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教育论文

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与完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23 共2831字
摘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力量,因此,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法律意识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事,认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维持法律的尊严。所以,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1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法制教育类课程普遍集中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本教材的教学上, 课堂教育方式大多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该教材在编排上,法律部分仅仅占两个章节,而且在介绍法律知识的少量篇幅中,也多是介绍法律中的政治性,道德性的内容,对纯粹的法律知识体系介绍的并不多,许多法律仅仅是简单解释而已。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鉴于教材编排以及课时安排的有限性,且任课教师大多为非法律专业,很多教师对法律课程讲授得不够深刻,课堂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往往学不到太多法律知识。

  1.2 高校对于法律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法制观念不够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目前以“90 后”为主的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出现了许多的变化。 尽管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受社会、家庭、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的偏差行为大量增加,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增多。 比如 2013 年 4 月 25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 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 另外 2010 年的药家鑫事件、2004 年马加爵事件等等,这些案例都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性问题。 这一方面体现出部分人法纪观念淡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等问题。 大学生法制观念陈旧,虽然现在高校也进行一些普法教育,但广大大学生却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跟自己没关系。 与其花费时间接受法制教育,不如学专业知识实惠。 因此,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教育活动也被束之高阁。这显然与构建“法律素质”的法制教育要求相距甚远。

  2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由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该定义使得大多数人认为,法制教育没有独立的定位,是从属于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把法制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当中按照道德教育的模式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较好的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将致使“法制教育”丧失其自身的特点。 正是受这种不合理的传统认识因素的影响,在许多高等大专院校当中,法制教育很难拥有独立的法律教研室,有的是千篇一律的德育教研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1]

  据调查,很多高校不太重视法制教育,尤其是非法律专业高职院校。 这些院校重点将学生培养的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上,以及能否为学校获得专业类奖项这些荣誉和利益上,忽视了对大学生包括法律素养在内的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法制教育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缺乏法律教育背景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法制教育本身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大多数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是基于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是“灌输式”的教育,重点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会使其厌烦这门课程。[2]并且由于授课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大多数为非法律专业,或者半路出家,不能通过案例结合实际,致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沉闷,从而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没有兴趣。 学生往往无法将法制教育课与道德教育课区分开来,感受不到法律对于大学生将来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3.1 进行法制教育课程改革,将高校法制教育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技能化。 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法制教育应当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 为此,在教育内容上,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可以“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知识体系的准确把握,但应着力使法律理论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3]高校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应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 (行业) 相关、与各类学生需求接近的法律课程。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加强有关市场经济方面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制教育。 同时,还要加强刑事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制教育,以预防和减少犯罪。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要把法制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发挥道德对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引导功能。 高校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着重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中的法律技能。 比如商业交易中各类合同的起草、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对他人或自身的侵权、 民事诉讼有哪些条件和程序等。

  另外,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 还可突出一两项技能的培养。 比如汽车类专业,可以突出介绍我国关于机动车管理、交通运输安全、4S 店买卖合同、售后服务类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软件专业,可以突出介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 财会管理类专业,可以突出介绍财会类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劳动合同法、保险法、税法等。 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都非常重要和实用。

  3.2 通过强化法律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高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法律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高校可以通过邀请法学教授或专家、长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来给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律讲座提高大学生对法律实务应用的兴趣。高校还可以利用无课时间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现场,参观监狱、劳教所等。 如本校有从事兼职律师工作的老师,还可以该教师牵头,开设选修课和“法制乐园”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开展法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活动,充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将来自我安全防范和应对法律纠纷的能力。

  综上,只有对法制教育课程进修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并结合大学生将来面对的社会的需求,使大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从而在将来的职业道路和生活中能够保护和规范自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范立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9.
  [2]郑天炜,刘宁。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2(上)。
  [3]胡俊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缺失与提升途径研究[J].社科纵横,200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