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当代境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6 共583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思想体系探究 
【导言】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的态度探析导言 
【1.1  1.2】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形成与发展
【1.3】我国主要领导人的人民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当代境遇 
【第四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实现途径 
【结语/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内容与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现的当代境遇

  当今世界由于科技的发展,蜕变更新变得异常迅速,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这种世界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也处在一个历史转折的新时期,这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发展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一个充满惊险的挑战。

  (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面临的机遇

  1.世界整体局势的和平与发展

  自苏美两国争霸结束后,世界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大国之间总体保持稳定,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整体局势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种整体局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

  一是世界多级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在这个大环境下要求各国谋和平,促发展避免战争和动荡。人类文明源远流长,各地文化文明、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等都存在差异性,人类自身存在的这种多样性决定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各国人民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取长补短,在世界多级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实现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发展目标。世界的多极化对于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避免超级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干预他国政务,减少国际争端。各国在互相尊重、互帮互助的合作中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其次,国家关系趋向合作与共赢方向发展。大多数发达国家认识到了南北差距扩大会带来危害继续发展和国际局势稳定的恐怖主义等危险行为,西方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帮助贫穷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遏制世界贫富差距扩大和缓和南北矛盾问题。随着经济向全球化方向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彼此之间互相依存,竞争与合作共存。日本、法国等强国的存在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力抵制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美国独霸世界被多边主义所压倒,国际关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这种多边主义政策的发展势必引起世界人民的友好相处,能够互帮互助,共谋发展以及共享发展成果。

  其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留下的阴影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平与发展的能量仍然处在不断增长的趋势。如果动用武力来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势必会引起世界人民的一致反对。为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国际出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政策,以此来抑制大国对弱小国家的扩张与侵袭,维持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自由处理各国之间的事务。

  综述,和平与发展是近期世界的主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国进行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经济与文明的发展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带给世界人民福祉,也为发展人、塑造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国内良好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观形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与延伸,我国历代领导人都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却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意的人民观,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良好和稳定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整体上的安定局面。

  首先,社会稳定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曾强调,稳定的环境是改革发展的基础,环境不安定,改革与发展难以实现,即使取得的成果也会破坏掉。自 1949 年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景象,出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兼备的局面;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体上保持了国家稳定、人心安定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稳定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大陆上唯一的执政党,她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对于今天的社会稳定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党的执政方针、政策等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二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所形成的”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思想氛围,为今天的社会安定局面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文化资源。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求同存异“、”以和为贵“是中国人的优秀传统美德,人情和睦、各得其所和安居乐业是中国人民对最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传统引导人民能够各按其所、各司其职,能够协调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为实现安宁团结社会局面共同努力。这种良好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对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安定的社会背景下人民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也能更好的享受这些财富。

  其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出人民是社会发展目的的观点。十一届三中全面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科技、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是因为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是党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人民意愿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厂力,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崛起的发展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得到切实落实的过程。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驱动下,科技给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上政局时有波动,国内也存在多种问题,这些都对实现人民观产生了阻碍,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国际环境变化对人民观的影响

  虽然世界的整体局势是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但也不缺乏局部的动荡和一些矛盾与问题的存在。比如说恐怖主义时有发生伤害无辜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毒品泛滥也会殃及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人的正常生活;美国的强势地位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对世界多极化造成干扰和影响。这些非确定的不安定因素像定时炸弹随时会危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也影响着世界人民安定平静的生活,对于人类的发展造成干扰甚至引起倒退。虽然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但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处理好局部的动荡和矛盾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多极化具有顺水推船的作用,能够缩短实现世界多极化的路程。

  首先,强化联合国领导世界的作用,提高联合国的威望,抑制大国强权政治和对他国的干预。联合国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为了有一个安定和平的世界而联合建立的一个世界性组织。但联合国建立之初却违背了当初人们的意愿,成为了大国强国提高国际威望的手段和工具,随着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 但与世界人民的初衷相比,其发挥的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加强联合国的领导作用,强化其威望与地位,对于稳固世界形势大有裨益。联合国应该代表世界人民意志与愿望,反对一切霸权主义以及破坏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行为。只有在安定团结、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下,世界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从理论落到实处,人民才能安心生产并享受发展成果,否则一切只能是空谈。

  其次,呼吁世界各国之间平等交流,注意保护小国和贫困落后国家的利益问题。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是以大国、强国势力为中心,小国弱国处于依附地位,受剥削和压迫,因此实现各国之间身份平等是实现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的基础。

  再者,完善国际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可以实现世界各国之间、世界人民之间平等交流,减少种族差别和地域差别之间产生的矛盾和摩擦。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一个国家法律的完善程度以及人民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程度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发展程度。国际法虽然区别于国内的法律法规,但作为国与国之间达成的交往协议,国际法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规范国家的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完善国家法,实现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进行平等交流,为国家交往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各国自觉依照规范约束自身行为。

  2.国内面临的多重社会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由此带来的反面影响也日益凸显,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力量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退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置疑的事实。“[47]

  虽然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对社会稳定的建设,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处在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这些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也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了挑战。

  首先是就业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的甚至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而又难解决的问题。而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就业难问题和失业问题显得更为错综复杂。

  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关系人民利益、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

  据调查显示,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率大幅提升,因此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相对劳动力的增长变小,我国的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就业率越来越低;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近年来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除此之外,农民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

  农民自古以种地为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面积扩大、修路等的占地,使得农民的耕地越来越少,有不少地方的农民甚至都无地可耕,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而多数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很难在新的劳动力市场下生存下去,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只能失业在家,等待救济。即使那些走进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不仅生活条件跟不上,且做的都是脏、乱、累的工作。 就业失业问题解决不了不仅造成失业人员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也为社会加重了负担,影响社会安定。

  探及就业难、失业问题的原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在主观方面,主要是劳动力人员要转变观念,保持乐观心态。尤其是毕业的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去创业就业,不要眼高手低,放弃传统观念。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却做跟普通人一样的工作会觉得很丢人,宁愿闲赋在家,也不愿意出来工作。出现了”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客观方面,就业难失业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不可避免的。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劳动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突出,因此政府方面需要积极应对。除了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劳动力就业,进行失业人员培训,政府补给企业资金,让需就业人员先实习,获取工作经验,继而解决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和落实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发展面向的是全体社会人员,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出生存的价值,不仅是个人能力、生命意义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人人参与的客观要求。

  其次,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为当前不可轻视的社会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针对我国当时贫穷落后的局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路子,并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收入差距出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出现了明显的阶级阶层差距。

  调查显示,收入最少的阶层就是工人和农民。要知道,一直以来,工人和农民都是共产党的忠实拥护者,他们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英勇的贡献,他们是”人民“队伍中纯而又纯的成分。他们拥不拥护共产党对于党的建设事业是事关重要的,我国历来也强调做一切事情要从人民出发,关心工人和农民的安危冷暖是党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如何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关注社会底层人员成为摆在党面前一件大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路子,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他的目的是让先富起来的带动、帮助落后的再一同发展,今天看来先富起来的却并没有帮助贫穷落后的,忘记了邓小平的初衷;另一个方面,邓小平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前者却忽略了后者,认为为了效率可以忽略公平,这是不符合邓小平本意的。 效率固然重要,可是失去了公平,效率也是无从谈起的,要想经济发展又快又稳,就需要达到效率与公平形成一种平衡趋势,在照顾效率的同时不要忘记公平的存在。

  对比先前,现阶段不论是物质层面上还是精神层面上,人民都比改革开放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政府人员和个体私营者。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导,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 的警戒线,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基尼指数若达到 0.6,说明这个国家的社会成员收入相差悬殊。由此看来,我国已接近贫富悬殊的边缘,遏制问题继续扩大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贫富差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入的多少,二是精神财富的多少。前者指的是物质财富,后者多指包含思想文化、知识产权和知识技能、社会地位等的精神财富。社会两极分化是及其危险的,不仅会造成经济增长停滞,还会引起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等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埋下了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都不容小觑,比如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贪污腐败、严重浪费问题等等充斥着社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威胁。

  探及社会矛盾的根源一是社会发展、劳动异化的必然产物。异化指的是主体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由于自身的活动产生出来的与自身相反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主体。劳动异化的结果使得劳动脱离其自身的本质成为人们谋生的手段,人既变成了社会的主人也是科技的奴隶。所以说当今科技发展为人们带来许多进步与方便的同时,各种问题与矛盾也凸显出来。二是由于主体认识的相对性和历史的局限所造成的。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人类都是在现有的水平上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阻碍和破坏。三是来自主体主观方面选择的不良结果,这也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个原因。为了满足人们最迫切需要的东西,比如粗放型的发展,单单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从而出现了经济虽发展了,可我们生存的环境却被破坏殆尽的局面。像这种为了实现主导发展目标而忽略其他方面发展的做法,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不良后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