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生态居住区景观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2 共629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建设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究
【第2部分】生态小区打造中景观规划研究绪论
【第3部分】 生态居住区景观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
【第4部分】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原则
【第5部分】生态住宅区景观构成要素
【第6部分】居住区生态景观规划措施
【第7部分】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实例
【第8部分】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规划实践
【第9部分】生态居住区建设中生态景观设计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2 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

  2.1 基本概念

  2.1.1 景观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中,用于描述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恢弘的景观,即景观一词最早反映的是一种城市景观[4].现在它是指大地及大地上除建筑以外的所有物体构成的综合体。它是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大地上留下的标志。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在对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对其进行规划,并体现一定艺术性的活动"[5].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景观与生态学结合较为紧密,一些学者通常将生态学定义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6].下面的这张表是不同方面对景观不同的认识:

  【1】

  可见景观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术语,它在地理、规划、建筑、园林等很多方面使用,可以被理解为景色(感官欣赏的对象)、居住地(人类生活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统一)、符号(一种记录全人类回忆过去,放眼现在、展望未来的精神空间)。

  2.1.2 居住区景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城市居住区一般称为居住区,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住者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7].

  从宏观角度看,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环境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正因此好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的发展,生态平衡的保护优化息息相关[8].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不仅要给居住者欣赏,同时也是给居住者使用的[9].因此,居住区景观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人们服务,协调人类活动与周围景观的关系,使景观最大限度方便于居民,同时景观规划应和居住区的主体风格一致,使居住区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总之,居住区景观不仅要满足视觉方面,还应该满足居民的心理方面,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2.1.3 生态居住区景观

  生态居住景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规划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在居住这个系统内有序循环,从而达到一个健康、低能耗、无污染、景观和谐的平衡环境。生态居住区景观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通过自我调节,达到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最大化,废弃物产生最小化,人居景观最优化。

  生态居住区景观有以下发展趋势:

  (1)传承优良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景观的创造有水平优劣之分,这种景观的创造贵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既不是纯自然,也不是全人工的景观,是一种人工与自然的结合的景观。其中"天人合一"、"和实生物"、"万物齐一"等优良景观规划思想是其规划的基础。

  (2)注重生态规划

  居住区景观生态规划是把居住区内部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区内的各种要素和谐发展,自给自足。同时居住区景观生态规划是在尽可能维持原有环境的基础上把人工环境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使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相协调。

  (3)考虑人口老龄化

  城市发展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使我们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更加关注老年人的需要。景观规划满足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而且还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4)节约土地资源

  发展架空层景观,架空层景观是各种景观要素的组合,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文化、人的感受和人的社会活动等,反应架空层的总体视觉[10].发展架空层景观不仅可以解决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还可以使地面景观空间扩大、延伸。

  (5)融入现代科技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居住区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居住区。智能化居住区将现代科技应用到居住区的各个部分,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还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能源与资源。发展智能化居住区景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基础理论

  2.2.1 景观学理论

  景观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主要研究景观形态、结构,景观中地理过程的相互联系,阐明景观发展规律,人类对它的影响及其经济利用的可能性[15].由此可见景观学属于地理学的范畴。

  景观学的核心是协调人与各种环境的关系,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我国倡导"以人为本",景观也应考虑人的需求,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就是说景观只有在充分考虑自然、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优秀的景观不仅要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设计专业,还要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种社会学科,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景观学的作用基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景观具有实用性:景观规划的形式和功能与大环境相互协调,能兼容大众多种活动,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指引市民的日常生活。

  (2)景观具有多样性:在保护自然环境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空间等,为大众提供多样性的生活体验。

  (3)景观具有延续性:即在景观设计中,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持与建设环境的一致性,达到延续历史文脉的效用。

  (4)景观具有艺术性:通过使用各种建设素材以及当地自然材料,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人文自然景观,使生活、生产在其中的人们得到艺术的熏陶。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Ecology)最早来自希腊文 Oikos,是家庭和住所的意思,在 1866年由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无机和有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生态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系统,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使得生态学与景观学相互交叉、综合发展,为解决土地利用和经济效益问题起了重大的作用。

  景观生态学属于生态学的范畴。景观生态学的观点认为,景观就是地面上生态系统的镶嵌,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就是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载体的土地,因此,景观生态学常被称为"地生态学"16].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最早由德国的地理学家 C·特洛尔在 1939年提出来的,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式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优化结构、有效利用和保护[17].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景观结构(structure)与功能(function):就是构成景观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空间、作用相互关系。

  (2)景观动态(dynamic):即由于时间的发展变化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产生的变化,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种种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18].

  (3)景观生态规划:通过对景观本身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分析、判断,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符合切身实际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及实施措施,主要包括:植物生态规划、道路生态规划、景观节点生态规划、人文生态规划等。

  (4)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理念、方法来保护和管理景观,建立系统的生态保护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性、文化的延续性、资源的充分利用性等,使之成为人类永久的资源。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期间面对景观规划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将生态景观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到极致,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好的发展。但是相比之下,我国的现状与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人都是空喊口号,毫不作为,以至于并没有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思想与精华运用到景观规划中。

  2.2.3 景观规划学理论

  景观规划学是通过对土地以及土地以上的空间和物体规划,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和其他物种生活和持续发展的科学及艺术。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现在由于城市工业化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景观规划学更多的溶入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学,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出发点,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

  经过历史的沉淀,景观规划的内容现已非常广泛,根据地理、生态角度的不同,可以是城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大面积的农业观光园规划等;根据园林景观、城市规划的角度不同,可以是城镇公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等;根据详细规划、建筑角度出发,可以是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各类小广场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等。总之现在的景观规划存在于各个不同的项目中,它是对传统园林设计技艺及方法的传承,也是对其的改造与创新,它是很多学科技艺的综合相交的结果。

  广义的景观设计主要包含场地规划、土地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环节,是大规模地把握整体景观[19].狭义的景观设计是除建筑物、道路和公共设施以外的环境景观空间设计,主要内容元素包括地形地貌、水体、植物、小品及公共艺术品等,主要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河地带等,其目的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上的需求、生理健康上的要求,而且要不断的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20,21].

  根据现在人民大众的需求,我国现代景观规划有三个不同方面的内涵:

  (1)景观自然形象-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景观规划现在更侧重于自然化、舒适化、健康化。不只可以缓解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是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重要途径,即绿化环境规划。

  (2)环境生态规划-就是实现"人-景观-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包括自然条件的调查与分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循环、有限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等,即环保、生态规划。

  (3)大众行为心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心理与其相关的需求,包括安全需求、认知需求、交往需求、关注需求等,即人文特色景观规划。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三要素,他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利共惠,是景观规划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景观自然形象规划是从景观的视觉感受出发,根据景观美学理论营造出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观;环境生态规划是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学原理创造出景观与自然、社会、人相互协调的综合生态系统;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根据行为学、心理学制造出满足人类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需求的景观,给人一个舒展心灵、享受生活的优美、健康的空间。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早出现在我多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主要思想为"永续利用",就是保护动物、封山育林的意思。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革命文明进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的反思,是协调人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关系的发展对策及方法。在 1989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 15 届理事会公布,其中提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规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不断的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而这些代价最终会报复到人类自己身上。

  但是目前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内涵,简单认为有几个环境指标合格或者优良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及环境的一种长期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生态涵义的经济概念。

  经过长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最大化减少对大自然资源破坏的基础上,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维护自然资源的品质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大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润增加值达到最大化,即破坏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发展最优化。

  (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之间的协调平衡,达到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可持续发展是谋求一种最好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使全人类的生活及生存得以延续。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人类的生活、生存方式不能超越自然界所能承受的最大容量,尽量保持平衡,同时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也是人类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健康水平的基础。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最终选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2.3 相关理念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观念,是对大自然最科学的仿真,是创造真实的自然环境的最有效的手段[22].

  2.3.1 东方生态规划思想

  (1)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中国景观的发展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这里"天"是指大自然,是客体;"人"是人类,是主体。"天人合一"就是主体与客体相融,完成两者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一直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超境界。"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

  讲求因地制宜,师法自然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尽量保留原有景观的特色风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把"天"作为"天人关系"的中心,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其是指天、地、人均有其内在的生命线,但最后均要服从自然。以上思想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及出发点。

  (2)生态观念--"和实生物"

  《国语··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周朝时期伯阳父提出的生态观点。意思是如果万物和谐,那么可以生长发育,如我完全相同,那么就无法继续。景观也是一样要做到"同中求异、异种求同"的和谐统一但又富有变化的效果。

  (3)生态思想--"万物齐一"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心思想是"万物齐一".主体意思是认为物无贵贱之分,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而实现真正意义的平等是人和自然在"生物链"中和谐共生,相互促进。人类应摒弃自我优越性的观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克服人类自私自利,为一己私利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不道德行为。

  2.3.2 西方生态规划思想

  从 19 世纪后期到现在,西方的生态设计思想出现了四种:

  (1)自然式设计-是一种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反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现有地形地貌做起伏处理以及对植物群落做规划设计,从形式上来表达大自然,创作清新自然的景观,重点在于将大自然融入到城市的人工环境中。

  (2)乡土化设计-通过对规划所在地及其周边环境调查分析研究,包括气候、植被、文化等,使规划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能反映当地的文化特征。

  (3)保护性设计-通过对场地的生态因数及生态关系进行详细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人工景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延续原有的良好的生态系统。

  (4)恢复性设计-在规划中通过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方法来恢复已遭受损坏的生态环境系统。

  2.3.3 绿色思想

  绿色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系统内部无废弃物、无污染、能源无限循环为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给自足。

  绿色景观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园林绿化,是指景观规划依据生态学、景观学、人体工程学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这种规划手法并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且对大自然的修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3.4 低碳思想

  低碳(low carbon)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景观中的低碳思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的景观规划模式,维持景观的使用周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集约城市建设、多重利用土地。住宅建设密度适宜,鼓励开发竖向空间,节约土地资源。

  (2)应用低碳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充分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3)出行健康方便,减少污染排放。规划方便快捷的居住区交通系统,减少能源的使用和污染的排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