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改成效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26 共1855字

论文摘要
一、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实施概况

  2012 年 9 月,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在学院 2012 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会计专业共 31 个班级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本次课改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综合性改革,使会计电算化课程得到了全面提升。

  1. 确立了课改课程的教学目标。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岗位能力不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叠加 , 而是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 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 , 与相关一般能力整合而成的。因此,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掌握会计岗位或出纳岗位中涉及到的操作技能点。根据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确定了以“技能--岗位--提升”为教育主线。在课程教学中,以技能操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会计中的理论知识解决技能当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2. 课程内容设置符合“德技兼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要求 , 以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采取工学交替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德”是指会计职业道德,“技”是指会计职业技能。工学交替是指“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和集中实训交替进行。

  3. 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特点,形成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校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企业采用情境教学法。校园学习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环节的教学方法;企业学习是指合理利用各种不同领域的企业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岗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变,既解决了过去单一的课堂理论灌输的弊端;又使理论教学切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教学置于的现实环境之中,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 改革教学评价方法。会计电算化团队教师与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合作,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考核标准”,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本门课程的核心指标,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000.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经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专任教师 13 人,其中高级职称 8 人,占 61.54%,具有硕士学位 10 人,占 72.22%;双师素质教师占 84.62%,其中注册会计师 2 人,注册税务师 2 人,会计师 2 人,审计师 1 人,全国信息化工程师 4 人。兼职教师 6 人,其中企业专家 2 人,业务骨干 4 人。

  2. 推进了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是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需要,与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和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融教材、电子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料为一体,合作开发了优质核心专业课程《会计电算化》。本课程经过改革与建设,形成了一系列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资源。

  3. 加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升了课程建设的品质。精品资源共享课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在 2011 年 9 月在会计试点班进行课程改革, 2012 年在31 个班级全面推开课程改革,整合各项教学资源及其成果,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为会计电算化课程从省级精品课转型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提升了课程的品质。

  4. 课程教学实现“四大”转变“.其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其二,根据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立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结合的”双轨并行“课程体系;其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引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针对工作中不同的会计岗位,赋予小组相应的权限,由小组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务,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其四,考核评价实现了从单一的知识考试向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的转变。

  5. 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使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和素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环节薄弱,课程相关资源不足,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到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骆昭平,高职高专”概论“教育教学改革及其成效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12(6)
    [2] 冯卫星 勤学习重内涵强专业创品牌 ----- 争创省市示范性高职院校体会 [J].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