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滞后的成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0 共2697字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政府管理滞后的成因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和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政府管理滞后状况的描述和分析,现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政府管理滞后的成因总结如下:
  
  第一节 认知不到位
  
  一、对公平与质量相互兼顾的认识不足
  
  留守儿童由于身份起点的不公、受教过程的不公和教学资源的不公,加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处在了不平等的尴尬地位,相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更多的是保证有学可上便万事大吉,公平与质量离之很远。无论是上面所述的四个不同个案,还是在调查中随机进行的访谈,事实上都有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显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实施健全的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孩子拥有一个成功未来的关键。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和境况使其并不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有悖于我国教育公平的原则。而教育质量又直接关乎人才的质量,留守儿童在贫瘠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没有质量保证的教育,其发展的状况可想而知?因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有学上不是最终的目标,关键是要保证其教育公平和质量的相互兼顾,而这些均需要政府在观念上和政策上予以改善和实践!
  
  二、对留守儿童情感及个性成长的需要认识不足
  
  家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作用,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隔代监护和主客观条件缺乏,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监护人仅仅是负责最基本的看护和养育责任,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约束管教,少数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迷恋网络、游戏厅、不良书刊及黄色影像等,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如个案一所述,杨某回家以后一直把玩手机,由于代沟和差距等问题无法和爷爷奶奶沟通,学校所见、社会所见无法得到心理发泄,因而在遇到一个偶发问题时,不明事理发布到网上并散播谣言,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关键是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他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孩子吃饱穿暖问题,照顾饮食起居少生或不生病和做好接送任务等。但由于受思想观念的限制和自身水平的影响,较少考虑到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孩子的思想、道德、品格、学习、行为习惯等情感和社会化教育方面没有也无法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能力给予引导和监督。隔代监护人对孩子的态度往往趋于溺爱、迁就甚至自由放任。而留守儿童父母由于长期在外,缺乏亲情沟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发展,他们与孩子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理隔阂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增大;农村学校由于学生数量众多、条件有限等主客观因素也很少顾及到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变化,进而忽略了孩子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如何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来完善和补充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将是管理好留守儿童教育和提高家长认识的当务之急。
  
  第二节 职能不清晰
  
  一、政府、学校、家庭三者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的实现层面存在真空地带
  
  留守儿童从小离开父母,自制能力比较差,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难免会受到影响,再加上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一般只能进行简单的管教,无法起到教育和辅导的作用;而学校也并没有将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例如个案四所述学校就根本不清楚本校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而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又极度欠缺,学校教育的成效也大打折扣;另外,又有国家政策、投入和监管的缺乏,越发加大了政府、学校和家庭三者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的漏洞和职能缺失,使得留守儿童教育权的实现存在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
  
  二、政府、学校与家庭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没有形成合力
  
  最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到了学校和家庭这个层面,一般都是各干各的,学校希望家庭能够担责,但家庭将希望寄托于学校,而国家的监管制度又不完善和及时,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上并没有形成步调一致的合力。另外,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和推诿,家庭方面重养教而轻教育等,都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未能合理解决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的监管、学校的引导和家庭的落实必须形成合力,协调统一,步调一致,才能更有效地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第三节 条件不充分
  
  一、客观条件的限制
  
  受制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文化消沉、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时效存有障碍。农村办学条件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农村学校,如个案四所述学校,因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对留守儿童实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也非常紧张,我国教学经费拨付制度也使得学校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项目审批手续比较繁杂;另外建立家长学校,有助于培养家长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开设校讯通和远程教育网络其实都有助于留守儿童的管理,但是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都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予以投入和配置,但在此方面由于客观条件受限阻碍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善。
  
  二、主观条件的限制
  
  由于监护人素质有限、观念落后等因素,无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关乎自身和国家发展的大事。另外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及时的亲情沟通,致使孩子的教育管理存在维继有余的局面。加之,农村学校本身的艰苦条件,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及优质教育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行动对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遥远和无暇顾及的事物,即使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愿意进行教学改革,也苦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成行。个案二王某的舅舅给予王某学习上的辅导事实上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家长、学校和教师责任和观念的缺失。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上,无论是家长、监护人,还是教师,主观思想和意识观念的改变及提升也是当务之急!
  
  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职能部门联动机制缺乏
  
  长期以来,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一般停留在呼吁层面,学校负责知识教育,家庭负责养护任务,民政部门和社会团体负责生活上的帮扶和救助,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负责高调宣讲。各自为政的现状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难以形成合力,缺乏联动机制。在行动上就体现为今天这个部门搞搞宣讲活动,明天那个部门搞搞救助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各自为营,在本质上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