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作者:刘贻凌;杜为公
发布于:2020-03-07 共3829字
厂商理论论文经典推荐10篇之第三篇: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摘要: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普遍都存在的经济形式。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在世界的许多国家, 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组织表现为不同的组织形式, 并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外农村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较早, 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当前仍然运行良好, 为各国的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需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模式; 比较研究;
 
  一、国外合作社、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
 
  国外的农村合作社模式已经存在和发展了多年。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国外农村合作社经历了长期变革,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 带来了农村、农村合作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厂商理论
 
  合作社是一种经济制度, 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发展和形成的一种经济制度, 是从自然经济阶段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自然经济条件下, 农民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家庭的消费, 剩余产品才会到市场上进行市场交换, 使农民家庭从市场上得到生产和生活的必需物品。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组织在自然经济制度条件下不存在产生的条件。
 
  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合作社的产权不清, 代理成本过高。“合作社的剩余索取权一般是限定在合作社中各成员签订的合约关系的框架之内, 只对合作社内部代理群体提供优惠条件”, 可以认为, 合作社的代理成本一般会较高。合作社也很难确定合作社的产权权利, 而且技术、资源配置、规模化生产等生产要素也不一定能高效发挥作用, 从而会影响农业、农村发展, 影响农民的提高。如可能存在搭便车现象, 投资组合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判断等 (Porter and Scully, 1987) 。
 
  二、农村合作社理论研究
 
  1.早期对合作社的理论分析
 
  “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是由产业工人自行建立的, 这是现代农村合作社思想的起点。经济学家魏特林的研究提出:需要把工人阶级和小业主阶级进行一定程度的联合, 以共同的去对付工人阶级和小业主阶级共同的对手。可见, 一种经济制度或组织形式的建立需要有工人阶级之间的合作。而且, 工人阶级和小业主阶级一般是居住在的一个区域范围内。魏特林的合作社基本理论推进了美国农村合作社的建设和完善。
 
  2.后期的合作社理论
 
  有学者将微观厂商理论引入研究合作社问题的理论基础。厂商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合作社类似, 如各种经济组织之间、行业垄断者之间和行业巨型寡头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各自的社会性服务, 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法开展研究。将微观厂商理论引入研究合作社问题, 可以更明确、更准确地分析西方合作社的理论发展的过程, 当前的农村合作社的理论研究认为:农村合作社的研究焦点, 已经渐渐转向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相关内容。
 
  但这一时期的农村合作社理论研究也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对农村合作社理论进行实证验证, 只是描述合作社的建立或发展 (Emelianoff, 1942;Ann 、Edward、Phillips, 1953;Enke, 1945) ;虽然已经感觉农业、农村合作社理论需要进行实证分析, 但多数的研究把重点置于农村合作社内部的弊端研究和分析合作社发展不能成功的因素方面 (Amy, 2004) 。
 
  20世纪20年代, 坚持采用“合法垄断”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 可依据农产品种类的差异, 采用至上而下的方法建立专业合作社, 并引导社员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与农业专家等个人签订契约合同。并由合作社将权利集中控制。坚持采用诺斯理论的学者认为, 采用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平衡市场各者竞争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农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水平可以反映市场各方的竞争激烈程度, 可以当成评价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 (诺斯, 1994) 。
 
  农村合作社同时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经济性指各社员追求共有经济和效益。社会性指减少了交易费用, 增加社员收入, 提高竞争力。
 
  农村合作社具有如下作用: (1) 农村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一个营销代理人。合作社是帮助农民在市场价格竞争的营销代理人。社员的区域横向与地区纵向垂直联合, 改善了社员弱势的市场竞争地位, 消除低价竞争, 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 (2) 社员间横向联合可以通过合作社实现农业分散生产, 可以将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和技术同步与各个社员进行同步交流, 把信息在间进行传递。通过共享服务的规模化可低成本获取信息、高新农业技术。 (3) 独立社员不能实现或实现成本较高的经营活动, 可以通过合作社实现。如大型设备价格高, 使用频率较低的问题。灌溉水利设施、公共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通过组织完成, 因为这是农村生产生活必需的, 个人一般无法独自完成。 (4) 合作社可以传播相关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并提高社员的农业科学素质;还可代表在某个领域中的合作组织共同利益, 通过联合制衡维护公平, 保护弱势者, 推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5) 合作社的组织绩效。有学者认为, 合作社提高农户收入且绩效显著, 合作社主要是通过稳定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有学者认为, 合作社组织绩效与非合作社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只是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合作社组织绩效, 并不能解释合作社的效益, 需要引入规模效率等指标来衡量。
 
  三、合作社模式比较
 
  合作社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代理人”, 可以促进地区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农合组织存在如下几种发展模式。
 
  1.美国、加拿大模式
 
  美国、加拿大的“新一代合作组织”是建立在大农业跨区域合作, 共同销售产品, 实现资本化、产业化、规模化。“新一代合作组织”独立性较强, 但与“新一代合作组织”政府关系较弱, 政府只提供法律和经济上的帮助, 不干预其他事物 (石萍, 2008) 。
 
  专业农场是美国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形式, 专业农场生产区域化程度相对较高, 流通效率相对较高, 农产品流通渠道相对较短。当前农业合作社依然是美国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重要组织模式。
 
  当前美国主要采用减少合作社数量、扩大规模, 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 使农场与合作社整合趋势愈加明显, 行业集中度提高, 增加了合作社营业收入, 农业合作社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美国农业合作社已经发展为三类:销售型合作社、供应型合作社、服务型合作社, 分别提供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购销等相关服务。
 
  美国政府对合作社提供了非政府机构不能提供的服务, 但不干涉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事务。美国政府在农产品营销成员间的优化与整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从帮助建立合作社管理部门、政府投资、建立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等服务部门逐渐退出, 成为为农产品流通发展创造环境、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提供价格补贴、进行市场调控, 提供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服务。美国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等信息化服务程度较高, 为构建通畅、高效的渠道体系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美国农业合作社一般采用“增值农业”模式, 主要改进相关技术、工艺与设备, 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如, 美国农业部2014年提供4500万美元支持鼓励农户、合作社开发新的产品线, 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美国农业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 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已经出现, 股权占资产比由2014年的43%增加至2015年的46%。为增强合作社的灵活性, 美国政府修改《合作社条例》, 更有利于新型合作社更加灵活的发展。
 
  “新一代合作组织”的合作经济经营方式经验是:美、加合作组织主要采用限制成员制。社员购买合作社的交易权才成为会员。对成员购买的份额有最高和最低限制,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如“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 按交易额表决, 按持股比例表决。管理者的奖励与合作社管理绩效相结合。
 
  新一代合作组织是允许吸收外来资本投资, 其成员突破地区的限制和越过了国界。交易额度可以转让, 价格由合作组织收益分配的预期决定。
 
  美国农业信贷主要职能是扶持公益性质的农业项目。合作组织由社员拥有和控制, 社员由合作组织联系在一起, 比一般企业里的员工更加紧密团结。
 
  2.欧洲模式
 
  欧洲的“农村经济合作经营”组织保留了私有制与独立经营权的家庭农场基础上。欧洲“专业合作经营”模式的特点是:欧洲“专业合作经营”模式的合作组织一般规模较大, 是强联合, 体系比较完善。德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设有信贷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农村商品和劳务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欧洲的合作组织以产品或功能为合作对象, 如渔业合作组织、奶牛合作社、小麦合作社、农机合作组织等。政府对合作组织按法人登记, 保障法律地位, 且在财政、税收、金融上支持。欧洲合作组织通过联合与兼并实现, 专业人员一般列入董事会, 非专业人员一般列入监事会。
 
  四、小结
 
  当前, 合作社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始使用经济学的新方法和新成果, 例如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的采用提高了理论研究的层次。合作经济理论研究的焦点已经从合作必要性、合作社模式, 转向制度研究。合作社理论的研究焦点主要研究合作社中异质性成员之间的问题、治理结构问题、产权制度安排问题、绩效研究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梅, 郭翔宇.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不同特点与借鉴[J].农业经济, 2008, (5) .
  [2]罗鸣.荷兰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组织[J].世界农业, 1999, (4) 。
  [3]史金善.美日欧农民合作经济比较及对我国合作经济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 2005, (9) .
  [4]郭红东, 钱催红.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发展与启示[J].农村经营管理, 2004, (5) .
  [5]郭翔宇.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共同特点与启示[J].农场经营管理, 2008, (10) .
  [6]胡卓红.浅谈国外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J].中国合作经济, 2009, (5) .
点击查看>>厂商理论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刘贻凌,杜为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04):105-1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