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农村基础建设融资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7 共324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析 
【第一章】金融融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绪论 
【第二章】农村基础设施及其融资的概念与理论 
【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比较与选择 
【第四章】农村基建项目融资模式发展中的问题 
【第五章】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成功经验的借鉴
【第六章】农村基础建设融资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农村基础设施构建中融资方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6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问题,党顺势而为,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的提出对于农基建设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利用好当前的机遇,把农基建设提高的一个新的高度。数据显示,当地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与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基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当地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测算,需投入资金 约1.2 万亿元才能完成我国农村基本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而要达到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则需投入大约4 万亿元的资金。而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农基建设资金不足,因此,能够找到合适的融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像美日韩在农基建设融资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有其共同的地方便是项目融资在其起到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当然其在我国农基建设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基于此,现给出以下建议:

  6.1 完善农村信贷体系

  农村金融体制在变革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这导致了农村信贷投入资金的短缺,加之风险高、投资期限长、投资收益不高等特性,农村基础设施就更难获得相关金融机构的扶持。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基础设施面临效率低和金融资产供给总量不足的难题,应该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撑系统。构建农村基础设施金融体系要本着持续不断地坚持低成本、高效益这一基本原则。总体构建思想是: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法的民间金融以及合作性金融等金融机构构建为农村服务的金融体系。当然,要以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为主,其他的金融机构为辅,大力构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6.2 建立合理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运作模式

  6.2.1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项目想要顺利进行下去,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必不可少的保障。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美国能够建立起相对理想的农基建设融资体制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了法律依据,搞起农基建设自然会得心应手。此外,完善的法律体系带给农基建设的不仅仅是制度的保障,而且对于农基建设所需要的配套资金也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做到立法的完善,首当其冲的便是增加立法,只有有法可依才能做到保障农基建设。然后是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各地方政府应该在根本法律规定下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操作规范,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2.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非财政投资主体的财税优惠力度

  由于长期以来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二元结构的存在,政府资金会不自觉的倾向于城市,这就决定了农村经济必然落后于城市,加上农基建设本来经济性就比较低,所以很难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故而愿意投资于农村的资本远远不够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只有加大对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者在税收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力度,才能吸引、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转移。为此,应增加财政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直接补贴。政府用来支持农基建设的办法一般是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为了达到完善农基建设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生产技能双重效果,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6.3 创造新的融资模式

  6.3.1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职能作用

  为了更好的支持农业发展,国家成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支农的政策性银行来对三农进行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原有经营范围和对于其资本约束的原因,农发行成立之初的业务范围主要为粮棉油等等。随着农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作用的凸显,顺应时代潮流农发行开展了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流通体系贷款业务,定位于“建设新农村的银行”.虽然农发行开展了农基业务,但是由于其作为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比如时间短、资金不足等等原因,其对于农基的支持显得捉襟见肘,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政策性贷款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必须看到其重要性,所以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农发行的作用,将其作用充分地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加大农发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

  6.3.2 创新和发展银行项目评估机制

  引入项目融资机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未来我国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面临的问题的必然选择。银行信贷资金的参与和支持是项目融资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据统计,在项目融资全部资金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为50%-80%.项目融资本身具有贷款期限长、参与主体多、高杠杆性、风险结构和技术复杂等特点,使银行项目评估难度加大。除此之外,银行项目评估还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经营环境不稳定、可抵押资产少、营利性较差等缺点,因为农基项目存在着比其他盈利性项目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这就使银行在做可行性报告和对项目进行评估时更加严格,由之而来的便是可能会出现减少甚至拒绝放款的现象。

  对上述创新评估机制问题现有针对性的提出四点方法:一是要深入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对农村基础设施属性和特征进行研究,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分类;二是透彻分析农基的特有风险结构,根据研究报告来有针对性的利用各种方式来分散和转移风险;三是借鉴评级公司的模式,做出自己的信用评级制度,在评估基建项目时对其进行相应的评级,根据评级结果来确定此项目的等级,然后根据相应等级确定放款额度;四是建立农基的专门项目库,实施监督其建设情况,掌握动态,随时对其做出调整或相应应对风险的措施。

  6.4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效率

  6.4.1提升财政投资效率

  1.加强监管。对于用于农基建设的资金施行一头监管,明确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避免多头监管造成职责不明或者相互扯皮,导致指令混论,只有合理而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才能够提高农基支持资金的利用效率,使财政资金做到快速合理有效的运用到农基建设中。

  2. 开辟多元化的财政融资渠道。第一、研究专门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税种。建议因地制宜地征收农产品增值税和农民个人所得税,可以由东而西,循序渐进的开展试点。第二、评级转移。改革开放之初确定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东西部两级分化严重,现在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时期了,因为相比较而言东部财政资金比较充裕,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鼓励东部资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对于落后地区的农基建设会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土地出让金的作用。相关数据显示,土地出让成本占当前土地出让收入的60%-70%,而土地出让收益所占比例为20%-30%.

  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还要按照要求计提出让金,土地成本越来越高,政府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正在慢慢降低,正因如此,政府能够按需统筹利用的资金就显得少的可怜了,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用资金的投入就变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改善土地出让金的用途,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手段:一是降低土地出让成本;二是增加土地出让收益;三是依据某一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建设农村需要的设施。

  6.4.2提升民间资本的融资效率

  1.激励措施。私人资本进入农基设施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农基建设经济效益差,收益性低,所以提高私人部门投资的收益性便是很好的吸引私人投资的做法。可以通过补贴,降息和优惠政策等方法从另一方面降低投资成本进而增加其收益。

  2.融资渠道多元化。由政府牵头,在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农基建设的贷款投入的同时,努力支持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比如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合作社等等,在政府的主导或者支持下,在农村形成多元化的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农金体系。

  6.5 本章小结

  就如何优化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本章从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信贷体制、建立合理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运作模式、创造新的融资模式、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效率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