旅游景区应在垃圾分类政策下加强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为保障综合规划质量,应使垃圾桶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可能避免由旅游垃圾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

  (二)产业链管控

  从生态旅游产业链结构来看,影响生态旅游发展的上下游产业主要为餐饮与住宿,结合旅游生产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来看,餐饮与住宿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确保旅游景区生态化建设的基础上,应引导餐饮与住宿企业在生态保护理念的指导下,转变非生态化管理方式,全面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可根据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设计旅游发展元素,确保酒店、餐厅符合绿色生态标准,并与生态旅游景区形成统一的主题,最大化地传递生态意识。此外,应确保餐饮住宿相关建筑的施工标准,不可为追求经济效益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减少工程垃圾的产生,避免污染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环保理念的引导,使餐饮住宿在健康、环保、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减少由生态旅游产业链造成的生态污染。

  (三)加强生态监督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损害,为最大化地保护自然生态,旅游管理者需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旅游管理与景区建设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生态旅游建设质量。

  为保障生态旅游管理质量,解决旅游环境污染问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旅游管理者应加强生态监督工作。如应在不破坏当地生态旅游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管理规划设计,旅游规划需由当地政府确认,发挥政府在自然生态环保中的主导作用;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内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改善旅游景区“满载”现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需保障生态旅游建设符合规章条例,若发现过度开发资源的现象应及时处理及整治,加强执法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约束乱开发等不良行为。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旅游消费者回访机制,当旅游消费者者旅游结束后,生态旅游景区应运用调查问卷、评分反馈等方式了解其真实旅游感受,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优化,调整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生态旅游景区还应引导旅游者参与景区生态监督中,补充生态监督方式,使旅游消费者扮演生态监督者的角色,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在生态旅游管理发展中,加强生态监督是必然的[3]。

  (四)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是促进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未来发展中,应逐步培养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在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专业人才带动下实现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采用短期培训与岗前培训的方式难以引起从业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充分重视,因此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长期专业培养计划,有意识地引导从业者形成正确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此外,应加强与旅游管理院校的合作,通过开设与生态旅游相关的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在校企合作下提升专业人才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稳定供应。对于缺乏系统化生态旅游知识的从业人员,可采用长期稳定培训、定期参观实践的方式深化其生态环保意识,强化其生态旅游理念。如此在长期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作用下,能有效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生态旅游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利用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应科学制订生态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积极构建生态循环型景区,加强生态旅游产业链的整体管控,辅以强有力的生态旅游管理监督机制,整治生态旅游乱象,注重专业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设,为旅游业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婷探讨生态旅游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 .营销界2019(51):16+66.

  [2]曾翰超探究生态旅游发展下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J] .全国流通经济,2019(35):138-139.

  [3]高荣丽.生态旅游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6):297-298.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原文出处:拜晓华.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西部旅游,2020(09):21-23.
相关标签:生态旅游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