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路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25 共4553字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本文把产业融合作为切入点,对旅游与文化这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分析河北省这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现状,找出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然后,多角度提出推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详细对策。最后,总结出本文的主要观点,与此同时,也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帮助。经过仔细研究,得出如下主要观点:
  
  1.通过对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测量可知,两大产业的融合处于低度初级阶段,因此,有必要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2.河北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处于极大的有利局面之中,所具备的优势条件远大于其面临的挑战,为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条件,扬长避短,克服挑战成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
  
  3.通过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大推介力度,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搞好节庆文化营销,着重提升旅游品位;挖掘经济领域的历史文化遗存,培育新兴旅游市场;构建新型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兼具旅游与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6.2 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展望
  
  产业融合本身就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分析和研究我国仍旧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力求保证本研究具备创新性与科学性,但由于个人能力与条件的限制,写作必然存在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改进。一方面,截止到目前,我国关于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融合的研究内容比较少,缺乏系统的研究基础,科学性稍有不足。另一方面,鉴于相关数据资料的有限性,关于西柏坡红色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分析偏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将来关于此种研究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1.建立统一的计量不同产业融合度的模型,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判断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
  
  2.可以研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社会所带来的效益和成果,为促进产业融合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
  
  3.针对河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全新融合点进行研究、论证,总结出新的融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光远。关于文化视野中的旅游问题的对话[J].清华大学学报,2002(5):14-17.
  
  [2]Myriam Jansen-Verbeke,Gerda K. Priestley,Antonio Paolo Russo. 旅游文化资源:格局、过程与决策[M]. 孙亚红,闵庆文。主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社会出版社,2010.
  
  [3]Taylor J.Authenticity and sincerity in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001,28(1)。
  
  [4]Valene Smith L.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M].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9.
  
  [5]Yuko Aoyama.The role of consump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a cultural industry:The case of flamenco.Geoforum,2007,(38)。
  
  [6]史建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互动研究[J].经济问题,2014(4):124-128.
  
  [7]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1):61-62.
  
  [8]高燕。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经典模式案例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4(2):21-23.
  
  [9]张琰飞。信息化视角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途径---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5):72-75.
  
  [10]张海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169-172.
  
  [11]黄细嘉。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2012(9):131-133.
  
  [12]栗悦。产业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研究[J].旅游纵览,2013(10):64-65.
  
  [13]钟建辉。文化与旅游联姻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J].创造,2009(9):41-42.
  
  [14]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8):74-78.
  
  [15]孙新,王生鹏。甘肃省现代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87-89.
  
  [16]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7]刘艳兰。实景演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8):105-111.
  
  [18]汪清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模式研究---以佛山市文化与旅游产业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1):68-72.
  
  [19]董桂玲。动漫业和旅游业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40-41.
  
  [20]孟航。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之文化基础及道路选择。旅游研究,2013(2):60-64.
  
  [21]覃雪香,徐晓伟。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2(8):23-27.
  
  [22]周桂英。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4):91-93.
  
  [23]田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析。旅游纵览,2012(8):48-49.
  
  [24]程晓丽,祝亚雯。安徽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12(9):161-165.
  
  [25]杨卫武,徐乃卿。基于游客购物行为的上海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经济论坛,2012(3):19-24.
  
  [26]杨卫武,朱佳。上海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途径及其发展对策。中国商贸,2012(7):206-207.
  
  [27]廖丽宁,周国云。旅游与文化要深度融合--海南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广西经济,2012(2):55-57.
  
  [28]杨春光。着力促进宁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求是,2012(1):56-58.
  
  [29]黄细嘉,周青。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企业经济,2012(9):131-133.
  
  [30]石艳。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2):109-113.
  
  [31]陈瑛,常志文。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导论,2012(25):146-147.
  
  37[32]王华东,吴倩。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经济视角,2012(5):23-30.
  
  [33]邢晟。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中国发展,2012(4):81-83.
 
  [34]吴金艳。南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7):15-19.
  
  [35]谢继忠。对张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11):36-37.
  
  [36]喇明英。川西高原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8):137-140.
  
  [37]袁俊,刘健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5):123-126.
  
  [38]花建。论文化产业与旅游联动发展的五大模式。东岳论丛,2011(4):98-102.
  
  [39]袁俊。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热带地理,2011(1):82-87.
  
  [40]阎友兵,谭鲁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130):55-59.
  
  [41]陶婷芳,张秋实。上海都市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上海商业,2010(11):38-41.
  
  [42]姚福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浙江经济,2010(20):54.
  
  [43]孙国学。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中国商贸,2010(20):148-149.
  
  [44]屈小爽,李小娟。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关系研究。科技信息,2010(36):378-379.
  
  [45]鲍洪杰,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0(8):74-75.
  
  [46]刘建华。形神兼备,互融共进--关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思考。旅游研究,2009(1):3-6.
  
  [47]张洁,杨桂红。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9):90-93.
  
  [48]王毅。论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湖南社会科学,2009(6):114-116.
  
  [49]罗明义。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经济问题探索,2009(9):2-5.
  
  [50]麻学锋,张世兵。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4):678-680.
  
  [51]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4):6-9.
  
  [52]张辉,黄雪莹。旅游产业融合的几个基本论断[J].旅游学刊,2011(4):5-6.
  
  [53]何建民。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旅游学刊,2011(4):8-9.
  
  [54]付瑞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J].经济师,2012(9):16-17.
  
  [55]赵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2.
  
  [56]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8.
  
  [57]So-min Cheong. Privatizing tendencies:fishing communities and tourism inKorea [J].Marine Policy,2003(27):23-29.
  
  [58]Meynen,Wicky and Doombos,Martin.Decentralising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A Recipe for Sustainability and Equity[J].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Research,2004,16(1):235-254.
  
  [59]Ballet,Jerome;Nicoles and Melanie.Requiers-Desjardins:Social Capital and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A Critical Perspective[J].The Journal ofEnvironment Developement,2007,(16):355-374.
  
  [60]马波。转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选择[J].旅游学刊,1999(6):34-38.
  
  [61]张辉。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62]张辉。对中国旅行社业的经济分析与再定位[J].旅游学刊,2004(5):71-76.
  
  [63]李天元。旅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4]路德维奇·冯·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M].秋同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5]封国江。论“大西柏坡”理念主导下的平山县红色旅游发展[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10):31-33.
  
  [66]马歇尔(著)。曼昆(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7]J.A.熊彼特著。韩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8]Richard Hooper.Convergence & Regulation[M].TIO Conference, Melbourne,Australia,2003:3.
  
  [69]喻玲。旅游目的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旅游纵览,2014:95-96.
  
  [70]陈瑾。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理及政策选择--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4(5):122-126.
  
  [71]麻学锋。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4):678-681.


  后 记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光匆匆而过,犹如白驹过隙,一想到即将结束学生时代而离开母校,内心充满了浓浓的不舍之情,往昔历历在目,有太多的事情值得回味,有太多的人值得感恩。
  
  首先,感谢河北经贸大学,在校的三年时间,我深深感受到经贸学子勤奋为学、诚信为人的可贵品质,感受到经贸教师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让我在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不断成长。其次,感谢我的导师袁志超教授,袁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豁达的胸襟深深影响着我。更为重要的是,我要感谢袁志超老师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即便工作繁忙,袁老师也会抽时间同我探讨论文的写作问题,袁老师细致的学术指导以及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再次,感谢旅游学院院长程瑞芳教授,感谢程老师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不断创新,为旅游学院广大师生创造了许多条件与机遇。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每位任课教师,感谢你们将知识无私的传授给我,带领我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学习的乐趣。感谢我的指导员李凤英老师,谢谢她对我学习与生活上的悉心照顾。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以及同学,谢谢你们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与陪伴,让我重拾信心,勇往直前。
  
  衷心的谢谢!
相关标签:旅游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