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儒家思想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张悦
发布于:2022-11-18 共17102字

摘 要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典范、作为民族心理根基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方兴未艾、国外道德文化冲击、网络文化兴起等道德环境下,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绠短汲深,学生出现了道德品质下降、身心脆弱、价值观淡化、处事观扭曲等多方面的问题。蕴含优秀价值观、处世观、修身观、教育观的系统性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便不仅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而且对于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问题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完善过程主要通过儒家思想对社会道德教育环境、高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的优化实现。

  关键词:儒家思想;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价值

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of Confucianism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based on Chinese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good exampl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psychological root of our race, Confucianism reflects the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moral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 ascendant market economy, culture shock betweendomestic and exotic morality and raising cyberculture, problems such as decline in moral qualityand values, ment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refore, Confucianismcontaining excellent values and great attitudes towards life, self-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provide not only requirements but also solu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that can be used tostandardize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canbe realized by optimizing social moral environment, college mor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Confucianism;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value

目 录

  引言
  一、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在关系
  (一)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心理根基
  (二)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目的契合度较高
  (三)儒家思想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素材
  (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
  (五)儒家思想的价值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得到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一)道德教育偏理论化
  (二)道德教育方式存在弊端
  (三)道德教育配置不足
  (四)道德教育孤立化
  (五)道德教育成效不佳,学生思想道德问题频出
  三、儒家思想对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现实价值
  (一)儒家思想在学习方法方面的价值
  (二)儒家思想在教学方法方面的价值
  (三)儒家思想在道德教育配置方面的价值
  (四)儒家思想对改善当代大学生现存道德问题的理论价值
  四、用儒家思想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用儒家思想丰富高校道德教育内容
  (二)用儒家教学思想和方法完善道德教学方式
  (三) 用儒家思想强化家庭道德教育
  (四)用儒家思想“绿化”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引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效果决定了大学生的合格与否,也决定了国家的未来。然而当前,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价值观淡化、处世观扭曲等问题表明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成效不足。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心里根基,而其中蕴含的修身观、价值观、处世观等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用儒家思想为解决和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一、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在关系

  儒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并历经千年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了优秀成分,也包含了不合时宜的成分。本文所研究的是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益的部分。道德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所取的是狭义的道德教育,即“社会为其成员接受并且遵循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处事为人,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1]84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随着道德教育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求,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扩展。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是其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及源泉,儒家思想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代表在民族心里中已经根深蒂固。千年发展,儒家思想其精髓不减,是当今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心理根基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末期,经孔子创立至今已经千余年。春秋末期儒家思想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伦理体系。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一思想随着国家管理的需要成为独树一帜的显学。魏晋、唐、明清等多个朝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展。

  而这多次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儒家显学的地位,而使儒家思想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血液。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言行举止相对于外国已经体现出了“儒化”的不同特点。在言论、处世方面,中国人讲究中庸谦和;在做事方面讲究“不逾矩”;在思想方面较为严谨。这些,小到普通人的生活,大到国家的战略方针,无不被印证着。这便是儒家思想对历代人不断熏染的结果,历经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以及民族思维已经早早地被“儒化”。而这些,也决定了儒家思想可以在重整中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道德水平、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发展。

  (二)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目的契合度较高

  儒家思想实质上是一套关于道德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倡导“成仁”、“成君子”,并旨在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接班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因此,在目的、内容等方面二者存在相当大的契合度。

  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当代社会标准与儒家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如出一辙;在价值观方面,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当代有所不符,然而其中的真谛仍是相通的。当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以及较高的理想追求,能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这与儒家思想的精神是一致的;在伦理方面,尤其是家庭伦理,当代社会强调的尊卑、孝悌思想仍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处世观方面,儒家思想的“信”、“义”、“礼”、“廉”、“耻”、“温”、“良”、“恭”、“简”、“让”等均被继承下来,影响了中华民族对于处世的态度和思维。

  (三)儒家思想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素材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于思想政治课以及其他形式的道德教育中。而对于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内容,却涉及较少,大学生的道德知识及水平较多地停留于中学层面。

  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以及资源面临不足,儒家思想作为民族的心理根基,显然可以对此进行补充。

  在教学理论方面,儒家产生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体系。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市场经济、网络文化等影响在道德品质方面问题频出。例如崇外思想严重、功利心强、道德底线低等问题,给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挑战。儒家思想这一成熟的理论体系便可以起到理论的借鉴和素材作用。此外,儒家思想中的德育观也是今天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借鉴的地方,包括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兼顾德育和智育。

  儒家思想体系不止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个注重教学方式的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儒家思想中的教学方式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儒家思想中包含了“因材施教”、“敬事而信”、“启发诱导”、“言传身教”等教学方式。

  (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

  当今世界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文化竞争从未削减。现代化发展中,各个国家都在弘扬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的优越感。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历史遗留给我们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众多传统文化财富,对它们的弘扬和继承不仅会提升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更是团结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

  市场经济方兴未艾,它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它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现阶段,享乐主义、媚外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已经严重挑战了我们道德底线,威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这些思想的侵蚀,需要民族文化作为精神支柱,对儒家思想等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继承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在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又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性的问题。”高校道德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决定性阵地,而儒家思想又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因此,弘扬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便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

  (五)儒家思想的价值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得到发展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在《现代德育课程论》中指出,“从某种意义来说,现代德育课程思想可以说是对古代德育课程思想的一种高层次的回归。”[2]54 这句话指出了当代道德教育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代道德教育的继承性以及发展性。儒家倡导仁爱,强调整体精神、自我修养,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目的在于培养完美人格,儒家思想是以德育为主体甚至是最终要求的思想体系。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样是培养受教育者完善的人格和素养,而主体只不过是具体化了而已。相似的目的和作用,千年的心理根基,永恒的价值,这些使得儒家思想以一种脱胎换骨的面貌出现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也使其价值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得到实现。然而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情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又不同于以往的儒家教育,它不仅强调个人品格的完善,同时强调现代化的素养,和社会主义特色。因此,儒家思想的价值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得到升华,而又被不断发展,赋予时代特色。

大学生道德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高校教育亦是如此。道德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的道德教育也迎来了改革。改革后的道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性化、实践化。不可否认,大学生道德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局面。通过对相关教师的访谈、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道德教育成果表示肯定。然而,他们同样提出了现阶段高校道德教育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面等问题。

  (一)道德教育偏理论化

  德教育是德育问题,不同于智育,而现阶段的大学道德教育偏重理论化。高校教育是以文化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度较低。此外,高校课程以学期为单位,一般一个学期要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而像主题班会等德育活动,时间便更少了。

  所以,在重视度和时间的限制下,承担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学方式更多立足在理论上,对于实践的涉及较少。在考核方式上,道德教育也偏向理论化。考验学生道德课程学好与否的便是一张试卷。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思想方面的工作,并不是识记性的工作。因此,理论化的教育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出现了如功利化,实践弱化等问题。

  造成教育理论化问题的因素较多。首先,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因素。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课堂内容也是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条件限制,也更多的是理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国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已经深入民族心里,成为了民族的教学习惯,学生和老师都更加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另外,这种模式能在最短的实践内让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道德教育也始终延续着这种模式,并没有对其进行质的改变。 其次,高校道德教育资源短缺因素。理论教育往往通过教师、书本、学生这样的环节开展,而实践教育就没这么简单了,它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才力、时间……在保证其他教学正常开展的情况下,高校是很难做到这点的。此外,对学生进行实践道德教育也会使教学时间增长,这样也会增加学生的不满。

  (二)道德教育方式存在弊端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进行的,主题班会、思想文化活动等道德实践活动只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补充。所以在道德教育方式上仍以课程教育为主体。新课程改革虽然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道德教育方式仍然不能和理想吻合,较为传统。

  1、学生能动性发挥不够

  高校道德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目的。相比文化课的学习,道德教育课程更有主观性,因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而现实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地位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挥。课程的时间都是教师在主导,教师较少将时间交给学生,也较少地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人翁位置。这样一来,学生就变得更为被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道德知识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主观已经对道德知识进行排斥,更谈不上主动的接受。

  2、存在知识灌输现象

  获得知识的方式很多,主要包括传统的传授、自我的探索两种方法。自我的探索是最有效地方式,传统的传授是最快捷的途径。现阶段,高校的道德教育还是“授—受”

  模式。课堂上,教师指出重点,讲解难点,学生的任务便是听、写、记。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完成教学的知识要求。但是,道德教育的让学生理解、懂得道德观念,并最终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目的却远远没有达到。

  3、忽视隐性教育

  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日常的道德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重视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形式,那就是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区别于直观的教育,是隐含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教育。大学生在在学校除了接受直观的道德课程教育外,道德观的形成还受到其他形式的环境熏陶。道德教育课堂上,教师有意无意间流露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也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了其他学科的课堂;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道德文化活动也会给他们带来新的知识;教师以及同学的大小事件体现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无形中也影响了他们。这些隐性教育随处可见,可在传统教育中往往被忽视。

  这些教育方式的弊端归结起来其实是教育方式的不灵活。从主体角度分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导致这种问题的两方面因素。教育者往往受传统教育模式束缚、高校教学要求、教学资源短缺等限制。而大学生的兴趣度不高、配合度不高是受教育者主体的原因。

  (三)道德教育配置不足

  课程设置不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并没有专门的课程,主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作为附加内容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偏向于政治教育,因此在道德教育方面涉及不多,这使得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减弱了。此外高校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并不存在循序渐进的特点。几门课程也是在学期结束了就不再存在了,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进行循序渐进的长期熏陶。

  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源是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资源占有较少。教师队伍是教学资源的最重要部分。由于高校文化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薄弱。更重要的是,承担大学生道德教育任务的教师不全是道德教育相关专业出身,这也导致了道德教育的低成效。此外,在教学资金、教学条件等方面,道德教育占有的资源也是较少的。

  课程定位不准确是教育配置不足的重要原因。高校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先决条件,在当代大学的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相对于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便显得微乎其微了。现阶段,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普遍将文化教育放在首位,将文化教育的成果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标准。对于道德教育,定位则是文化教育之外的一项重要课程。道德教育虽然引起了高校的重视,但相对于文化课,它的分量便显得轻得多。这样的定位使得大学生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公平。

  (四)道德教育孤立化

  1、与家庭道德教育孤立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起点,父母等长辈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是教育的重要力量。道德教育具有主观性,相对于课堂上的道德教育,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受长辈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影响最深,因此,学生道德和价值观念往往在生活中学习成长得最快,家庭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重要阵地。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学校的道德教育没能很好地与家庭教育配合和衔接。学校也忽视了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实现的,不能去统筹家庭道德教育。学校和家庭在学生道德教育方面没有了默契,学校也就失去了家庭道德教育这个有力的支持,变得孤立无援。

  2、与社会道德教育孤立

  大学生接受道德文化熏陶除了受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影响还受到社会的影响。可以说,这三个环境中,影响最大的便是社会环境。社会应该给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应该充当道德教育角色。然而,社会道德教育并没有和学校道德教育接轨。社会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体现,社会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配合度低。这使得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不仅与家庭教育孤立更和社会道德教育孤立,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成效大为降低。

  道德教育被孤立与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分不开。在大部分家长看来,学校才是进行教育的场所,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负有责任。因此,日常生活中,他们忽视对孩子进行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对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较多家长不能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忽视自身的榜样作用。此外,现阶段,家庭对于孩子较为宠溺,这使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扭曲。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能正确教育孩子,甚至包庇和纵容孩子。

  所以,家庭道德教育这一环节是空的。家庭就不能对学校的道德教育进行辅助,学校的道德教育便开始被孤立。

  社会环境恶化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孤立的另一原因。大学生生存在社会大环境中,无时无刻不接受着社会环境、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道德教育的接受度。大学道德教育目的在于让大学生以更好的道德素质进入社会,建设社会,对于大学道德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各种物质文明、精神观念、文化习俗也大量地传入。各种要素在一个国度中不断发酵,冲击着国民的心灵。现阶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外心理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并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使社会道德环境恶化,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学生更加现实和功利,高校的道德教育成效显然被大大降低。社会环境本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另一场所,本该起着配合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社会环境还达不到这种状态。

  (五)道德教育成效不佳,学生思想道德问题频出

  由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化、方式的不灵活、形式单一化以及定位和运行方面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成效不佳,目标也不能较好实现,再加上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诸多原因,现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频出。

  1、功利意识强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带来了经济实力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了国民精神道德方面的变化,大学生是最明显的一个群体。市场经济的效率及功利性渗透到了社会每个角落,大学生虽身处校园,但现实中的他们很难不受影响,因此也导致了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功利性心理变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上学的目的更多的已经不是接受文化的熏陶而是谋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份很好的薪水。日常的活动也变得功利化。考虑事情首先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于做义工、献爱心、无私帮助这些事情,他们做得越来越少。大学生是新时期的接班人,价值观念的功利化不得不为道德教育敲响警钟。

  2、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传承的优秀品质。然而物欲横流的社会让诚信问题出现在大学生中。考试作弊、抄袭、简历造假这些问题在大学生中已经变得屡见不鲜了。大学生这个群体带给人们的印象已经不是高素质,不得不让人们对大学生进行更仔细的审视。

  3、礼仪观淡薄

  礼仪是人们内心感知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会给人美的享受。孔子曾经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3]245 礼仪是中华民族最重视的素质之一。当代大学生在礼仪方面缺少相应的教育及培训,因此,在观念上和行为上出现较多问题。大学课堂的师生礼仪已经慢慢退化,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礼仪也较缺失。面试礼仪方面,当代大学生也比较陌生。此外,大学生公众场合嚷闹、公交车不让坐、随手扔垃圾等问题都表明了大学生礼仪观的淡薄。

  4、心理素质差

  大学生是青年,是思考言行较为成熟的群体,然而大学生仍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走上社会,没能具有社会性的经验,因此心理素质较差。因为学习及感情原因而轻生的大学生有增无减。他们经历的较少,自身的经验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遇到问题时往往更脆弱。心理素质差这个问题也会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为隐雷。

  5、“孝悌”意识不强

  孝悌是家庭道德内容。自古以来,我国都将孝悌作为衡量人们品质的标准,也产生了“举孝廉”这个制度。由于时代的发展,家庭对孩子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于孩子越来越宠爱,使孩子逆反心理的出现。孩子甚至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对于大学生,这种状况也是层出不穷。他们对家庭的回馈变得很少,对父母的索取多于回报,“孝悌”观念在弱化,自我意识在上升。

  6、价值观淡化

  周恩来总理曾经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当代大学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理应承担起个人、家庭、以及国家的重任,实现自身的价值。然而现实中,这样的话对于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了。

  太多的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迷失,不能设置自己的理想,更不能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奋斗。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对他们来说,过完大学生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平平凡凡一辈子即可。他们安于现状,忽视了自身对于家庭的责任,对于社会和祖国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出现与高校道德教育内容不足有关。首先,道德教育内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少。道德教育没有独立的课程,只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间接体现。而在思想政治课的四门课程中,又只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体现得较多。因此,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所占的比重是很低的。其次,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道德教育内容缺少对应的理论支撑。如果理论针对问题,那么大学生在价值观、责任、礼仪、诚信、孝悌等方面的问题显然会好很多。最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偏政治化。这使得道德教育成为教育中的一隅,成效不佳。

  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出现与大学生本身有关。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配合度决定了道德教育的成效。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重视度低,兴趣较不足,功利心理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道德教育,相当大部分学生认为道德教育并不重要,没必要接受道德教育学习;灌输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价值观差异等原因,学生对道德教育缺乏兴趣;现阶段,大学仍然是一个注重文化应试教育的地方,因此学生学习心理往往带有功利色彩,仍将文化课程作为学习目标,忽视道德教育。

  三、儒家思想对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现实价值

  儒家思想在道德教育定位、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甚至是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较为成熟和系统化。这些成果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借鉴作用,是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儒家思想在学习方法方面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注重教育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对学习方法的了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道德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实现。在学习方法上,儒家的理论体系较丰富,有“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内省多思”、“学行结合”等。这些学习理念可以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

  “不耻下问”表明当自己遇到有疑惑的地方,而其他人却懂得时,尽管他的地位、学识不如自己也要敢于请教。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学生遇到不明白或困惑的问题时,要是懂得“不耻下问”的精神,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那么道德教育成效肯定会得到提升。

  “择善而从”体现了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2 指出了向善者学习、发现不足而改正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教育方式启示也是很大的。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以及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内省多思”也是加强学习成效的一个方法。正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2 所说的,在多次的反思中,才能不断地进步。

  因此,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在实施中引导学生思考同样也会加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学行结合”意思是学习和实践进行结合,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3]44、“学而时习之”[3]1、“吾日三省吾身”[3]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3]176 这些都是对于实践的强调,均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教育的目的,即实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理论学习效果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实践环节的引入,让理论成为实践的升华,让实践巩固理论。

  (二)儒家思想在教学方法方面的价值

  1、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在学习方面,儒家教育并不是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例如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76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直接教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掌握知识,用启发的方法让促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关注,把握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教育,如《学记》对于“时”的强调。

  2、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教育观点。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

  210 的,因此,不分高低贵贱聪明笨拙,不同的人都是可以被教化的,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生现实条件和状况也许并不好,但是,他仍有机会成为“圣贤”。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有教无类”原则的坚守是有必要的。道德教育本身便是一个改善的过程,对于成绩不好、智商不高、家境不好的学生是都不能放弃。

  3、因材施教

  《学记》对于因材施教的相关阐述是“孙”,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按照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教育,传授他们的知识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孔子曾经遇到子路和冉有同问:“闻斯行诸?”[3]129 对于子路,孔子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3]129 对于冉有,孔子的回答是:“闻斯行之。”[3]129 可见,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孔子是用不同的方式教育的。这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较多启示。其一,教师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要进行区别教育;其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其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4、教行结合

  教行结合即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只进行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此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有利于学习者对理论的消化,从而使理论融入到学生的观念中去,并最终形成行为习惯。孔子将教学和实践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通过周游列国传授知识。因此,学生能及时发现实际问题,以游学的状态对道德知识进行消化。“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3]87、“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4 都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结合实践。教行结合是儒家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化问题的较好启示。

  (三)儒家思想在道德教育配置方面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文化课之外的附加课程,虽然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当代大学并没有将其重要性提升,也没有对其设置固定的课程。教育资源的短缺、课程设置的不完善,这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效。儒家在教育配置方面比较成熟。

  首先在重视度方面,儒家把道德教育归为教育的根本。他们把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是否能成为圣人关键在于内在修养和品格。因此,儒家的教育模式其实质为道德教育。受教育者从小便接受“仁、义、礼、智、信”的教育,一生都在不断研读与践行道德规范。由于这种重要性,道德教育在教育资源方面占有较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是当代大学道德教育不能比及的。这种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的教育模式运行了前年之久,因此,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建设敲响警钟。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儒家道德教育具有严谨的课程体系。进入学校前,学生便已经开始研读《三字经》,初步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进入学校,则接受具体的儒家经典的学习,这种学习一直延续到壮年甚至老年。在学习期间所学习的内容也大部分是儒家关于道德、修身的。此外,儒家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可在人文教育中体现,甚至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合并。而当代道德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对于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较少。中学到大学的道德教育更加偏向政治化。道德教育课程形式单一,并不能融入到人文教育中去。

  (四)儒家思想对改善当代大学生现存道德问题的理论价值

  1、针对当代大学生功利意识强的问题——儒家“义利观”理论儒家思想始终将“义”放在“利”之上,强调“以义统利”、“重义轻利”。孔子提出了“君子以为质”、“义以为上”的思想。认为义是为人处世之根本,是理想人格必备的。

  对于没有遵循道而得来的利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80 当然,孔子并未否定人们对于利的正当追求,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3]78 孔子对于义的强调在孟子那儿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孟子甚至将“义”提到了生命的高度。他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217 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为人们对于义、利的选择提出了准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遵循的。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不断曲化,不断向实际和功利化靠近,往往忽视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而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正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纠正的宝贵素材。

  2、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儒家诚信观念理论

  诚信亦是儒家思想强调的一个子目,历代以来也是按照立身之本的要求对人进行规范。儒家思想体系中对于诚信问题做了较多的阐述,对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借鉴价值。例如,儒家认为诚信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法则,如《中庸》阐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4]137 这一论断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它是宇宙自然的规律,也是每个人立身的根本。因此,孔子曾将“信”立为四教科目之一。宋代朱熹也强调“凡人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5]437。

  3、针对礼仪观淡薄问题——儒家礼仪观理论

  “不知礼,无以立也。”[3]245 时代虽然变化然而“礼”的重要性依然不变,它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素质。“礼”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交际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当代大学生在这一方面认知较薄弱。儒家一向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儒家的“礼”某种程度上含有“仁”

  的成分,也带有伦理色彩。为人处世上,强调人的职责与身份。处在一个职位就要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同时做事不逾矩。对长辈要敬,对朋友要亲等。随着时代发展,儒家礼仪观也在不断扩展。儒家礼仪观无论在重要性还是对于大学生的课堂礼仪、处事礼仪等有很好的启示。

  4、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差的问题——儒家刚健观理论

  在刚健观方面,儒家也很好继承《周易》思想,并被历代儒士所一直实践。正如孔子所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92 这句话则说明了做人要坚毅、自强。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人性,增益其所不能”[4]243 已经成为历代人们勉励自己的话。

  5、针对“孝悌”意识不强问题——儒家“孝悌”理论

  “入则孝,出则悌。”[3]4 “孝悌观”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因此被认为是孔子仁学理论的基础,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1 儒家的“孝悌”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千年之久,它是维系家庭秩序的重要纽带。儒家“孝悌”观念自成体系,在后世也被不断地发展,由家庭的孝悌拓展到亲邻间的孝悌。

  6、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弱化的问题——儒家道德理想理论

  儒家理想倡导“内圣外王”。这一思想具有封建色彩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实现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代大学生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达到人的完善,从而为家庭及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些是与儒家道德理想是一致的。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体现了自我的要求以及价值观的确立,它强调了个人素质的完善以及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这可以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指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并为家庭、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四、用儒家思想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

  事实证明,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将儒家思想运用到道德教育中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儒家思想更好地运用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坚持一定的运用原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的问题。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方法,它指引着我们工作的目的,即运用儒家思想改进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道德教育。在运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什么样的方式才更适合他们。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信息反馈。

  第二,坚持批判继承原则。对于儒家思想的判定是要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的。儒家思想是在维护王朝统治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封建性质。这些封建性质是当代社会不需要的,甚至会对当代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男尊女卑思想、等级观、愚忠思想等。因此,儒家思想运用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时要注重实用性,要适用于学生道德教育的需要,积极引进优秀儒家传统文化,避免受文化“糟粕”的影响。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儒家思想是封社会的产物,当今社会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具有天壤之别,它的发展日新月异,具有独有的特点。对儒家思想的继承目的是用传统文化为现代服务,并不是让大学生回到孔子时代,这也就是与时俱进。所以要褪去儒家思想封建成分,充分利用儒家思想精华,体现时代特色,为培养时代新人服务。决不能将儒家思想奉为金科玉律,将学习儒家思想的目的本末倒置。

  第四,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原则。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注重学生品格素养的培养,然而对大学生的培养并不能仅仅停留于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断地从道德层面向包涵“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因此,不能将道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思想日益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对儒家思想继承时,要注重其与“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的融合。儒家思想是传统部分,“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是现代部分,要充分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方和西方的搭配。

  在这些原则下,用儒家思想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以及家庭道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用儒家思想丰富高校道德教育内容

  高校道德教育主要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模块。因此儒家思想对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及隐性教育两个方面。

  1、融入教材

  课内道德教育在开展时,要注重传统模块建构,促进道德教育的系统化。在教材编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的特点,“适情”、“适量”加入儒家道德思想及准则。

  教材要把握当前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儒家道德思想及准则,给学生提供道德标尺。教材内容同时可向多元化发展,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实践探讨等与实践结合的模块。引导学生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目标可以与此进行同步。

  2、融入隐性教育

  隐性道德教育较为广泛,包括主题班会、主题活动、文化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宣传等道德教育课外的教育。教师可发挥对此类活动的引导作用,增强儒家在内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宣传是隐性道德教育的另一模块,也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不容忽视。这类文化宣传包括校训、宣传栏、宣传标语等。高校的道德教育可充分将这些利用起来,将儒家道德思想及规范引入到其中,对学生进行隐性道德教育。

  (二)用儒家教学思想和方法完善道德教学方式

  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化、灌输式等化问题,对儒家教学思想、方法的借鉴是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这些问题可用儒家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如,儒家“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可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偏理论化”、“灌输式教学”有所启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对提高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有较好的借鉴。

  对于儒家教学方式的借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个环节的配合。高校对教学的支持以及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开展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学交流会是改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教学交流会,教师可及时掌控教学方式的改进状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信息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信息反馈,管理者以及教师可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感受及效果。这也为管理者及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供依据。

  (三)用儒家思想强化家庭道德教育

  大学生道德习惯形成是受多方面环境影响的,单一的大学道德教育势必会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成效,用儒家思想强化家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较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家长提高儒家道德自我教育意识。家长对道德教育重视度决定了学生在家庭中能否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因此,家长提高道德教育意识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此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水平会对孩子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提高道德教育意识的同时,家长需要进行儒家在内的传统、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道德自我教育。

  第二,营造儒家道德伦理学习环境。营造儒家道德伦理学习环境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例如书籍、音像资料等。家长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三字经》等。力求在这些典籍资料的学习中塑造和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第三,注重言传身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及行为方式对孩子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良好形象的养成,为孩子树立榜样。此外,还可以引导和带领孩子参加儒家等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树立和深化道德观念。

  (四)用儒家思想“绿化”社会环境

  用儒家思想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的。除了学校、家庭这两个主体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外,社会这个大环境的配合更是不能缺少的,它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网络文化、西方文化、市场经济规则充斥,对于儒家等传统文化的推广刻不容缓。

  1、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是加强儒家在内的传统文化学习的必要手段,传播效果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的特点。对于儒家思想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栏和宣传墙是最常见的媒介,可以在这些媒介上进行文化宣传,包括“孝文化”、“礼仪文化”、“处世观”等;电视是宣传另一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公益广告、传统文化节目等形式让观众直观地学习传统文化。此外,网络、报纸、杂志也是宣传的较好途径。

  2、保护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民族传统,这些集中地体现在了民族节日中。历史上,众多的民族节日甚至已经传播到周边的亚洲国家。人们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感受悠久深远的传统文化,接受着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熏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度越来越低,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就越来越少。传统节日不被重视,不断外流。因此,传统节日需要社会的保护与宣传。保护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节假日、宣传等途径进行。

  3、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宣传儒家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活动中,人们才能形成正确的意识,从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形成稳定的道德观。这些活动可以是儒家文化表演会动,生动形象再现历史,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也可以是名篇名句比拼,在这些比拼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开展时,要注意活动的特点——被群众做喜闻乐见。只有被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够获得群众、获得大学生较多的参与和接受。

  结语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在近年来不断地受到国家以高校的重视,处在不断地完善中。

  教育方式也由理论化向理论和实践结合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在实践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提升。然而由于操作、现实条件的限制,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不能完全实现。儒家思想可以对此进行完善,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全面配合。此外,我们需要认识到,用儒家思想完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局部的完善,并不是整体的完善。实现道德教育成效仍要依赖于教育的手段、方式全方位配合。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时间和过程,也需要决心和自信。

  参考文献

  [1] 易连云.德育课程论.理念与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湖南:岳麓书社,2009.
  [4] 杨伯峻.孟子译注[M].湖南:岳麓书社,2009.
  [5] 龙文玲.朱子语类选注[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 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0.
  [7] 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 复旦大学国际交流办公室.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9] 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10] 詹万生.总体构建德育体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 杜灵来.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时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3] 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 David L. Hall. Thinking Through Confucious [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7.
  [15] 陈利民.论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广西大学学报,2004,5:42-44.
  [16] 王泽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01(06).
  [17] 刘萍.孔子道德修养论与道德教育[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7).
  [18] 丽江娜.孔子修身思想及其教育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09.
  [19] 宋晋玲.儒家的自我修养观及其对当代德育方法的启示[D].西安理工大学,2007
  [20] 许莺.美国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1] 邢雯雯.儒家道德修养及对中学德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2] 王磊.孔子道德修养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3] 张春梅.儒家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