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探讨

来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施光欣;陈树文
发布于:2020-08-10 共5650字

  摘    要: 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的教育家,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着眼于“铁的纪律,金的人格”“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双手万能”和“服务社会,造福人群”。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依据源于对国家出路的初步探索,实用主义的哲学阐释,传统教育的实践升华和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在于其是推进道德养成的有益探索,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必然选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内涵; 依据; 价值;

  Abstract: Huang Yanpei is the first educator to set up a real vocational schoo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whos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ought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the instructive function. The connotation of his thought focuses on “iron discipline, gold personality”,“dedication to work and group”,“labor sacred and all-powerful” and “serving the society and benefiting the people”. His thought is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way out of the country, the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pragmatism, the practice sublimatio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summary of industrial salvation. The value of his thought is that it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to promote moral cultivation,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ultivating great country craftsmen, a basic path for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a proper meaning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Keyword: Huang Yanpei;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ought; meaning; basis; value;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和理论家,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整个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上半期,黄炎培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吸收融化了西方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持续探索,创立起了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理论。这种思想内容丰富,形式独特,不仅在我国近现代教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于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内涵:尊重劳动与道德养成

  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1]是财富和幸福的不竭源泉,是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价值遵循。黄炎培始终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断反思我国近代教育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西方教育的科学方法,赋予职业道德教育以丰富、深刻的内涵。

  (一)首要前提:“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化解身心困扰,培育健康人格。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肇始于理想人格培养,提倡“铁的纪律”和“金的人格”必须同时并举、相辅相成。“铁的纪律”着重学生听从指挥、统一行动,引导学生“养成耐劳习惯、减低欲望、适应社会”[2],严格遵守学习生活纪律和实习劳动纪律等。“金的人格”彰显学生的精神风貌,聚焦加强“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和“刻苦耐劳的习惯”[3]共四种人格修养,惟此才能达到“利居众后,责在人先”[4]的境界,成为“良善之公民”。

  (二)核心理念:“敬业乐群”

  与性别、学历、出身等相比,爱岗敬业、善于沟通是职业评判的第一要素。黄炎培把“敬业乐群”立为校训,写入校规,将其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和各方面。黄炎培认为,“敬业乐群”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职业观和价值观,摒弃“劳心者治人”等错误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其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使其立足本职、敢于担当,做恪尽职守的践行者。黄炎培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以从“踏踏实实地去做”“注重试验有效”以及职业技能与习惯养成并重入手[4],严格落实校规,层层压实责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敬业乐群”道德实践。
 

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探讨
 

  (三)价值引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5]针对“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2]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黄炎培一方面深刻揭示这是因为“社会积习重士而轻农、工、商,贵劳心而贱劳力”[2],另一方面鲜明提出了“关于社会服务的种种事业,吾人应认为神圣高尚的天职”[3]以及“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3]黄炎培倡导“劳工神圣,双手万能”,就是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这既包括尊重自己的劳动,也包括尊重他人的劳动,还包括尊重所有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

  (四)目标追求:“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学生择业与从业过程中,黄炎培明确指出“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总以其所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3]并多次强调“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一个人不能太重视自己之利益而牺牲大众,职业并不是只为己谋生,为群服务应特别注重”。[6]黄炎培还特别告诫商科学生如果“忘掉了为群服务的宗旨,只为个人谋利益,只知道挣钱,毕业后就会贩鸦片和外国货,干缺德的买卖,为富不仁,不择手段”。[6]抗日战争时期,黄炎培准确把握求学、服务和爱国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出“求学目的在于服务,服务不忘爱国,爱国不忘服务”。[3]

  二、形成依据:时代背景与个人求索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条件下,在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创建中华职业学校的具体实践中,在总结我国传统教育历史经验和自办新教育以来新鲜经验,汲取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时代之问:国家出路的初步探索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进入列强不断入侵,社会极其动荡的时代,“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人民必须思考的紧迫问题。“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7]面对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无论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诉求,还是政治的需求、社会的需要,近代中国都亟待以发展实业来求得自强。而发展实业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先进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道德教育恰是实业教育的重要一环。

  (二)理论基础:实用主义的哲学阐释

  实用主义既是一种哲学思潮,又是一种社会实践,其影响力穿透了美国,漫卷了世界。实用主义者“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8]把最终效用而不是实施过程作为一切活动的检验标准,将满足自身、他人乃至全人类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价值追求。杜威更是把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亲历美国职业教育后,黄炎培感叹“美国之教育注重实际,故无不适于实用,反观我国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不谋改良,何能有改良之效果乎?”[9]

  (三)历史基础:传统教育的实践升华

  虽然“职业教育”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时间为1904年[10],但绝不能妄言传统教育没有涉及职业教育。我国古代职业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形成于奴隶社会“畴人世学”和“百工”劳作,发展于封建社会官学与私学相得益彰。在古代职业教育实践中,已经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一方面,建构了“清正廉明”的官德教育、“为人师表”的师德培养和“心存济世”的医德塑造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道德标准;另一方面,凝炼了敬业乐业、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办事公道、以义取利等具有历史继承性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优秀成果既符合职业道德教育规律,又反映人的成长成才规律,需要后人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四)实践基础: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

  黄炎培不断地学习、批判和继承了先哲的思想遗产,积极投入实业救国的社会实践,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到实用主义,再到职业教育的思想转变,逐步形成了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1913年,黄炎培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中批评当时教育和生活相脱节的陋习,从理论上论证了学校教育必须满足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1917年,经过长期的考察与准备,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教育社团——中华职业教育社,同年创办了我国职业教育界迄今历史最长的期刊——《教育与职业》。1918年,为了试验和推进职业教育,黄炎培创建了我国近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

  三、价值体现: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丰富了传统教育中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学说,突出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阐明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上的巨大理论创新,为我国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是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承上启下:推进道德养成的有益探索

  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学生成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在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化的:一方面,黄炎培紧密联系近代中国国情,合理运用中外相关理论学说,积极解决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黄炎培科学总结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善于借助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通俗表达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倡导的“敬业乐群”“为群服务”等职业道德规范,既承接了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优秀文化,又联通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11]

  (二)敬业乐群:培育大国工匠的必然选择

  敬业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黄炎培把敬业乐群理念具体化,制订《职业训育标准》,使“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12]

  “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社会的多元性冲击并挑战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13]培育和践行敬业精神和团结精神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通过政府主导、学校实施、企业参与和行业指导,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敬业精神和团结精神培育统一起来,让学生能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道德养成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

  (三)知行合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14]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基因。黄炎培秉承“崇实黜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紧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办学宗旨,着眼课堂教学、生产实习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目前,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评价过于简化,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灌输轻实践的现象。职业道德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将他育与自育有机结合,以校园文化为先导,以教育认知为基础,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考核评价为保障,引导学生讲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美好生活。[15]

  (四)爱国爱民:弘扬民族精神的应有之义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满含家国情怀的伟大人民。“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6]黄炎培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人民观,将实现个人价值和维护国家利益相统一,把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作为学生培养的最高目标,引领学生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变主题,是将人民团结在一起的重要精神力量”。[17]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理论宣传、教育培养、网络传播等方面弘扬民族精神;必须进一步加强“三爱”教育,准确把握当前我国“三爱”教育的基本内容;必须坚持爱国、爱民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民族团结相统一,尊重中华历史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统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8.
  [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63,115,47.
  [3]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127,296,363,363,295.
  [4]田正平,李生笑.黄炎培教育论着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67,260.
  [5]***.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N].人民日报,2015-04-29(02).
  [6]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78,328.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
  [8]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5.
  [9]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1.
  [10]庄俞,贺圣鼐.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138.
  [1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01-10-25(04).
  [12][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941.
  [13]袁礼辉.新形势下西部老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3):87-91.
  [14]***.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02).
  [15]刘映霞,湛正坤.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推进高校德育工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6):128-130.
  [16] ***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
  [17]孙擎.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9-112,119.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施光欣,陈树文.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依据和价值[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3):42-45.
相关标签:职业道德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