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的现实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9 共70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宜春市S中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第2部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引言
【第3部分】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概述
【第4部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审视
【第5部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原因探析
【第6部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的现实路径
【第7部分】高中历史教学问题与对策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的现实路径

  第一节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动听的歌曲要有前奏,动人的戏剧要有序幕。课堂导入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好坏。同时,导入也是一门艺术,精彩分呈。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其引向知识的殿堂,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如何优化课堂导入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整体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训练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优化课堂导入的关键。只有建立在课堂整体教学内容方面的课堂导入,才符合现行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导入方法才会恰到好处。整体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导入的水平。

  一堂课的导入,在于我们怎样整体的把握该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它也是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条件,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合理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讲授必修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我是根据整体的这节内容这样导入的:1、情境设置:播放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的图片短片;2、教师引导:刚向大家介绍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虽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他们的民主政治的形式却各不相同,那么我们这个单元就将来探讨西方在迈入近代的过程中都建立了怎样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呢?首先我们走进英国,来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二、尽可能的优化导入方法

  所谓的优化导入方法是指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选择一种适合本堂课教学内容的方法。“课堂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导入方法没有最好最优秀之说,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毕竟导入也无定法。一般来说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有: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的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表演导入、随机事件的导入等等,各种导入方法都有优缺点,我觉得选择怎样的导入方法和设计导入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新意,体现课堂导入的创新性。例如在导入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建国后我们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但其弊端在于它严重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迈入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又会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呢?出示歌曲《走进新时代》的视频,大家不约而同的跟唱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求思维,体现课堂导入的启发性。例如在导入必修3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中国第一首白话诗《蝴蝶》,教师问,你们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提倡和推广白话文的吗?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回答。比如我在讲必修1《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我用当今时事热点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具有一定的启发。

  3、求精博,体现课堂导入的简练性。例如:在导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时,我通过同一时期中国和希腊的疆域版图的地理位置的对比,简明扼要的导入到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性这个问题。

  4、求活泼,体现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在讲授必修1《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课时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在课前,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东京审判》的电影,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导入是采用学生角色的扮演,模仿审判的一段精彩片。段,来导入新课。最后教师再进行知识的深化,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节优化课堂讲授环节

  讲授是目前教学手段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讲授都不可能被替代,它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 “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因此笔者认为,优化课堂讲授是势在必行。

  一、加强学习方法的系统传授,优化课堂讲授

  我想,通过系统的讲授,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使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对于课堂学习都是大有好处。我们S中学,由于生源较差,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养成,进入高中,多数学生会出现“不会学习”的情况,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要加强指导,例如:根据高中历史科目学习的地位,教师可以加强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会整体规划,提高整个学习的效率;加强对历史史料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用哲学原理的指导和运用;加强科学用脑的指导,文科性的东西要学会各种器官的协调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加强学科间渗透式的方法指导,优化课堂讲授

  在高中阶段,历史科目的学习离不开其它学科的指导,俗话说的好“文史不分家”,因为学习过程本身有着不同的环节,不同环节又是相互制约,对每个环节的指导,离不开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

  例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会适时提醒学生使用画线技术、做标记(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把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信息,帮助学生梳理好历史线索,教会他们如何筛选史料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划出来。同时,在教学历史材料型题目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语文学科的渗透,在理解一些理论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政治学科的渗透。总之,学法指导要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三、加强学生反思行为的指导,优化课堂讲授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将反思看成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人们从对经验的反思中学到的东西比从实际经验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在杜威看来,反思是“理智行为的标志”,能够促进有效的问题解决及改进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要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更多的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反思,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得失,会针对具体问题的实际,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例如,我在讲授美术班的一节课时,讲完了国共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开始,以及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时,我要求学生反思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共在这个时候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是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学生的反思和教师的引导讲解,对国共第一次合作这个知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

  四、针对学生差异,加强个别指导,优化课堂讲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因材施教。例如,我在讲授必修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对于个性比较活跃的学生我请他到讲台前进行介绍近现代的衣、食、住、行的历史变迁,对那些思维较为严谨,喜欢思考的学生我请他来分析其中变迁的历史原因等。但是个别指导,往往要把握一定的时机。例如在上完一堂课后,我都会及时找一些课堂中眼神比较游离的学生出来谈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一些反复的学生,我会及时耐心的加以劝导,同时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加以记录,以便今后的总结和反思。

  五、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占用者,学生是被认为是知识的容器,形成了所谓的专制型的教学关系。这样一来,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动地位。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师在构建教学优化的历史课堂的过程中必须走下“专制”的神坛,真正地、平等地对待我们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师生形成“双赢”的局面。例如,我在讲授巴黎公社的评价时,我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巴黎公社尽管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探索,但它符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呢?学生们畅所欲言,各行己见。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赞赏和肯定,尊重学生。学生的思维在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学会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自身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信心倍增,从爱学到会学,从而主动探求知识。我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我还经常性的在上课中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坐到学生座位上,让学生讲,进行角色互换等,让学生有一种宽松的环境。从教十年来,在我的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的对象,而更应该是新生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诗人等,是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是国家的栋梁和基石。所以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六、营造情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首先,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如我在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时,首先提问:(1)有位法国伟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连苍绳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大家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由于很多学生对这句话很熟悉,他们大声的说出是拿破企。(2) “大家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是什么吗? ”学生陷入沉思……这是我在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猜测后我将后半句告诉他们:

  “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学生对这句话又比较感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反应,我于是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拿破企这句话的理解。(3) “为了让中国沉睡,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之后具体的行为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优化课堂反馈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来优化课堂反馈,调控教学过程,这是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论著中也多次强调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教师授课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

  因此,只有充分的利用好课堂反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课堂教学反馈往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收效并不是特别理想,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如何在我们生源较差的普通高中面向更多的学生实现反馈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讨论,使其广泛参与课堂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领域。因此,在学习中表现出畏难、厌倦的情绪,把学习历史当做负担,结果是越来越没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经常性的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既能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单调感、枯燥感,又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我想,引导学生讨论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上重要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的中国为什么在迈入近代的过程中落伍了?观点之一,清王朝闭关锁国,腐败无能;观点之二,西方列强的侵略;观点之三,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在历史课堂中幵展的讨论与合作交流,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从而更好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引发学生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惑”,怀疑的态度是人类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生只有有了问题意识才可能有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我们要依据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及过渡章节中,不断设计新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我们学生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和才干。例如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西安事变为什么会爆发?张、杨扣押蒋介石之后,社会各届都主张如何处置?红军和东北军中为什么很多人主张杀蒋介石?你认为蒋介'

  石该不该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西安事变呢?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你有何启示? ”通过提出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热情。所以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多鼓励、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想,这也就是探求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三、要注重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

  从大多数的普通高中来看,由于历史学科的地位问题,课堂教。学反馈效果较差应归咎于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体现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鉴于此,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反馈的方式要多样。新课程标准倡导每一课时应该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些学者提出五维、六维等,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反馈中,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应该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理解问题的基本能力,是否有对今天的现实有哪些启示。日本国2005年有这样的一道历史题目:一百多年前,日中发生了一场战争,结果是我们取得了胜利,六十年前的今天,日中也发生了一场战争,结果我们失败了,假如若干年后,日中还会发生战争,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觉得该怎么来打赢这场战争?通过这样的题目,我觉得,当前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值得反思。

  2、反馈的主体要具有灵活性。其实在我们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谁来评价学生的得失,不单单是我们教师,其实也包括我们的学生、家长及本人,因为不同主体的评价它是从各自的角度进行的。在评价过程中,要倡导学生本人自评、学生间互评等,让我们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信,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样反馈的效果就更具有说服力。

  3、反馈的方法要多样。不同的反馈方式其作用并不尽相同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表现和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反馈方式,可以有教学前的反馈法、课堂情绪反馈法、课堂提问反馈法、教学环节反馈法、学生指导反馈法、学生参与反馈法、课堂作业反馈法等。笔者以课堂情绪反馈法为例,鼓励性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多途径、多方位的激励,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性的鼓励语言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深含感情的地方,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它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语言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同时我觉得,历史教学过程很重要,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长河中获取今天的思维朗匙,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反馈,以更好的提高反馈的效率。

  第四节优化课堂小结环节

  一堂课的教学应该有始有终,尽管课堂小结时间短,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又是不可或缺的。在零距离观察课堂教学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有的教师即便安排有这一环节,也只是浮于表面,走走过场而已。有的就是让学生再看看书,有的就是做做练习等等。我想这样的课堂小结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反思。那么,怎样的课堂小结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又怎样去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呢?我想“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吧。

  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根据其展开的特点和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尽管方法很多,有“括号式”课堂小结法、“问号式”课堂小结法、连接号式课堂小结、对比式课堂小结法等’等。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回忆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简单回忆就是指教师利用课堂小结这个环节,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的回顾,理清历史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简单回忆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知识的条理化。例如:在小结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课时,我就是简单的用“三大制度”来概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样做简单明了,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清晰的印象。

  二、提示要点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提示要点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将该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利用重要的概念、事实和规律,通过要点的提示加以解释说明。例如:在对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课堂小结时,我用了以下的提示要点:

  1、确定外交的根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教学重点)

    2、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的政策--中苏等17国建交

    3、提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

    4、走向世界舞台--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教学重点)

  三、巩固练习

  一般一堂课下来,在最后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几道代表性的练习题,通过学生具体的运用和实践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的一种方式。课堂练习的设计其实是有讲究的,不求多,只求精。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情境性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结高三复习《辛亥革命》这一课时,除了设计一些相关的高考选择题外,我在最后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理解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的?怎样认识历史事件的功绩与不足?通过多种角度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多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逐步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在课堂小结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特别是高中历史新教材简单的背后,怎么让学生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呢?这就有必要进行知识的补充、拓展和延伸。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学法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讲完必修2的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学校的艺术广场上办一场主题为《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的历史展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运用历史的比较研究方法进行本次活动的研究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生百年变迁的现象。

  3、通过小组活动搜集一些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等。

  4、活动深化: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研究、整理,汇编成册进行展览,最后写出综合报告。

  总之,课堂小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己的班情进行适当的灵活的变通,我想,优化课堂小结没有最优,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的。愿与大家共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