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零售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论、展望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5 共1129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上市零售公司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第2部分】商业模式对上市零售企业的绩效影响绪论
【第3部分】商业模式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4部分】零售企业与企业绩效变量界定
【第5部分】零售商业模式维度模型构建及类型划分
【第6部分】零售商业模式的绩效差异性分析
【第7部分】 零售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论、展望及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与建议

  6.1.1 研究成果

  在商业环境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商业模式已经成为现如今探讨新经济问题的焦点,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国内外的商务界和学术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寻求商业模式创新来维持和提高自身绩效水平和竞争优势,且屡试不爽。近几年来,Alibaba、京东商城、顺丰速递等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名声大噪,近日亦有把“粉丝经济”灵活运用的电影《小时代》等案例被大家津津乐道。但这些案例均发生在高科技或自媒体等领域,不免让人遐想是否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培养竞争优势只适用于高新产业?对零售这种传统产业来说,是否一样可通过对现有商业模式的改造和创新以重获竞争力?于是,检验商业模式类型是否是企业绩效差异性的驱动因素、探讨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帮助零售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更佳绩效水平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确定了企业价值获取的上限

  本研究通过对商业模式概念及要素构成从经济层面、运营层面、价值层面到系统层面的研究历程中发现,虽然商业模式概念看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却有着一些共同点——以企业价值获取为核心目的,为广义客户进行价值定位、价值传递和分配及价值获取的基本逻辑和系统统筹。由此,本研究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对企业价值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统筹以促进整个系统尤其是企业自身价值增加的核心商业逻辑。该定义强调企业所处生态系统价值的总量是企业价值获取的基础和上限,因而企业若想获取更多价值需从为自身所处生态系统创造价值入手。

  (2)构建了基于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维度模型

  本研究在对商业模式进行定义的基础上,以价值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价值维度模型进行梳理和总结,构造出由逻辑层、要素层和操作层构成的“基于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维度模型”。其中,逻辑层是指把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价值创造)加以分解而成的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和合作价值三个维度;要素层是指根据各维度所包含要素的重要程度而筛选出的顾客细分、多元化经营、区域扩张、治理结构和供应商关系五个核心要素;操作层是指依据一定标准把每一核心要素细分成的三到四个要素水平而形成的操作层面。逆向来看,每一样本企业在不同要素层下所处水平的组合就构成了上市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类型,即该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维度模型的本质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核心价值维度(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和合作价值)的不同形态组合。

  该模型的构建、要素筛选和操作层形成的过程都是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结果均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3)了解到上市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采用现状

  基于上市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类型划分的结果,研究发现如下规律:1)零售商业模式类型呈多样化状态,但仍有一些相对主流的商业模式存在;2)零售企业在顾客细分方式选择上较为均衡;3)零售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方式选择上以相关多元化经营为主,选择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只占少数(占总数的19.6%);4)在区域扩张范围选择上,除了走国际化路线的企业只占到总数的10.9%,选择其他区域扩张方式的企业比重分布较为均衡;5)在治理结构选择上,以采用较高和高水平的股权集中度和强薪酬激励的企业为主;6)在供应商合作关系方面,大多数零售企业倾向与供应商建立较低或适度的依赖关系,只有少部分对供应商有着强依赖性(占总数的13%)。

  (4)验证了零售商业模式是企业绩效差异性的驱动因素

  研究运用多样本假设检验,对不同零售商业模式类型的企业绩效水平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零售商业模式是零售上市公司盈利绩效、营运绩效、成长绩效和综合绩效差异性的驱动因素,即零售商业模式类型对企业绩效水平有显着影响。虽然商业模式对个别指标水平的影响差异水平不显着,但这没有影响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总体关系。该研究结论很好地诠释了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获取的商业逻辑,证实了商业模式“蓄利”和“持续蓄利”的功能。

  (5)探讨了零售商业模式五大关键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由对上市零售企业商业模式五大要素分别进行多样本假设检验结果可知,1)采用不同顾客细分类型、不同区域扩张类型的企业群组间成长绩效、营运绩效、盈利绩效和综合绩效的均值或分布状况的差异性不显着;2)采用不同经营多元化类型对零售企业的盈利绩效、营运绩效和成长绩效有显着性影响,而对综合绩效的影响不显着;3)采用不同治理结构的零售企业群体间的各维度企业绩效水平和综合绩效水平间都有显着差异;4)采用不同供应商合作关系的零售企业群体间的运营绩效、盈利绩效和综合绩效水平差异性显着,而成长绩效水平差异性不显着。

  (6)比较了零售商业模式五大要素类型间的平均绩效水平的差异性

  由对上市零售企业商业模式五大要素分别进行多重比较的检验结果来看,1)兼顾各类消费者的零售企业综合绩效最优却伴随着低成长绩效,注重性价比客户的零售企业综合绩效水平最差,而注重客户体验的零售企业的成长能力最佳;2)不相关多元化经营虽不利于企业营运绩效的获取,但是却有助于企业获得最好的盈利绩效、成长绩效和综合绩效,而相关多元化则有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并获得次好的盈利、成长和综合绩效水平,而实践专业化业务模式的零售企业综合绩效水平最差;3)上市零售企业的成长绩效、营运绩效、盈利绩效和综合绩效水平与企业的区域扩张能力成正相关关系:

  企业区域扩张范围越广,企业的各方面绩效水平就越佳;4)零售企业的成长绩效、盈利绩效和综合绩效水平与企业股权集中度水平和高管薪酬激励强度呈现“正U”相关性,而零售企业营运绩效水平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且采用高集中强激励治理结构的企业无论是在企业成长绩效、营运绩效、盈利绩效还是综合绩效水平上均表现最佳;5)建立弱依赖性伙伴关系和较强依赖伙伴关系的企业群的综合绩效水平相当且较好,而对供应商依赖性很强的零售企业群的各类绩效水平均最差且远低于平均值。

  6.1.2 建议与措施

  由以上研究成果可知,零售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的完全创新或者局部改变都可以促成企业绩效的改善。埃森哲公司曾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归纳为顾客价值提供创新、量的增长(如地域或业务扩张)、成功模式复制(如连锁经营)、通过兼并对商业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发掘现有能力打造新商业模式和颠覆现有商业模式6方面[99]。在综合考虑本论文研究成果和埃森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议零售企业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商业模式创新:

  (1)明晰商业模式创新

  由于企业所处微观、介观和宏观环境的差异性,不可能塑造出一种在任一条件下都能保证良好绩效的万能商业模式。但埃森哲公司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至少要具备三大特征:一是脚踏实地、量入为出,二是与众不同、难以模仿,三是可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99],可见,在既定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基础上,坚持商业模式效率属性的同时追求商业模式的创新属性是商业模式亘古不变的话题,亦是保证商业模式能同时具备“蓄利”和“持续蓄利”功能的保证。而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开拓企业边界的过程或吸引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进入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过程,同时企业边界的每一步扩张都拓宽了企业的盈利通道和空间。

  (2)合理配比产品价值

  现在消费者的价值选择已经从理性消费时代进入到感性消费时代,因此很多企业会把产品附加值(如客户体验)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却忘记一个产品的价值仍由产品基本价值和附加值构成。要知道,满足顾客对产品基本价值的需求是企业价值提供的基础,也是附加值起作用的前提条件,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兼顾性价比型客户和体验型客户的企业综合绩效最佳的原因。但不可否认,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附加值在一个产品价值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或许就是注重客户体验的零售企业成长绩效好于注重性价比的零售企业成长绩效的原因。

  (3)营销理念转变

  建议零售商们完成从“专业的产品生产或供应商”到“专业的问题解决者”的转变。研究认为奉行以顾客为导向来满足顾客需求和引导客户需求的营销理念都有失偏颇,因为更多时候连客户自身都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或普遍存在企业研发提供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并不被消费者买账的情况,IBM 的 OS2 操作系统和苹果公司的 Macintosh 操作系统同败于微软 Windows 95 计算机系统的案例可说明一二。因此,研究认为零售企业应从“解决客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反推产品或服务开发的逆向思维方式才是王道,苹果IpodMP3 成功的案例可为证。

  (4)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消费者消费模式和零售企业营销模式都在逐步实现由线下到O2O模式及O2M模式的转变,如图6-1所示。线上渠道的时间灵活性和高性价比属性与线下渠道的良好体验属性相互融合,将会为零售企业绩效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具体通过何种渠道触礁电商应依据企业发展战略与自身实力而定。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截至2013年,有67%的百强连锁企业开展了电商模式,其中自建平台、入住第三方平台和兼用两种平台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6%、12%和12%[102]。

  论文摘要

  (5)逐步扩张

  目前不乏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的研究,他们认为走专业化道路可降低资源配置成本,有助于企业资源整合效率的提高,从而有助于集中打造企业竞争优势。但本研究发现,该规律并不适用于零售行业,相反,实践专业化经营的零售企业的各方面绩效表现并不好,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却有助于企业获得最好的盈利绩效、成长绩效和综合绩效。同样,研究发现,零售企业的区域扩张范围越广,企业的各方面绩效水平就越佳。也就是说,零售企业绩效水平提升的过程应该是沿着从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到非相关多元化,从本地市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到国际化市场的轨迹进行的,并伴随着企业资源和能力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6)推崇适度集权

  关于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存有争议。“利益趋同论”支持高股权集中度,其认为过度分散的股权一方面会面临恶意并购威胁,另一方面会挫杀投资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引致股东“搭便车”现象,不利于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而“利益侵占论”认为,如果股权集中度过高,会导致大股东控制、操纵上市公司利润、占用上市公司资产、侵占小股东利益等权利失衡现象,不利于企业绩效的获取。而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股权集中度高薪酬激励治理结构的企业群的H5均值为22.27%,且取得了相对最佳的企业绩效水平,由此可认为22.27%的H5加上高薪酬激励的治理结构能获得较优绩效水平。

  (7)培养企业家人才

  虽然相比于传统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可促成更大的成功,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因为任何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都始于对既有模式的“破坏”。而企业家或管理层作为企业资源的整合者和配置者,也是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的实践者和支持者。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实践不仅需要他们拥有足够的魄力来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更要求他们具备发现机会、整合资源、配置资源和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100]。故而,零售企业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层筛选和培训流程十分必要。

  (8)削弱供应商依赖性

  产业链的整合和企业共赢已经成为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中之重。而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则是供应链整合的重中之重。普遍认知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越长、采购比重越大,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就越紧密,越有助于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而本研究结论与之相反。与供应商建立弱依赖性伙伴关系的零售企业反而可以获得较高的企业绩效水平,而与供应商建立强依赖性伙伴关系会使得零售企业在零供关系中普遍处于劣势地位,拉低企业绩效水平。由此可见,兼顾“合作可持续性”和“高企业绩效水平”,需要适度削弱对关键供应商的依赖性。

  6.2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本节在对论文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的不足或局限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论文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提出个人见解,供其它研究人员参考。

  (1)研究内容缺乏深度和前瞻性

  首先,由于研究时间、研究者自身能力有限等客观制约,并未能对商业模式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和合作伙伴价值实现的具体途径作深入研究。且在筛选反应商业模式价值维度的关键要素时,不免漏掉一些重要要素,如在对零售企业合作价值进行要素筛选时,只考虑了供应商关系一个要素,而实际上合作关系还涉及到零售企业供应链的其它重要成员关系,如物流供应商和服务外包商等。

  其次,本研究内容缺乏前瞻性。时下,把互联网特性与传统商业思维相结合的“互联网思维”一词风靡全国。而零售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是目前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而本文并没有详细佐证网络渠道对上市零售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把互联网思维融入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但是该视角的研究毕竟属于前瞻性研究。不仅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行业的高度熟悉度,更多的需要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对局势走向的精度把握。

  (2)聚类分析数据采集缺憾

  本研究是基于截面数据对上市零售企业供应商合作关系等维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相比于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进行的研究而言,仅考虑了样本数据信息和指标数据信息,忽略了时间维度信息。而多指标面板数据是由样本、指标和时间维度三维构成,综合考虑了样本各指标的绝对水平、增量水平和增量变化率水平[101],是一种兼顾横向评价和发展趋势的评价方法。

  本研究没有采取该研究的原因有,1)本文对供应商合作关系等要素分类均为构建2012 年度上市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基础,所以数据选择为 2012 年度的相应指标。2)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不可通过软件直接实现,需通过 R 或 SAS 统计软件编程实现,对研究人员的编程功底要求较高。故而研究虽认为其是一种极好的聚类方法却没能采用,故在此提倡其他研究者把该方法运用于恰当的研究中。

  (3)多样本假设检验方法选择缺憾

  本研究在进行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差异性进行检验时首要考虑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具体通过分别把商业模式类型及其 5 大关键要素作为控制变量(因素)来进行的。实际上,若样本特征和观测变量(因变量)满足以下条件:相关性、总体为大样本且具独立性、总体中各单元满足正态性和方差同质性,那么完全可以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该方法可以兼顾各个控制变量(因素)对观测变量(因变量)的独立影响和交互作用,相比于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其不可否认的优势。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不高,被不同要素水平分割后更少,故本文第一时间否决了该研究方法。若其他研究人员样本特征和观测变量满足该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则推荐尝试。

  (4)研究结论缺乏普适性

  本研究是以上市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论不可避免的缺乏普适性,这也是把研究对象界定在具体行业范围内的所有研究的“通病”。但是,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具有普适性,对其他行业的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己寰.零售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Business Cycles:A Theoretical, Histor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apitalistProgress[M].New York: McGrawHill,1939
  [4] 彼得·德鲁克,约瑟夫·马恰列洛.德鲁克日志:366 天的洞察力和灵感(M).蒋旭峰,王姗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5] 那书晨,马辉,金浩.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行业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539):54-55
  [6] Alison Mackey. The effect of CEO sonfirm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 29(12): 1357-1367
  [7] 谌耒.不同资产重组模式对企业绩效长短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8] 崔丽.中国上市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9] Venkatraman.N et al. Four ve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alue capture in a network era[A].Berlin: Springer, 2008
  [10] 王生金.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21):27-29
  [11] IBM, 2006. Expanding the innovation horizon: The global CEO study 2006. IBM Global BusinessServices.
  [12] Linder and Cantrell. Change business model:surveying the landscape[R].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 2001
  [13] Amin Ghaziani , Marc J. Ventresca . Keywords and Cultural Change: Frame Analysis of BusinessModel Public Talk 1975–2000 [J], Sociologigal Forum, 2005,02:523-559
  [14] C. Zott, R. Amit,L.Massa,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02)
  [15] Michael Morris, Minet Schindehutteb, Jeffrey Allenc.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58):726-735
  [16] Stewart , DW, and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 [J]. Journal of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000, 19(3) : 287-296
  [17] Rappa, M.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 [ EB/ OL] .
  [18] Afuah, A, and Tucci, C.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M] .Boston : McGraw Hill/ Irwin, 2000: 32-33,196-201
  [19] R. Amit, C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6/7):493-520
  [20] C. Zott, R.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 Long Range Planning 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 216-226
  [21] Linder,J.,Cantrell,S.Changing business models:Surveying the landscape[R].Acenture Institute forStrategic Change,2001
  [22] 马君.浅析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区别[J].企业技术与发展,2007(12):12-14
  [23] Chesbrough,H.W.,&Rosenbloom,R.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533-534
  [24] 钟耕深, 孙晓静.商业模式研究的六种视角及整合[J].东岳论从,2006(02):120-124
  [25] Henry Chesb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t’s not just about technology anymore[J]. Strategy & Leadership, 2007(35):12-17
  [26] Henry Chesb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 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354–363
  [27] Teece, D. J.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 2010(43):172-194
  [28] 罗珉.组织管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9] 罗珉.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1-6
  [30] 马君. 浅析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区别[J].企业技术与发展,2007(12):12-14
  [31] Osterwalder, A. and Pigneur, Y. An e-Business Ontology for Modeling e-Business[A]. 5th BledElectronic Commerce Conference, Bled Slovenia. 2002
  [32] Osterwalder A. 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ch[D].Swiitzerland,University of Lausanne.2004
  [33] Osterwalder,A., Pigneur,Y.,& Tucci,C. L.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the concep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2005,16:1-25
  [34] 李振勇.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新华出版社.2006
  [35] Mark W. Johnson, Clayton M. Christensen, and Henning Kagermann[J].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Model.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57-68
  [36] Giesen, E., Berman, S. J., Bell, R., & Blitz, A. Three ways to successfully innovate your businessmodel. Strategy and Leadership.2007(35):27-33
  [37] C. Zott, R.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 OrganizationScience.2007,18(02):181-199
  [38] C. Zott, R. Amit.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implications for firm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1-26
  [39] C. Zott, R.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EB/ OL]. Long Range
  Planning,2009, doi:10.1016/j.lrp.2009.07.004
  [40] 郭毅夫.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04):26-29
  [41] 蔡文彬. 商业模式设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创业板企业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2
  [42] 杨洋.电信服务提供商的商业模式设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程度:电子科技大学,2007
  [43] 李炎炜,王翔,孙柳苑.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之影响[J].管理探索,2013(08):11-14
  [44] 胡宝亮.商业模式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知识搜索的中介作用[EB/OL].科技进步与策略
  [45] Hargadom AB, Douglas Y. When innovations meet institutions:Edison and the design of the electriclight[J]Admin.Sci.Quart,2001,46:476-501
  [46] Sumaiyah Abd Aziz, S., & Mahmood,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model and performanceof manufactur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Malaysia[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1,5(22):8918-8932
  [47] Roux, B. (2011). De l’Utilité du Business model en tant que Variable Explicative de la Performancedes Firmes[R].AIMS 2011 Conference, Nantes, 7-9 June
  [48] 张晓玲,赵毅,李东.商业模式基本构成要素间的匹配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以创业板及中小企业版企业为例[A].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
  [49] 罗倩,李东,蔡玫.商业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的影响—对 Zott 模型的改进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07):40-47
  [50] 刘卫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51] Afua,A. Business models:A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M]. NewYork: Irwin/McGrawHill, 2004
  [52] Malone, Thomas. Weill, Peter. Lai, Richard. D'Urso. Victoria. Herman, George. Apel, Thomas.Woerner,Stephanie.Do Some Business Models Perform Better than Others?[J] MIT Sloan Research Paper,2006(05):1-37
  [53] Weill, P., & Vitale, M. What IT infrastructure capabilities are needed to implement e-business models?[J], MIS Quaterly Excecutive, 2002(01): 17-34
  [54] Patzelt, H., Knyphausen-Aufseβ, D.,&Nikol, P. Top management teams, business models, andperformance of biotechnology ventures: An upper echelon perspective[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19): 205-221
  [55] 林珍安,蔡进丁.商业模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台湾上市非电子公司为例[J].台湾银行季刊,2008,64(4):367-397
  [56] 王翔,李东,张晓玲.商业模式是企业间绩效差异的驱动因素吗?—基于中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ANOVA 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05):20-26
  [57] 黄培,陈俊芳. 赢利定律—商业模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2003: 222 -224.
  [58] 盛亚,吴蓓. 零售企业商业模式要素组合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8(22):13-15
  [59] 汪旭晖.中外大型零售企业中国市场商业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外企业,2008(08):25-30
  [60] 原磊.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经济管理,2009(03):75-78
  [61] 张艳.中国零售商业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4):31-37
  [62] 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对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视角的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25-33
  [63] 郭蕊,吴贵生.商业模式理论辨析[J].技术经济,2014,33(01):14-23
  [64] Porter M E.Competitive Aa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Free press,1985
  [65]Jeffrey F. Rayport, John J.Sviokla. 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06):75-85
  [66] BrandenburgerA M., Nalebuff B J. Co-opetition[M].Doubleday,1996
  [67]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125-131
  [68] 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9] 叶立生. 企业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和三维评价模型[J].生产力研究,2008(23):146-148
  [70] 文亮. 商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71] 张婷婷,原磊. 基于 3-4-8 构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2):79-85
  [72] 常雪凌. 浅析我国零售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14):109-110
  [73] GBT18106-2004,《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S].2004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75] 倪桂平,张晖.上市公司的业绩,股权结构与多元化经营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02)
  [76] 赵海丹.结构方程模型下因子分析的实例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4(01):239-240
  [77] Rummel RJ. Applied Factor Analysis[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Evanston.1970
  [78] Gupta S, Lehmann D R,StuartJA.Valuing Customer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4,41(01):7-18
  [79] Suzanne Donner.What Can Customer Segmentation Accomplish[J] .Bankers Magazine,1992(2):72- 81
  [80] 汪涛.以顾客资产为核心的企业战略规划[J].管理学报,2005(01):66-70
  [81] Penrose E.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Thirded) [M].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82] Birger Wernerfelt.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05):171-180.
  [83] 高世宁.典型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03):65-67
  [84] 陈涛. 企业多元化程度测量方法研究—基于多元化三个维度[J].人力资源管理,2011(06)
  [85] Rumelt R. 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15-17
  [86] 胡玮.零售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7] 曹哲源.区域扩张与业态选择对上市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10
  [88] 怀娜,马健.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06):53-59
  [89] 侯林丽.零售企业的伙伴型供应商关系管理研究[J].北京:北京物资学院,2008
  [90] David F. Pyke, Strategies for Global Sourcing [J] .The Financial Times. 1998
  [91] 覃广深,李锦飞.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J] .江苏商论,2005(03)
  [92] Maggretta J.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
  [93] 沈宁宁,杨浩威,万兴.我国城市零售业企业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基于上市公司业态与绩效的实证[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1):20-24
  [94] 赵泉午,刘婷婷,陈凤林.零售业态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数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09):19-26
  [95] 吴磊.零售企业业态选择与企业绩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0):186-188
  [96] 蔡荣生 , 王勇 . 大型国际化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02):49-53
  [97] 王珊珊.供应链伙伴关系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样本[D].成都:电子科技大,2009
  [98] 孙汝攀,刘文超,任俊生.零售商买方势力对零供关系质量及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4(02):12-17
  [99] 黄菲,樊慧霞,罗峰.传统行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浅析[J].经济论坛,2011(04):200-202
  [100] 张根明,易睿.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181):117-120
  [101] 任娟.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2(04):92-95
  [102] 杨青松.海鼎明道全渠道战略研讨会[OL].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网. 2014-6-11
  [103] 史薇.中国数字报业商业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104] 李俐俐,朱未萍.基于因子分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3(24):64-72
  [105] 王东.湖北典型上市公司商业模式研究[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106] Ansoff, H. Igor, Corporate Strategy[M].McGraw Hill, New York, 196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