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与自我意识的关联

来源:林区教学 作者:尹晓晓
发布于:2020-03-17 共4297字
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第七篇:中学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与自我意识的关联
 
  摘要:初中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是指通过对初中生这一特殊时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的解读, 探究其对初中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对初中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的产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 人际交往; 交互现象; 自我意识;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lf Consciousness
 
  YIN Xiao-xiao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Bohai University
 
  Abstract: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lf consciousness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self-awar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reading the interactive phenomena in the special period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emerg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action phenomenon, the formation of their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一、交互现象的产生
 
  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儿童过渡到性成熟期的一个中间时期, 既是童年过渡到青年的阶段, 又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青春期有两大特点:第一, 生长发育快, 包括内分泌的变化、人体形态发育变化、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变化等。第二,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大, 包括独立意向逐渐增长、求知欲增强、认识能力不足、思想情绪不稳、性心理加强等。因此,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人际交往具有特殊性。
 
  人际交往是指语言符号 (字、句等) 和非语言符号 (目光、姿势、体态、声调、面部表情及动作等) 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共同理解的过程, 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都普遍存在着联系, 相互发生着作用, 而人际交往则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高级形式。这是因为人类的交往活动运用了表示意义的语言符号, 具有自然界的信息沟通所没有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实践性。它是主体对主体的联系, 交往双方各自轮流担任交往的主体和客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际交往所借助的工具和设备越来越先进, 从而使人际交往成为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 人际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要素, 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人们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 首先要结成一定形式的关系和联系, 即构成由人们的一定的关系和联系所组合成的社会团体, 只有通过它, 才能从事改造环境的活动。在构成社会团体以及各社会团体在从事改造环境的过程中, 处处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个交往要素。如果离开了人际交往, 社会实践就无法开展, 而人际交往也正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人际交往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整合功能、调节功能和保健功能。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别人喜欢我们的条件是:我们要喜欢他们, 承认他们的价值, 对他们起支持作用。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交互现象。有研究表明, 初中生与同伴的交往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初中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希望融入同龄人的行列中, 将自己的独立思想表达出来。在与同伴的交流中, 能够赢得同龄人的认同, 找到自我存在感, 获得自我价值。初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交互现象, 从主客体上来看, 交往的人多为同学、教师、家长等, 人际关系简单, 人员对象较少;从交流内容来看, 多为贴近学校生活的故事。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主要指个体对于自身主体的认识, 以及对于自身的态度, 可以理解为主体角度的我对于客体角度的我的认识和理解。自我意识是构成意识的一个主要的形式, 是包含多层次信息、多维度影响因素和复杂变化关系的心理反应系统。
 
  从形式上看,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体验三个形式。自我认识指的是个体从生理结构、社会属性、心理动态等方面对自我的认知和反应, 从表现上来看, 主要有自我感念、自我感知、自我观察以及自我图式、自我评价等等。自我体验主要指情感方面的认识, 表现为个体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态度和感受, 如自信、自尊、自卑、自豪以及成功感、挫败感等等, 自尊是自我体验的重要基础。自我调节主要指意志方面, 表现为个体对于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如自制、自主、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节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认识最为主要的方面是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它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前提, 是自我意识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
 
  从内容上看, 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 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行为, 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 指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心理自我, 指个体对自己的人格特点、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心理过程等方面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是个体在同他人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产物。通常认为2—3岁的儿童学会“我、你、他”, 知道自己的名字, 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开, 即自我意识的萌芽。其成熟的标志: (1) 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 认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 (3) 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自我意识既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人类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之一。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具有差异性。第一, 自我意识具有性别差异性。男生与女生的性格不同, 对自我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男生生性活泼好动, 积极表现自我的个性, 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主动与同学交流, 自我意识较强。女生生性安静、腼腆、情感细腻, 对于外界事物敏感, 一般不容易很快地融入集体, 自我意识较弱。女生更注重学习, 男生更希望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二, 自我意识具有年级差异性。七年级的学生从小学跨入初中, 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人群, 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因此, 自我意识是一个重建的过程。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 已经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节奏, 开始确立目标, 明白自己的任务, 自我意识有所加强。九年级的学生, 面临升学的压力, 学习任务繁重, 同时也具有明确的目标, 自我意识较前两个年级是最强烈的。第三, 自我意识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不同, 虽处于同一学习阶段, 每个学生的自我意识仍具有差别。
 
  三、交互现象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交互现象能够促进自我意识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是彼此之间相互尊重、认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实现少年的社会化, 找寻心理平衡, 实现自我价值。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 与同龄人的交往。初中生交友的标准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等, 功利性的成分相对较少。在儿童时期难以维持的友谊, 在青少年时期, 会变得非常重要, 他们将友谊看做是唯一的个人关系。交友的目的首先考虑个人的喜好, 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弱。第二, 与父母的关系。儿童时期,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更高, 无论是物质需求方面, 还是心理方面。儿童会对父母无话不谈, 时时刻刻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但是, 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他们力图摆脱父母的束缚, 获得真正的自我, 但由于经济上的依靠, 初中生又不能完全离开父母。另外, 代际之间的矛盾也难以调和, 因此, 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压力与紧张。有时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会产生叛逆的心理, 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紧张, 亲密性减弱。第三, 与教师的关系。初中生不再觉得教师高高在上, 并不完全顺从教师。他们希望在学习生活上,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做自己想做的事, 教师的管束与这一点恰恰背道而驰, 初中生就会批判性地看待教师。
 
  培养初中生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自我意识的参与。首先, 初中生应端正交往的心态。初中生交往的形式、对象多种多样, 但是与他人的交往保持一颗真诚的心是关键, 如果一切的交往都以功利为目的, 结果就会不欢而散。在这种以功利为目的的交往过程中, 也难以使自己得到他人的肯定, 实现自我的成长与价值。其次, 初中生应树立交往的信心。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 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 在交往过程中, 可能会与朋友产生嫌隙, 引发矛盾。因此, 初中生在交朋友时, 应坚定自己的信心, 相信自己的个人魅力能够与朋友友好相处, 即使与朋友发生矛盾, 应该主动表示友好, 一个真诚的道歉, 还是可以得到原谅的, 也可能会使友谊升温。再次, 初中生应掌握交往的技巧。《新唐书·魏征传》中:“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善于倾听, 是对他人的尊重, 也是自己获取知识的手段。在与他人交往时, 要面带微笑, 这样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最后, 提高自身修养。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经过长期的学习、培养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 不仅包括一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还包括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的高尚行为举止。“修”, 是整治、提高;“养”, 是培育、长养。“修犹切磋琢磨, 养犹涵养熏陶”, 在中国伦理史上, 古代伦理学家都十分注重道德修养的研究。因此,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青睐。在交往中, 应穿着整齐大方, 态度和蔼可亲, 这是对自己的认可,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交往过程中, 适当得体地赞美他人, 能够使他人感受到被认可和赏识, 从心理层面也能够获得自尊心的满足, 这是任何人在社交过程中都希望获得的感受。因而, 在交往中, 应当从他人的优点出发, 给予真诚的肯定和由衷的赞美, 多给予他人尊重, 从而赢得他人的好感。
 
  四、结束语
 
  人际交往的过程是初中生自我完善的过程, 与同龄人的交流, 使得初中生获得自我认同感;与父母、师长的交流, 使得初中生获得经验启迪, 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意识就是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 能够逐渐认清自己、了解自己, 确立人生目标的一种独立思想。自我意识的培养, 可以使初中生逐渐成为自己的主人,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在看待事物时, 具有独到的见解, 能够独立解决面临的问题, 形成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夏芳, 郑全全, 钟莹.初中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4) :68—70.
  [2]游火星.初中生人际交往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3]刘耐烦.初中生人际交往与自我概念关系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 2011.
  [4]张梦琦, 王萍萍.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5, 31 (6) :1—4.
  [5]张秀阁.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04 (1) :82—83.
点击查看>>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热门推荐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原文出处:尹晓晓.初中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林区教学,2018(11):114-116.
相关标签:人际交往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