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1 共64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研究
【第2部分】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引言
【第3部分】 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
【第4部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部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对策研究
【第6部分】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心理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

  近些年来,不同行业单位在人才使用上实现选聘、招聘、自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劳动管理上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一大批新型的法人实体、竞争主体相继产生。这些客观因素促使当今大学生的职业方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就业方式也达到了空前的多样灵活。但在就业观念的活跃中也包含着不少混乱,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心理问题。本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作详细的比较,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产生的普遍原因,最后并给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对策。

  2.1 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是作者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此外还借鉴以往相关调查问卷。本问卷共设有 25 道调查问题,大体可分成三部分:第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二、调查对象出现的就业心理现象;三、在当今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本次调查问卷是采取抽样调查为主、重点调查为辅,两种方法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本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四所全日制院校在校大学生。

  本次共发放问卷 400 份,收回 382 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 378 份,有效回收率为 94.5%,达到了调查问卷的标准,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2.2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主要从大学生对就业的动机、认知程度、准备情况,以及就业价值观和就业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积极、稳定、健康的,也同时表现出一些消极心理,如职业需求不明确、期望值过高、自卑、焦虑等。具体调查结果如下所述。

  在对“当前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的调查中,11.5%的大学生归咎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32.6%的大学生则认为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过多所致;17.4%的大学生认为是由于自身准备不足,个人能力有限;17.8%的大学生认为是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10.2%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社会走后门、拉关系等不公平现象太多;10.5%的大学生将原因归结于教育机制的弊端,如图 2.1 所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既要看到客观的影响因素,又要考虑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因素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择业和就业。【1】

  
  在“所学专业与毕业后找工作的关系”的调查中,44.6%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找与所学专业有一定关联,不一定对口的工作;15.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可以与工作无关;15.4%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应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只有约 24.7%的大学生认为一定要找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见图 2.2)。【2】

  
  通过分析可知,目前仍有超过 20%的大学生坚持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必须要与专业对口,这种陈旧的就业观念是无法适应当代灵活的就业市场要求,容易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接近一半的学生对于专业和就业持一种开放态度,实现成功就业不必非要对口,只要专业相关就可以,这种想法拓宽了大学生就业道路。还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坚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工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找工作无关,这种观点的存在极不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知识结构的建立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是不利于就业的。

  对“为成功就业所做的积极准备”的调查中,39.1%的同学认为应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成绩;67.8%的学生认为应为就业积极考取各种证书;26.2%认为积极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很有必要;57.5%的学生认为应先调整心态,为参与社会竞争做好心理准备;还有 18.9%的学生未做过任何就业准备(见图 2.3)。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抱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就业准备意识也相当明确。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未对就业做任何准备,这就极易在就业中盲目从众,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或造成“临时抱佛脚”的局面,加大了产生就业问题的可能性。【3】

  
  在对“了解就业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的调查中,20.3%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获得信息,22.4%的大学生通过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中获得信息,47.5%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和报纸了解就业信息,9.8%的大学生是从父母和朋友那里获得信息(见图 2.4)。

  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积极主动的了解就业信息,但仍有十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等靠心理,依赖于父母和朋友的帮助,没有主动意识。【4】

  
  在“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的调查中,选择经济收入的学生占 37.9%,选择工作单位性质和发展前景的学生占 34.7%,选择个人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占23.4%,选择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占 7.2%,选择个人价值实现的大学生占63.1%,选择考虑父母期望的大学生占 16.5%(见图 2.5)。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大学生功利和现实的思想明显增强,逐步由适应社会和国家需要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转变,主体意识上升。与此同时,也反映大学生就业观念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5】

  
  在对“理想的就业部门”的调查中,31.7%的大学生表示想去事业单位,38.4%的大学生有意向去“三资企业”,22.3%的大学生想通过考公务员等方式去政府机关、国有单位。只有 7.6%的大学生选择去中小型私营企业(见图 2.6)。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外资企业具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工作机遇,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就人才需要来看,不少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对大学生的接纳积极性不高,而我国的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毕业生应将目光转移到这些地方,将这些单位作为就业的新途径。【6】

  
  在对“理想的工作地域”的调查中,71.3%的大学生选择去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去发展,9.2%的同学选择留在西部地区继续发展,17.5%的大学生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发挥自己的个人才能,只有 2%的大学生会去偏远的乡村地区(见图 2.7)。【7】

  
  由此可见,人们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个人需要已经渐渐取代了国家的需要。将个人发展和利益放在首位。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水平,对于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其他地区没有的资源,自然也会吸引大批的有志青年“孔雀东南飞”,而偏远地区和我国中部地区的人才匮乏,发展速度慢,经济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东部地区。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