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团队管理论文

高职科技创新团队创建问题与对策(2)

来源:教育与职业 作者:蔡小红
发布于:2017-03-01 共4972字
  为了保证团队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资助经费应充足并确保经费及时到位。一些院校对科技创新团队的成果要求较高。如本院科技创新团队申报时建设目标为1项以上省或国家科技基金项目或多项省厅级项目,1篇SCI及5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还包括发明专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但给予的经费资助仅有几万元,有时使得研究工作较难开展。因此,学院应根据团队研究目标给予适宜的经费资助,以保障研究目标较好地完成。
  
  此外,科技创新团队的经费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有些院校,由于经费管理制度较为机械,使得科研团队使用经费时十分困难。如一些研究需要购买试剂、实验动物或支付实验人员的劳务费,但是按照学院科研管理规定,试剂购置费用必须拿购买发票经各职能部门审批后才能报销,实验辅助人员劳务费也必须要等科研项目结题(一般至少2年)后才能领取,这样导致团队负责人必须自费垫支大笔费用购买试剂或支付其他实验人员劳务费,否则研究将难以为继。研究者为科研既要出力又要出钱,也不知将来的研究结果如何,能否顺利结题,经费能否报销,引起研究者及其家人的担忧、焦虑,影响研究的积极性和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议高职院校在制定科研管理制度时,应允许研究者预支部分科研经费,减轻研究者的经济负担,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实验研究条件与信息资源保障问题
  
  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都需要研究仪器设备、试剂、动物、药品等,因此需要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学校应建设条件优良的实验室,供科研使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需要有课程实训中心或教师研究工作室等,以供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研讨工作时使用。此外,科研离不开充足的图书信息资源保障,图书馆应配备充足的纸质和数字资源及检索条件,配备具有较强情报检索能力的研究馆员,为科研团队提供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但是,目前许多院校还没有条件较好的实验室、实训中心,没有设立教师研究工作室。很多院校虽然已购买了较丰富的纸质或数字资源,但仍缺乏经验丰富的学科馆员为科研人员提供情报咨询服务。
  
  (四)科研项目申报中的政策扶持力度问题
  
  由于学校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要求较高,如规定科技创新团队必须申报多项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或省主管厅局级的课题,并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或SCI论文才能结项,迫使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必须积极地申报多项课题。但是,由于学校没有申报科研项目的扶持政策,当名额有限时申报上级课题竞争尤其激烈。一些团队成员认为与其完成如此高标准的研究目标且开展工作又十分艰难,还不如自己独自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因此,建议学校在科研课题申报时应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团队的申报,保证科技创新团队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五)团队成员责权利与合作研究问题
  
  科技创新团队不是行政组织机构,有限的经费在使用时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层层审批,到结项时才能按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报销或分配。因此,在一些科技创新团队中,团队负责人无权无钱,有些成员加入时积极性很高,但研究时却退缩不前,只有靠团队负责人的学术造诣和声誉来凝聚团队成员,甚至于恳求成员们开展工作。加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在科研中习惯单兵作战,当团队科研子项目较多、方向不尽相同时,较难开展大型合作性研究,较难出重大成果。而如果没有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仅靠负责人单打独斗,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科技创新团队的各项任务。因此,学校应采取政策扶持,如提高团队负责人可支配的科研经费比例,规定团队结项时无贡献者不得列入成员名单,对于团队合作性项目给予重奖,在岗位津贴分配中也认可合作研究成果中除第一作者外的其他作者的贡献,对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进修学习机会等,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六)考核激励机制和公开公平原则问题
  
  激励机制建设是延长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生命周期、激发团队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潜能的必要手段,是提升团队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③目前,一些院校的激励政策存在缺乏团队激励需求分析、激励手段单一、功利主义、平均主义、重个体轻集体等问题④。高职院校在创建科技创新团队时应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的良性发展。例如,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将对科技创新团队的过程考核、结项考核和远期考核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团队给予额外津贴补助、科研经费资助或折算工作量,对于研究成果突出的团队或成员给予评优、评先等精神奖励,在职称评定、岗位竞聘定级时给予政策支持,将个人奖励与团队奖励相结合,增强团队荣誉感,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研究的积极性。
  
  在科技创新团队创建申报时,由于无法了解其他团队的研究目标,因此各团队制定的研究目标差异度较大,在资助经费相当的情况下,目标高、成果获得难度大的团队虽然取得成果较多,但是验收时可能通不过,反之则很容易通过,因而会挫伤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因此,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在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和结题评审时,要注意经费资助的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并应将各团队的申报书和资助经费进行公示,保证立项和结项验收的公平公正。某些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客观困难,如团队骨干成员生病、产假、长期出国研修等,在团队结项验收时应适当降低标准或允许延迟结项。
  
  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大多刚刚起步,高职院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及二级院系部,既要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给予重视,进行完善的管理与考核,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更要指导、支持和扶助科技创新团队的成长,制定政策并提供有利于团队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真正提高科技创新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鼓励科技创新团队既要多出高水平论文与成果,更要以研促教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孙本杰。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9):33-34.
  ②③曹可。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36):34,35.
  ④郝敬习,陈海民。试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政策[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7-108.
原文出处:蔡小红.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7,(01):63-66.
相关标签:团队建设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