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PF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509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探究
  【第一章】商业银行中小型企业贷风控探析绪论
  【第二章】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第三章】PF银行分行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管理分析
  【第四章】某太原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第五章】银行预防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策略
  【第六章】PF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银行如何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结论与参考文献

  6 PF 银行太原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对于 PF 银行太原分行的风险管理方法而言,第一,参照总行统一规定的客户信用等级以及债项等级划分标准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必须认真完成好本职工作,灵活地运用风险识别模型。PF 银行太原分行必须严格执行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机制,制定理性的决策,同时要避免重复审查,提高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第二,针对风险识别和测度,PF 银行太原分行应当在 VAR 等风险测量指标的基础上对银行面对的风险进行深入全面的敏感性分析,从而对风险作出判断。不断创新和优化风险评估系统,便于风险管理部门对市场风险进行监管。第三,加大资产组合风险的管理力度,从商业银行的整体利益出发,借助 VAR 等模型,初步了解和掌握即将发生的资产损失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点,结合银行管理层的意图,不断调整和完善银行资产结构,努力防范和规避风险,避免银行受到损失,实现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把应对风险的能力视为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即实行 RAROC 绩效考核制度,随时关注整体资产组合,及时衡量和测算银行自身的风险收益匹配度,丰富和优化银行风险部门应对风险的技术手段。

  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整体风险防控要求,PF 银行太原分行可采取应用"五位一体"风险管控模式并渗入到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管理模式执行标准的规范和细化。

  6.1 完善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

  6.1.1 通过信用评级进行风险量化

  商业银行追求的是在适度风险环境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而风险识别又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商业银行构建的客户评价体系和债项评价体系可以准确、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信用评级工作主要涉及对客户存在信用风险概率进行测算,并对潜在的风险大小做出判断。上述结果不会被公开,仅为商业银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必须是在广泛搜集客户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在评级过程中还要借助数据违约模型以及健全的评级系统。常见的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一般有初级法和高级法。初级法只要得到客户的违约概率就可以,不需要银行计算违约率以外的风险要素值。高级法则对银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得到自身的违约损失率以及风险敞口,为此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识别信用风险的能力,在评级过程中不能忽略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且要在应用中不断地对结果进行修正,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6.1.2 PF 银行现行信用评级体系

  PF 银行太原分行实行的是高级法对客户信用评级,及时了解和掌握授信客户的信用水平,并确认担保客户资信状况。客户信用评级结果为银行风险管理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PF 银行太原分行按照客户信用水平的高低将信用等级划为四大类和十五个小类,其中四大类分别为 A、B、C、D.A、B、C 属于非违约级别。除此以外,PF 银行太原分行还要计算授信客户债务承受额。上述评级体系应用很广泛,能够为多项工作和环节提供重要依据、参考因素,特别是贷款定价、信贷流程的优化和信贷审批和限额管理等工作。

  评级体系根据工商企业的特点,把工商企业法人客户划分为五大类。第一,公用事业;第二,工业;第三,房地产;第四,批发业;第五,综合类。由于性质的不同,银行评级体系将对事业法人等采取专项评级。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运营等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企业评级模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

  在客户的信用评级工作程序方面,业务部门承担的是初评工作,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的是审核工作。PF 银行太原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制定了严格、有效的评价管理办法,即:定期评定、适时调整、分级管理、全面实施。各级支行做好辖区覆盖的客户信用评价,而且采用的是定期评价,周期一般是一年。

  目前 PF 银行实行的评级体系重点采用的是财务分析法,分别从五个角度对客户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到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随着客户的多元化,以财务分析法为主的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从而会给 PF 银行太原分行造成许多隐患。

  6.1.3 调整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商业银行缺乏对中小型企业的关注,尤其是在信用评级管理上不完善。并没有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特点,依旧采用的是以财务分析法为主的评价体系。由于中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务部门,缺乏业务素质高的会计员,导致企业的财务不规范,甚至出现财务报表由会计公司代账。因此对中小企业采用以财务分析法为主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专门的评级体系。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会遇到比较多的障碍。商业银行缺乏对客户数据的了解,此外关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体制还并不完善,加大了信用等级评估的难度。

  尤其是当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信用评级模型无法得到全面的检验从而难以对其进行优化,同时由于行业差异的普遍存在,风险因素得不到很好的标准化。因此商业银行应当致力于信用体系的完善。宏观经济不景气,仅从财务报表无法分析得出中小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及时优化信用评价模型,提高模型评价的准确性。立足客观数据,充分考虑主观打分,借助信用评价模型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估。

  商业银行在开发新模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经营、财务特点,在以往的财务分析法为止的模型基础上结合非财务模型,更加注重非财务的指标和因素。新模型的设计考虑涵盖评价调整的功能,使得模型能够全面涉及到中小企业的评级因素,信贷员借助其工作经验,结合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特点、企业经营与竞争实力、财务报表、担保企业经营情况多个方面测评违约的概率。

  6.2 区别行业支持政策

  商业银行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行业风险。由于商业银行授信客户比较多,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广泛,行业风险会引起严重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出现大面积的违约,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商业银行对授信客户进行深入了解,严格审查。充分结合当地行业运行状况,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借助模型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考虑专家的打分,实现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3 完善限额管理

  商业银行测算中小企业的风险限额主要是依赖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参考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商业银行深入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偿还本息的能力,结合第二还款来源的实际状况,综合分析并测算中小企业的风险限额。商业银行处理无抵押贷款业务时要从企业运行的多个方面去综合分析之后确定风险限额,特别是企业信用记录、财务状况、保证条件等方面。商业银行在风险限额的测算中,应当严格按照所规定条款谨慎执行,信贷人员要深入企业全面了解客户的经营信息,在掌握的数据和专家打分基础上,借助模型确定风险限额。

  6.4 授信审批坚持风险为本的原则

  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核查的时候,应当细致、谨慎地审查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全面了解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企业及关联企业的对外负债规模的匹配、企业销售收入的核实与确认上。商业银行在考察第一还款来源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审核第二还款来源的状况。提高商业银行对关联企业的识别能力,避免受客户的资金链变价的影响。严格执行银行规定的授信准入,对于有互保等嫌疑的企业不会纳入考查范围。对于合作的企业,遵循银行制定的处理风险的原则,及时采取合适措施,防止担保链的形成。

  商业银行不仅要注重绩效考核,更要加强风险评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商业银行要拓宽了解企业信息的渠道,丰富信息采集的手段和方式。在企业递交的财务报表、生产销售记录表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方式向政府机构等相关部门获取企业更多的信息,全面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真实了解企业的信用水平和偿还贷款的能力,为商业银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6.5 加强资金用途审核和资金流向监控

  PF 银行太原分行经过对中小企业不良案例的全面分析发现这些不良企业普遍存在贷款资金挪用的现象。授信企业在获得贷款以后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将资金擅自投资到高风险的行业里,而一旦投资失败,将会造成企业自身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行,最终难以偿还银行的贷款,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做好授信前的审查、核实工作,更要注重贷后对资金动态的随时监控。为了防止企业挪用资金商业银行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从监控信贷资金入手,信贷资金的发放形式必须与"受托支付"严格一致,资金的支付对象必须与"供销合同"严格一致;第二,从监控日常资金流向入手,中小企业需开设专用结算帐户是商业银行授信前提,这样银行能时刻掌握企业的账户资金流信息,一旦发现资金被用于合同规定以外的用途,银行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6.6 提高贷后检查的频度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并没有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贷后管理形式过于单一,贷后管理的力度和频率较低,就 PF 银行太原分行而言,贷款超过五百万的中小企业,每两月才检查一次,不足五百万的企业,银行每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去一趟。当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中小企业则表现出很强的顺周期性,企业的生产、销售受到严重的冲击,此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监察力度,首先,丰富商业银行对重点行业和企业风险追踪的手段,加大风险监测的频率,优化商业银行风险处置体系,防范和规避授信风险。其次,构建和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分层机制,对贷后潜在风险相对较大的企业应加大风险监测的力度和频率,特别是深入到企业中去详细地了解经营状况,实现贷后风险可控。

  6.7 优化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当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中小企业则表现出很强的顺周期性,企业的生产、销售受到严重的冲击,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加大。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贷款退出机制,一旦发现贷款风险不可控时及时采取措施,压缩贷款额度甚至立即退出。

  商业银行应当提高中小企业的贷后监测频率,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银行内部通过召开资产盘存会议,强化对中小企业进行预维护,维护策略一般分为增、持、减、退 4 类,对于潜在风险较大的企业,商业银行应当劝其退出,防患于未然。

  商业银行按照中小企业贷后风险的状况将客户分为三大类,即预警客户、逾期客户、不良客户。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通常将逾期客户和不良客户工作衔接视为首要的措施,没有重视有关部门对预警客户的转化等措施,造成 PF 银行太原分行在有的授信纠纷中陷入被动。为了彻底地防止不良客户的相互叠加,商业银行应当注重预警客户的转化重组和清收工作。商业银行按照中小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对应的风险监测措施,很好地实现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能够涉及到信用风险评估必要指标的风险预警控制的系统,并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对潜在风险较大的授信项目做出预警,并反馈到风险管理部门,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涵盖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通过不同部门地同时关注会提高预警的质量和效率。

  6.8 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

  评估商业银行运营情况的优劣,需要重点考察银行的贷款规模,落实不良贷款率,在此基础上应当注重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规避能力。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面对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商业银行将完全有能力将不良贷款由"存量叠加"变为"动态流量".

  经过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后,商业银行必须及时对苗头暴露的贷款采取清收的措施。不断丰富清收方式,创新清收手段,提高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由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

  6.9 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商业银行应及时对发生的不良案例进行总结,深入全面地分析根本原因,注重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运用,从多个角度探究导致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特别是站在不良贷款处置视角,有针对性制定措施进行防范授信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定期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重点讨论和研究清收实战策略、授信客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问题,提高中小企业条线客户经理授后管理能力以及风险管理部门贷后风险处理水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