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研究

来源:林区教学 作者:刘伟.“互联网+”背景
发布于:2020-03-26 共4406字

  信息化教学论文(免费范文8篇)之第八篇

  摘要:互联网目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 更是将这种影响扩展到更高的层次。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教育模式, 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掌握的技能层次、培养途径都是值得探究的。通过探讨, 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水平, 从而实现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技能

信息化教学论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 其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我国, 互联网使用人数在2016年超过了7.1亿人, 占全国人口的51.7%[1]。在信息社会中, 互联网超越了其技术本身, 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2015年, “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正式在政府报告中被提及[2], 传统行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创造新的供给与需求, 激发创新创造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个背景下, 教育也必然受到新技术的影响。互联网如今已经深刻影响了教育的各个环节, 从授课的方式、知识的展示、学习的组织以及考核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可能深至骨髓, 直接摧毁传统的教育生态”[3]。面对这种变化, 教师的能力结构必然也要适应新技术条件下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师应当主动运用新技能, 积极适应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一、互联网对教学的影响

  1. 互联网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其主要的设计目标就是信息通讯与资源共享[4]。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互联网的这种特征为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影响到了教学环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知识的传授,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知识的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再依赖于传统教学中的书本和课堂, 通过互联网, 学生可以利用文字、视频、动画等方式直观而形象地获取相应的知识。这种变化导致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学习者向知识的探究者转变[5]。同时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探索的引导者转变。这种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适应现代化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学生的知识接受习惯。

  2. 互联网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手段。传统的教学以课堂和书本讲授为主, 辅以必要的实验与实践性学习。互联网出现后,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网络带宽成本下降, 促进了在线视频技术的成熟。与互联网发展初期相比, 目前的在线视频传播时延大幅减少, 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互联网视频在线播放技术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互联网同时向较大范围的用户群进行视频的传播。互联网的这种特性催生了一系列的远程教育模式。目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MOOC、微课、SPOC课程, 均依赖互联网向公众和广大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地域因素限制, 将教学搬到了互联网上, 对传统的课堂面对面式的授课模式提出了挑战。

  3. 互联网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的总称[6]。教学手段从原始的口头传授、文字、书籍到电子视听设备, 教学手段的发展受益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巨变, 必然会催生新的教学手段。互联网对于教学手段的影响, 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的表现形式丰富。在互联网时代, 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教学人员可以使用视频、声音、三维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 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

  (2) 师生互动增加。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讯, 在互联网背景下, 师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 在课前、课中、课后就授课中的问题随时展开讨论。

  (3) 教学资源全球化。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对课堂中涉及的知识、理论的背景和延伸进行主动的探究。互联网覆盖范围广阔, 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检索, 文献和资源的查找不再受地域限制, 教学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

  4. 互联网对教学组织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开放课堂等多种形式[7]。教师和学生在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场所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时间上, 教与学是同步进行的, 在地域上, 教学场所主要以学校为主。互联网的出现, 打破了教育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教学组织变得异常灵活。以MOOC为例,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由组成学习群组, 自选时间观看教学内容, 同时对于学习中产生的问题, 可以通过互联网群组来提问, 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均可对某个问题作出解释或是指导, 这种“社区化”的学习模式在时间上并不同步, 在地域上也没有固定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 以“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模式完成全部的学习内容, 使教学组织变得灵活并富有弹性。

  二、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层次

  信息化教学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的一种形式, 其组织、设计、实施、监控、评测等环节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均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教师需要掌握的技能与传统课堂教学技能有一定的区别。一般认为,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三个层次, 即信息化教学能力基础、一般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8]。教学能力的要求反映在对教学工具的掌握与使用上, 这最终会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技能中。这三个层次以教师的信息化技能为基础, 从低向高依次推进, 对各教学环节信息化的要求和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其最终目的是要求教师能够运用信息化教学技能, 独立设计、开展、组织一门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教师的信息化技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收集与基本信息化教学技能

  要上好一节课, 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准备相当数量的额外信息以阐释所讲授知识的背景和发展脉络。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 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同时, 教师也要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解构重组, 制作符合授课要求的演示文件、教案、过程文件等。教师对信息和文字掌握基本的处理能力不仅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师实现自动化办公的基本要求。

  2. 运用专业技术表现知识的技能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直观与形象的, 许多知识十分抽象, 单纯地进行文字叙述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在传统教学实践中, 教育者往往引入教具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对知识进行直观化的视觉表述。传统的教具等辅助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数量不足、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存放环境严格等,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教具的使用。再者对于抽象化程度较高, 例如计算机学科中数据结构中的堆栈、队列等数据抽象结构的表述, 由于其知识高度抽象化, 每一个知识点需要的教具数量庞大, 传统的教具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Flash动画、三维模型建模软件的普及, 教师可以较为方便地运用多媒体设计软件对知识点涉及的知识和原理进行形象化演示。

  3. 运用互联网平台的技能

  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教学各个环节的影响, 对学习方式的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影响。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 微课、慕课成为了未来教学形式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慕课的出现, 要求将所有的课程置放在网络平台上, 使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的能力[9]。教师依托网络平台, 运用多媒体等各类专业知识, 以微课、慕课的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独立策划、制作、组织、管理课程, 从而实现从传统课堂教学向互联网平台为教学场地的转化。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的作业评价、课程讨论、考试组织等均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互联网化。

  三、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

  1. 师范教育中注重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

  各类师范院校是教师的主要来源, 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从源头抓起。师范教育中, 应加强对各类专业化软件的培训, 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例如数学师范类专业的培养中, 学生应当掌握专业软件、办公软件、教学专业软件、媒体设计软件等, 在培养时应当适当增加信息化教学课程的课时, 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 可以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化技能课程进行选修, 避免浅尝辄止的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

  2. 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

  各级学校对现有的教师应当加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培训, 特别是针对媒体设计能力和互联网运用能力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讲座、项目培训、微 (慕) 课试做等模式让教师有更多接触信息化教学新技术的机会, 使更多的教师能够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

  3. 加强互联网平台教学的推广

  互联网教学依赖于良好易用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以MOOC为例, 美国高校先后推出了Coursera, edX和Udicity三个在线教学平台, 用以吸引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根据Coursera官网的统计, 有来自29个国家和156个学术机构向平台提供了2 572门课程。优秀易用的平台和良好的合作伙伴能够更好地集聚优秀的课程资源, 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在线教育, 形成良性循环。学校等教育部门应当大力推广国内外优秀教育课程平台, 向教师和学生普及教育平台的相关知识, 培养教师和学生养成积极使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习惯, 为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建立健全奖励机制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制度上也应给予一定的保障。在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微课、SPOC课程的同时, 对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的课程本身予以鼓励。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对教师制作微课、参与慕课教学给予物质补贴, 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奖中也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组织积极开展微课、SPOC课程的相关竞赛,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能。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形态。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相对不平衡, 互联网带来的在线课程在各地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受教师自身技能的局限, 基于互联网在线课程的开展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 但是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互联网必将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而改变传统教学的面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 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 积极适应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提升自身的技能,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为社会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中心, 2016.
  [2]杜根远, 张火林.信息技术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
  [3]范周.重构·颠覆文化产业变革中的互联网精神[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
  [4]周舸.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5]杜萍.关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 (7) .
  [6]林德全, 徐秀华.教学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点击查看>>信息化教学论文(免费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原文出处:刘伟.“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J].林区教学,2019(02):95-9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