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小楼镇东西境村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3263字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乡村景观是一种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景观类型,记录着人们在不同阶段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程度,承载着不同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历史。因此,研究乡村景观显得非常重要。

  小楼镇是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中北部的地区,是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该地区以客家人居住为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拥有民俗特色,具有“仙姑故里、道教胜地”的美称。此外,小楼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荔枝、龙眼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荔枝、鱼米之乡远近驰名。东西境村作为小楼镇最具特色的村庄,拥有秀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同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它的乡村景观独具特色。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东西境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发展和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乡村景观也面临着这种大冲击带来的许多威胁。

  首先,乡村物质文化景观面临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提高,村民对住房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逐渐搬离传统的泥砖房建筑,住进风格千篇一律的民居建筑,形成“旧村、新村”局面。拥有特色乡土建筑、历史文化遗迹的“旧村”逐步淡出村民的日常生活。

  其次,乡村非物质文化景观面临威胁。在城市化的影响下,许多村民开始热衷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也逐渐被淡化。

  再次,乡村自然环境面临威胁。新兴起来的乡村旅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由于过度地追求经济收益而过渡开发,导致原本优美、和谐的乡村景观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2007 年增城实施“三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即:南部着重制造业,将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区;中部着重文化产业,将发展成为都市生活区;北部着重农业与生态旅游,将发展成为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区。以“三大功能区”战略为基础,增城市在2013年提出了“一核三区”战略,即:以“城市副中心”为核心区域,而以“东江新区、山水田园科教生活区、北部生态区”作为卫星区域的“一核三区”功能布局。小楼镇位于增城北部,属于北部生态区,政策上对自然生态的重视使得该地区的乡村景观的保护有了坚实的后盾。

  在威胁与机遇共存的背景下,对小楼镇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以东西境村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保护和发展建议,利用其发展机遇,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展现出来的问题,使其能够得到保护与发展。

  1.2 研究范围
  
  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东境村、西境村两个行政村。由于小楼人家景区的核心部分包括了东境村、西境村和腊圃村三个行政村部分土地,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完整性,本文把小楼人家景区核心部分主入口处,即东境村、西境村以外的腊圃村部分也纳入本文研究范围。总面积约 790 公顷。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小楼东西境村在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正快速发展建设,论文通过对小楼镇东西境村乡村景观的研究,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利用提出相应的策略和途径,为乡村的发展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护东西境乡村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通过对东西境乡村景观整体构成和构成要素的研究,挖掘当地特色景观、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民俗风俗等,并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使之成为该地区的特色标志。

  第二,有利于发展东西境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如何挖掘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打响旅游品牌性,是吸引客流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东西境乡村景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研究,提出东西境乡村景观的有效保护方法和利用发展途径,探索出促进东西境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道路,由此合理利用开发旅游资源,增强当地乡村旅游的品牌性。

  第三,有利于改善东西境村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的景观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在利用当地景观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做到合理和可持续的开发,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尽量减少对原有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人文环境的破坏。

  1.4 相关概念

  1.4.1 乡村

  不同的学科对“乡村”的概念由于研究的范畴不同而不同。王云才认为乡村应具备以下 3 个特点:(1)乡村土地利用是粗放的,农业和林业等土地利用特征明显;(2)小和低层次的聚落深刻揭示出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所具有的广阔景观相一致的重要关系;(3)乡村生活的环境与行为质量是广阔景观的有机构成,是特有的乡村生活方式[1].刘滨谊认为,乡村属于一种地域概念,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2].

  然而,不同的研究范畴对乡村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能够确定的是乡村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而城市与乡村的定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在这里不纠结于对乡村以定义,而是为乡村景观研究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地域范围是相对城市地域而言的。正是这个与城市地域空间相对的乡村地区的存在,乡村景观规划才具有其自身的价值[3].

  1.4.2 景观和乡村景观

  在深入研究如何保护和利用乡村景观之前,首先要对景观和乡村景观加以界定,这是研究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一)景观

  “景观”这个词最早是在《圣经》中用来形容所罗门皇城的魅力景色。《辞海》(1995)为景观提出三种解释:①指地表以上的自然风光。②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 ③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对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型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景观学中指特定的区域概念[4].

  从地理学的角度,有以下几种解释[5]: ①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②一般自然综合体;③区域单位;④任何区域单位。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相互作用在大地上的结果。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我国景观生态学家肖笃宁认为景观是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1].

  可见景观的含义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内涵,俞孔坚在《景观的含义》中认为景观可被理解和表现为:①风景;②栖息地; ③生态系统; ④符号,4 种形式。

  (二)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我国出现最早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但是把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同学科从不同的领域角度来定义乡村景观。

  从地理学的角度,乡村景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乡村景观是泛指城市景观意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②乡村景观是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③乡村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④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生活[2].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认为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不同,既有聚居点、农贸商业,又有田园风光和自然风光。

  根据各学科各学者对乡村景观研究的角度不同,其内涵的阐述也是多元化的。本文从对乡村景观保护和利用的角度,乡村景观被理解为记录了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以农业生产性景观为主体,具有自然因素和有人文因素,包含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层面,是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和景观环境的综合体,并且与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精神、审美密不可分。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合法

  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网络等收集东西境村的基本概况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经济条件等概况,结合乡村景观涉及的相关理论研究、国内外案例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1.5.2 实地调查法

  深入到东西境实地调查,与村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同时主要采取步行的方式对东西境乡村景观进行走访和拍照记录。

  1.5.3 分析归纳法

  把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梳理,进一步对东西境乡村景观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感性认识。并系统地分析归纳,从景观学的角度对东西境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形成理性认识,借此探索出促进东西境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经,服务当地。

  1.6 论文框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