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景观要素中的文、人物及动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7 共2840字

  4.5 景观要素之文。

  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文学和绘画的组合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遇见。园林的景物与山水画最大的区别在于"静观"和"动观"的结合,空间的立体行让游人得以在活动中欣赏景观。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不再是单一山水画的重现,而是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将诗画艺术融入园林的艺术之中,使园林从整体到局部都体现着浓浓的"诗情画意".[59]

  宋代画论中关于文对山水画的影响提及的很少,但文对于宋代园林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下表为《林泉高致》中郭熙对文与山水画关系的理解:

  文是诗画园一体的重要特征。第一,诗画园有着一样的表达法,即题名、对联、题诗、落款。通过园名、景名、匾额、楹联等等明显的实体方式直接点题,或是将古人诗文中表达的某种情景和感情用园林的手法加以展现。绘画之中也同样要有题目,即点题,有诗配画的,也有款识印章。宋以前的园林,往往不注重提名,如王维的"辋川别业",裴度的"平泉庄",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宅园,都是以所在地名称呼,缺少诗意,园提名如此,园中景致的提名更是如此。

  到了宋代,园名景名的提携已经大为兴盛,并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为文人墨客所推崇。诗有诗眼,文有文心,景自然也有景眼,园名的题写更成为园中的中心所在。如沈括的梦溪园、司马光的独乐园,苏舜钦的沧浪亭、朱长文的乐圃等,已经不再仅仅的审美客体的存在,而是有了更多审美主体感情的渗透。以致使得园以文传,园以文存。

  第二,园林讲究诗情和画意,这两者都是文化的表现,而不是实体要素。山水诗与山水画往往是相通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便是"诗情画意"的集中体现。"画意"就是本篇论文所探讨的山水画与山水园的关系。的诗情是挖掘理解文学的深层次内容,借鉴其中的手法和结构对园林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正如钱泳在《履园丛话·园林·造园》中表达的造园与园林营造的关系。园林中空间布局并不是平铺直叙的方式,特别是某些大型的园林更注重空间的连续性,依照某种空间序列循序渐进,使各种景观要素迂回曲折,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情的氛围。其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空间的组合和分割。绘画和园林有很多思想相通,范式相通,例如园林之中往往用到《曲水流觞图》、《春游图》、《封禅图》中的情景。

  第三,文化活动,即在园林中进行写诗画画以及各种文人活动详见 4.6 章节。

  第四,园林画风景画的大量兴起。随着宋代造园的热潮,园林题材山水画的高峰就此呼之欲出,如上文提到的金明池、滕王阁以及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佚名《云山殿阁图》、《曲苑风荷图》、《悬圃春深图》等。

  总而言之,不仅园林加入了文的元素,为园林增加了文人化的感情色彩,提升了园林的意境表达。同时,园林本身的美景为文人们提供了无数吟咏抒发的素材,很多成功的作品至今仍然流传。诗情画意与园林相互融合,共同营造了中国文人化园林的景观与文化的审美体验。

  4.6 景观要素之人物。

  画家们渴望隐居山林之中,在山水画迅速发展的宋代,画家们不仅描述山林野趣,更是将自身的生活幻想加入其中,于是作品中有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活动,例如弹琴、垂钓、旅行、交谈等。这样形成了具有人文关怀的山水画,画中作者把主观感受与自然真实结合起来,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世之驾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所蕴含的是山水画的最高追求,而"可游"、"可居"更重于"可行"、"可望",因为是自然对人类功能意义的体现。那么人便是其中的连接体。同样应用于山水画中,人的出现和融入是画家们感情的交流。这样便赋予了山水画特殊的画境,其点景的作用将写实、写神、写意融为了一体。

  中国山水画通过不同的人物身份体现不同的画作意境,人与自然景致的相互协调和衬托才使得山水之美得以充分体现。上表段落 1 中论到了不同人物类型的体貌和精神面貌的不同,按其所说,人物身份大抵有三种:隐居者、平民百姓、文人贵族。[60]

  山水画中的人物部分虽占图幅很少,但往往是中心思想的的体现。

  如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树色平远图》、马远的《踏歌图》等。

  园林之中的人物身份相对集中于隐逸高士、达观显贵和文人雅士。宋代园林普居城市,因此其中的人物身份多为达观显贵和文人雅士。

  "品四时之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广乎人事。"山、水、植物这些景观要素都依四季的变换而有四时之景。人物是自然环境的主要参与者,自然也有四季的不同。画论中详细列出了一年四季的人物活动,主要包括:"春有郊游、踏青、争竞秋千、渔唱、渡水、归牧、耕锄、山种、捕鱼;夏有山中休憩、水亭纳凉、浮桥玩水、涉水;秋有赏月、采菱、浣纱、吹笛、捣帛、登高、赏菊;冬有围炉取暖、品茶、饮酒、雪中狩猎、滑冰。"内容广泛,涵盖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

  园林是人生活起居和观赏娱乐的共同体,人于其中的园林活动大都属于画论中的内容。宋代园林文人气息浓厚,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园林活动上,如"游赏、宴集、读书、赋诗"等,其活动的内涵与形态极具人文意义。[61]

  宋代文人园林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公共性,宋代有很多开放的公共园林,这样的开放习俗也渗透到了私家园林的使用范围。私园的主人通过开放的方法来提高自家园林的声望,同时也希望人群的引入,特别的文人士大夫的参观和游览,留下更多得以保存的诗画墨宝,使园林之中的诗情画意更加浓厚。相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园主的共享思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宋代文人园林的显着特征,造园的独特风尚。园林既是可游可赏的娱乐空间,更是家庭的居住空间。古代家庭重视读书教育,因此园中的读书堂往往是园中的重要景点之一。园林除了其生活娱乐的意义,更是文人修身养性之地。宋人认为,人士与自然天地相通的,特别是不可捉摸的气息。因此,怎样的生存环境造就怎样的人之气息。宋人渴望通过山水园林,来营造与原始自然相同的环境,得以净化人体内的污浊之气。这样来说,园林便是一个心灵境界的提升之地。

  4.7 景观要素之动物。

  动物是自然之中除了人物之外的生命活力的最佳象征。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说道:"春可画……山种捕鱼之类也。夏可画……浴鹤江浒……秋则画以……渔笛捣帛……冬则画……骡辆运粮……若水野之间,春兼于禽鸟者,可画以燕雀黄鹂。夏画鸂鶒鸥鹭。秋画征鸿群鹜。冬宜画以落雁鸣鸦。"四季风景不同,人物活动不同,画中出现的动物类型也自然不同,这便是自然的相适相融。文中提到的大型动物有骡;鱼类;禽鸟类"燕雀黄鹂、鸂鶒鸥鹭、征鸿群鹜、落雁鸣鸦".

  花鸟畜兽梅兰竹菊类画论中也动物部分,例如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论斗牛画》、苏轼的《东坡书戴嵩画牛》和《东坡书黄荃画雀》、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论画马画草虫》、董逌的《广川画跋·论花鸟画》、《宣和画谱》的《花鸟叙伦》、赵希鹄的《洞天清禄·论画花鸟》等。

  以上画论中涉及的动物有:牛、雀、虫、鸟等。园林之中的动物类型主要以鱼类、禽鸟类、虫类为主。动物对于山水画的意义如同动物于园林之中的意义。

  园林营造模仿自然,那么动物的加入证实其原生态的显示。动物与自然山水、植物正是动静的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