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对等翻译的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6 共38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如何规范旅游景点的翻译 
【绪论】旅游景区旅游翻译规范化探析绪论 
【第一章】景点翻译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章】对等翻译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从功能等值视角看旅游景点翻译 
【第四章】旅游景点翻译的拟规范及对策研究 
【结语/参考文献】旅游景点翻译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旅游翻译对等翻译的理论基础

  一、对等翻译的理论探索

  翻译的定义很广泛,从功能角度来说,翻译就是把他人不理解的信息转换为能够理解的信息的过程。要给出翻译的确切定义是很难的,目前翻译的业内人员仍然对翻译的统一标准进行着争论。我国早在唐代就有了翻译概念的介绍,以求真和喻俗来形容翻译。这里我们理解它的含义,是要讲翻译的过程准确化,让原始信息能够得到完整的传达。尽量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另外一方面,又要接受通俗的方式,读者能够接收的方式,来增强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后期我国有出现了严复的翻译理论。他认为应该以读者的感受为主。但是他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把原文的准确性和整体结构的顺畅结合在一起。虽然提出了相关概念,却没有进一步探索研究。我国近代,文坛巨匠茅盾先生把这些有机的进行结合。提出了的观点同样侧重于读者感受,但是在翻译的时候,如何注重读者感受呢,要忠于原文内容,让读者准确的了解原文的含义,同时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译文的问题,结构要顺畅,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精妙和内涵。国学大师林语堂也提出了相近的观点。这些都是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的。但是在翻译时,大多关注翻译者的水平,把翻译的好坏归结为翻译者语言水平、翻译水平的体现。观点仍然有片面性。

  再纵观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史,一部名着《论翻译的原则中》出现了“等值原则”.它所反映的思想是从翻译人出发,只有翻译人完全理解作者原文的含义,从体裁、写作手法等方面了解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再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揣摩作者的思想,以假想作者的身份进行翻译工作,完成翻译作品。后期,奈达提出了动态的等值原则理论。他的核心思想归结如下:如果完全以原作者的思想进行翻译传达,那么原作者与读者之间也通常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这对读者而言,未必能够方便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哪么不妨动态的等值。也就是说原文的作者给读者的信息与传达的思想,翻译者应该以这种方式,用翻译出的作品等价翻译者给读者的感觉。所以称之为动态的等值理论。同时,他还尝试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实践策略。想要以核心句势,和阶段化的翻译方式作为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二、对等翻译的理论形成

  对等翻译理起源可以从上文中提到的动态对等理论谈起,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等值”理论的提出。理解功能等值的核心思想,深入浅出的说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最为准确或者最为相近的词汇,无论是在词汇还是体裁上都能够做到原始信息的准确表达。但是这里的准确表达和等值,不是微观的等值。不是要求完全的一致。而是在相对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在体裁、词汇方面进行对等选用。不是照搬与同一化。这个理论的提出,对翻译理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翻译已经不再是词汇和短句的转换。而是从读者,受译者的角度有所考量。翻译再次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功能特性。卡特福德①则提出了语言学理论观点②,他的思想是翻译的基本工序是把一种语言改写成不同的其它语言。所以翻译工作不能脱离语言学的范畴。我国翻译研究学者也提出了灵活翻译,侧重原文内容,注重较真实自然的表达。但是要从语法、体裁等方面,对原文进行改变,帮助读者理解,实现功能等值作用。③

    第二节“功能对等”翻译标准

  一、功能对等翻译基本原则

  核心思想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动态的实现功能等值,这就要考虑读者所处社会的生活习俗与文化,读者相对的文化程度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所以如果能在译文中使用读者生活中熟悉的词汇,用两种语言中最为接近的词汇进行转化。用文化符号中的熟悉符号来代替原文中的文化符号。所以它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忠于原文,准确表达含义,又要使得翻译的功能完整体现,让读者便于理解便于接受。

  二、接受者概念

  一再强调要关注翻译后读者的感受,那么什么才是读者、接受者的感受呢?怎样让接受者感受到原文的文化?其实这是对翻译功能的一种体现。翻译是要传达原文作者的思想,从而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所以,这里的接受者感觉就是说翻译者要关注读者接受者的文化,要知道如何翻译才能让读者准确理解原文含义,去阅读翻译的作品,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彼得纽马克④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其含义是:翻译毫无疑问是要体现原文的思想与内涵。这要求翻译的准确性。但是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只保证准确性,却出现了一些让接受者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信息,那么这个翻译是没有进行完的,是失败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文化差异,是需要在翻译时候给予一定的注释的。否则就会造成误解或者错解。

  比如我们中国的生肖属性,在西方国家是没有的。这是他们知识体系中的空白。所以如果不解释说明,外国读者就无法理解原文的含义。

  例如这样一句话:我生肖属猪,猪年是我的本命年。

  译文: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Pig.The Year of the Pig will bring me goodluck or bad luck.

  这个翻译就会造成读者的不理解,西方没有生肖,他们无法理解猪年的含义。

  所以属猪是什么意思?空凭想象是无法理解的。那么这就属于不完整的翻译过程。应该在翻译过程中给予注释,简单说明我国生肖的知识。所以应该进行增加翻译的过程。

  这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一个小点。在实际翻译中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知识文化差异造成的问题。所以在翻译时候要充分考虑西方文化的体现。他们的生活习俗。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要从动态的等值角度出发,考虑原文作者想让读者获得怎样的信息感受。再衡量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进行补充以及知识转化。

  三、效果概念

  奈达重点针对接受者感受,认为翻译的过程与重要焦点在于对读者接受者的各个层面的接收程度进行分析。同时翻译的过程中要不能停留在读者接受者明白作者含义的层面,要能够实现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在翻译过程中找到动态的对等关系。这就把信息与文化的传播转化成了以原文为出发源头,在语言模式中进行中间转换,从而实现接收者第一感觉的接收信息的传递,文化的交流。同时接受者还乐于学习乐于接纳原作者的信息。这取决于原文事实的描述,意境的表达和感情额交融。这不仅仅是翻译的到位就可以做到还要对接受者文化背景等信息进行综合考虑。要实现这点,并不容易。在某些时候不得不把原文进行一定的修改。但这种修改不是可以随意为之的。而是在产生文化差异冲突时,进行的小部分修改。在主体上仍然要保持原作品表述不变。

  四、对等概念

  对等是指动态对等、感受对等。而不是片面的绝对的要求对等。从接收者角度,对等是原文作者给作者的感受,通过译文让接受者对等有同样的感受。语言是妙不可言的,不是数学上的对等模式。这里的对等,是要从作品的艺术性、内容性对等。给接受者同样的艺术感受。从画面感到思想意境、从韵味到美感、从思想境界到感同身受,对等的感受,对等的文化交流。翻译尽管语言语法出现改变,的内涵和作品的魅力仍然可以对等。罗曼雅各布森,也曾提出过翻译对等的观点。至今仍在翻译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翻译参与者的角色

  翻译工作离不开翻译者,在早期的翻译理论中,认为翻译作品的质量完全取决于翻译者的水平。这种观点有片面性。但是也体现了翻译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翻译者不仅仅要掌握并精通这两种语言,更要熟悉两种文化。同时能够把握接受者的接收能力有多强。才能制订好的翻译计划。翻译参与者一般包含发起者、翻译者、元作者、接受者、和使用者五个角色。真正好的作品,会给人不是译作的感觉。让接受者能够很好的接受,同时期盼作品的深入解读。从能力角度来说,翻译者应该具备语言能力、熟悉语法结构、精通词汇和翻译方法。还有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同时要具有写作的灵感与创作性。因为单纯的忠于原作,是不能让存在文化差异的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要从阅读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出发,了解他们的喜好、美学观。在翻译中适当的采用诙谐或者异译的方式,将接受者阅读者调入到作品当中。但决不是为了兴趣而诙谐,完全的脱离原文本义。在符合本义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翻译者相当于扮演了一个文化交流的中间者的角色。大卫卡坦⑤曾经给出过文化交流中间者的定义,理解其含义为:这个中间者既是原作者的作品的接受者、感知者。同时也是译文作品的作者,信息的传递者。中间者具有双重的语言能力和双重的文化素养。在传达信息的时候要给予译文接受者美的感受,自己母语作品的感觉。从而产生文化共鸣。

  本章小结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产业链。尤其是国际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可观。旅游翻译在国际旅游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翻译学科也收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量的学者投入到旅游英语的研究队伍当中。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研究。奈达是推出动态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的伟大学者。他的理论得到了世界众多学者的认可,不断的以此理论进行着不懈的研究。这些理论指出了,翻译不应该是词汇和作品的意思转变。而应该从动态的对等的接受者角度去感受,去评价旅游翻译作品的成败。要关注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审美观、道德观念。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读者吸引力的形成,在不大幅改变愿意的基础上,形成接受者喜爱的译文作品。奈达理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