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原则及对策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作者:袁国禧
发布于:2021-04-26 共2872字

  摘    要: 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领导人民的基本方略,知法守法是每位国民应尽的个人义务。但初中生或因为年少无知,或因为未成年人身份所带来的“肆无忌惮”,常表现出轻视法律,甚至违背法律的错误行为,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严格的规劝教导。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通过多元化、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初中生懂法、学法、遵法、用法,意识到法律地位的不可侵犯。学会用更理智的方式来为人处世,加强情感认知,奠定健康成长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生; 思想政治; 法制教育; 原则; 策略;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综合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与党的十九大精神,法制教育已然是当前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今,初中青少年的法制思想普遍缺失,犯罪事件比比皆是。有些学生由于思想单纯,控制情感的能力偏低;有些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一知半解,以为自己如何放肆都“高枕无忧”。概以论之,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法制教育的普及更是要贯彻始终,渗透到知识点的细节讲解之中。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 教学具有针对性

  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所要普及的法制知识一定要与学生本身密切相关,若将法律教学重点放在商业法等学生不常接触的领域,初中生的学习兴致也无法得到调动。可以针对初中生生活实际,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中截取相关条文,讲述那些涉及赌博、持械斗殴、敲诈、飙车等青少年误入歧途的案例,并分析法律处罚判定,让未见错误行为的初中生建立警惕心,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此外,也可以定期以一对一的形式组织谈话教育,通过沟通分析初中生的法律认知程度和行为倾向,决定是否开展进一步的针对性教育。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原则及对策
 

  2. 案例具有形象性

  初中生仍旧属于未成年人,又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还比较稚嫩,性格上也偏于急躁易怒。对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具有形象性,保证案例内容足够真实、直观、生动,这样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教育目的。针对这个教学原则,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活动、知识竞赛、情景模拟、漫画绘制等实践,引导初中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我国的法律。同时,也可以在假期或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判程序,或与少管所、监狱等部门建立合作,让初中生近距离倾听囚犯的心路历程。用犯人真实的悔过与法律的威严来进一步保障教学案例的形象化,引领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守法遵法的重要性。

  3. 课程具有综合性

  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师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需要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尤其在“六五普法”活动的推动下,现今正是开展法制教育的良好契机。思想政治教师需要遵循综合性的教育原则,与社会志愿者、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将法制理论与社会实践、监督管控等职能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从细节处做到防微杜渐,引导初中生学会明辨是非、确认善恶。在综合性法制教育原则的指引下,家长可以作为监督者和教育者,时刻关注初中生日常行为表现,及时发觉一切违法的苗头,做到防患于未然。社会志愿者也可以联合政府、警察局、监察机构、法庭等有关部门,义不容辞地将青少年法制教育落实到底。教师从中发挥穿针引线的引领作用,从整体上综合调控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法律教育关系,形成完整的教育合力,将法制教育的效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1. 思想政治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往往是初中生争相模仿学习的榜样。若教师不为学生做好行为规范,又怎么能做好法制思想的引路人?思想政治学科在实施法制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法律在思政知识点中处处都能找到介入的地方。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许多政治教师对法律知识研究得不够深入,只能做到一知半解。这也导致思想政治课的法制教育不够系统,甚至会出现错误理解法律条文的“教学乌龙”。不仅如此,教师对法律了解不足也带来一系列的恶性后果。有些教师的日常言行充满了错误示范,或吸烟,或爆粗口。这导致初中生彼唱此和,争相效仿教师的错误行为。这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是所有思政教师的前车之鉴,需要教师深以为戒。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将守法、遵法的行为深度普及,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2. 多媒体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有时在课堂上普及法律知识时,教师很难通过传统模式帮助初中生捋清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应用图表来开展法制教育。以《财产留给谁》这堂课的教学为例,初中生要从本节课的课程学习中了解到财产继承的关系,熟知财产继承的顺序、方式、范围。仅凭空洞的理论讲解,初中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直观的继承体系。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列举一个真实的财产纠纷案例。让初中生在观看法院判决流程的同时,将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代入案例之中。分析案例中的哪些人物具有继承权,又应当将这些人按照什么样的继承顺序进行排列。教师可以不必急于播放出法院的最终判决,可以让初中生相互讨论,加深对财产方面的法律知识理解。

  3. 渗透传统文化思想

  许多法律知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道德规范,若初中生对枯燥的法律条文学习效率偏低,教师便可针对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共通之处,通过良好的道德教育,来旁敲侧击地实施法制培养。以《做情绪的主人》这堂课的教学为例,有的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差,稍微遭受一些言语方面的侵犯,就可能暴躁行事,以彰显自己的威严地位。轻者可能会激发当事双方的口角,重者甚至会出现伤人性命的违法事件。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法制课程中适当地结合传统文化经典着作,如《弟子规》《朱子家训》等,通过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教育初中生如何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做好情绪调控工作。让激烈冲突转化为理智交涉,有效预防青少年因情绪激烈而导致的暴力违法行为。

  4. 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情境教学

  学习法律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结合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如果思想政治教师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初中生的法律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想法太过美好,实操一无是处。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思政教师应当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情境教学。让初中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重现违法犯罪的案例,以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来理解法律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缺失之处,结合真实的教育案例来激发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遇事学会三思,不要因未成年身份百无禁忌。教师要将法律作为约束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绝对标准,教育初中生学会正确面对法律,用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力求建设平等、和谐、平安的幸福社会。

  参考文献

  [1]黄云霞,宋乾.中学法制教育之我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5):60-62.
  [2]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4):24-28.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
原文出处:袁国禧.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49-5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