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徐嘉瑞文学翻译的内容、语言及功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4 共4351字

  中国现代文学的进化体现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它的发生离不开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这些新思想多来自西方的各类论着.对西方论着进行翻译,尤其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翻译文学使中国学者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云南现代着名学者徐嘉瑞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直接参与者,他通过翻译和介绍西方文学,积极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

  一、徐嘉瑞文学翻译活动的社会背景

  中国近现代文学翻译活动的兴起,酝酿于晚清,盛行于"五四".晚清翻译活动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救国,更是为了"保君".鸦片战争后,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清朝面临着国土遭受瓜分、政权难保的危机.于是朝中的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不能再只是墨守成规,这样以"保君"为终极目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早期翻译活动便应运而生.1862 年,在冯桂芬、曾国藩和马建忠等人的建议下,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中指出亟需向西方学习.同文馆成立后,一方面先后翻译了一批西方的政治、法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着作;另一方面培养出大批专业的翻译人才,为之后中国翻译文学的盛兴奠定了基础.此外,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出于生产需要,也在内部自设翻译馆,进行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翻译活动,从 1868 年至 1896 年共译书一百余种,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发展,也影响了同时代的许多学者.近代翻译活动注重对西方科学技术类着作进行翻译,对文学着作翻译关注较少,但在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下,仅注重"器"层面的革新,是难以挽回清政府走向没落的命运的.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现代翻译活动进入盛兴时期."五四"以来的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为了"保君",而是为了"救国".为了建立一个现代的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具有忧患意识的学者们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他们为传播西方思想自觉地在民间进行翻译工作,开展了自下而上的翻译活动.这些学者清楚地认识到仅是技术的革新无法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更需要思想观念的革新,于是他们更期望通过西方文学改造社会思想."五四"以来的翻译活动通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促进中国新文学建设,而文学作品生动可感的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启发民众的思想,再通过文学作品实现全社会的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和刘半农等文学家都自觉地进行了文学翻译,借助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进行了改造,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进化.

  当时中国的学者多数具有留学欧美或日本的经历,了解、熟知西方思想,在语言表达和内容描述等方面,他们的文学翻译较之前人也更加融通.

  二、徐嘉瑞文学翻译的内容

  通过文学翻译活动促进新文学的建立,首先需要促进新文学观念的确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陈独秀等学者们都主张否定传统的旧文学观,要求建立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学观,学者们相信中国文学史的主流不是贵族文学,而是平民文学.胡适在《国学季刊》中说:"庙堂的文学固然可以研究,但草野的文学也应该研究.在历史的眼光里,今日民间小儿女唱的歌谣,和《诗三百篇》有同等地位;民间流传的小说,和高文典册有同等的位置."[1]徐嘉瑞也说:"贵族文学,在文学史上,固然也有相当的(古典的)价值……我们现在反过来,以平民文学为主."[2]16可见,学者们开始以平民文学观为中心进行新文学建设.

  从这一具体目标出发,徐嘉瑞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文学翻译的内容,为新文学观的确立寻找思想资源.徐嘉瑞的翻译以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为主,翻译内容兼具多样性和侧重性.他的文学翻译以戏剧为主,相对集中地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凯撒大将》《仲夏夜之梦》和《安东尼与克利阿巴特拉》等,同时也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塞万提斯和狄更斯的作品.由此可见,徐嘉瑞较为推崇欧洲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原则.人道主义思想为徐嘉瑞的"平民文学"思想提供了理论资源,契合了他的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价值的"平民文学"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为他的"平民文学"思想提供了具体的创作论的支撑.与此同时,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更是启发了那个时代"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的主题,"为人生"的文学作品为了能够反映时代的声音,更需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便成为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

  三、徐嘉瑞文学翻译的语言

  语言不仅是表意的工具,更是思想的承载,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白话文运动"."五四"以来的学者们对中国传统古文进行了全面的质疑和反思.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白话文学史》等文章和论着中,对古文文学和古文进行了否定.胡适认为古文文学是过于追求摹仿的、无病呻吟的、滥用套语和典故的文学,"文言是一种半死的文字",提倡要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认为文言"雕琢阿谀,词多而意寡",批评东晋以来的骈文律诗,"诗之有律,文之有骈,皆发源于南北朝,大成于唐代.更进而为排律,为四六.

  此等雕琢的阿谀的铺张的空泛的贵族古典文学,极其长技,不过如涂脂粉之泥塑美人.以视八股试帖之价值,未必能高几何,可谓为文学之末运!"[3]15徐嘉瑞也认为古文"以奇异罕见之字,堆砌而成.恶滥之风,莫此为甚."故他的文学翻译多使用白话,并随着翻译文学的流行,促进了文学中白话的使用.徐嘉瑞早期在翻译日本学者的论文时,由于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具有渊源关系,且这些论文内容与中国文化关联紧密,徐嘉瑞所使用的语言还是半文言半白话,不过这样的译文数量较少,只有三篇.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文学发展中白话取代文言已是大势所趋,徐嘉瑞翻译的欧洲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均使用了白话,特别是诗歌和戏剧,不仅语言是白话,而且分行,格式也符合了现代化.

  正如胡适所说"用古文译书,必失原文好处",周作人也说"口语作诗,不能用五七言,也不必定要押韵;止要照呼吸的长短作句便好.现在所译的歌,就用此法,且来试试;这就是我的所谓'自由诗'"[3].徐嘉瑞在翻译过程中多直译原文,他翻译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将》《仲夏夜之梦》、梅特林克的《青鸟》《英诗小辑》和象征主义的诗歌都是直接从英文译为中文,直译原作可以忠于原文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不致原文思想经多次解读后被扭曲,保证了传播思想的准确性.同时徐嘉瑞的文学翻译遵守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徐嘉瑞早期的翻译语言以"信"为主,追求对原文准确的表达,但英语句式与中文句式相异,如果直接按照英文语序译为中文,难免导致语句有生涩之感,如《产业与艺术》中的"我们再举一个抱着美的思想的多数欧洲人中的代表思想家拉斯铿氏"一句,明显受到英文定语从句的句式影响,读起来颇为拗口.随着徐嘉瑞英文水平的提高,在他后期的翻译中,基本可以符合"达"和"雅"的要求,翻译语言通顺而优美,加之灵活使用汉语的各种修辞手法,使翻译作品既准确又兼具了可读性,他翻译的小诗《天使》:"安琪儿,睡的天使,白的外衣,银的头发.在你的美丽的草原上,在那柳树低垂着的地方,还有那悲哀的月色,在那温柔的河流上面,描写出他的轻微模糊的梦"[5]634.该诗的翻译使用了多种修辞,语言表达极具画面美感."达"和"雅"的翻译原则,更在徐嘉瑞翻译的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可见一斑,莎士比亚的剧作包含有丰富的典故,语言中古词较多,这为翻译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徐嘉瑞不仅准确表达了戏剧作品的内容,语言更是通俗优美,符合人物性格.徐嘉瑞翻译的《仲夏夜之梦》中把女主角赫米娅对爱情的痴狂和对爱人的执着就充分表现了出来:"赫:'把我叫做美人?这样的美人不要再提她了.德米特鲁恋上你的美色,啊!可爱的美人儿,你的眼睛像北极星;你的声音甜蜜得像百灵鸟的歌声,穿透了牧童的耳朵;当那田野里的麦子发绿的时候,当那山楂子的嫩芽初吐出来的时候.迷人的相思,啊!假如有这样的恩惠,你所有的美我都能够得到.雪尔米亚,在我死于你以前,我的耳朵要取得你的声音;我的眼睛要取得你的明媚;我的舌头要取得你那甜蜜的音调.假如这世界都是我的,那么,除了德米特鲁以外,其他的一切我都愿意和你交换.啊,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样地去看人?告诉我,你是用什么去收买了德米特鲁的心?支配他的行动?'"[5]582译文以通俗的比喻将两位女主角之间的爱恨纠结和羡慕嫉妒描写了出来.随着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流行,译文使用的简洁优美的白话得到了读者认可,新文学的白话语言得以确立.

  四、徐嘉瑞文学翻译的功能

  任何文学翻译都带有特定的目的,翻译者在清晰的目标驱使下选择翻译内容和使用翻译语言.徐嘉瑞的文学翻译致力于社会思想的改造和推动新文学的发展.徐嘉瑞的文学思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他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内忧外困的背景下进行文学翻译,很难也不可能纯粹出于文学审美的原因,更多是具备了启蒙和改造的意义,体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徐嘉瑞希望通过他翻译的文学作品推动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和新文学发展.于是徐嘉瑞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使用,如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凯撒大将》并非莎翁的原作,而是翻译的弗兰克·艾伦森·朗巴德编辑的《学生版莎士比亚》,这个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于学生学习使用,于是在书前详细地梳理剧中庞杂的人物关系,书中穿插有编者的"批评"和"问题研究",方便学生对剧情脉络的掌握和进行拓展思考.与其说这是莎翁的剧作,不如说它是学习莎翁的教科书,柏西文为该书作序时就明确指出"这篇译文惟一的目的就是从实用的价值出发".此外,徐嘉瑞翻译的莎士比亚的其他原作以及狄更斯的《二城故事》(即《双城记》)也多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使用.

  严格意义上说,徐嘉瑞不是专业的翻译理论家,但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积极接受并传播西方文化,从他翻译作品的内容、语言和功能等方面看,他在传播西方思想过程中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同时难能可贵的还有徐嘉瑞文学翻译的态度,他积极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并不是不加辨别地将西方思想全盘接纳,而是从中国社会实情出发,批判地接受西方思想.在《文艺杂谈:西方文化》中,徐嘉瑞一方面承认对西方文化了解不足,他反复说"这一大堆都是 19 世纪的西方文化,至于其他呢,我们也无从认识了","我们惭愧,除了这一些东西更没有其他的知识".另一方面他对西方文学家脱离现实的创作提出批评,他说"写着《社会柱石》《玩偶之家》的易卜生,到晚年来也写着神秘古怪的象征剧以后,于是,作日出之前的霍布德曼,也敲起沉钟看汉列特升天,并且还高谈着异端了.总之,从现实游离了走到神秘的宫殿,尊严的颓废着的梅特林克或是走到坟墓去,嗅尸体的奇香而和蛆虫们对语着……".在胡适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的文化背景下,徐嘉瑞未完全被他们的思想影响,仍清醒地对部分西方文学提出批评实属难得.

  参考文献
  
  [1]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J].国学季刊.1923(1).
  [2]徐嘉瑞. 中古文学概论[M]// 马曜主编,徐演执行主编.徐嘉瑞全集(卷一).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3]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M]// 朱德发,赵佃强.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五四时期白话文学文献史料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周作人.古诗今译[J].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1918 年 2月 15 日.
  [5]徐嘉瑞. 英诗小辑[M]// 马曜主编,徐演执行主编.徐嘉瑞全集(卷四).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标签:翻译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