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585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章】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电梯安全管理的相关要素
  【第三章】电梯安全管理机构和标准体系
  【第四章】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安全管理学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第六章】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困境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从商场、办公楼、学校、医院到我们日常的住宅,电梯无处不在。电梯就像汽车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承运工具。电梯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是我们必须要关心的问题。电梯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我们出行的人身安全。

  近年来,因电梯事故致乘员受伤、死亡的新闻屡屡见报。如 2011 年 7 月 5 日上午,北京地铁 4 号线动物园站自动扶梯发生故障,造成 1 死 30 伤。2012 年 9 月 13 日下午,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东湖景园"在建楼 C 区 7-1 号楼建筑工地上的一台施工升降机发生坠落造成 19 人遇难。 2013 年 3 月 16 日晚,广州体育学院一学生正靠在 6 层的电梯门上打电话,谁知电梯门突然打开,该学生从 6 层掉下负 2 层不治身亡。事故原因五花八门,有电梯倒溜的、有电梯门夹人的、有人员超载的、有违规开机的等等,严重的电梯事故常常伴随着人员的伤亡,令人痛心的同时,也令人担忧。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组织的抽样调查数据,有 21.74%的受访者称常遇到电梯关不上、电梯排风扇不起作用、电梯无缘无故停下来等故障,近 40%的受访者表示偶尔遇到。我们日常乘坐的电梯存在安全隐患吗? 这些电梯的安全管理有按要求做到位吗?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保有国,全国有超过 200 万台电梯在使用当中。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电梯行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代,用 30 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 多年的"电梯之路".繁荣的背后,是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滞后、管理责任不清、维护不及时等严峻的现实。电梯犹如汽车,使用一定期限是需要维护保养的。其紧固件是否磨损,移动件是否润滑,电气元器件是否运作正常等,都需要专业维修人员按电梯安全管理规定去进行检测的。电梯运营可分三大环节:生产环节、安装环节、维保环节。

  在美欧等电梯发展成熟的国家,电梯品牌生产商除生产出电梯外,还要负责安装和日常使用的维保工作。[1]

  但长期以来,由于三大环节利润分成不同,我国电梯行业有"保养不如安装,安装不如生产"的现象。国内的电梯维保利润很小,生产厂家不屑去做,于是将维环节外包给电梯维保公司。目前社会上维保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低价无序竞争等因素,造就了现实中维保单位数量多,规模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维护资金链上,电梯所在建筑有单位的,归单位管。住宅楼宇的电梯,归所属物业公司管。现在电梯维保行情是:大修 5 万,小修 2 万,改造 12 万,更新 28 万。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必须至少每 15 天维护保养一次。这些费用物业公司总是窝着掖着,得过且过。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的调查,在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诸多因素中,漏检、疏于维护和安全部件失灵等问题超过 60%,电梯"带病运行"成为一种常态。[2]

  截至 2013 年底,中山全市共有在册电梯 28923 台,且数量还在以每年 1000 多台在急速的增长。进入 2014 后,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特种设备举报投诉案例中,电梯排在首位。投诉主要问题包括:报警电话无效、运行中轿厢晃动、关人故障、没张贴安全操作指引、楼层数字模糊等。如此众多的电梯,如此众多的日常小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一旦出重大的事故,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目前中山市处于使用状态的电梯中,15 年以上的老龄电梯超 6000 多台,预计在 2015 年末,这一数量会达到8000 台。这部分电梯运行时间长,存在着机械部件磨损严重,线路老化等隐患,其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电梯能否安全运行,是与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全面的掌握中山市电梯的现状,并对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符合中山市电梯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是城市电梯管理部门应该致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电梯在我国已经有 100 多年历史,自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在电梯高速发展的同时,与电梯相关的管理法规也不断的推出和更新。在关于电梯安全管理的规定中,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法规、条例和办法。如制造质量的有《产品质量法》,行政监测的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维护保养的有《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等。针对最近几年的严重电梯事故,又发布了国家质检总局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11]179 号)、《关于开展电梯使用维保环节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11]82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领域电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再加上各省市自行发布的管理法规等一系列法规。这些林林总总的规定对我国 30 多年电梯的高速发展和安全运行提供的很好保障。但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也暴露出重原则,轻操作的问题来。归类 3 点:

  1.没有专门针对电梯的立法 长期以来,我国是把电梯归类为一般性特种设备,其安全管理的立法是从所有特征设备的大范围着点,法规条文没能专门针对电梯细化出来。电梯是不同一般产品的,有其特殊性,而现有的管理法规未能体现这一点,未能就电梯安全专门立法,从而造成了管理的松散和执法不严。如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3]

  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根据这一条,那些 10 年以上的老电梯将若出质量问题,是无法追究生产厂家责任的。如 《物权法》 第七十九条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4]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维修。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公布。但现实中,住宅电梯的维护专用资金归谁管,怎么管,业主决定如何界定等,从制度到监管到现在还是空白的,电梯维护专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没有明确责任的归属主体 电梯用生产到使用,涉及到三家公司:电梯制造厂家、安装企业、维保公司 .以往电梯事故中,这三种企业互相"踢皮球"推卸责任 .到底谁应该负责任,该负责那些责任,现行的法规条例都没有将责任进行细化。

  3.依法申请检验意识不强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 1 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5]

  但由于电梯对应的管理单位或物业公司,依法申请检验意识不强,对定期检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定期检验若找出电梯存在隐患,必然要求整改,而整改花出去的费用又难收取回来,总感觉是件卖力不讨好的事情。因而找各种理由推迟申请或不申请,没有按法规规定做好安检工作。

  中山市电梯安全监察行政主管单位是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上分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和电梯检测。企业管理主要手段是靠资质管理,即依据企业的规模、从业人员数量、技能、经验等方面分为 A、B、C 级。不同的资质,其业务经营范围是各有不同。

  但在具体的级别划分中,条文规定不够细化,操作性有待改良。另外负责电梯安全监测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人员编制没能跟上电梯的发展速度,安全监察力量薄弱,未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制定一套与时俱进的电梯安全管理法规势在必行。如何平衡、协调好电梯制造、安装、维保和监察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摆在公共管理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政府制定的电梯安全管理政策关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科学、客观的对电梯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电梯的现状和未来,这对加强和规范电梯安全管理,引导市民正确使用电梯,有效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制定符合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政策,对促进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市民出行便利和安全,是政府管理部门应该致力研究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旨在给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3 研究现状

  自电梯融入人们生活始,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对电梯技术的提升、管理依据、管理的思路等问题也一直予以诸多关注和研究。主要有:

  1.3.1 电梯制造、安装的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电梯生产的统一规范和标准是明确的。《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是现行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必须达到的安全标准。该标准是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的标准 EN81-1 1998 年版为基础,对《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1987 进行两次修订产生的。该标准从保护人员和货物的观点出发,根据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最大的防止使用人员、电梯维护或紧急操作相关的事故的危险。标准不仅表达了电梯指令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且还表述了电梯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的最低限度的规范要求。对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制造、安装与检验提供了全国统一的技术依据和安全要求,对于电梯交付使用前的检验、定期检验以及重大改装或事故后的检验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6]

  此规范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实践出发,对 EN81-1 1998 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或调整。如在 7.1 及 8.6.3 中增加了"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 8mm";在 5.6.1 中增加"特殊情况,为了满足底坑安装的电梯部件的位置要求,允许在该隔障上开尽量小的缺口"; 如删去 9.8.2.1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瞬时式安全钳"及其他条文中相关内容,删去 10.3.4 中"具有缓冲复位的蓄能型缓冲器"及其他条文中相关内容; 同时也对轿厢有效面积的规定、轿厢采用的瞬时式和渐进式安全钳的速度范围等作了调整。对电梯的一些试验方法也做了调改,如将 F5.3.1"具有缓冲作用的蓄能型缓冲器"的试验方法内容调整为"线性蓄能型缓冲器"试验方法。《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我国电梯行业最重要的基础安全标准。

  1.3.2 电梯安全的管理依据

  2009 年 1 月 14 日由国务院第 46 次常务会议签署,自 2009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直接涉及到电梯的条例就有 61 条。这些条例不仅明确了电梯生产、安装、使用维保等各个环节的责任承担者应履行何种义务,以及违法者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同时也明确规定了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制度的内容、要求和程序等。以该条例为基础,根据电梯的不同用途,进一步细分出《电梯监督检验规程》、《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 和《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等电梯安全管理技术规程。

  2014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将电梯安全问题正式纳入了立法的高度。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不同,新法由"条例"提高为"法",法律等级提高了,效力也增强了,成为我国第一部对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做出统一、全面规范的法律。

  1.3.3 电梯安全的管理模式

  目前在电梯安全管理中,我国主要是以政府监督和使用单位维保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管理。政府监督包含行政许可和现场安全监察两部分。行政许可是电梯制造、安装、维保的入门槛,是电梯安全的基本保证,其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典型样品的型式试验、制造条件评审、审查发证和公告等。分为:1.特种设备制造许可;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4.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资格核准;5.特种设备型式试验;6.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的监督检验;7.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8.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许可;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许可。[7]

  职能部门专业人员的现场安全监察也是电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安全监察员抵达电梯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检验等现场依据相关法规规定所开展的安全监察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并督促相关单位执行法规规定,纠正并查处违反法规规定的行为。[8]

  在电梯日常维保中,电梯使用单位(或小区物管)所处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其对电梯所采用的管理制度虽然各有不同,但归拢起来,分为 1.巡查登记制 ,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 34 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5]

  因而电梯使用单位(或物管)都要求配备专组人员对电梯进行巡查监视,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处理。2.责任落实制 ,含维保公司责任制和电梯管理人员责任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 32 条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 15 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5]

  电梯是非常专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通常是将电梯维保部分外包给有维保资质的公司。这里面涉及到出问题谁负责的问题。目前使用单位(物管)与维保公司通过签订维保合同来落实责任的分担。人员责任制,就是谁负责管理,谁承担责任。3.设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 ,对如电梯断电、井坠、关门等事故中,如何应急救援是有预先的准备措施。4.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书面通知、粘贴宣传图片、小区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加强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广大乘梯者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正确使用电梯知识和方法。这样才能使电梯既方便生活,又防止事故发生。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论文通过调查中山市在用电梯的登记数量、在用梯龄和维保状况等方面概述中山市电梯的使用情况,并介绍目前中山市针对电梯的安全管理手段。本论文分析了当前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部分城市的电梯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中山市电梯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完善电梯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超龄电梯实行相关的管理措施;对电梯实行电子建档管理;设立电梯投保制度;加强对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力度。

  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1.4.2 研究方法

  本论文对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采取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运用比较研究法,为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1)文献研究法,其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网上、图书馆收集的有关电梯管理方面的著作和期刊资料;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内外有关对电梯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报刊以及专家学者所持的意见;以及中山市技术监督特种设备检验所的内部的资料、调研文章和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来分析当前电梯的现状、问题和原因,介绍国内部分城市电梯安全管理经验,以获取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所需的建议。

  (2)调查比较研究法,本论文运用调查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电梯的安全管理经验进行比较、分析,为本论文构想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