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3 共29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莱阳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探究
【第一章】莱阳梨品牌发展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市场营销与品牌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莱阳梨品牌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四章】莱阳梨新形势下品牌运营对策
【第五章】莱阳梨品牌营销策略的保障机制
【结论/参考文献】 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14)》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农产品有 60 万件注册商标数,2012 年注册商标数已增长到 25.15 万件,在短短四年间注册商标增加了一倍[38]。虽然各地意识到品牌发展的重要性,但得到全国市场认可的品牌农产品少之又少,而像荷兰花卉、津巴布韦烟草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出口农产品只是作为补充来源,占据低端市场,极易受到外贸政策的影响。

  在莱阳梨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人问津到知名海内外,可以说其品牌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为了让莱阳梨品牌获得更持久的发展,应积极借助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其中政府应加大对莱阳梨生产和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企业应积极拓展莱阳梨品牌并加强市场运作以及推广等;行业协会应积极协调和促进莱阳梨品牌的打造,引导莱阳梨产业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等。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农产品品牌可以说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莱阳梨作为地方的无形资产,能够与地方经济形成相互推进和互为依托的关系,并且莱阳梨品牌竞争力的增强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地方知名度的拓展,最终将提高莱阳梨的经济效益并巩固莱阳梨的品牌竞争优势。预计在未来经过莱阳各级政府、企业、果农的共同努力,必然可以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优质梨产业基地,并且将莱阳梨的品牌发展成为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本论文就莱阳梨的品牌建设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产品质量、品种、产品规模、营销、宣传、物流、加工等多方面分析了莱阳梨建立和发展品牌竞争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能够对具体的生产实践提供现实的指导。

  6.2 展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转变,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农产品供应关系已由数量制约为主, 转变为质量制约为主, 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 并以市场需求约束为主。在市场上品牌农产品逐步排斥非品牌的农产品, 农产品的竞争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正逐步走向品牌竞争。而我国农产品品牌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

  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道路是我国农业企业发展实现全面升级的关键,原有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很难满足目前的需要。大部分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与莱阳梨相似,都需要由政府主导协调各方资源在品牌建设、维护和发展方面积极寻找出路。鉴于莱阳梨目前市场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同时综合考虑莱阳梨发展的其他因素后,建议莱阳梨在今后采取扩大产业规模并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内部优化,积极拓展产业链并优化相应的物流管理,转变原有的营销方式和思路以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未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式下,莱阳梨要选择和公众融合在一起的融众传播形式,开展相应的品牌互动活动,并建立一些社区众筹平台来增强农产品品牌的参与感,这可以说是开拓我国农产品品牌的互联网思维的新途径。莱阳梨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莱阳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分析、执行、计划和控制[M].(第 9 版). 梅汝和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那薇,王昆来,曹国林.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第 2 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那薇,王昆来,曹国林.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第 2 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余明阳,戴世富. 品牌战略[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 凯勒. 战略品牌管理[M].(第 4 版). 吴水龙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 余明阳,戴世富. 品牌战略[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7] 杨晨. 品牌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8] 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9] 约翰.梅尔. 农业经济发展学[M].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1988.

  [10]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M].(第3版). 梅清豪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1] 米尔顿·科特勒. 中国品牌如何实现突围[J], 东方企业文化.2009(08):48-49.

  [12] 约翰·A.奎尔奇. 奎尔奇论营销[M]. 薛理立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13] 周发明. 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J]. 经济师, 2006(12):235-236.

  [14] 陆国庆. 区位品牌: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J]. 中国农村经济, 2002(5):59-62.

  [15] 水母网的[EB/OL].

  [16] 李广川. 梨乡花海[J]. 商周刊, 2014(08):70-71.

  [17] 张新斌,丁全美. “莱阳梨”,一路走好──山东第一件证明商标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查[J]. 中华商标,2000(03):14-14.

  [18] 乐享. 冰糖百合莱阳梨 抗霾清肺大商机[J]. 致富时代, 2014(4)63-63.

  [19] 金鹏. 发展莱阳梨生态果业 重铸“莱阳梨”品牌辉煌[J]. 农业知识,2014(26):49-50.

  [20] 姜志德. “一枝笔”写出的宏伟篇章[J]. 现代商贸工业,2002(08):7-9.

  [21]中国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

  [22] 李建军. 农产品品牌建设:基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

  [23] 娄向鹏. 品牌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品牌革命[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24] 刘春晓. 莱阳梨生产基地创建构想[J]. 中国果菜,2012(11):58-60.

  [25] 赵占波. 移动互联营销:从4P 时代到4D 时代[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6] 胡晓云等. 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7] 孟繁佳,盖玉辉,宫玉东. 莱阳梨的栽培技术[J]. 农民科技培训,2005(01):26-27.

  [28] 王伟. 鲁东莱阳梨[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08):70-70.

  [29] 李光明. 网络营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0] 施密特. 体验营销[M].刘银娜,高靖,梁丽娟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1] 王长亮,崔潇文. “认领”专属莱阳梨[J]. 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40):10-11.

  [32] 宫锐,姜世龙,隋日光等. 中国梨乡 绿色莱阳[J]. 山东林业科技,2011(03).

  [33] 邵一明. 品牌延伸战略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4] 谢建华.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TS16949最新应用实务[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5] 郝晓秀. 包装材料学[M]. 北京: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36] 刘敏,牟俊山. 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7] 姜玉洁,李茜,郭雨中. 促销策划[M].(第2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8] 陆娟. 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14)[R]. 北京: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14.
 

  致 谢

  本文是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了悉心指导,特别是在论文选题、理论根据、结构顺序等方面多次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使我在学习中受益,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首三年来的学习生涯,在此,感谢山东财经大学 MBA 教育中心各位老师的培养与教导,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传授我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让我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与实战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和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所在企业的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为我提供帮助的所有领导、同事和朋友。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他(她)们无私付出,不断鼓励、支持我完成了学业。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