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5 共452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发展探究
  【第一章】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建设分析绪论
  【第二章】产业链金融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第三章】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
  【第四章】发展产业链金融SWOT分析
  【5.1 - 5.3】构建产业链金融与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5.4  5.5】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与产业链金融水平评价
  【第六章】产业链金融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第七章】各地区产业链金融发展方向探析及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产业链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

  3.1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主要形式及其代表案例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经济的主力军,包含了中国近半数的经济百强县,此地的企业发展迅速,包括大众汽车、金山石化等数千家实力超强、规模巨大的闻名企业,并以上海为龙头,形成了长江三角洲都市群,金融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陈莉,2014)。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此地几乎各大金融机构都开展了产业链金融,并在逐渐的发展中形成了形式多样以及业务名称大多不同的产业链金融业务。

  严格从符合本文的定义分析,目前长三角地区尚无完全意义上的产业链金融业务。各地区的产业链金融业务及产品发展情况尚处于产业链金融的萌芽阶段,当前的产业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对产业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引入龙头或核心企业、物流监管企业、资金流导引工具等环节,对产业链上不同节点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是传统贸易融资的延伸和拓展。以浙江杭州为例,其主要模式有纵向供应链金融、横向产业集群金融和网络平台金融等模式,主要产业链金融业务。
  
  (1)纵向供应链金融模式

  该模式的产业链金融通过"供-产-销"供应链,形成银行、龙头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产品供应链互利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其中,核心企业出于产业发展需要,发挥其产业带动作用和信用优势,承担主要融资方职责,从而通过供应链和资金链,将材料供应企业、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等,直至最终客户都连成整体,实现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具体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保兑仓融资服务模式。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卖方(或仓储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部分由卖方以货物回购作为担保措施,由银行向生产商(卖方)及其经销商(买方)提供的以银行承兑汇票的一种金融服务。该模式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也将金融机构有机地融入产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金融服务提供者。二是代理融资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委托大供应链主导企业,对其配套的物流企业进行金融监管,再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结算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主导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融资服务,帮助中下游物流商解决融资困难,保证与其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供货来源。

  三是保理融资服务模式。保理融资服务模式提供的应收货款增值服务,能有效减少或杜绝三角债的形成,确保货主及时回收货款,整合物流与资金流,使其同步发展。

  杭州金融机构普遍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总体规模偏小。规模最大是农行,目前总体授信额度在 40 多亿元,工行授信额度大约为 10 亿元,而招行及浙商银行分别只有 4 亿元及 3.5 亿元。

  【案例 1】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浙大网新集团的战略合作模式。

  浙大网新集团作为浙江省内服务外包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 IT 应用服务提供商和主要的软件出口商之一,金融机构积极与该公司对接,不仅为其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理、保函等一系列综合授信产品,还根据公司主要业务均涉及境外采购、销售、结算的特点,为客户提供了现金管理、国际结算以及灵活的汇率避险产品等。通过对杭州市部分金融机构的调查访问,供应链金融在杭州市总体上呈现出发展较快、业务种类较多,但规模不大、制约因素较多的特点。

  (2)横向产业集群金融模式

  横向型产业链金融模式是指在商业体、产业集群内,对有较高关联度的同类企业提供整体金融服务的模式。这些企业有着相似的特性与财务结构,金融机构针对其特点,借助商业体、产业集聚中的管理者和信息收集机构提供的软信息,批量对其提供金融服务。

  【案例 2】"富阳中民造纸产业整合基金"运作模式

  该基金于 2013 年 8 月由中国民生银行与中民资本以有限合伙方式设立的,总规模达 20 亿元。该基金由民生银行负责募集 12 亿元优先级资金,由富阳政府和当地龙头企业负责认购 8 亿元的次级份额。基金的资金专项用于富阳市第六轮造纸产业整合,将其中 84 家造纸企业整合成 22 家。经过该轮整治升级,废水排放量和 COD 排放量将减少 15%,企业数量减少 62 家,关停造纸产业落后产能 125万吨,新上先进产能项目的 360 万吨。通过整合实现了产能技术提升、土地集约使用、排污指标和能耗同时相应减少的节能减排提效的目标。从企业角度,行业领先企业获得了制约其发展的排污指标和土地等稀缺资源,有利于自身的技术升级,同时也避免了行业内争夺稀缺资源的恶性竞争;关停企业获得了淘汰产能补贴款和拆迁补偿,从而退出了目前经营困难和环保压力巨大的经营困境。

  【案例 3】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模式

  科技支行的性质为杭州银行总行直属专营机构,科技支行将原先分散于杭州银行各个支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逐步纳入进行统一管理。科技支行重点与各类科技园区平台开展合作,批量联系园区内科技企业并提供金融服务。

  【案例 4】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园区模式

  中信银行支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部软件园等示范性园区的建设,提升了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品位,吸引了一大批服务外包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同时积极为新入驻园区的优质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3)网络平台金融模式

  平台型产业链金融模式是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尤其是大型网上商城平台的金融模式。近年来,杭州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型网商在对产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网商企业融资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案例 5】阿里小贷公司专营化网络模式

  其服务依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为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日常经营中的贷款申请、发放、归还等整套流程,均在线上完成,实现网络化流程营运。根据小微网商的特点,阿里小贷公司发放贷款均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即依据网商在线上的信用记录(如资金流、交易评价、客户数量、客户投诉情况、收到的和发出可交易产品反馈次数等信息)评定资信并决定是否放贷。以全网络营运系统技术的支撑,实现了"流程化、标准化及全天候"的放贷,真正做到了为客户提供"小额、快捷、高频"的服务。在实际运营中,阿里小贷公司所有放贷金额均不超过 50 万,笔均放贷金额不足 1 万元,户均放贷金额不足 5 万元,85%的放贷金额在 5000 元以下,远远低于商业银行和其他小额贷款公司。并以贷前模型过滤与筛选、贷中身份信息核查与资信甄别和贷后实时监控与催收三个互联的环节实施风控。阿里小贷公司的设立和营运,为电子商务网增加了资金融通的新功能。该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并可复制运用到其他电子商务网站,这可以提升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扩大杭州市电子商务之都的影响,对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2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1)核心企业参与意愿不高

  核心或龙头企业在产业链金融业务合作中,为其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必要支持的意愿较弱,大多不愿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配合,如配合银行变更付款账户、确认应收账款、告知发货或付款进度、提供经销商或供应商的历史交易信息等。主要原因是核心企业一旦提供担保,将承担其产业链客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万一风险真的出现,其损失将比较多,自己还有可能被拉垮。

  (2)银企信息不对称

  产业链金融要求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对称和匹配,而目前银行在获取相关信息时的成本较大,这制约了银行在该项业务上的拓展;由于各地缺少统一公共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信息难以获取,各地多数银行仍然没有开展相关业务;同时信息来源不畅导致一些企业不知道或不熟悉产业链金融相关服务,这也使得金融机构在拓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发展客户时存在种种困难。

  (3)风险控制难度大

  目前,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金融将其良好的信用延伸到上下游中小企业,这是一大创新,但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可能造成风险在产业链中快速传递,即产业链中的某一企业出现道德或信用风险,则风险可能会随着产业链条迅速扩散。首先,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其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会加大风险控制的难度。其次,由于产业链上的客户都属于同一行业,行业周期性风险管理是个难题;再次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制度和产业链项下的法律关系复杂,在法律地位、货物监管、资产处置、权力追索、交易文本的确定等诸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现有法律很难完全覆盖,这也会给产业链金融业务带来法律风险;第四,由于产业链金融强调授信方案的完整性,而具体融资品种复杂程度较高,货押项下存在盯市、补仓等操作要求较高的行为,且在存货质押、第三方监管、应收账款回款管理等环节,纸质单据传递、价格监测、台账登记、余额核对等过程操作频繁,管理难度较大,极易引发操作风险。在产业链融资模式下,银行普遍将质物监管外包给物流企业,由其代为实施对货权的监督,银行将放松对物流信息的监督并由此增加了物流监管方带来的风险。

  (4)监管难度较大
  
  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涉及到第三方物流的监管,金融机构需要与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才能有效降低风险。虽然长三角物流发展走在前列,但还是缺少大型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平台与银行业务的对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目前主要依靠银行自身建立的平台拓展业务,收集信息的成本仍然偏高。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方会出于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或者由于自身经营不当、不尽责等致使银行质物损失。

  (5)产业政策与金融服务不匹配

  一是产业政策中缺少金融支持相关内容。以杭州市为例,目前十大产业相关政策文件中,仅《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2013】6 号)涉及金融服务支持内容,其他重点发展产业的政策中鲜有涉及。二是各类政府主办的融资服务平台如市创投服务中心、市再担保中心、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缺少针对产业链金融的特点服务设计。三是金融机构产业链金融产品与政府主导产业匹配度低。

  (6)其他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链金融专业人才缺乏。产业链金融的业务营销、方案设计、风险评判等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其服务作为系统性业务不仅需对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整体的运行进行把握,还需熟悉其产业风险表现形式、产业竞争模式、总体行业特性等,故而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金融机构对其内部管理大都沿用传统业务模式,业务素质过硬的产品管理队伍的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业务发展。二是过度融资问题。因为金融竞争比较厉害,大型企业较少的地区,各企业往往会在同一块产业链上,不同的商业银行都提供类似的产品,提供非常多的资金。而"富资金"的出现会使企业对投资欲望更加强烈,容易爆发出一些跨行业的、跨体制的投资问题和难点。三是异地授信政策的限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