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钱德勒企业理论对中国企业理论研究有益的启示

来源:知识经济 作者:李娟.
发布于:2020-03-07 共3022字
厂商理论论文经典推荐10篇之第五篇:钱德勒企业理论对中国企业理论研究有益的启示
 
  摘要:钱德勒企业理论在企业史及管理学等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钱德勒的相关研究逐渐被学术界所认同, 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本文对钱德勒企业理论进行综述, 并阐述了其最新的发展态势, 同时对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演变情况进行总结, 得出对中国企业理论研究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钱德勒; 企业理论; 综述;
 
  一、钱德勒企业理论综述
 
  钱德勒的企业理论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他对美国企业史的研究成为后世企业理论研究的基石, 甚至有在管理学中言必称钱德勒的说法。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Alafred D.Chandler, Jr.) 是美国新企业史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其三部巨著《结构与战略:美国工业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看得见的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构成描述和分析欧美大企业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宏伟著述, 对美国新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何光宇 (2016) 对美国新史学的分支企业史做了介绍, 回顾了企业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历史及美国企业史学家的历史贡献, 对美国新史学 (新企业史学) 的领军人物、奠基人之一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的研究成果做了梳理, 评价了他对新企业史学、20世纪美国新史学的重大影响, 且总结了西方学者在五个方面对钱德勒研究方法的运用。文章认为钱德勒的成就, 源于其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即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企业史研究, 并由此形成了钱德勒学派。路风 (2001) 分析了钱德勒与熊彼特的学术渊源, 重点介绍了钱德勒三部巨著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对动态企业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评价了钱德勒的学术成果在企业和工业组织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厂商
 
  众多中国学者 (王锦瑭, 1996;向坤, 2011) 对企业史探路者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的生平和学术生涯进行介绍, 围绕《战略与结构》、《看得见的手》和《规模与范围》等著作对其研究成果的内容和主要思想进行了重点探讨, 有助于我们了解到钱德勒的思想体系, 以及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其中, 王锦瑭 (1996) 对美国企业史研究进行阶段性的划分:早期相关的企业史研究情况、企业史学派的诞生、新企业史学派的产生、企业文化研究等四个阶段。对美国企业史演进阶段的认识有助于推进中国企业史研究。
 
  二、钱德勒企业理论的新发展
 
  钱德勒阐述了美国批量生产、销售的垂直一体化推动各部门工业化, 实现了新技术的潜力, 提供效率的同时, 实现了管理革命。但钱德勒的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新出现的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不足, 这也是当代学者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的方面。美国经济学家詹森 (Jensen, 1993) 认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各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 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产业带了企业组织形式的转变, 原先的大企业边界逐渐模糊, 传统大企业的产业地位逐渐被大量中小企业、企业之间形成的合作网络、战略联盟等所取代。与此相适应, 过去在经济中起关键作用的“看得见的手”逐渐消失, 中小规模企业的生存获得更大空间。理查德·兰洛伊斯、高彦彦 (2007) 认为, 钱德勒通过对19世纪末以来美国企业史的研究, 将纵向一体化下的管理革命归纳为“看得见的手”。在规模化生产阶段, 由于不可忽视的交易成本的存在, 技术、组织、制度之间对市场、分工存在不同的反应速度和交易成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互结合, 但企业管理而非市场才是调节经济的主导手段。伴随20世纪末期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资本主义的演进, 技术、法律壁垒降低, 技术协调能力提升、市场扩大, 市场和组织之间的边界划分发生变化, “看不见的手”替代“看得见的手”, 通过市场而非管理进行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成为主流。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美国企业史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此研究对中国企业史研究来说有很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根据新的历史事实, 探索企业史理论的新发展。
 
  谢富胜、李安 (2009) 分析了企业史、创新理论和网络化视角下的各种企业理论, 指出这些理论分别对应不同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因此存在特定社会结构下分析的片面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提出新的企业理论。而张瑞敏 (2014) 以一线大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身份, 用独特的视角看待企业理论, 并探讨管理学中的理论问题, 其探索对企业史研究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首先探讨了《规模和范围》涉及的1880-1930年代美、英、德三国企业的企业史, 认为这三个国家的工业产出占世界的2/3, 其企业快速发展有效利用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但大企业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企业理论的创新。
 
  三、钱德勒企业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演变
 
  伴随美国企业在全世界的强势存在, 钱德勒主要针对美国企业史的研究成果盛行于全世界, 影响力和学术成就达到普通学者难以企及的高峰。到五六十年代时, 美国新企业史学派达到学术的高峰。此后, 英、德、法、日、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均开始涉足企业史研究领域。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演变和发展的情况进行梳理。周小兰 (2013) 首先介绍了美国企业史的发展情况, 接着阐述了法国企业史学科的诞生, 以及欧洲企业史发展与美国相关学科发展的关系。法国企业史研究最初深受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的影响, 对法国本土大型企业的战略、组织问题同样进行类似的历史学考察、分析、总结。
 
  此后, 法国企业史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论文通过对600余篇研究论文、著作的综述, 梳理了法国企业史的发展脉络, 对21世纪法国企业史的研究新动向做了介绍。法国企业史脱离钱德勒传统, 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下转第83页) 方向的事实, 对中国企业史研究来说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橘川武郎、胡文海 (2017) 认为经营史学是经营学与历史学的结合, 日本的经营史即美国哈佛商学院的企业史。通过对日本企业史研究及日本经营史学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的梳理, 该文认为日本企业史研究在承继美国企业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1世纪日本经营史的发展方向是全球化经营史或国际比较经营史, 从中可以看到未来企业史的发展方向, 对于中国企业史研究来说, 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借鉴。何光宇 (2012) 比较美、欧、日、中等地学者对企业史各具特色的研究, 总结了世界其他国家学者受钱德勒影响的情况, 并重点对中国采用钱德勒传统的企业史研究进行述评, 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薄弱之处, 以及未来可以创新、发展的地方。该研究是国内对美国新史学的企业史研究的重要总结, 对未来中国企业史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 在脱离钱德勒传统之后, 日本、法国的企业史和企业理论研究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未尝不是中国企业史学科未来发展的启示。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当时的经济学家依据自身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思考、提炼和总结, 当新的经济现象出现时, 经济理论应当需要不断地调整, 以解释当前的新变化。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 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是如此不同, 并不能完全套用钱德勒的理论来解释。对于中国学者来说, 要立足本国国情, 即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企业史情况, 进行档案层面的深入研究, 从而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企业理论。
 
  参考文献
  [1]王锦瑭.钱德勒与美国企业史研究[J].世界历史, 1996 (05)
  [2]王锦瑭.美国企业史研究[J].历史研究, 1996 (04)
  [3]向坤.钱德勒:企业史的探路者[J].现代企业文化 (上旬) , 2011 (01)
  [4]理查德·兰洛伊斯, 高彦彦.消逝的手:产业资本主义的演变动力学[J].南大商学评论, 2007 (01)
点击查看>>厂商理论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原文出处:李娟.钱德勒企业理论综述及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演变[J].知识经济,2018(07):81+8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