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8 共62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探究 
【第一章】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制作探析序言 
【第二章】国内外关于微课程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构建的研究前分析 
【第四章】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 
【第五章】中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信息技术微课视频创建研究参考文献


  4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

  4.1 微课程结构“要素”

  需要设计新的课堂应该包含了几个很重要的部分,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微课程也是本着一定原则,以这些必要的基本要素作为课程设计指导,同时在遵循了系统方法的同时又有十分大胆的创新。同学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完成任务,来促进学习。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更加有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会有一些小小的剧情,这些剧情有利于理解所学内容。课程设计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课程,我们应该从细节抓起,不断地从细节上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对课程的掌握度。所以,微课程应具备以下五个“小要素”: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支持、主题资源和学习伙伴,我们发现各个要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相互促进的作用。

  1.学习主题:学习主题要充分表明我们的主要目的。

  2.学习活动:帮助同学掌握相关的知识的所进行的活动。

  3.学习支持:

  ①帮助同学进行有效率的学习,学习支持是为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而设计的,即使最优秀的教学理论也要有丰富的学习支持才能发挥作用。

  4.主题资源:通过结合教学资料,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所教知识,本文的主题资源专指帮助主题更准确高效地表达的学习资料或者促进思维和课程高效延伸的题目或资源。

  5.学习伙伴:通过合理搭配学习的合作伙伴,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4.2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原则

  4.2.1 根据学科的定向性作为根据

  学科微课程的研发与开展必须要依靠相对应的学科特征,拥有准确的特定性以及目的性。微课程的研究以及开展需要全面思考学科的趋向、学科的指定培养标准等方面,不然将会没有存在的意义。本人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把微课程的研发以及开展学科特定性要求总结为:“根据学科内容作为依据,根据学科培养标准做为主体,根据学科真实学习的理论作为根本,做到根据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维以及概念,设计研究并且开展适合学科推广形势与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并且拥有学科教育意义的高品质微课程。”

  4.2.2 合理、适度地选取和分解知识

  微课程为了满足当前领域实际应用的要求,通过仔细阅读最新的课程执行标准,我们研究并实践了一门新课程,即微课程。这门课程的优点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把现有的教学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十分明显的把同学们需要了解的知识及科目重点突出出来,成功的把以往杂乱的实践资源系统化。虽然这门微课程的优点很明显,但是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课程,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连贯性并不好,盲目的划分成微课程会使同学们的学习不连续,思维不连贯,同时知识点分散不易于记忆,于某些学科的整体的特性不融合。

  政治学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适度原则”.即“根据已有的情况把相关的事物处理到最好”.并非任何课程都能使用微课程,只有相互能够兼容,才能发挥一加一大于 2 的功效,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白白的浪费了美好的时间、人力以及物力。所以,我们在实践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时,注重“如何能够将我们的微课程与实际课程结合起来,以最简洁、最明白的方式,把内容呈现给学生”.

  关于这方面的选择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了解科目知识点或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慎重考虑相关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连贯性。同时均衡这门学科的难易程度,经过多方面考虑后进行慎重的选择。

  2.应该通过角色互换,以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处境,来了解其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课程的准备情况,(包括:初始的了解程度、已经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这门科目的目的、了解学习的相关能力等),需要多方面了解实际情况,为微课程的成功实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3.考虑实际的教学目标,同时因地制宜的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关的其他个人能力,还应该为扩大其知识含量满足全方位培养人才的宗旨,将学习的内容融合到实际生产和生活应用中。所以应该突出学生的位置,应该为学生提供方便的途径,完善的知识体系。

  4.2.3 具有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现如今有关微课程提倡的口号不断地改变,以终身学习为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目的,以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思想为实践的宗旨,充分考虑学生的“四能”发展,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发出不一样的教学课程以及环境。创新性资源就是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原有的教学形式下产生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新教学形式。所以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4.2.4 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微课程的本意是以学生为核心,通过调动学习兴趣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这个课程的价值。所以开发的微课程,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开展新的学习方式,不再按部就班,达到随时随地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不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制约,同时也可以与他们一同学习,保证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4.3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模式

  本文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模式建构主要分成两大基本模块:

  模块一:微课程研究和开发的应用模式有着整体的框架构成,前期分析、微课程目标体系的确定、微课程应用的方式、微课程设计及应用、微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等,这些过程有机的、十分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形成这个十分 “时尚前卫”的课程。

  模块二:微课程开发的局部细节研究,这个课程重点开发了微课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微课程教案的设计、脚本的编写、媒体的表现方式、媒体内容等以及细节的研究。

  4.3.1 微课程策划和使用方式的整体大纲构造

  首先,微课程目标系统的确立要根据前期的相关剖析。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用于传授知识的资源,因此按照它的特点进行剖析,弄清楚它的研发历程也必须按照教育资料研发的有关特征和秩序,所以在确立微课程的目标系统之前,必须全面融合专业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项目和学习者的有关需要以及其各自的特点,并把这些作为根据,以此确立微课程的教育目的并选定微课程的教育项目。

  1.教育目的的剖析要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的分类概念,确立学习者关于有关教育项目必须实现怎样的三维目的,关于某一知识点是只需了解就行还是必须充分领悟并能够使用等,也就是要明确学生经过学习后,需要得到的学习成效和标准,这成为了微课程教学目的确立的根据,因为教育目的应该一直渗透在微课程的策划中。

  2.教育项目剖析需要确定学习者想学什么、需要获得的学习成效和在教育中需要面临并克服的困难,以及有关教育项目的重要知识点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并以此为依托选定微课程的教学项目。

  3.学生剖析是为了明确学生的知识程度、认知才能以及学习需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为微课程的教学项目要获得何种范围和高度提供根据,也防止了微课程教学资料策划后没有应用价值和教育内涵这种情况的发生。

  有了这三项的前期剖析,就能够据此获得信息并剖析确立微课程教学项目需要达到的高度和范围以及微课程的教育目的,只有这样剖析获得的微课程目标系统才是有根据的,因而策划的微课程才可以真正实现其学习目的,真正展现其使用价值。

  其次,以微课程目的系统为依托,确立其教育方式并计划开展。

  微课程的教育项目拥有相对的半自主性,所以老师能够依据真实的教育状况决定到底采用课堂教育还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但无论哪种方式,其决定的选取都要以微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为依据。

  1.由于微课程的使用拥有相对的灵活性。所以当微课程在课堂教育中被采用时,它能够全面地融合课堂教育的真实状况,并对此做出相应的改变,能够成为教育的引导部分,制造氛围并以此来带动学生听讲的热情;也能够成为延伸提高的教育部分,促进学生高阶思考才能的提高,当在课堂教育时,普通的教学项目是理论性、思维性的书面知识,由于这些知识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且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但微课程可以十分显着地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显着提升教育成效。

  2.当微课程被应用于学习者自我学习的时候,它又能够变为一种“错”,为学习者自主探寻又或合作式学习制造氛围,为他们建造理论的大纲框架,让学习者一步步提升,更有甚者,学生可以自主地对其所接触知识进行构造,应用于学习者自我学习的微课程教育项目一般是开放型、拥有相对思考深度的项目,全面锻炼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然而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当微课程被应用于学习者自我学习的时候,老师要全方位地为学习者构建学习框架,并且老师构建的学习框架一定得拥有特殊性、新颖性、适度性和丰富性,保证微课程在学习者自我独立学习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构建学习框架的好处大致为以下几点:

  1.了解掌握资料情况,可以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环节的流通性以及扎实性,确保学生学习获取效益的可能性。

  2.了解掌握资料情况,可以确保有效的让学生根据各方面的环节掌握同一种学识的不同意义,给学生思想方式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线路。作者觉得了解信息的提供应当放在微课程执行以后,让同学们按照自身学习之后的感想以及了解的层次,进而深入的进行学习与领悟,假如把学习资料供应放在微课程执行以前,就不能够全面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高程度的思想,易于按照课本中所给的学习要求,潜在的意识里实行目的性准确的思维方式。不管是微课程用在课上学习还是同学们自己进行学习,都必须要实行最终有关的归纳以及提升,让同学们掌握新学习的知识,进而稳固自己的知识结构。

  最后,完整的评价系统确保微课程的实际意义。

  微课程研究完毕,并不代表结束,还要对微课程实行结构化的评估,根据完整的评估机制可以对微课程的推广效果实行测定,推进微课程的深入完整,确保微课程的适用性。本文中微课程的评估标准是对两个环节实行全面思考,它们是微课程的学习指标评测和微课程的发展评估,根据这两个环节的评测,十分明确的掌握学生在微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及学习情况,包括微课程的缺陷等各个环节,进而及时修改微课程的内容。

  1.学习目的评估体系:学习者需参加知识程度测试,实行自我检验评估,老师经过对学习者的检验,发现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融合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布局实行全面的剖析评估,有了这两个项目的检验,老师或微课程的策划者就能够快速、准确地知晓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利用检验反映的情况,对微课程的教育目的进行修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2.微科目的设计体系:经过测评标准对微课程画面艺术水平、了解点布局出现反差等有关体系进行测评,能够对微课体系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以完成微科目有关设计。

  4.3.2 微课程设计局部框架结构

  1.构造设计标准:构造一个良好的设计标准就像画一幅绝妙的画作,在画之前要明确创作基调和思路,比如说要创造山水画还是要创作抽象画,一旦确定了创作风格,这样创作起来才能更加容易。创作微课程就如创作画作一样,首先要构造好微课程的内部结构,其次在微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设计框架,一旦微课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基调或风格过于混乱,学生便会对微课程的学习产生反感。

  2.选择合适的媒体素材:好的微课程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素材便是决定微课程内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拥有大量的素材资源,那么设计者在设计微课程时便会游刃有余。与此同时,由于微课程的素材种类繁多,素材总量大,对素材的筛选便有了较高的质量要求,素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微课程质量,教学效果并不是随着采用的素材越多而越好,要以“为了实现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而选材”这一理念来进行素材选择,所以,选择出合适的素材对微课程的设计来说十分重要。

  3.媒体素材整理:筛选和挖掘满足微课程要求的素材就是媒体素材整理。一般来说,对于满足条件的素材都要进行筛选和梳理,再对素材按照相应目的进行排序,这一过程很好的体现出了每一个素材的实用价值与重要程度。设计者可以在素材资源已经筛选出来的基础上对其重要性进行等级区别,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最高等级是 A,是微课程素材的最佳选择,以此类推,依次为 B 级、C 级、D 级、E 级、F 级,通常情况下,只对 D 级以上的素材进行选择。这样的等级划分、筛选为开发微课程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媒体素材的整合,设计人员可以在众多素材中灵活挑选,还可以对素材加以适当修整,可以删除一些经常被用到的素材,保证素材的新颖。与此同时,在整理素材时对素材进行编号,可以有效地方便微课程的设计。

  4.模块化划分:把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为脚本创造打下基础。尽管微课程进行的时间很短,微课程所传授的知识点和内容也仅仅只有一个,但是在微课程设计时每一步都经过认真的思考,所以对微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内容变得更加有条理。在对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时要更加详细,同时对知识点加以编号,方便微课程的设计。

  5.脚本设计:微课程的脚本是在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的基础上来对知识

  点的呈现次序进行梳理。通常来说,脚本的设计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先对文字稿本进行编写,第二步是对脚本进行总体设计,最后一步是对脚本进行详细设计,这些环节,对实现课程内容的条理化有着重要帮助。微课程的设计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脚本需要按照固有的原则进行设计,并且要满足新课标教学标准的要求。微课程内容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改善学习效果。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要有侧重点,灵活把握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重点,促使学习者对微课程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编写稿件文字:充分了解微课程的设计理念、表达形式等基调,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加以文字注释,点明设计目的,微课程的稿本文字,有利于对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目的进行充分了解。

  (2)设计总体脚本:对微课程形式、图片、文字等进行全方位地设计,具体请见下表 4-1:

  微课程脚本总设计表设计:

  ◆主界面:主要是素材在屏幕中的具体安排以及整体性规划。

  ◆画面布局的目的在于:介绍主界面中的图片以及文字和整个页面为什么如此设计以及摆放,比如描述教学目标。

  ◆知识点编号/模块编号:此编号记录主要作用是联系“微课程模块化划分”以及“脚本总设计表”两部分,用以预防教学知识点遗漏。

  ◆素材种类:主要是便于检查资源的情况,能否支撑所有知识点,让其表现出来。

  (3)详细脚本设计:依据脚本一贯的设计原则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微课程设计部分,作更深层次的描述,详见下表 4-2 所示:

  微课程脚本总设计表设计介绍:

  ◆动画介绍/文字说明:动画或者素材相互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进入和键出,这便是动画介绍。文字说明主要是要呈现微课程的知识点,其语言具有规范化特点,便于非脚本创作者更好地了解其设计目的。

  ◆知识点编号: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链接,以将此表格和彼表格联系起来,极为严谨严密,所以设计过程必须严谨,不可一味地追求速度。

  6.微课程创作设计:根据微课程设计的基本框架,一步一步地进行,在最后一步设计的是辅助性内容比如音乐选取等,而部分微课程的主要呈现方式就是文字解说,无需使用音乐背景。所以,使用微课程的老师在设计微课程时根据自己所需选择设计方式,笔者在本文中的设计框架只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